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森 《防护林科技》2013,(5):12-14,19
对辽西半干旱地区矸石废弃地以排矸年龄为界限,划分为4个类型,在不同类型上进行人工造林试验,通过对比试验筛选适生造林树种。结果表明:Ⅰ类矸石废弃地适宜的造林树种排序为紫穗槐>锦鸡儿>白榆>沙棘>沙枣;在Ⅱ类矸石废弃地上适宜造林树种排序为紫穗槐>锦鸡儿>火炬树>臭椿>白榆>刺槐;Ⅲ类矸石废弃地适宜的造林树种排序为火炬树>臭椿>刺槐>白榆>杨树>侧柏>樟子松;Ⅳ类地区矸石废弃地适宜的造林树种排序为火炬树>臭椿>刺槐>杨树>旱柳>白榆>侧柏>樟子松。  相似文献   

2.
对抚顺市西排土场顶部矸石山台地上8个林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盖度、密度、频度、高度等进行调查,分析了各物种的群落重要值及各林种林下群落α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造林初期人工林下自然植物群落组成以菊科、萝藦科、藜科植物为主。与自然恢复的裸地相比,5个林种人工林下植物科数增加,1个林种林下植物科数减少;3个林种人工林下植物种数增加,2个林种人工林下植物种数减少。林下植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人工纯林总体高于混交林。在该立地条件下,宜重点营造刺槐、家榆、紫穗槐、锦鸡儿林,并采用以纯林为主,乔灌混交、乔灌草混交为辅的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大量的资料,概述了刺槐人工林在阜新地区的分布及现状;分析了立地条件、年均温度、降水等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论述了其水土保持、改良土壤等生态效益;确定最适更新方式为皆伐,主伐龄为19~23年;建议把刺槐列为阜新地区荒山、丘陵、沟壑造林的主要树种。  相似文献   

4.
试验测定桑树、白蜡、榆树、杨树、刺槐、沙柳、臭椿、苦楝、金银花、紫穗槐等10个树种在不同盐旱胁迫条件下的PN、EVAP、叶片水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pro、MDA、SOD等9项生理指标,利用excel软件进行隶属函数评价,结果表明:桑树和苦楝在高、中、低3种土壤含盐量状况下,得分和评级均最高,具有较强的抗盐旱能力和适应性,刺槐、紫穗槐在试验条件下均表现较差,与其他树种相比,抗盐耐旱能力较低;沙柳、杨树、金银花虽不如桑树和苦楝排名靠前,但表现较好;其他树种在各试验条件下呈现不稳定表现。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太行山北端崇陵流域不同林分下植被多样性特征,为崇陵流域林分抚育、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稳定、发挥生态效益等提供基础,保障林分结构稳定和物种多样性。以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林分种类、盖度及数量等,采用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指数,探讨不同林分下植物组成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4种人工林下共有植物76种,隶属38科68属,其中草本植物65种,分属29科58属,主要以禾本科、卷柏科和鸭跖草科为主;灌木植物11种,分属9科10属,主要以马鞭草科和鼠李科为主。2)在草本层中,4种林分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由高到低排序均为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油松纯林、杨树纯林、侧柏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而在灌木层中则因树种不同有所区别,从灌木和草本来看,4种林分α多样性偏低,其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为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3)杨树纯林与刺槐油松混交林之间β_w和β_c系数最低,为0.29和10.00;侧柏纯林和油松纯林间β_w和β_c指数最高,为1.71和19.50;根据林分的相似性系数C_j、C_s判定4种林分相似度较低,均为"中等不相似",但是杨树纯林与其他3种林分的β多样性指数低于其他林分之间,与其他3种林分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4种林分中杨树纯林与刺槐油松混交林α、β多样性相对较低,应对杨树林及刺槐油松混交林制定适当的抚育措施,避免人为活动的破坏,保证群落植被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充分发挥小流域区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辽西半干旱地区不同类型矸石废弃地对上进行不同树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Ⅰ类矸石废弃地上,紫穗槐、锦鸡儿在改善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方面较其他树种差异性显著,白榆在改善全氮方面较显著;在Ⅱ类类矸石废弃地上,白榆、刺槐对于速效氮改善差异性显著,紫穗槐、锦鸡儿在改善全氮、全磷、速效磷方面较其他树种差异性显著,紫穗槐、锦鸡儿在改善速效氮差异性极显著,白榆在改善全氮方面较显著;在Ⅲ类矸石废弃地上,臭椿、火炬树在改善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方面较其他树种差异性显著,刺槐在改善全磷、速效氮方面较显著;在Ⅳ类地区的矸石废弃地上,火炬树、刺槐、臭椿在改良土壤养分状况方面较之其他树种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工纯林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特别是杨树作为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其纯林面积超过1亿亩,超过全世界杨树人工林面积之和,它的缺点尤其是生态缺陷越来越引起重视。通过混交林经营实现人工林天然化,是改变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病虫害严重、生物多样性差、林地生产力退化的唯一出路。杨树刺槐混交能实现这一目标,并能提高杨树和刺槐的生长量,已被大量实践和国内外学者所证实。通过从基础理论入手,阐述杨树刺槐混交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林分因子的关系,对沙地植被恢复成效的评价和人工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林分郁闭度、密度等林分因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结果 ]研究区杨树人工林林下共发现植物32种,隶属于12科28属,其中豆科、禾本科、菊科植物最多,占总植物种的62.51%;林下草本植物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物种的78.13%,植物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中旱生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75.00%,其次为旱中生和中生植物;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1.20~3.17,Simpson优势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48~0.8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95~2.34,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16~0.48,林龄32年生时林下物种多样性最高;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林分郁闭度和密度与林下灌木层盖度之间存在负效应关系,人工林郁闭度较高时,林下无灌木层形成。林分郁闭度的增加有利于草本层的发育,而林分密度与草本层盖度、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Shan...  相似文献   

9.
为了鉴别黄土沟壑区不同生境刺槐林持续发育潜力,以延安地区纸坊沟和柳林镇公路山的刺槐群落为对象,对阴坡、阳坡生境造林后10,25和40年的刺槐人工林建群种径级结构、群落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水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阴坡和阳坡刺槐人工林在经过25年发育,林木达到成熟阶段,个体平均胸径、高度和林下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水分达到比较稳定状态;刺槐人工林造林后,随着时间推移,建群种树高、胸径增加迅速,体现群落生境质量参数也迅速增加,但25年以后增加不够明显。阴坡与阳坡生境的人工刺槐林比较,阴坡生境的林分,建群种在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生长发育良好,均具有足够数量萌生幼苗,林地物种多样性丰富,土壤养分水分相对优越,群落具有持续发育潜力。而阳坡刺槐人工林建群种个体发育不良,缺乏足够幼苗数量,林分物种多样性、土壤水分养分相对较差,不具备持续发育特征。未来该区域刺槐人工林培育,丘陵沟壑区应尽量避免在阳坡营造刺槐林,现有刺槐林也应该通过更换树种,改造成稀疏灌木-刺槐林。在现有阴坡刺槐林经营管理中,造林25年后就可以适当间伐一些劣质木、病虫木,促进幼苗萌生更新,促进群落向异龄方向发展。间伐中,应尽量减少对灌草层破坏,完善群落复层结构,提高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延安对刺槐、油松、侧柏纯林及刺槐 侧柏、刺槐 油松混交林等几种黄土高原主要人工林群落外貌结构、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群落外貌结构较为复杂,林下植物群落类型各不相同;林下植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02 57~0.674 88和2.012 88~1.479 67,刺槐 油松林最高,16年生刺槐纯林最低;32年生刺槐纯林林下植物优势度最高者是糙隐子草,16年生刺槐纯林则为牡蒿,其它林型都是铁杆蒿;本地区选择防护林类型时,应优先选择刺槐 油松或刺槐 侧柏混交,对已有的成熟或衰退刺槐纯林可采取择伐萌蘖抚育,并间植油松或刺柏,形成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1.
王继红 《中国林业》2010,(17):45-45
<正>上世纪50年代,在山西北部地区为减小风沙危害,人们营造了大面积的小叶杨纯林,但随着时间推移,由于种种原因,防护林功能逐年下降。为了提高林分稳定性,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在项目科研工作中,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采用其他树种营造了混交林试验,并收集了油松、樟子松、华北落叶松、侧柏、刺槐、旱柳、白榆、辽东栎、杏树、白桦、白蜡及山丁子等树种基因。半干旱地区树种基因资源的保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徐州石质山地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徐州石质山地上发育的人工侧柏林和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在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探讨了人工植被的动态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现有人工林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育存在较大差异,结构复杂的群落物种多样性高,刺槐林的群落总体多样性大于侧柏林;人工林优势种群的自我更新较弱,现有人工林均处于不稳定状态;现阶段人工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灌木和草本层;复杂的群落结构、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群落的稳定,故可通过抚育间伐、补植和引入乡土树种等促进人工林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取不同时间的水分控制处理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2树种的抗旱能力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当受到水分胁迫时,2种植物体内Pr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紫穗槐Pro含量的峰值为184.37μg·g-1,刺槐的峰值为119.35μg·g-1,刺槐的耐脱水能力比紫穗槐弱;从干旱胁迫条件下2植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缺等指标的变化也得出紫穗槐的抗旱性强于刺槐。  相似文献   

14.
杨树人工林地力退化及维护与提高土壤肥力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在山东,辽宁,河南,河北,北京等五个杨树(PopulusL.)栽培地区,抽样调查48块样地,并进行土壤养分化学分析,研究了杨树同代纯林,一代林、二代林生长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杨树与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L.)、混交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杨树同代林,随林木生长,土壤养分含量有下降趋势;连栽二代纯林比一代纯林,土壤养分含量及林木生长量有明显下降趋势;杨树与刺槐、紫穗槐、沙棘混交,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是维护与提高土壤肥力,防治杨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有效生物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通过测定桑树、白蜡、榆树、杨树、刺槐、沙柳、臭椿、苦楝、金银花、紫穗槐等10个树种在不同盐旱胁迫条件下的PN、EVAP、叶片水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pro、MDA、SOD等8项生理指标,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excel软件进行隶属函数评价,结果表明:桑树和苦楝在高、中、低3种土壤含盐量状况下,得分和评级均最高,具有较强的抗盐旱能力和适应性,且二者在3种土壤含盐量状况下均被聚为同一类别,表明二者在抗旱耐盐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抗旱耐盐能力相近;刺槐、紫穗槐在试验条件下均表现较差,与其他树种相比,抗盐耐旱能力较低;沙柳、杨树、金银花虽不如桑树和苦楝排名靠前,但表现较好;其他树种在各试验条件下呈现不稳定表现。  相似文献   

16.
邢亮 《防护林科技》2019,(3):1-4,12
为了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防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辽宁省泥质海岸5种不同类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得出了不同林分类型的防护林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pH值、总孔隙度、体积含水量、土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护林不同类型林分对土壤的理论性质有显著影响,其中速效氮含量的依次为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纯林和辽宁杨纯林与空白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对土壤pH值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刺槐纯林,各林分与对照组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刺槐纯林,与对照组均存在极其显著影响,以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的影响最为显著;对土壤孔隙度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刺槐+杨树混交林、辽宁杨纯林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纯林对土壤密度影响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银川市现有人工林面积约4万hm~2,主要林种有防护林、经济林等。防护林以农田林网、防风固沙林为主。90年代营造的第一代防护林网主要树种为杨树,以合作杨、箭杆杨、北京杨、群众杨、小叶杨等为主,兼有旱柳、白榆、刺槐等其他树种。杨树作为银川市的造林当家品种,几十年来为林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80年代初期,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lsch)]黄玫王天牛(A.nobilis Ganglbauer)的迅速蔓延,严重破坏了以杨树为主的林网发展,到80年代中期,全市28个乡镇已有26个乡镇遭受到天牛不同程度危害。受灾严重的乡镇杨树受害率达90%以上,受灾严重的树体平均每  相似文献   

18.
杨森 《防护林科技》2015,(3):103-104
在辽西阜新地区多年造林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该区杨树生长特点及造林特点、模式、技术等集约栽培模式的原理与技术。对辽西阜新地区杨树人工林集约化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郴州市青年大道煤矸石土壤结构边坡绿化为案例,提出了利用园林绿化技术进行煤矸石废弃地景观改造与生态恢复的方法,并调查了所改造的效果。结果表明:煤矸石边坡植被修复后形成了以邓恩桉、杨树、栾树为主体的植物群落,生态系统能够自我维护,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选取固碳能力、生物多样性、土壤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等5大类11个指标,构建了沙地植被恢复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得到了相应的权重,并对毛乌素沙地的3种造林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沙柳沙障的固碳能力、土壤改良和防风固沙等效益恢复最好,紫穗槐人工林固碳能力和防风固沙效益恢复次之,但是生物多样性效益恢复最好,樟子松人工林各项效益恢复均较差。综合得分显示,沙柳沙障(75.32)紫穗槐人工林(67.67)樟子松人工林(37.31),也就是说,乡土树种的常规造林方法在该地区恢复成效最优,并且相比乔木林,该地区更适合灌木林的营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