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两种石化企业VOCs排放统计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VOCs排放统计工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比较香椿(Toonasisnensis Roem.)和红椿(Toonaciliata Roem.)叶片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比较两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成分类型,并比较两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比例。两种物质主要有萜烯类、芳香烃类、醇类、酯类、烷烃类五大类并比较各占的比例。香椿叶片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成分提取出16种主要成分,红椿叶片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成分提取出22种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某工业园区企业清拆退场后地块的环境污染状况,通过分析地块用地历史、企业生产情况等,制定了调查方案,并进行了采样和检测工作。此次调查工作布设34个土壤点位、设置10口地下水监测井,采集108个土壤样品、11套水样品,检测因子主要为pH值、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石油烃。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各检测因子检出浓度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地下水样品中各检测因子检出浓度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Ⅳ类水限值。根据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检测结果,该地块满足第二类用地要求,无需进行进一步的环境详细调查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4.
于2012年不同季节,在深圳采集黄金香柳Melaleuca bracteata‘Revolution Gold’叶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其主要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金香柳叶片一年中不同季节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共32种,包括萜烯类、酯类、醚类、酚类、醇类和酸类等化合物,其中萜烯类18种,为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其中,6月份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最多,为24种,3月份最少,为9种。同年6月采集不同时间段样叶进行挥发性有机物日变化的检测,共检测到50种,其中萜烯类23种,酸类6种、醛类4种、酯类和醇类各3种,还有少量的醚类、酚类和其他化合物;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在14:00和20:00最多。试验显示,黄金香柳叶片不同时期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异明显,其主要成分肉桂酸甲酯、萜品油烯、α-水芹烯和石竹烯等均具有药用保健功效。因此,黄金香柳是营造生态型、保健型和芳香型彩色园林景观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部《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环大气[2020]33号),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治理,降低VOCs排放总量,有效控制臭氧污染,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探讨了常州市重点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防治方案,从摸排排放源清单、开展专题培训、推进源头替代、建设示范项目、加强过程控制、提升治理水平和强化环保监管7个方面提出了管控思路,建议联合多方力量、强化监督执法、健全帮扶机制,以期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易挥发性有机物,车内易挥发性有机物会伤害驾驶员及乘客的人身健康,因此,各国相继出台法规控制车内易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分析了国内外有关车内易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危害、限制标准及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胡椒木叶片不同时期释放的挥发性有机成分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a中不同季节胡椒木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共鉴定出37种,包括萜烯类、酯类、酸类和醇类等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12种,酯类化合物10种,为胡椒木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胡椒木不同季节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差异,胡椒木挥发性有机成分种类在3月份最多,24种,主要为酯类、萜烯类和酸类物质;9月份最少,8种,主要为萜烯类。1 a中,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酯类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烷类、酸类和醇类物质只在3月和6月出现,醛类仅在3月份出现。在6月份的日变化检测中,挥发性有机物种类呈现先减少后增多再减少的趋势,在14:00达到高峰,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胡椒木不同时期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为肉桂酸甲酯、α-石竹烯、β-月桂烯和石竹烯等,这些有机物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效。因此,胡椒木是营造保健型园林景观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8.
人造板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  沈隽  刘明 《国际木业》2005,35(7):22-23
本文系统论述了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含义、来源及其对室内环境品质造成的影响,并对人造板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分析方法进行了概括。目前常用的TVOC分析检测技术有:比色管检测法、便携式TVOC仪检测法、气相色谱或色质联用检测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阐述国内人造板总挥发性有机物这一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GC-FID分析茶籽油中脂肪酸组成,采用GC-MS鉴定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结果表明:茶籽油中检测出包括2种饱和脂肪酸在内共12种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油酸;鉴定出5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而醛类化合物对茶油的特殊风味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垫江县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双河水库为对象,对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双河水库中分析的11个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要求,满足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水质较为良好。毒理学指标和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WHO、美国EPA饮用水和欧盟饮水指令标准限值要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值与NO_3~-N呈显著性相关,F~-和Cl~-呈显著性相关的相关性表明水质中具有相类似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随着我国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日趋严重,我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已将VOCs列为重要的大气污染防控物。分析总结了常用的工业VOCs处理技术,以期为工业VOCs的治理提供技术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植物叶片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在生物化学和大气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可能涉及数量不同多种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植物信号传导方法。然而,一些挥发性化合物的排放量可能对区域内的空气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了解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在植物生理学和化学生态学中的作用,更好的预测这些排放量将如何改变空气质量,必须要了解这些不同的化合物之间的潜在的联系。过去,对不同植物的生物挥发量进行直接比较是很困难的,因为调查和测量往往集中于一类数量有限的化合物中,并且在对不同功能组别的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的分析技术也较为缺乏。此外,相关性强的树种通常会挥发出相类似的化合物,这是使植物本身和与其他植物发出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难以辨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耗氧量通常被用来评价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有机物污染程度的常规指标,对《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综合指标》GB/T 5750.7-2006中高锰酸钾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耗氧量进行了实验室方法验证。结果表明:测定的检出限为0.03 mg/L,小于方法检出限0.05 mg/L,符合要求;对低、中、高3种实际水样分别进行了6次平行测定,相对偏差分别为4.5%、2.7%、2.4%,测定结果均满足该方法要求的平行样品的相对偏差允许值,精密度良好,符合要求;对3种浓度水平分别为GSB07-3162-2014(1.89±0.17 mg/L)、BY400026(2.68±0.14 mg/L)、BY400026(4.11±0.19 mg/L)的国家有证标准物质进行了平行6次测定,测定值分别为1.93 mg/L、2.73 mg/L、4.05 mg/L,均满足有证标物不确定度(k=2)的要求,准确度良好。故确定了该方法测定耗氧量在本实验室适用、可行。  相似文献   

14.
韩月冬 《绿色科技》2023,(10):182-186
对上海市某电镀公司地块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重点对地块内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等介质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包括pH值、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和石油烃等在内的多种污染物,并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和上海市标准等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地块内WS6采样点检出氯苯,WS7检出萘,这可能与公司电镀生产和污染物堆放有关,但这些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标;W5采样点地下水中的镍含量(60.70μg/L)和W4采样点的地下水中的钴含量(55.40μg/L)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地下水对应金属的含量,这可能与镀铜、镍、铬生产产生的废水下渗有关;地下水中所检测污染物的浓度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Ⅳ类标准;地表积水中的镍含量(1.18~587μg/L)超出标准限值,同时,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过《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类水标准。综上,该地块地表积水应该采取相关处理措施进行处理,该地块无须开展下一步土壤和地下水的调查,可按照相关规程办理地块转让。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感官性状应良好,在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中水总硬度(以CaCO3计,mg/L)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极为密切,与人体的健康也紧密相关,参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5750.4-2006)就揭阳地区自来水总硬度进行了初步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活饮用水属于软水,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GC-MS分析,思茅松新鲜针叶和衰弱针叶的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具有很大差异.新鲜针叶挥发性物质中α-蒎烯和柠檬烯的含量远大于衰弱针叶,而在衰弱针叶的挥发物中未检测出在新鲜针叶中含量最大的β-水芹烯;另两种挥发性物质α-蒎烯和月桂烯在新鲜针叶挥发物中含量较低.室内饲养在具备思茅松新鲜针叶条件下,松实小卷蛾雌蛾可顺利产卵;而在衰弱针叶存在或没有针叶的条件下,雌蛾不产卵.新鲜思茅松针叶的存在与否,是松实小卷蛾雌蛾产卵的必要条件.据此推测,思茅松针叶中所含的α-蒎烯、柠檬烯和β-水芹烯3种挥发性物质对松实小卷蛾雌蛾的产卵可能具有刺激作用,而α-蒎烯和月桂烯则对此行为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梁国明 《绿色科技》2014,(8):174-176
以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检测不确定度为例,分析了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及评定,给出了废气中VOCs检测的扩展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全自动固相洗脱剂萃取GC-MS联用法建立了对生活饮用水中常见的8种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多种农药化合物残留的最佳化检测方法。在对样品中洗脱剂的种类与体积、洗脱剂量与流速、仪器的检测条件等基础上进行了最佳化,并在最佳化的条件下对洗脱剂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回收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以上8种有机磷农药在0.01~1.00μg/mL浓度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0.99220.9913;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洗脱剂加标实验回收加标实验结果显示其检测方法的回收率基本稳定在90.4%~105.7%之间。加标实验回收检测结果也表明,此检测方法具有样品前处理中洗脱剂消耗有机溶剂量少、操作便捷、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能够广泛应用于对生活用水中多种常见的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多种农药化合物残留的实验检测。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饮用水水质安全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对饮用水安全评估主要着力于水质的检测,对水源地的评价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量化评估。2015年年底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制订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该标准为首次发布。根据该技术规范,对黔江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相似文献   

20.
樊磊磊  陈锦  王庆鹤  刘静 《绿色科技》2019,(12):54-55,58
抽取了遵义市某高校5栋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楼进行了直饮水水质监测,在每栋楼分别采集两种水样,共10份水样。按照GB/T5750.2-2006进行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根据GB/T5750-2006对直饮水中的总硬度、浊度、菌落总数、悬浮物、pH、CODcr、氨氮七项指标进行了监测。将各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比,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对直饮水水质进行了评价。通过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比后得出,在该高校所采集的10份直饮水水样中七项指标数值均达到国家标准,直饮水合格率达100%。利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分析,所监测的七项指标数值均≤1,符合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因此综合分析该高校直饮水水质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饮用水的标准,可放心饮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