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扇贝养殖规模占世界首位,栉孔扇贝( Chlamys farreri ) 、华贵栉孔扇贝( Chlamys nobilis ) 、虾夷扇贝(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和海湾扇贝( Argopecten irradians ) 是4 种主要养殖扇贝种类。本文主要概述我国4种主要养殖扇贝微卫星标记开发现状以及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物种鉴定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为微卫星标记在扇贝类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虾夷扇贝鲜贝柱,干贝柱等质量参数,并与栉孔扇贝,海湾扇贝的质量和进行了比较,证实虾夷扇贝生长快,个体大,鲜贝柱,干贝柱大而且出率高。  相似文献   

3.
用RAPD方法对扇贝科中的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的基因组DNA的特异性遗传标记进行分析,筛选了43个随机引物,有13个引物获得了片段长度在250~2000 bp之间且重复性良好的谱带,每个引物分别获得了4~17个大小不等的片段,共获得了170个扩增片段,其中12个引物得到特异性片段58个,可以将两种或者3种扇贝区别开来。通过Popgene 3.2分析软件包统计表明,虾夷扇贝与海湾扇贝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2481;栉孔扇贝与海湾扇贝的遗传距离次之,为0.2161;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遗传距离最小,其值为0.2133。根据遗传距离指数,用MEGA3统计软件中的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系统树。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近年来扇贝育苗生产效果不稳定的原因,提出了从水源选择、水质净化、饵料的选择与使用、亲贝的质量与数量、促熟培养以及苗种培育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连续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杂交子一代的ADH、MDH、SDH、IDH、ME和SOD共6种同工酶的酶谱进行分析,以探讨双亲遗传物质在杂交子代中的表达情况及杂交子代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杂交子代的同工酶酶谱与母本栉孔扇贝的相似,而与父本虾夷扇贝的明显不同,说明父本虾夷扇贝的同工酶在杂交子代中没有表达。幼虫阶段的同工酶酶谱亦表明,父本虾夷扇贝的同工酶在杂交子代的幼虫阶段仍然没有表达。另外,在对母本栉孔扇贝群体和杂交子代群体的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在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杂合子,因此不能确定杂交子代是由雌核发育而来。  相似文献   

6.
王琦  袁涛  何毛贤 《南方水产》2011,7(5):73-80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为暖水性海产双壳贝类,以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和肉质细嫩而著称,是一种优良的养殖贝类,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文章综述了华贵栉孔扇贝的生殖发育、生长、人工育苗和育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遗传标记的开发和应用。分析了目前华贵栉孔扇贝养殖中存在并亟需解决的人工育苗育种及养殖等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构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正反单对杂交子一代幼虫进行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标记,分析了双亲位点在杂交子一代中的传递分离方式。从2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引物807和834进行扩增,正交家系和反交家系均统计了70条清晰稳定的扩增带。正交家系中双亲和F_1共有位点占总位点数的38.6%,仅由母本或父本传递给F_1的位点分别占总位点数的27.1%和21.4%。反交家系中双亲和F_1共有位点占总位点数的34.3%,仅由母本或父本传递给F_1的位点分别占总位点数的25.7%和22.9%,表明双亲的遗传物质皆传递给了F_1代,证实属间杂交成功。实验结果表明,两家系中F_1均偏向各自的母本。另外,在F_1中还出现了较高比例的非孟德尔分离位点和非亲位点。  相似文献   

8.
对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及栉孔扇贝的原料基本工艺特性及蛋白质的组成及特点进行研究。对其软体部分(贝柱、外套膜、内脏、鳃、生殖腺)的质量组成及一般化学组成进行测定,用Duncan多重比较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其相互间差异性。对分离提取的肌原纤维蛋白、肌浆蛋白、胶原蛋白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分析,通过电泳图谱中蛋白质条带数目及分子量的分布情况比较得出3种经济贝类品种间和5种不同软体部分间各蛋白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招远县濒临莱州湾,浅海可养面积10万亩,水质肥沃,饵料生物繁多,适宜发展海水养殖。1984年11月从长岛引进栉孔扇贝苗种,1985年7月从乳山县引进海湾扇贝苗种进行试养,结果栉孔扇贝经11个月养殖,壳高63毫米,亩产3.493公斤;海湾扇贝经4个月养殖,壳高47毫米,亩产2.260公斤。  相似文献   

10.
11.
王宜艳  孙虎山 《水产科学》2005,24(12):14-17
采用分光光度技术对人工养殖的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血淋巴中部分免疫因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湾扇贝血清和血细胞中溶菌酶、非特异性酯酶(NSE)、过氧化氢酶(CAT)、髓性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氧和H2O2的活力或含量均高于栉孔扇贝,两种扇贝除血清中MPO活力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组均差异极显著或显著。表明人工养殖海湾扇贝较栉孔扇贝的免疫力强。  相似文献   

12.
运用ELISA分析技术,对湛江地区不同时期的华贵栉孔扇贝和墨西哥湾扇贝体内感染的病毒粒子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龄华贵栉孔扇贝体内病毒粒子的含量在11月份最高,其P/N值和OD值分别为0.8558和2.51,相比华贵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提前10-20d。1龄墨西哥湾扇贝的OD值在10、11月份的检测中大于1,即表示墨西哥湾扇贝中可能存在华贵栉孔扇贝病毒粒子,其他月份的检测结果均为完全阴性,即没有检测到华贵栉孔扇贝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chronic (2 weeks) temperature (19, 22, 25, 28 and 31°C) on certain non‐specific immune parameters of two species of scallops, Argopecten irradians (Lamarck 1819) and Chlamys farreri (Jones & Preston 1904) were studied. The survival ratio of the two species of scallops at 31°C was the lowest. Haemocyte concentration of C. farreri in the 19 and 22°C treatment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25 and 28°C treatment groups bu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31°C treatment group. With elevation of seawater temperature, the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and acid phosphatase (ACP) activities in sera of two scallop species increased and reached the peak at 25°C and then decreased. However, 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ALP and ACP of the 31°C treatment group was the highest.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emperature of seawater significantly affected immunity of scallops. The concept that the stress of high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on C. farreri may be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mass mortality of the organism is also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4.
在室外塑料大棚中以自然(接种)繁殖方法,使饵料生物的总密度超过6万个细胞/ml;饲养栉孔扇贝亲贝30天,亲贝的成活率在96%以上,性腺成熟并产卵,亲贝的各项生物指标均明显好于自然海区。  相似文献   

15.
用纯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i)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免疫兔子,以兔抗血清为一抗,荧光标记的羊抗兔抗体为二抗,采用冰冻切片技术,建立了栉孔扇贝AVNV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分析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体内AVNV感染强度,并对感染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栉孔扇贝的肾脏、肝胰腺中,AVNV阳性信号最强,呈现中度到重度感染,其AVNV感染率100%。鳃丝、性腺及闭壳肌中未检测到阳性信号。在海湾扇贝的肝胰腺及肾中AVNV的感染率也较高。提示AVNV感染扇贝的靶器官主要是肾脏、肝胰腺。对与栉孔扇贝同一海区养殖的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发病期间存活率较高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毕远溥 《水产科学》2006,25(9):468-470
2003~2004年6-7月投放2.5~3.0cm的栉孔扇贝苗种,养殖约5个月,12月份收获时平均壳高6.0cm以上,成活率90%,出柱率14%。2003年养殖10台筏,当年投资当年见利。2004年新增加了90台筏,当年基本收回投资。  相似文献   

17.
孙家强  周玮 《河北渔业》2011,(6):54-56,63
海湾扇贝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海岸,自1982年引种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海湾扇贝的大规模养殖,制约海湾扇贝养殖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种质退化,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新品种的引进可以遏制种质退化,促进生态平衡,提高单位养殖水体的效益,预防传...  相似文献   

18.
海湾扇贝病原菌-黑美人弧菌的分离与致病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欢  陈俅  周泓 《水产科学》2003,22(3):14-16
1997年8~9月,大连金州区大李家乡养殖场筏养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突发大面积死亡。其主要病症是外套膜收缩,重者全部脱落,鳃丝呈土黄色或糜烂,肠管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肿胀。从病贝血淋巴液和鳃组织中分离的2株优势菌(h9701-1,g9701-2)分别做纯培养,采用肌注法感染健康贝,得到与原发病相同症状,证实是病原菌。经多项形态、生理生化测定,2株分离菌皆是黑美人弧菌(Vibrionigripulchritud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