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能够较好地揭示昆明市气温变化规律 ,基于昆明站1951~2013年的逐日气温资料 ,运用线性回归、离差系数计算、Mann—Kendall检验、滑动 t检验和Morlet小波方法分析了昆明站近6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近60年来昆明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变化倾向率为0 .29 ℃ /10a;平均气温在年代际变化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均大于多年平均气温 ,且距平气温在逐渐增大 ,1990s离差系数最大 ,为气温波动最大的10年 ;平均气温突变年份为1993年 ,存在23~32年的主周期 ,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
利用呼和浩特市近61年平均气温序列资料,通过描述统计、趋势分析、Mann-Kemdall突变检验方法对呼和浩特市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4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速度约为0.5℃/10 a,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增温趋势明显加快;冬季升温对全年升温贡献最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气温发生了由冷向暖的突变。  相似文献   

3.
选取代表内蒙古西、中、东部的阿拉善左旗、呼和浩特、海拉尔3个站1961-2010年气温资料,用线性回归、方差分析、对比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季节性变化规律,总结代表站温度变化的异同点,并得出近50年来各代表站的平均气温均以每10年0.57℃的幅度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重庆市龙溪河流域近50年年均气温呈现递增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12℃/10年,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增暖速率0.22℃/10年,且在1997年气温发生突变,由冷变暖。对龙溪河流域气温和降水量的季节、年和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龙溪河流域年均温分布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减的趋势,年均温最高气温出现在西南部的长寿,最低温出现在东北部的梁平,气温倾向率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中部向东西两侧逐渐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选取经历两次迁址的眉县气象站和周边2个未迁过站址的参照站1974~2017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资料,对比分析了迁址对眉县站温度序列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次迁址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共同影响使得眉县站温度变化趋势与参照站产生较大差异。眉县站44年来年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升幅比参照站明显,最低气温升幅小于参照站;近44年两站气温差值随时间波动位相基本一致,且与眉县站两次迁址时间刚好对应;年平均气温差值序列有3个不连续点,年平均最高气温差值序列有4个不连续点,年平均最低气温差值序列有5个不连续点,每个时段平均值差异显著;热岛效应和迁址使得眉县站温度年代变化趋势不一致;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测站周围环境的变化和下垫面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根据广州市1952-2009年和帽峰山2004-2009年气温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季节分解加法模型,分析了帽峰山森林气温与区域气温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近58年来气温增暖趋势显著,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达0.21℃·a-1;2004-2009年间,广州市和帽峰山气温变化均呈下降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0...  相似文献   

7.
以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地区)为研究区域,1960年~2015年138个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气温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网格面积加权法,获得这四个省、地区冬季平均温度时间序列,运用反距离加权法、样条法和克里金法插值并进行验证,获得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空间分布图。将1960~2015年数据按照年际、年代际进行划分,分析随时间变化东北地区气温的趋势图计算方差。研究结果表明:56年来,东北地区的平均气温大致以0.0481℃/年的幅度呈上升趋势,东北暖指数明显增加,暖夜日平均增加趋势为1.4d/10a,北区达到1.9d/10a,南区相对较小为1.2d/10a,故北部相对南部升温快、幅度大。根据气温的时间变化折线图可知,1980~1984年为气温最低年际,2004~2008为气温最高年际,60~70年代是增温过程,70~80年代是降温过程,80年代之后为增温过程,且增温现象明显。根据增温情况,大致以1991年为界,60年代至90年代为偏冷期,90年代之后是偏暖期。  相似文献   

8.
以黄山区域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黄山50年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主要特征,总结、分析、评估与预测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潜在威胁。结果表明:①50年来黄山区域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正趋变暖,但局部期间也有震荡现象。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升高比较显著;②黄山年降水总趋势呈波动性减少,减少率为-2.28mm/年。上世纪90年代以后,降水偏多,21世纪初降水显著偏少;近20年来极端天气发生频繁,未来有些极端事件的发生频数还可能会更高。③气候变暖会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及黄山森林的脆弱性,改变森林结构与分布,致使多数森林群落生产力趋于下降,使动、植物物候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的变化可能导致松材线虫等外来物种产生快速扩散与大规模入侵,致使黄山松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
利用陕西省1960-2013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陕西省的年平均气温的上升速率约为0.23℃/10 a,1990年代后期以来,气温显著升高。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冬季上升速率较大。年降水量以8.78 mm/10 a的速率下降,1980年代后期以来,降水量明显减少。春、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冬季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在1996年发生突变,1996年以来为高温期,年降水量在1970年和1975年发生突变,1970年以来为相对少雨期。在10年尺度上,陕西省气候依次经历了冷湿—冷干—冷湿—暖干—暖干的变化过程,暖干化趋势明显。(2)在空间尺度上,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特征。年降水量整体由南向北递减,部分山地形成地形雨。(3)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系统的变化和ENSO事件是影响陕西省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纳帕海区域周边4个气象站1958-2008年温度、降水和结冰日数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以及Mann-Kendall检验法,对纳帕海区域50年气候进行分析,阐述气候变化对纳帕海湿地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纳帕海区域从1958年至今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升高1.2℃,气温线性变率为0.036℃/a;气温在1985年发生突变,由相对平稳的状态转为明显上升的状态。结冰日数和气温变化相反,显示下降的趋势,且突变在气温突变4年后发生。纳帕海区域近50年降水趋势变化不显著,但年际变率较大。纳帕海湿地近50年的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叠加作用的影响,第1阶段(1955-1974年)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湿地水域面积较大;第2阶段(1975-1997年)主要受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湿地水域面积大幅减少;第3阶段(1998-2012年)受人类保护加强的影响,湿地水域面积扩大,但纳帕海湿地的内部生境处于退化中。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掌握雄安新区气候特征,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保障,基于雄安新区区域内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多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雄安新区近50 a气温的时间序列变化、突变现象、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雄安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波动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65℃/10 a,略高于全国平均气温变化速率;不同季节平均气温升温对年平均气温的贡献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2)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波动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38℃/10 a、0.422℃/10 a,平均最低气温升温趋势显著;平均最高气温不同季节的升温幅度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幅度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3)年、冬季、春季和夏季平均气温增暖趋势均存在突变现象,年平均最高气温自90年代开始呈现持续增暖趋势,突变点为1990年。年平均最低气温及各季节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不存在突变现象。(4)年平均气温存在8 a、13 a、19 a周期变化,年平均最高气温存在8 a、11 a、19 a周期震荡,年平均最低气温存在13 a、19~20 a周期震荡。雄安新区气温研究结果对全面认识该区域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大气污染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10年来空气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哈尔滨市的大气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大气污染日数有明显的月变化,呈单峰型,1月最多,7月最少;近10年污染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温偏高可能是隆冬季节污染日数减少的原因之一.降雪对污染日数变化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沿海滩涂湿地对区域气候调节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对减缓区域气候变化有显著作用.搜集了东台市1950~2000年近50年的滩涂湿地面积和气温、降水、相对湿度等气候因素数据,对湿地围垦面积数据和历年的气象数据相对变化处理后,做了灰度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运用线性回归插补途径和RHtest方法分别对1961-2010年我国东部林区853个站点的日最高气温资料进行插补和均一化检验订正,建立完整且均一的日最高气温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我国东部林区近50年来最高气温订正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订正后东部林区年及四季(春、夏、秋、冬)平均最高气温每10年分别增加0.171,0.233,-0.002,0.201和0.263℃,订正后整个区域年平均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而订正前有部分站点呈降温趋势;春、秋、冬3季平均最高气温在整个林区几乎全部呈现上升趋势,夏季东部林区多数站点呈降温趋势,尤其是长江和黄河流域之间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西双版纳大范围的橡胶种植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利用1957—2017年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气候资料以及1980—2017年橡胶种植面积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估计、滑动t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等分析方法,研究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橡胶种植的关系。结果表明,1957—2017年勐腊县多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日降水量≥0.1 mm日数分别为21.5℃、29.0℃、17.6℃、83.7%、1528.78 mm和160.7 d;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随时间变化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和降水日数则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降水量稍有增加,但增加不明显;西双版纳气候呈现显著的干热化趋势,且干热化趋势在1980年代明显增强,至2000年代中期以后进一步增强;1980年以来,橡胶林种植面积快速增大,且其随时间增大的趋势与当地干热化趋势基本一致;西双版纳橡胶种植面积与气候要素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大范围橡胶种植在当地气温上升和相对湿度减小的变化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取了1961-2014年呼和浩特地区气候资料,结合同一时期发生的El Nino/La Nina事件,对气温、降水量和干旱特征与El Nino/La Nina事件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El Nino/La Nina事件对呼和浩特地区气候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呼和浩特地区气温具有明显的波动升高的趋势;降水量年代际变化较为明显,20世纪60、70年代,降水为正距平;20世纪80、90年代,以及21世纪前10年,降水均为负距平,2011年以后降水开始逐渐增多。El Nino/La Nina事件对呼和浩特地区气候变化和干旱灾害具有一定的影响,El Nino年气温偏高,La Nina年气温偏低;El Nino和La Nina事件对呼和浩特地区降水都有减少的作用,El Nino事件中,降水量减少的概率和幅度更大。El Nino事件提高了呼和浩特地区发生干旱的概率;La Nina事件促使发生干旱的概率较小,但其促使发生干旱的程度可能更深一些。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玉环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及各区域代表站的气象监测数据,对玉环市的基本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和环境卫生学方法,对玉环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玉环市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内气温与雨量变化趋于一致;城区气温和降水均高于沿海和海岛地区,但相对湿度与平均风速则相反;玉环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总体较好,年内“舒适”期长达4个月(5~6月份、9~10月份),1月份、8月份分别为全年体感最冷、最热时段;近30年玉环市综合舒适度指数均处于“较舒适”的区间,且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不断向“舒适”等级的阈值趋近;进入21世纪后的玉环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明显要优于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18.
张泽 《绿色科技》2013,(12):9-11
根据济南市1990-2012年气象数据,运用均值、线性倾向估计等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济南气温和降水的季、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近25年平均气温为14.96℃,并以0.153℃/5a的速度下降,与全球气温上升趋势不一致,各季节平均气温变化不一,但整体均呈现下降趋势,降温幅度冬季〉夏季〉秋季〉春季;20多年来其平均降水量为850.58mm,以22.86mm/5a的速率递减,秋季和冬季降水量趋于平衡,春季有明显上升趋势,夏季呈现减少趋势,极值之差为187.2mm。  相似文献   

19.
彭锋 《新疆林业》2014,(6):7-11
1苇子峡乡基本情况 苇子峡乡位于哈密地区伊吾县北部,距县城35公里,总面积1 215平方公里。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全乡气候差异不大。气候呈夏无酷热、冬有严寒,年降水量60毫米,年蒸发量3 000毫米,无霜期为153天,太阳总辐射量150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3 250小时,年最高气温35℃,年最低气温-32℃,年平均气温6℃,年平均大风日数50天。  相似文献   

20.
根据黑龙江省的地理特点及气候变化特征,利用该省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低温冷害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表明:近50年来黑龙江省低温冷害天气对农作物产量影响最重的是上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典型严重低温冷害年是1964、1969、1972、1976年,主要以障碍型和延迟型为主的低温冷害;80年代到90年代,气温逐渐增高,低温冷害天气发生频率有所减少,粮食产量逐渐提高,全省农业经济有所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低温冷害天气频率大大降低,黑龙江省大范围的严重低温冷害天气逐渐减少,但阶段性和区域性的低温冷害天气出现比较频繁,如2002、2004、2006、200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