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篁的茶馆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碗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三杯酒来。”这是20年代,流传在浙北古镇新篁镇上一些茶馆酒肆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活龙活现地勾画出当地人好饮的习性。新篁人最喜欢饮茶,早晨起床润喉清肺一碗茶;酒后饭余除腻消食一碗茶;疲惫之际解乏提神一碗茶;亲朋好友会晤聊天一碗茶;邻居纠纷消释解嫌一碗茶……于是乎茶摊、茶馆、茶厅皆应运而生。无论闹市街背,还是茅店野村,均三步一茶摊,五步一茶馆。据《嘉禾新志》载: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2.
广闻博览     
《新农村》1995,(7)
我国少数民族茶俗居住在云南西北地区的傈傈族、普米族、怒族人,喜欢饮用“盐巴茶”。在特制的瓦罐中放入茶叶,烤香后,加入适量的盐,冲上开水稀释即饮,边饮边冲,直到茶味消失为止。当地群众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天三盅,雷打不动”的说法。广西壮族人喜爱饮甜茶,当地视为传统饮料,且有很多茶礼。小伙子到姑娘家相亲,女方以茶传  相似文献   

3.
品茶三记     
自陆羽《茶经》问世后,论茶者层出不穷。可见,茶之道难以论尽,其品饮的精神方面更是如此。我饮茶多年,虽对茶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认识有限,但亦有所得,现摭之于篇,名曰三记。独品“云绿”夏日的一个中午,气温高达34℃,空气也似凝而不动了,室内静如世外。我沏一杯“雪水云绿”置桌上。这茶来自浙江桐庐雪水天堂山,是朋友捎来的,说此茶是上品,极不易得。少顷,启盖,杯中便飘出清醇之香,见新绿澄澈的茶汤中,嫩芽似莲蕊初绽,使人悠然生出喜悦之情。细吸一口,味道真是好极了,且见杯中莲蕊艳姿秀态,恍觉是从茶中唤出来的佳人…  相似文献   

4.
冲泡及品饮普洱茶须维持最平和、最自然的心境,在不断感触和体味“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中进行。泡茶人平静柔和的心情是冲泡好普洱茶的先决条件,无论忙闲需静心于置,无论喜忧需清心以待,调以安然之境、恬然之席、易用之器、灵动之水,施以当然之法,据饮者之好把握应用冲泡技艺,方能冲泡出、品饮到最佳的普洱熟茶,这种茶、人、境合一的修为当是普洱熟茶的冲泡品饮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茶诗四首     
茶诗四首江西省蚕茶研究所吴英藩(一)春日洪都会,朝夕话茶趣;人去情犹在,何日再相聚。(二)绿丛遍山源,户户采茶忙;竹筐新芽满,夜有焙茶香。(三)绿荫掩山庄,处处闻茶香;人人换春衣,家家住新房。(四)夜来伴无娘,倍觉秋风凉;隔墙煮野味,疑是茶叶香。茶诗...  相似文献   

6.
茶乡茶通茶诗──访《中国茶诗》编者李传轼先生安徽省霍山县委宣传部张明石,金昭又到了“露蕊纤纤才叶碧,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的芳春四月。这是黄芽的故乡──安徽大别山区霍山县的明朝知县王毗翁的一首茶诗。在当时,这首诗和霍山黄芽...  相似文献   

7.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一串灯笼红紫阁;二个茶壶绿青杯。烟中茶语窗前月;瓶里梅花谷外香。一天无空座;四时有香茶。碧螺壶中香扑面,绿茶盏内味如春。龙井茶香飘宇宙;虎跑水溢荡寰瀛。饮一盏新绿;染满身清香。饮一杯金谷酒;分七碗玉川茶。客来翠竹茶烟外;人在幽兰雪意间。沾牙又觉余甘味;瀹茗重来顾渚春。闲散生活笔傲枝;逍遥岁月茶一壶。经著一篇传陆羽;风生两腋仰卢仝。寒来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竹为邻。寒夜一盏严冰化;暑伏三杯烈日斜。最宜茶梦同园,海上壶天容小隐;休得酒家借月,座中春色亦常留。茶字草木人人茶茶人;…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3,(22)
安溪铁观音在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清朝乾隆元年,安溪人王土让经常与朋友在书房饮茶论文。有一天,在多石的荒芜之地,偶见一株茶树,与众不同。王土让将其移植到书房茶圃中,精心培育呵护,茶株也日见繁华茂盛。成熟采制成品后,茶叶乌润肥壮,冲泡饮之,则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土让奉召入京,觐见礼部侍郎方苞,随献此茶,方苞饮后感觉其味其香非凡,就转呈内廷,皇帝饮后,大加赞誉,遂赐名“铁观音”。  相似文献   

9.
儿童茶歌五首湖北大冶石义泱摘茶小河流水哗啦啦,我和姐姐去摘茶。姐姐摘了一大筐,我摘几支小丫丫。要与姐姐比多少,姐姐对我笑哈哈!送茶(一)绿茶叶,川芎茶,人人爱喝它。爸妈在劳动,我要去送茶。提到地头摔一跤,茶泼人翻叉。爸妈忙来抱起我,还夸好娃娃!送茶(...  相似文献   

10.
尔泰 《农业考古》2007,(2):131-131
一垂老最恨昝刻短如茶便觉日月长品得闲情香如许任他镜里鬓侵霜二虽煮沱茶游滇池卜少捧杯劝尝试一饮七窍皆挪位满船老少乐不支三尝闻沱茶可延年一沱市价逾千钱故人赐我茶一饼高谊何止值万千四惯作牛饮不识茶老来学作陆羽客近时喜得宜兴杯浅斟细啜附风雅谢友人赐沱茶$江西省文联@尔泰  相似文献   

11.
咏茶宴     
咏茶宴婺源县博物馆杨浩绿溪边,紫竹下,飞涧蝉声滩影泻,活火新泉溢茗香,三五知己消清夏,畅叙幽情有以也。酌香沫,浮素杯,举杯劝君君莫推,人生得意且开怀。一盏饮罢生豪气,挥毫欲书凌云志;二盏啜后风生腋,一曲高歌山月白;三盏四盏不胜力,浮想联翩游八极。眠芳...  相似文献   

12.
茶乡风情     
一、茶客初春时节,我受别人委托,因事出差安徽六安县洽谈购茶事宜。为了便于业务联系,我来到县城郊区的一们朋友家。说也巧,朋友外出不在家,女主人曼花热情接待了我。那天,因为下着靠罪的春雨,天气带着几分寒冷的凉意。曼花女士招呼我进屋后,还没等我落坐,她便搬来一个小四方寝桌,双手捧一壶泡好的热茶,倒满一杯,递给我说:“天怪冷的,先喝杯茶取取暖。”她开口带笑,笑有酒窝:“一方风土一方情,到我们六安农家作客,先喝茶,再品茶,不然就是不礼貌!”我呷了几口茶,茶味有些浓烈,我说:“这茶好香呀!”曼花笑着对我说:…  相似文献   

13.
儿童茶歌五首湖北大冶市供销社石义泱一篓茶叶一篓歌清早月牙天边挂,绿叶银珠迎朝霞。采茶姐妹上山来。摘完东山转西坡,一篓茶叶一篓歌。我跟姑姑去摘茶太阳公公刚露脸,我跟姑姑去摘茶,姑姑双手尖尖点,我学姑姑忙不停,姑姑问我累不累?我望姑姑笑盈盈。喝碗清茶甜爽...  相似文献   

14.
湖州的茶馆     
明清时民间饮用泡茶之风盛行,在此之前,人们一般都饮用剪茶。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说:“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乃斫、乃熬、乃杨、乃春,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庵茶”。对于散茶不用斫炀或春,只要炒焙后冲洗水即成庵茶备用。可以说有了散条,就有了泡茶的可能性,所以,实际上唐代已经出现了饮用泡茶的情况。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说:“山憎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咀。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这可能就是泡茶的雏形。古代没有保温瓶之类的设备,饮茶只能煎制,或…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古代的鉴水试茶江西省社科院杨应龙,施由民茶是有利身体健康,能却病强身的一种饮料。在唐代以前,中国人喝茶还比较粗放,主要是煎饮,并且主要讲究以茶养身和除腻解渴。从唐代开始,饮茶成为一门艺术;人们不仅重视茶的药用功能,而且讲究茶的色、香、味,把饮茶...  相似文献   

16.
醉茗漫侃枇杷茶陈柏青又是一年好风景。正绿肥红瘦,更细雨斜风。我造访山乡,道是休闲,实为探朋会友享口福──醉饮枇杷茶。只闻醉酒,何来醉茶?很多人都唱过“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有几个品过“龙门清泉水,崇庆枇杷茶”?农业出版社《茶树良种繁育》一书称之为...  相似文献   

17.
乡村茶思     
朱群英 《农业考古》2004,(4):113-113
每次回家都要带点茶叶给我的父亲,谈不上好丑,极普通的新绿茶而已,也应了父亲所说的“有点茶味就行。”我想,这大概便是“粗茶淡饭”中的“粗茶”吧。家乡的茶多泡饮,也就是日本一位学者所说的“自然主义的茶”了。  相似文献   

18.
平生最爱茶     
我平生无其他嗜好,惟痴茶。茶是得天地山水之浸孕的瑞草,是天人合一的精灵。焚一柱香,沏一壶茶,捧一卷书是我家居生活追求的极致,它使我健康,给了我一份好心情。  相似文献   

19.
欧阳勋 《农业考古》2003,(4):186-190
贺雨露香茗茶坊开业庆典江苏仪征市雨露香茗茶坊于 9月 2 8日上午举行开业庆典 ,余即席口占一绝以贺 (以“雨露香茗”藏头 )。雨润茶坊泛玉光 ,露甘爽雅沁芬芳。香飘天下迎宾客 ,茗饮一壶增寿康。茶厅六首一、甘露名茶甘露一奇葩 ,百采千评总誉佳。芽嫩香高汤韵雅 ,无穷回味面飞霞。二、陶然(古风 )茶友相聚话前缘 ,茗如甘露润心田。陶醉一壶香韵远 ,提神醒脑乐无边。三、清福好茶一品享清福 ,顿觉豁然天地宽。但愿茗香常伴我 ,童颜鹤发更心欢。四、松涛日丽风和柳色新 ,茶香座雅迎嘉宾。常闻往昔松涛起 ,自是龙团紫笋春。五、仙茗精行俭德…  相似文献   

20.
姚义泗 《农业考古》2005,(2):156-156
读杜甫《兵车行》,步其韵反其意而用之。茶馨馨,水漂漂,佳茗香馥味独娇。宾朋欢聚茶恭候,清香飘逸青云寮。欢谈携手眉眼笑,笑声弥漫歌如潮。座旁饮者问茶人,茶人但云品茗频!或从四季夏清和,便至腊月冬怡然。品时齿颊吻润喉,杯中香韵爽心欢。茶寮茶客心似水,品茶闻香意未已!君不知,九州茶魂万古留,江东闽浙园田里,瑞草遍野勃生机,茗芽翠绿春秋时。况复耕夫洒热汗,呕心沥血痴又迷。陆羽茶圣训,品评有宏论。继如卢仝诗,蔡襄编《茶录》,嗜茶儒佛道,民众沿成俗。酒倾贪婪恶,反是茗饮好。茶性清静养气神,高粱浓酒梦魂杳。君不见,华夏悠,古今饮者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