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湘西武陵山区重点贫困地区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现状及贫困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治穷脱贫的基本途径和措施,并根据该山区贫困乡(镇)的特点,提出了治穷脱贫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开展精准扶贫贵在精贵在准,选择有效增收的产业是助推脱贫攻坚的关键。发展食用菌产业,帮助贫困户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是帮助贫困地区解决脱贫增收的一项短平快的重要途径。食用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提高对食用菌的利用率,这样才能够逐渐缓解山区贫困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农村贫困对象脱贫增收拓宽产业门路。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农村教育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之战发挥出重要作用。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完满收官,我国消除绝对贫困,转变为相对贫困,乡村建设发展的重心也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与农村教育扶贫有着极高的耦合度,乡村振兴是农村教育扶贫的最终目标,农村教育扶贫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提供重要保障。实现农村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精准对接,是新时代乡村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在明确乡村振兴与农村教育扶贫耦合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教育扶贫对接乡村振兴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造成农村贫困的原因有多种,中央脱贫攻坚号角已经吹响,脱贫目标已定,山西吕梁是集中贫困地区之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各地应根据造成贫困的原因,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救助工作。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贫困的原因及脱贫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推进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2020年后广西贫困治理的重要方向之一.相对贫困的特点和要求决定了相对贫困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脱贫攻坚的机制建设分别为广西推进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提供了战略指引、制度保障.脱贫攻坚期间,广西在精准识贫、基础设施建...  相似文献   

6.
刘伦 《农家科技》2007,(6):19-19
<正>如何摆脱贫困的包袱?如何在贫困的条件下为农村、农民朋友带来更多的效益和实惠?如何在贫困的山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位于奉节县  相似文献   

7.
反贫困是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要政策目标之一,但实施反贫困政策与是否脱贫不是一回事。全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脱贫效果不佳,新中国初期30年冀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来使农民集体脱贫的效果也不佳,中国的有效脱贫始于农村改革开放。中国脱贫的主要特点是脱贫人口多、脱贫速度快、脱贫地区广、总体脱贫稳定性好。中国成功脱贫的要素是:1993年前的脱贫基本归功于经济发展的“涓滴效应”,1993年之后主要归功于政府系统推进的反贫困政策,其中尤其是扶贫组织建立、机制完善、强有力的行政执行能力、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巨量的资金投入等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的脱贫依然还是低水平的,2020年后的反贫困任务主要是提高脱贫标准与缩小相对贫困并行、从一般贫困转向特殊群体、从单维贫困拓展到多维贫困、从农村贫困延伸到城市贫困,尤其要重视的是如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把握好城乡扶贫政策侧重点、贫困标准设定与计算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位于我国西南腹地云贵高原上的贵州是典型的贫困民族山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扶贫脱贫的难度极大。贵州依据其特有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等开展精准旅游扶贫是实现脱贫的有效途径,探索贵州的成功实践及不足对其它民族山区实施旅游扶贫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在农村,甘肃省是我国最贫困的省份,平凉农村则是甘肃省贫困重灾区,其贫困问题多,贫困程度深。通过对平凉贫困农村社会现象各个方面的阐述,探究了形成平凉农村贫困的原因。根据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结合甘肃省精准脱贫精神,提出了平凉农村精准脱贫致富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平凉农村实现脱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其中孤寡老弱贫困群体最具特殊性,他们面临着居住条件差、环境恶劣、经济收入低、公益型基础设施弱、帮扶缺乏针对性。本文通过对皖南山区某县的实地调查为基础,从贫困人口自身、政府管理和社会环境方面深入地分析原因,认为应通过加强领导、提升孤寡老弱群体的劳动技能、加强文化扶贫力度、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关注心理健康、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建立孤寡老弱群体专项社会建设基金等方式,实施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1.
畜牧产业已经成为贫困起到经济建设的主要产业,也是中国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山区畜牧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较多的问题。该文以德宏芒市西山乡山区畜牧产业链建设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山区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进而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山区畜牧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边疆民族农村地区既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短板"。以吉林省延边地区农村为例,深入分析其贫困原因与其脱贫道路上的困难,走出一条贴合现状、贴近农民的延边地区农村脱贫振兴之道。  相似文献   

13.
樊露露 《农业与技术》2022,(24):157-162
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背景下,农户相对贫困及返贫问题依然严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福建山区611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从收入、教育、健康和生活水平4个维度出发采用A-F方法测度农户的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发现收入、教育维度对农户多维贫困指数贡献较大。通过二值Logit模型对农户多维贫困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个人、家庭以及村庄方面指标均会影响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为缓解山区农村相对贫困状况提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是后脱贫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从经济条件、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3个维度,探讨中国农村地区多维相对贫困程度与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地区多维相对贫困状况显著改善,贫困程度均得以缓解;从时空演变来看,中国多维相对贫困呈“东中轻、西重”格局,且多维相对贫困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多维相对贫困指标来看,生态环境维度的各指标相较经济条件和社会保障维度未达到贫困标准的省份较多。基于此,要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并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自实施以来,在缩减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鉴于当前农村贫困标准上调、相对贫困特征凸显、脱贫成本与难度增加、防止返贫任务艰巨、扶贫机制有待完善等新形势,迫切需要通过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完善扶贫目标瞄准机制、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开发、完善扶贫政策体系等举措,调整扶贫开发政策,重构扶贫开发机制,以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六盘水市基本解决了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区域整体贫困也得到有效解决,农村脱贫目标即"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但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后是否能够保持长期稳定脱贫,研究成为许多研究者和基础干部关注的一个问题。从六盘水市农村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提出构建六盘水市农村脱贫后的"后扶贫"的建议思考。  相似文献   

17.
史景春 《甘肃农业》2021,(4):27-29,40
作风建设不仅事关脱贫攻坚战的"军心士气",而且直接影响脱贫成色与实效.只有时刻筑牢作风建设篱笆,促使扶贫干部秉持严的精神、实的作风,根植于贫困农村,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精准脱贫牢牢挂钩,才能确保脱贫过程务实高效,脱贫成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8.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越来越近,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还十分艰巨,脱贫要防止假脱贫和数字脱贫,不能停留在指标上,满足于摘帽子,一个地区的贫困不仅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制约,还与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相关,怎样培养新型技术学习型职业农民,激发出干部  相似文献   

19.
贫困问题是一直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相比中国中西部地区,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地区同样面临自然条件恶劣、区位条件差等发展难题。但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扶贫工作取得成功,积累了丰富的扶贫经验。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阿拉巴契亚地区贫困的主要表现,随后梳理了美国政府在该地区扶贫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最后总结并提炼出在当前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阿巴拉契亚山区的扶贫经验对中国中西部山区的启示。在今后中西部山区扶贫工作中,应当着重从法律法规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镇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等几个方面,因地制宜地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贫困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贫困治理的相关文献和查找统计年鉴发现,解决贫困问题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探索过程,要以不同的评定标准衡量不同时期的贫困问题。实现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如期脱贫,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贫困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多元化的贫困治理格局,推动贫困地区、贫困社区和贫困农户形成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治理农村贫困问题,应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面对当前贫困人口诸多难题,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治理现阶段阻碍农村发展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