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长白落叶松母树林疏伐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旗林场52年生长白落叶松母树林不同疏伐密度处理后14个主要性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疏伐处理对长白落叶松母树多个性状造成了显著影响。利用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法将存在显著差异性和相关性的9个性状可分成4类,分别代表了树冠性状、单株结实量、公顷结实量和出种率性状。通过这4类性状在各主成分上得分值的加权比较表明,红旗林场52年生长白落叶松母树林疏伐抚育最佳密度是120株·hm-2。  相似文献   

4.
周宏 《辽宁林业科技》2020,(3):36-37,43
樟子松是辽西北地区防沙治沙优选树种,生产上存在良种缺乏的问题。为了提高樟子松母树林结实量,以付家林场30~35年生樟子松母树林为研究对象,探讨疏伐强度对母树林结实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樟子松母树林处于中龄林时,对初植密度4 m×5 m的母树林采取重度疏伐,保留密度为8 m×8 m,即每公顷保留150株,樟子松母树林球果数量和质量达到最佳。该研究结果为辽西北地区樟子松母树林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对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40年生红松母树林300、450、600、700和1 300株/hm2(对照)疏伐处理后14个性状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疏伐处理对14个性状均产生极显著影响.除枝下高外,其余性状均值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中单株结实质量、树冠体积和公顷结实质量分别提高了47.79%、33.6%和28.65%.此外,不同性状之间存在极为复杂的相关性.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将上述性状分成3大类,分别代表了树冠、种子品质和结实性状.这3类性状在各主成分上得分值的加权和比较分析表明,孟家岗林场42年生红松母树林疏伐抚育最佳密度是450株/hm2.  相似文献   

6.
红松母树林疏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树林是利用天然种子向人工改良种子过渡的生产基地。它具有建成时间短、种子产量高、产地清楚、便于经营管理等优点,是较快解决当前对种子急需的重要途径,也是林木改良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满足日益发展的造林事业对种子的需求,抚顺县温道林场从1980年开始在坎木营...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系通过对人工林采取不同强度(按株强计算)的疏伐,改建为人工母树林。经过10年的观测认为,不论采取何种强度(强、中、弱)的疏伐,生产的种子不论质量、产量都明显高于对照区,同时林分蓄积量生长速度、木材质量也同样高于对照区。试验结果表明,疏伐是建立人工母树林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本试验还为15-20年生人工林改建母树林提出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湿地松线树林观测样地的多性状调查分析表明:选用树高、胸径、冠幅、感病级、树皮厚、冠形、干形可作为多性状分析的重要生状,这7个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8.1663%;入选伐木的第一主成分均值在-1.6505--2.7242间,第二主成分均值在0.512-1.2391间,第三主成分均值在-0.5491-0.209间,该母树林的疏伐强度至少在22.2%以上;确定的3个不同立地条件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无性系种子园去劣疏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樟子松无性系种子园进行去劣疏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0~33年生樟子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经过2次总计30%的疏伐,郁闭度由原来的1.0降到0.75~0.79,保留180~250株·hm-2;樟子松母树单株结实量为3.89kg·株-1,比疏伐前平均提高2.98倍;种子产量为12.06kg·hm-2,比疏伐前平均提高1.00倍;种子千粒质量达8.32g,比疏伐前提高2.7%,发芽率提高25.2个百分点,发芽势提高32.5个百分点;4m×4m、4m×5m、5m×5m、6m×5m、6m×6m的樟子松种子园疏伐年龄分别为22a、24a、26a、28a和31a。去劣疏伐使樟子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达到了去劣疏伐种子园的标准,实现了种子园的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疏伐促进结实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樟子松母树林结实量,我们于1985年秋,在红花尔基林场已划定的优良林分内设置试验区,进行了系统地疏伐促进结实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水平、3次重复,每区组要求林分状况相同,整个试验区3.2ha,每个区组0.8ha,试验区编组如表1。在每个试验区组小区内进行立木编号,每木检尺,测量树高及有关遗传品质的表型选择的形质因子(冠幅、冠长、侧枝粗、分  相似文献   

11.
沙地樟子松种子园施肥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沙地樟子松种子园中的树木进行施肥管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肥料对樟子松的树木生长和开花结实产生显著差异,树高以处理4(施草碳75 kg.株-1)效果最佳;胸径以处理2(施猪粪60 kg.株-1)、处理6(羊粪60 kg.株-1)、处理8(施颗粒状氯化钾1.5 kg.株-1)的生长效果极显著,分别为3.82、3.74、3.65 cm,对于坐果率,施用无机肥的单株要高于施有机肥的单株,但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2.
连续5年在樟子松种子园3个小班进行施肥、灌水、人工辅助授粉,结果表明:在树龄10年生时,施肥可提高母树生长量2.3%~7.1%;灌水对母树生长和结实无显著促进作用,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球果产量46.6%.待母树树龄12年生后.上述措施可不必再进行.  相似文献   

13.
利用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密度试验林8个密度水平、3个林龄段(13、21、32a)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和林分自然稀疏、径阶分布、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樟子松人工林能否稳定、可持续地发挥防风固沙功能,确定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为1 667~2 500株·hm-2,最佳株行距配置方式为2m×3m。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雪埋法、沙混埋藏法、温水浸种法处理同一批种子,对其发芽率进行方差分析发现,3种方法在影响发芽率上差异显著,雪埋法最好,沙混埋藏法次之,温水浸种法最差。但在实际应用上应推广沙混埋藏法。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种子萌发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代谢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t.mongolica)种子萌发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变化,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樟子松种子的胚乳中还原糖、淀粉和总糖含量及淀粉酶活性变化较为明显,种胚中淀粉含量和酶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无性系种子园种子生产及其苗木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种子园无性系间的花粉量、种子产量均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樟子松无性系本身的遗传基因决定的。种子园中,往往少数无性系控制着园内50%以上的花粉量和种子产量。由于部分无性系种子产量低,育苗、造林时这些家系容易丢失。为减少家系的丢失数量,育苗时,应改善圃地的环境条件,增加土壤肥力,加强除草等抚育措施,提高育苗水平。  相似文献   

17.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种子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天然林土壤种子库种子数量随着距树干距离(2-6 m)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距树干8 m以后则降低,在距树干2-10 m范围内东侧、东南存在种子的概率占80%,西侧和北侧范围存在种子的概率为60%;樟子松天然落种数量更偏向于南侧,东侧和北侧落种数量偏少,并在树冠外围8-20m收集到的自然落种数量相对稳定;樟子松自然落种方位不同,种子发芽率也不同。距离树干4 m范围,种子发芽率平均值为71.5%;距离树干8-20 m,收集的种子发芽率依次为44.1%、70.8%、46.9%和36.1%;樟子松天然林土壤种子库内种子发芽率为58.2%,比当年自然落种平均发芽率降低17.6%。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苗木移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2年生苗20 cm×20 cm、20 cm×10 cm、20 cm×7.5 cm、20 cm×5.0 cm、20 cm×4.0 cm、20 cm×3.3cm6种移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苗木高生长差异不明显,地径差异达到了1%的显著水准,苗木径高比,单株生物量随着移植密度的减少而增大,质量越好。一级苗百分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单位面积经济产值随密度的增大而上升,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的单位产值相差4倍以上。综合质量指标和经济效益2方面考虑,以20 cm×4.0 cm和20 cm×5.0 cm2种移植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