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我市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用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农村用种量已超过了现有蚕种场的生产承受能力,于是农村原蚕区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增加和扩大。1992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78.7万张,其中有56.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1.5%(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28.1万张);1993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99.3万张,其中有77.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7%(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35万张);1994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104.5万张,其中有85.4万张是在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83%(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56.5万张)。由此可见,农村原蚕区的蚕种生产已成为我市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近几年农村原蚕区生产发展太快,管理不甚完善,局面比较  相似文献   

2.
张坤元 《江苏蚕业》2001,23(1):41-42
目前我省原蚕生产仍占整个蚕种生产的50%左右,我们场的原蚕生产占90%左右,场内桑园主要用于三级原种生产及新品蚕种的研究,因此对原蚕区进行规范化建设,确保蚕种的高质量是我们场的主要着眼点,是质量、信誉的支撑点,下面就我场规范原蚕区生产建设所做的工作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3.
贾仲伟 《江苏蚕业》1993,(2):40-41,39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蚕种生产数量逐年增加,农村原蚕区蚕种生产也不断扩大。农村原蚕区在省、市、县、场、村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据统计原蚕区生产量已占总生产量的60%以上,成为我省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原蚕区生产发展较快,农村饲养技术、制种设备条件未能配套适应,管理不甚完善,基地不够稳定,原蚕区生产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加强原蚕基地建设,促使我省蚕种生产稳步发展的有关问题,谈些看法。一、我省农村原蚕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1.不少原蚕区仍处于零星分散状态1991年全省34个蚕种场,除少数场外,  相似文献   

4.
农村原蚕区生产作为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省蚕桑大发展的年代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滑坡,蚕种需求量急剧下降,场内生产比例逐年增大,已从1985年的15%上升到目前的62%。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原蚕区生产仍占较大的比例,尤其是苏南蚕种场。因此,加强原蚕区建设,对提高蚕种质量,提高蚕种场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结合近几年农村原蚕生产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树立原蚕点长期建设思想,加大投入,打好基础前几年,由于微粒子病的上升蔓延,原蚕区安全生产态势十分严峻,直接影响到…  相似文献   

5.
<正>我省已有20年历史的原蚕区生产,在近期内还不会消失,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稳定原蚕区的建设,加强原蚕区的管理,解决原蚕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高原蚕区建设水平,对提高蚕种质量、稳定蚕种生产总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来中秋蚕种孵化不齐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后批浸酸的蚕种,问题较突出。为此,我们对其发生原因与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影响中秋冷浸种孵化的因素 1.原蚕点基础设施较差。影响卵质与蚕卵发育整齐度 我省蚕桑生产发展迅猛,而制种及冷藏设施增加有限,投入严重不足,靠大量发展原蚕区制种,增加冷库日处理量来被动应付农村发展的需要。原蚕点养蚕制种所占比例逐年增加,1993年全省已占总制种量的82%以上,我市也占80%左右。由于原蚕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人员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原蚕区的蚕种质量难以保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原蚕饲育区微粒子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原蚕饲育区(包括国营原蚕区种场、村办场、场带队,下同),为我省发展蚕种生产、满足农村不断增长的蚕种需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仅1990年春期我省原蚕饲育区就生产了蚕种273万盒,占全省生产量的73.6%。可见原蚕饲育区,为克服国家财政困难、缓解我省蚕种供需矛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场在蚕种生产上,曾遭受过严重的微粒子病危害,单从1985~1986年这两年来说,共计有原蚕饲养户270个,其中病毒户70个,占25.9%,总产种茧16375.05公斤,其中病毒种茧937.4公斤,占34.6%;共生产蚕种62586张,其中病毒蚕种38334张,占G1.25%。因受微粒子病危害,淘汰病毒种茧和蚕种共损失资金达124000多元。由于微粒子病分布广泛,严重污染原蚕村,使原蚕村无法养原蚕,蚕种场无法制种,以致蚕种生产停滞不前。然而,后来在省、市、县丝绸公司特别是省蚕研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全面推广使用次氯酸钠消毒,使微粒子病危  相似文献   

9.
<正>农村原蚕区生产一代杂交种,是根据我省蚕桑生产迅速发展,靠原有的专业种场生产杂交种,已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的需求而不断发展的.目前,我省农村原蚕区生产量已占蚕种生产总量的80%左右,因此原蚕区的蚕种质量好坏,将对整个茧丝绸行业起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如皋场原蚕区生产占全场生产总量的比重曾达80%以上,虽然随着生产结构的调整其比重逐渐下降,但目前仍占近40%。由于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提高原蚕生产蚕种质量的方式,使几年来蚕种的各项质量和数量指标都能保持较高的水平,连续四年进入全省蚕种场质量综合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省蚕桑生产发展很快,蚕种的需要量逐年增加,但原有蚕种场的设备有限,不能满足农村养蚕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部分蚕种场陆续在农村设立原蚕区,生产原蚕种茧,运回种场制种,为解决蚕种供应开辟了新途径。我分场于80年开始建立两个原蚕点,饲育蚁量1006克,82年发展为四个原蚕点,饲养蚁量3040克。从原蚕占生产的种茧质量看,是符合省定标准的。但有些原蚕  相似文献   

12.
<正> 1988年我场第一次在镇安实行小蚕联户共育,大蚕分户饲养,联户就地制种的蚕种生产形式。1988~1992年,这种形式得到了肯定和发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场蚕种生产的主要形式之一。五年来,我场原蚕区共生产蚕种257618.5张,占全场生产量的66%。实践证明,这种生产管理形式投资少,见效快,生产有保证,养蚕户、蚕种场双方满意。我场原蚕区的经营管理包括两部分,一是蚕种场对原蚕点技术员的管理,二是蚕种场技术员对原蚕点养蚕户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迅速发展,蚕种需求量逐年上升,由八十年代末年发种量700万张增到现在900余万张。四川人多地少,蚕区大部分是方山丘陵,要拿出大量土地栽桑建蚕种场是困难的,原蚕区收茧制种是一条蚕种生产的重要途径。全省110余个蚕种场,仅有47个蚕种场有自有桑园1万余亩,其中一半左右集中在省属场,除满足原原种、原种生产用桑外,余桑生产的普种远远不能满足蚕桑生产的需要,全省85%的蚕种生产量靠原蚕区收茧制种。原蚕区是四川蚕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4.
全面高效防微粒子病是成功经营原蚕区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于苏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处苏州高新区的江苏省浒关蚕种场场内桑田日益减少,从 1996年开始,每年95%以上的一代杂交种都在十多个农村原蚕区生产,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原蚕区蚕种场。但是,每年总有几个原蚕点的微粒子毒率偏高或存在安全生产隐患,蚕种时有淘汰。原蚕区大都分布松散、设施落后、饲养水平参差不齐,一旦有微毒,极易增殖扩散污染整个生产  相似文献   

15.
浅谈农村原蚕区的防微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蚕种生产近10年来,已由20世纪80年代主要依靠场内生产逐步转向原蚕区生产,然而农村原蚕区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加之生产生活用房分不开等诸多因素,使农村原蚕区生产在微粒子病防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1999年浒关蚕种场到太仓绿化村开辟农村原蚕点,当年淘汰蚕种52.3%,然后逐年减少,经过十多年净化,  相似文献   

16.
吴芝萍 《蚕桑通报》1994,25(4):45-45
原蚕三回育大面积饲养初获成功湖州市农业局吴芝萍开发原蚕区已成为专业蚕种场发展蚕种生产的新路子。目前湖州市生产的蚕种60%以上来自原蚕区和村办场。但近年来随着农村乡镇工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活跃,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原蚕区的蚕种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因...  相似文献   

17.
淮阴区是江苏省农村繁育一代杂交蚕种重要的也是最大的生产基地。1996年春,淮阴区开始在南陈集镇鲁黄村开展原蚕生产,到2008年,全区原蚕生产已发展到5个乡镇10个村,年饲养原蚕蚁量近10000公分,年繁育一代杂交蚕种近20万张,年繁育蚕种量已占全省蚕种总制造量的8%。  相似文献   

18.
<正>杂交彻底率作为我省蚕种质量的四大指标之一,引起各蚕种生产单位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杂交彻底率,特别是提高原蚕区就地制种的杂交彻底率,是各种场一直探讨的问题,笔者经过二年原蚕区就地制种的实践,1992年春和1993年春分别驻点我场原蚕区绍河点和新兴点,共饲育苏五、苏六8个批,其中二批杂交彻底率达99.8%,最低批为98%,平均杂交彻底率达99%。现就如何提高原蚕区就地制种的杂交彻底率,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蚕桑事业的迅速发展,原蚕区生产蚕种,已经成为当前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原蚕区在我省发展步子快,对原蚕区生产的组织和管理等一整套的工作还要不断完善。我们海安县蚕种场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饲养原蚕,十多年来碰到的问题很多,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的体会在现阶段巩固和发展原蚕区,达到提高蚕种质量的目的,必须要重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邵宝根 《江苏蚕业》2003,25(1):47-48
<正> 目前,全省的蚕种生产格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蚕种场为确保生产安全,蚕种生产已从场外转向场内。但苏南地区仍有一些蚕种场由于种种因素,原蚕生产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可否认,近几年蚕种场下大力气,通过对原蚕区加大防微力度,狠抓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微毒淘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已出现原蚕区无淘汰批段的可喜局面,蚕种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陈旧的管理模式的长期运作,制约着原蚕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