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金枝  郭仲朴  刘瑾 《食用菌》2009,31(5):55-56
1 栽培季节及栽培菌株 茶薪菇在天津地区一般都是春秋两季制菌袋,春季在3—4月、秋季在9-10月,每袋装干料0.3-0.35kg,含水量60%~65%,发菌期40-50d,后熟期10d左右,栽培期为1~2个年度。立式出菇,每棚(面积为667m2)摆放出菇袋5万袋,一般每袋可产鲜菇200-250g,生物学转化率60%-70%。  相似文献   

2.
秀珍菇深层培养条件及菌丝体氨基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秀珍菇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定指标,筛选出秀珍菇菌丝体深层培养的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佳发酵条件为:pH5.0,接种量10%;以菌丝体生物量、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为指标确定其最适发酵周期为4 d。秀珍菇菌丝体中含有16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其中包含7种必需氨基酸,菌丝体氨基酸总量为54.92 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40.24%;发酵液中含有11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其中包含5种必需氨基酸,发酵液氨基酸总量为3.97 mg/mL,其中必需氨基酸占55.92%。  相似文献   

3.
促腐剂对菇渣发酵过程的影响及育苗基质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菇渣为原料,添加促腐剂、尿素进行堆积发酵,研究菇渣发酵过程中温度、发酵天数、养分含量及理化性质的变化;确定发酵最优处理后,对其进行不同剂量保水剂、C/N及基质配比的3因素3水平育苗基质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加入促腐剂、尿素后,菇渣发酵的高温持续时间延长,腐熟时间缩短,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同时添加尿素、促腐剂的处理3,菇渣发酵效果最好、发酵最彻底,与CK相比,高温持续时间增加了6d、腐熟时间缩短了7d、最高温度增加了12℃.发酵结束后,各处理总孔隙度增加,通气性变好,持水能力加强,蒸发速率减小,氮、磷、钾含量升高,但EC值较大,C/N较低.对处理3菇渣发酵基质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得出适合番茄和辣椒幼苗生长的最佳组合A2B2C3,即保水剂添加量4 kg/m3,菇渣与珍珠岩(V/V)3∶1,C/N为35:1.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利用香樟木屑,以发酵后香樟木屑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结果:发酵16 d的香樟木屑80%和新鲜稻壳20%是最佳培养料组合,大球盖菇前三潮平均产量为5.8 kg/m2,A级和B级商品菇占比62.8%,生物转化率52.9%。  相似文献   

5.
菇壮素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针菇培养料中加入菇壮素,能促进其生长,缩短出菇期,提高产量。结果表明,适宜的菇壮素浓度为0.4mL/kg料,菌丝日长速提高17%,提高3.4天满袋,一、二潮菇分别比CK提前2天、13天采收;生物学效率142.58$,比CK增产26.54%。  相似文献   

6.
宋莹 《食用菌》2013,(6):17-18
研究以宾王菇4号为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宾王菇液体摇瓶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牛肉膏、矿质元素为硫酸镁及外源激素为赤霉素(GA);再利用最佳单因子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宾王菇液体摇瓶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组合为葡萄糖2.O%,牛肉膏1.O%,硫酸镁0.15%,GA3m∥kg,原种摇瓶培养期为9d,大大缩短了宾王菇固体原种45—60d的生产周期,可为以后规模化生产宾王菇提供优质种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采收第2潮菇后的平菇菌袋先后进行2次注水,结果发现:每袋每次注水量为1.0kg时效果最好,第3至第6潮鲜菇产量之和最高可达1.40 kg,加上第1、第2潮菇的产量,总的生物转化率可达264%,且第2到第6潮菇之间的转潮期大大缩短,依次为9d、11 d、10d、13 d.  相似文献   

8.
堆肥隧道后发酵与蘑菇高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隧道式后发酵效率高省能源 ,堆肥选择性强抗病害 ,为蘑菇高产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普通大棚生产条件下实现了蘑菇周年生产 ,单棚 86 7m2 菇床三轮栽培产出切根菇 31 32 8t,产值达 12 5 3万元 (4元 /kg)。平均产率 12kg/m2 ,最高达 19 7kg/m2 。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富硒能力较好、产量稳定且综合性状好的工厂化适栽秀珍菇菌株,并掌握其富硒规律,对10个低温刺激型秀珍菇菌株开展了耐硒水平、富硒能力、栽培出菇特性测试,并对不同菌龄菌棒出菇的子实体、子实体不同部位及不同生长发育期的硒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0~100 mg·L-1 Na2SeO3固体培养基上秀珍188、秀珍195和永州6号的耐硒能力较强;在0~10.0 mg·L-1 Na2SeO3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永州6号、秀珍P-6和台秀57富硒能力较高;综合出菇栽培表现,筛选确定永州6号为优良富硒菌株。永州6号秀珍菇菌棒菌龄为120~160 d出菇的子实体硒含量较高且稳定,菌盖的富硒能力高于菌柄,菇蕾期子实体硒含量最高。该试验结果为富硒秀珍菇栽培菌株选择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建平 《食用菌》2014,(4):54-55
采用棉秆发酵料栽培双孢蘑菇,产量15 kg/m2以上,明显优于传统的麦秸料、稻草料和玉米秸秆料,而且发菌快、菌丝壮、出菇早、出菇期长、品质优。  相似文献   

11.
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冮洁  宋红梅 《食用菌》2009,31(3):14-15
对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铆钉菇的菌丝体深层发酵产胞外多糖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0g/L,豆饼粉3g/L,K2HPO4 1.5g/L,KH2PO4 0.8g/L,MnSO4 0.01g/L;适宜温度28℃。pH7.0,装液量250mL三角瓶150mL,接种量15%。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7d,胞外多糖产量为4.54g/L,比初始产胞外多糖1.28g/L,提高了2.55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地区双孢蘑菇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孢蘑菇栽培周期长、原料日趋紧张、劳动成本高、产量低等问题,开展新型菇房、配方、覆土技术、发酵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新型菇房可用于周年生产;新型玉米芯配方,一次发酵时间分别比对照缩短4 d和6 d,产量达到到10.29 kg·m-2,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每平方米的成本由3元下降为0.4元;新型覆土配方,产量比黄土高37.33 kg,比草炭土产量高41.17 kg,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香菇2206菌株是我所选育的,适于在北方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通过2年的裁培试验表明,该菌株抗杂性好;菇形圆正,菇质致密、韧性大耐运输,不易开伞.选用常规术屑麸皮配方栽培,出菇期140d.出菇集中.潮次明显,出3潮菇生物转化率可达103.48%。  相似文献   

14.
陈国朱 《食用菌》1996,18(6):17-19
无粪蘑菇栽培,我市自1989年总结鉴定推广以来,面积逐年增加,技术也不断创新,产量明显提高,年栽培面积已超过250万m~2,生物转化率约45%,单产约11kg/m~2。高产的关键技术为以下三方面。 一、培养料后发酵 近年来,我市塑料菇房迅速兴起,与原来土墙菇房比较,具有成本低,建造易,保温保湿性好,产量高等优占。为适应本地菇房特色,掌握后发酵技术,设计了四个处理的试验:Ⅰ自热后发酵1;Ⅱ自热后发酵2;Ⅲ加热后发酵;Ⅳ一次发酵。每处理用一座菇房,栽培面积200m~2,用料5000kg。结果四个处理分别收鲜菇2398kg、2270kg、2351kg和1580kg,生物转化率分别为47.9%、45.4%、47.0%和31.6%。从试验中可看出三个事实:①后发酵的产量比一次发酵的高48.1;②自热后发酵的产量比加热后发酵高2%;③同是自热  相似文献   

15.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是近年从波兰引进的在欧美各国人工栽培的珍稀名贵食用菌新品种,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在国际市场畅销的十大菇种之一。鲜菇色泽艳丽,肉质脆嫩滑爽,干品气味清香,味道鲜美柔和,营养丰富。国内鲜菇销价6~12元/kg;中欧各国鲜菇1~3美元/kg,美国市场鲜菇4~7美元/磅。干品在国际市场40~60美元/kg。其栽培技术简便粗放,生产成本低,我国南北各地均可就地取材,1m2可产鲜菇15~30kg,是一种栽培容易成功的珍稀美味食用菌。  相似文献   

16.
淀粉接枝型保水剂在草菇栽培中的保湿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汉力葆科贸公司的淀粉接枝型保水剂首先在草菇栽培中进行保湿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保水剂与菜园土以1:2混合复盖草菇培养料处理的小区,表现长菇期长(26d)、出菇潮次多(3潮)、死菇少(10.7%)、产量高(2.4kg/m^2),其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对照小区。其次,将保水剂均匀覆盖50%左右料面处理的小区,亦有较高的产量(192kg/m^2)。  相似文献   

17.
1 高温蘑菇栽培技术1 .1 适时早栽 过早栽培 ,前期的低温不利夏菇菌丝生长 ;过迟栽培 ,秋菇的适时进料会缩短夏菇的采菇期。春菇在 4月下旬清理菇房后 ,夏菇即可将培养料预温建堆。1 .2 培养料发酵  1培养料配方 以 1 0 8.9m2计 ,稻草 2 0 0 0 kg、石膏 75 kg、尿素 2 5 kg、复合肥 2 0 kg、过磷酸钙 75 kg、蛎灰 5 0 kg。 2培养料一次发酵 在培养预温建堆时加入尿素和过磷酸钙 ,6天后进行一次翻堆 ,加入石膏和蛎灰 ,同时用蛎灰水补足培养料的含水量达 65 % ;1 1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 ;1 4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 ,并加入 1 .5 %甲醋溶液 ,…  相似文献   

18.
甜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金美丽甜瓜品种为试材,炉渣、菇渣、黄沙等为栽培基质材料,用发酵秸秆反应堆、复合肥代替营养液,进行甜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试验,分析比较5种配方组合基质对甜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瓜无土栽培基质以泥炭∶珍珠岩∶菇渣∶炉渣(9∶3∶4∶4)+(2kg发酵生物秸秆反应堆+0.5kg复合肥)/m2配方最佳,在甜瓜幼苗生长期主蔓最长,采收后单果质量最大,相应的果实纵径、横径和果肉厚度均达到最大值,中心可溶性固形物为13.1%,折合667m2产量高达3264.3kg,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其次为泥炭∶珍珠岩∶菇渣(9∶3∶8)+(2kg发酵生物秸秆反应堆+0.5kg复合肥)/m2配方。  相似文献   

19.
沈昳潇  魏宝东 《北方园艺》2010,(22):160-162
采用1号2、号3、号菌种及其6种发酵剂进行接种发酵,研究大白菜腌渍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变化规律及对pH的影响。结果表明:2号/3号菌种复配发酵速度最快,1号菌种发酵性能较弱。发酵酸白菜亚硝酸盐高峰出现在9~15 d,19 d后亚硝酸盐最高残留量为1.25 mg/kg,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20 mg/kg)。pH在0~9 d迅速下降到3.5以下,之后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20.
为给黄瓜高效栽培和循环农业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以荷兰3099黄瓜为试验材料,探究了不同菇渣及其施用量对黄瓜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量为2kg/m2甘蔗渣菇渣的黄瓜植株叶绿素、类胡萝卜素、P*-叶片数、开展度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该处理的单株瓜数和产量值最大,分别为5.33个和8.25kg;黄瓜生育期58d。甘蔗渣菇渣2kg/m2处理的黄瓜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分别为1.48mg/g、3.18mg/g;甘蔗渣菇渣2kg/m2处理的POD活性和SOD含量在各处理中表现最好。综上所述,施用量为2kg/m2甘蔗渣菇渣对黄瓜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