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甘南玛曲草地退化现状的分析,探讨草地退化与植被恢复重建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退化严重的草地通过封育、补播、施肥、灭鼠等综合治理以及各单项技术的科学组装配套,可有效地治理退化严重的草地。  相似文献   

2.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通过对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现状的调查研究,将这一地区的退化草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退化4类,对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草地采取不同治理措施进行试验研究。最后提出了通过禁牧封育、毒杂草防除和草地施肥的措施进行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的恢复改良。通过建植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的手段恢复与重建重度和“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玛曲县生态环境退化、恢复重建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曲县具有丰富的天然草原资源,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其他复杂因素的多重影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对玛曲县生态环境退化原因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从技术、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措施方面,提出了因地制宜的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草地退化指标及恢复措施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17  
草地退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退化后的草地的恢复与重建成为当前各国重视的焦点和草原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退化草地形成的原因及其退化草地的诊断与生物环境指标,讨论了退化草地的特点及其恢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草地退化现状及其恢复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草地退化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草地退化是草地生态学和草地经营学中倍受关注的问题。在已有研究成果和笔者的研究体会的基础上总结了草地退化中的几组重要概念,包括生态退化与草场退化、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结构退化与功能退化、绝对退化与相对退化、参照系统与退化程度以及草地退化小尺度定位研究与大尺度空间格局研究,对其进行辨析,同时指出这些概念的划分在草地退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65,自引:6,他引:65  
通过对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现状的调查研究,将这一地区的退化草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退化4类,对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草地采取不同治理措施进行试验研究。最后提出了通过禁牧封育、毒杂草防除和草地施肥的措施进行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的恢复改良。通过建植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的手段恢复与重建重度和“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人工草地是饲草生产的关键,也是未来牧草产业发展的重点,人工草地的退化影响着牧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人工草地退化的表现和原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退化的人工草地提出生态恢复对策,以期为人工草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同德县草地退化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乜林德 《草业科学》2005,22(6):20-22
同德县地处黄河上游,环湖牧区向青南牧区过渡的区域.县内地形大体可分为山地、河谷地和滩地草原3种类型,以滩地草原为主.草地是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它在维护陆地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1].长期以来,人们缺乏资源与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普遍存在重利用、轻管理的现象.由于牲畜数量的增加,草地长期超载过牧,加上大量的垦樵,使草地严重退化,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减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当地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天峻县生境条件较为严酷,其退化草地植被的恢复需要遵循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统一、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等原则;确定在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战略中,品种选择要坚持多重性,群落设计要科学务实,建设措施要得体规范,管理要严谨无漏.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玛曲县作为黄河源区重要的水涵养区和生态脆弱区,其天然草原对涵养水源、保护黄河源区生态安全、确保当地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摸清玛曲县草原资源现状,将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选择决策树分类等方法对玛曲县天然草原的分布、分类和面积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玛曲县有低地草甸、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和高寒草原4个草原类,总草原总面积93.13万hm2,其中高寒和低地草甸分别占全县草原面积的82.37%和11.62%,山地草甸和高寒草原仅占4.23%和1.78%;各乡镇分类草原面积均以高寒草甸所占比例最大,其中阿万仓镇、木西合乡、欧拉镇和欧拉秀玛乡高寒草甸所占比例均在90%以上,尼玛镇、阿孜站和西科河羊场占比在80%以上,仅齐哈玛镇占比在50%以下(47.02%);低地草甸占比较大的乡镇有曼日玛镇(40.68%)、齐哈玛镇(26.21%)、采日玛镇(24.30%)和河曲马场(30.84%)。  相似文献   

12.
玛曲县草地退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玛曲县草地退化现状的研究分析,认为造成该地区草地退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超载过牧和鼠虫害猖獗等。并以草地退化成因为依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以草定畜、围栏封育、及时补播和灭鼠防虫等措施,以达到改良草地、防治草地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区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针茅和扁穗冰草为优势种的山地草原,由于放牧强度的加大,狼毒的个体数量及其在群落中的作用加强。伴随着狼毒分盖度的增加,针茅和扁穗冰草的地上生物量、密度、盖度和重要值明显下降,毒杂草呈上升趋势。草地的Shannon_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狼毒生物量的增加呈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趋势,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植物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狼毒由伴生种成为优势种,天然草原由禾本科牧草为优势种的顶级群落演替为狼毒为优势种的植被群落。初步提出了恢复该类退化草地生产力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生物量的分布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地下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和地上生物量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的范围内,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根系有向表层聚集的趋势;植物群落组成中,莎草和禾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杂类草则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向;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总地上生物量远低于地下生物量,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则相差较小,特别是在极度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5.
不同治理措施对退化草原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纯培养技术,对退化草原四项不同治理措施(浅耕翻、耙地、播种羊草、围栏封育)处理后的土壤微生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项治理措施中,各类群土壤微生物均显著高于对照区.0~10 cm土层,微生物各类群的数量均依次为浅耕翻>耙地>播种羊草>围栏封育>对照;四项治理措施细菌数量依次比对照区增高了91.95%、89.66、87.36%和73.56%;真菌数量增高了53.06%、50.34%、50.34%和23.81%;放线菌数量增高了41.27%、38.89%、24.47%和22.63%.10~30 cm土层,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依次为浅耕翻>耙地>播种羊草>围栏封育>对照;四项治理措施细菌数量依次比对照区增高了43.59%、43.59%、41.03%和33.33%;放线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区增高了34.19%、31.15%、29.74%和5.39%;而该土层真菌数最则依次为围栏封育>播种羊草>浅耕翻>耙地>对照,四项治理措施分别比对照增高了221.74%、191.30%、162.86%和161.43%.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后,微生物各类群的数量增高幅度各不相同,其中0~l0cm土层细菌数量增高幅度最高,真菌次之,放线菌最低.而l0~30cm土层真菌数最增高幅度最高,细菌次之,放线菌最低.四项治理措施土壤微生物与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退化草原的恢复和重建工作,试验以不围栏封育作为对照,设置围栏处理1年、3年和5年,以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退化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土壤pH值和EC值(电导率)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选用小叶锦鸡儿、沙打旺、沙蒿和羊柴对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退化沙化草地进行人工补播,设置沙质退化草地补播、裸沙地补播、风蚀坑补播和裸沙地沙障+补播和沙质退化草地未补播(CK)5个试验处理,于2009年、2013年~2016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行野外观测,并对各处理的群落特征、重要值、多样性、现存量和补播植物越冬率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沙质退化草地通过补播可增加草地植物种类组成;沙打旺是最适合在沙质退化草地补播的植物种,风蚀坑补播最适宜的草种为羊柴和沙打旺。裸沙地沙障+补播能够保持较高的地上现存量水平,裸沙地补播维持较高的地上现存量时间较长。补播植物越冬率为小叶锦鸡儿>羊柴>沙篙>沙打旺。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研究了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过程中植被组成、群落综合特征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退化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恢复演替模式.结果表明,在退化演替过程中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明显的替代变化.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优良牧草产量比例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明显下降.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草地植物根系逐渐减少,草土比的比值明显减少,比值由轻度退化类型的1:5左右演变到极度退化类型的1:400左右.分析提出了“黑土滩“的形成机制、生态过程及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多年生不同混播组合草地退化后的群落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本研究以祁连山金强河地区22年前建植的6种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草地群落结构及地下芽库构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组分混播草地能够较好的保留建植种的地下芽,且以建植种分蘖芽为主,而3组分混播草地地下芽主要由侵入种的分蘖芽、根茎芽、根颈芽和根蘖芽构成,建植种芽密度占比较低;分蘖芽密度与建植种植物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正相关,根茎芽、根颈芽、根蘖芽密度与侵入种植物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正相关。其中,混播组合“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gyron cristatum)”草地地下芽结构最优,可适当延长混播草地使用年限,是适宜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混播草种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