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类番茄茄(Solanum lycopersicoide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凌侠  李景富  许向阳 《园艺学报》2000,27(Z1):492-496
介绍了类番茄茄(Solanumlycopersicoides)的起源、植物学特性和抗逆性,还分别对其有性和无性途径向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基因渗入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侧耳属种间有性杂交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试验对阿魏蘑和香平菇(本实验室培育的四倍体侧耳)进行种间有性杂交获得成功,在F2代中出现广泛的遗传分离,说明种间有性杂交可作食物用菌育种的有效手段,试验还探讨了阿魏蘑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3.
类番茄茄材料耐冷性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PG 2 5 0型 (哈尔滨产 )人工气候箱 ,对 5份类番茄茄 (Solanumlycopersicoides)、 1份多毛番茄 (L .hirsutum)      和 1份普通番茄 (L .esculentum)材料 ( 6~ 7片真叶 )进行 6℃ /2℃ (昼 /夜 )和 2 5℃ /15℃ (作无逆境对照 )处理72h ,光周期 12h (昼 12h/夜 12h) ,每处理 6株 ,3次重复。然后用日本产Mc2 6型电导仪测定电导率。以相对电解质渗出率和细胞膜伤害率衡量材料的耐冷性。细胞膜伤害率 ( % ) =(处理电导率值 -对照电导率值 ) /(处理煮沸后总电导率值 -对照电导率值 )× 10 0。测定结果 (表 1)表明 ,7份材料经 6℃…  相似文献   

4.
 类番茄茄(Solanum lycopersicoides)高抗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通过4次独立试验,对来自类番茄茄LA2951的渐渗系(Introgression Line,IL)采用摩擦接种法,人工接种CMV亚组Ⅱ进行了筛选,定位了8个抗CMV的QTL,它们分别位于番茄第2、7、8、9、10、11和12染色体上,均可显著降低植株的病情指数,与前人已鉴定的来自多毛番茄(S. habrochaites)LA1777和智利番茄(S. chilense)LA0458的抗CMV位点不同位,为抗CMV新位点。通过对抗CMV的IL初步分析发现,这些IL包含的QTL呈现不完全显性遗传效应,QTL聚合为完全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水茄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开发价值(药理作用、食用价值、育种栽培和观赏价值)与繁殖技术(播种育苗、扦插繁殖、分蘖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并对水茄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栽培茄与野生茄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茄子栽培种(Solanum melongena)自交系‘E-35’、‘E-38’、‘E-8’、‘E-30’与野生种水茄(Solanum torvum)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E-35×Solanum torvum的种间杂种。对F1杂种进行形态学、RAPD、GISH分析以及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种间F1多数形态性状居中,花粉具有较高的活力,具有可稔性。RAPD以及GISH分析表明,F1植株不仅包含双亲带型,而且产生新的特征带,含有栽培茄与野生茄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24,表明所得的F1杂种为真正的种间杂种。杂种经过人工接种及田间发病鉴定,表现高抗青枯病,其抗青枯病性状可能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该种质可以作为茄子抗病育种的一个新抗源。  相似文献   

7.
8.
普通番茄与秘鲁番茄杂种后代的形态,亲和性及抗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鹤林  吴鹤鸣 《园艺学报》1991,18(3):233-238
继获得普通番茄‘北京早红’与秘鲁番茄杂交种后,本试验着重于对杂种后代的形态、亲和性及抗性表现的观察,杂种的多数性状为双亲中的显性性状或双亲的中间型,但也表现了一些奇异性状,如果实的颜色和花序的形状与排列通过株间的“杂交”克服了杂种的高度自交不亲和性,从而顺利得到杂种的自交后代;杂种各世代均高抗TMV 0株系和1株系,并有部分选系抗TMV 1·2株系,由此判断秘鲁番茄亲本可能具有TM~a_2基因;用南京地区CMV厥叶株系和强株系分别接种,各世代表现部分抗病或耐病。  相似文献   

9.
部分苹果属植物的抗盐性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部分苹果属植物的抗盐性鉴定赵进春,任庆棉,刘捍中,刘立军(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兴城121600)我国苹果属植物资源丰富,搞清这些资源的耐盐性,对于发展我国的果树生产,充分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果树育种提供基因源。1试材与方法试材取自国家果树...  相似文献   

10.
番茄根结线虫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国内外番茄根结线虫病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概述,包括番茄根结线虫的种类,抗性鉴定方法,抗病基因及利用,抗病育种及展望。  相似文献   

11.
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 Sw.)在茄子嫁接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子近缘野生种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 Sw.)具有良好的抗病、抗逆性,作为砧木在茄果类蔬菜嫁接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显示出良好的抗病增产效果。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S.torvum作为砧木在茄子嫁接栽培生产上的应用,以及嫁接栽培抗病、克服逆境伤害机理的研究进展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喀西茄(Solanum khasianum C. B. Clarke)是茄子近缘野生种,具有珍贵的抵抗生物胁迫及非生物胁迫的基因。以 10 份栽培茄材料作母本与喀西茄进行杂交,并采用一次授粉、重复授粉、花柱短截、混合授粉及嫁接后授粉等授粉方式, 研究获得栽培茄与喀西茄种间杂交种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嫁接后授粉可以提高杂交结果率,并且得到了L81 与喀西 茄的F1;对F1 苗期植株进行SSR 分子鉴定,证实了F1 种子为栽培茄与喀西茄种间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番茄CONSTANS类似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4.
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是广西重要的番茄嫁接栽培用砧木。通过种子前处理及发芽试验探讨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筛选蒜芥茄种子催芽处理的最适组合。结果表明,低温及赤霉素(GA3)能解除种子休眠;低温诱导60 d 为最佳处理;30 ℃ 16 h/20 ℃ 8 h 变温条件下GA3 浓度200 mg·L-1,30 ℃恒温条件下GA3 浓度600 mg·L-1 较有利于蒜芥茄种子发芽;自然发酵方式采收的种子比未发酵直接采收的种子更易于催芽。  相似文献   

15.
茄子抗青枯病基因的RAPD标记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探明茄子抗青枯病的遗传机制, 以高感青枯病品种北京六叶茄064, 高抗青枯病半栽培种马来西亚S3及其F2 代为材料, 用RAPD技术对供试材料的抗青枯病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300个随机引物的PCR扩增分析, 发现15.6%的引物在双亲间表现出多态性, 找到了一个与茄子抗青枯病亲本S3中的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S264780 (该引物的碱基序列为CAGAGCGGA) , 该标记与S3的抗病基因的交换值为4.32% , 遗传距离为4.33 cM。  相似文献   

16.
以栽培茄116、117与野生水茄的杂交后代F1为材料,对其进行形态学分析和不育性研究。结果表明:F1多数形态特征偏向野生亲本水茄,并且表现为不育。通过对F1花粉形态、数量以及活性分析得出,其败育主要表现在花粉畸形且活力为零,花瓣不能正常开放。同时试验通过对水茄和栽培茄与杂交后代F1进行回交,然后对授粉后1~6d柱头进行荧光染色分析,发现父母本花粉与杂交后代F1柱头不亲和,不能完成正常的授粉受精。  相似文献   

17.
以野生药食两用植物少花龙葵为材料,在室内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处理浓度萘乙酸(NAA)、插条类型及插条留叶方式对少花龙葵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0 mg/LNAA处理下,诱导少花龙葵半叶嫩枝和半叶硬枝形成不定根的适宜浓度分别是5 mg/L和20mg/L;少花龙葵嫩枝和硬枝分别在其适宜NAA浓度处理下,均以缺叶插枝的生根效果为差;少花龙葵嫩枝在5 mg/L NAA处理下以全叶插枝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100%;少花龙葵硬枝在10 mg/L NAA处理下半叶与全叶插枝的生根效果较为一致,生根率均为96.67%。  相似文献   

18.
以珍稀观赏蔬菜金蛋茄(Solanum texanum L.)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外植体分化的影响和不同外植体分化能力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较适合金蛋茄子叶分化的培养基是MS+ZT1.0mg/L+6-BA2.0mg/L,分化率为70.00%;适合下胚轴分化的培养基是MS+ZT1.0mg/L,分化率为35.15%;子叶的分化能力比下胚轴的强;适合生根的培养基是MS+IAA0.5mg/L,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大果龙葵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果龙葵浆果为试材,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大果龙葵色素进行提取,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果龙葵红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5 nm;最佳提取工艺为50%乙醇,提取温度50℃,1∶15的料液比,时间60 min,提取3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