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刺槐优良无性系“石林”最初是在我省临沂县石河林场选出,并因此而得名。1973年在全省林木选优的基础上,山东省林校和山东农学院林学系汇集刺槐无性系40个,进行了无性系测定,试验证明石林是一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2.
东方盔蚧Parlhenolecanium orientalis Borchsenius是刺槐的重要害虫之一。据1988年在郓城县何庄林场调查46个刺槐无性系360株,虫株率均达100%,其中,以73010、73011、73013、73014、73085无性系被害最重,单株虫口密度平均22351头,最高达95783头。被害株引起早落叶,小枝大量枯死,并导致煤污病发生,使刺槐生长不良。为了提出有效防治措施,我们对东方盔蚧的两种天敌及化学防治试验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3.
豫东刺槐无性系的生长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东开封8个刺槐无性系9年生试验材料表明:参试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差异达显著水平,用布雷津综合评价法对无性系进行排序,选择出1个刺槐优良无性系3—Ⅰ,9年生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超豫刺槐1号22 75%、27 38%、73 14%。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广和利用饲用红花刺槐,对引种刺槐8个无性系对比试验林进行了植物学特性和营养分析。结果表明,红花刺槐与其他7个刺槐品种相比,其植物学指标均优于其他无性系。其主要饲料成分中粗纤维含量为12.8%,粗蛋白含量21.08%,粗灰分含量7.75%,其含量均高于大部分无性系。除粗纤维外,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达到或超过优良牧草的标准。红花刺槐的营养元素Cu、Fe、Mn、Zn的总量是773.209 3 mg/kg,为8个无性系中最高,比普通刺槐的总量高348.402 2 mg/kg。但具体到每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各无性系之间互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刺槐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开始于1974年,1983年成立了省刺槐良种选育攻关协作组,制订了刺槐良种选育的统一方案和工作计划,开展了刺槐无性系的扩大繁育、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及刺槐无性系测验林的营造、观察和优良无性系的区域性试验等工作。经过6年的观察比较及试验研究,选育出豫刺1号、豫刺2号、豫刺3号及豫刺4号四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豫刺1号(8048)是由南阳地区林技站1979年选育出的表型优树。树冠圆锥形,主干明  相似文献   

6.
在江苏省沿海3个试验点对24个刺槐优良无性系进行了品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刺槐优良无性系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变异,各无性系在树高、胸径指标上差异极显著或显著;刺槐优良无性系较对照(CK)有较大的速生优势:省沿海防风林试验站内试验林各无性系的主要性状指标均高于对照;如东县海堤站试点仅鲁59、鲁13两无性系树高、胸径及鲁78胸径低于对照,其余无性系均高于对照;新洋农场试点除鲁78树高、胸径及小叶槐、鲁59树高低于对照外,其余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刺槐无性系选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从事刺槐良种选育研究10几年,根据该树种的特性和经营方式,进行了不同育种途径的对比试验,肯定了刺槐无性系育种的速效性;选育出8个无性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增益显著;提出的刺槐无性系育种程序和无性繁殖系列技术,具有明显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豫西刺槐无性系对比试验林中20个无性系的生长量。利用内部连接法(Within—group linkage)对参试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取距离阈值D=10,将参试无性系的适应性分为4类:最适无性系、较适无性系、适应性较差无性系和不适无性系。  相似文献   

9.
以经过初选的31个5年生刺槐无性系为试验材料,1个一般生产品种作为对照,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无性系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和评价,进一步选出优良品系,并为刺槐的遗传改良提供建议。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在7个性状上差异显著,并受较强的遗传影响,说明有必要对各无性系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良种刺槐无性系在如东海堤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20个良种刺槐无性系在海堤造林的生长试验,确定了适合在如东海堤造林的良种刺槐无性系,即:鲁10、京13、箭杆、皖1、鲁59、鲁1、皖2、射12、鲁151、鲁78、兴8。上述无性系与对照相比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1.
广东杉木基因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初步评价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龙山林场杉木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广东省在该场建成了遗传基础比较丰富的杉木基因资源收集库,共收集省内外基因材料709份,包括杉木优良基因材料、杉木地方类型材料、杉木种源材料和杉木杂交材料。广东省杉木基因资源收集库的建立,不仅为龙山林场第2代杉木种子园的建设提供建园材料,而且为广东今后杉木长期遗传改良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工刺槐林更新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桥山林业局建庄林场人工刺槐林采取两种更新后的径流情况观测、研究,分析总结出人工刺槐林的最佳更新方式,为刺槐林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刺槐、樟子松2个树种3种配置方式进行退耕还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树种配置方式对林木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刺槐在纯林配置时的生长量优于混交配置,前者的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是后者的140.2%和129.7%;樟子松混交配置时的生长量要优于纯林配置,前者的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是后者的119.0%和125.0%。土层厚度对林木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刺槐在厚土层立地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是薄土层的112.0%和104.0%;樟子松在厚土层立地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是薄土层的115.0%和113.0%,林地郁闭度亦提高了1成。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和邵武故县国有林场马尾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建立技术和管理技术措施。通过4 a的实施,埔上国有林场和故县国有林场分别建成了面积为7 hm2和8 hm2的马尾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埔上国有林场建园的103个无性系嫁接后2.5 a平均抽高达184.8 cm,平均嫁接保存率达73.03%,长势良好;故县国有林场建园的97个无性系嫁接后1 a平均抽高达60.9 cm,平均嫁接保存率达94.0%,长势良好。文中还对今后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供水对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人工供水的方法,研究了水分条件对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油松、侧柏、刺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水促进了树木的生长,油松在1.0倍处理时,树高、胸径、材积增加最大;侧柏在1.0倍和1.5倍处理时,分别对树高和胸径影响最大,材积在1.5倍处理时效果最显著;1.5倍供水处理下,刺槐胸径和材积增幅最大。生长季中,油松和刺槐的适宜灌溉水平为2.1~2.4m^3/株,侧柏为1.2~2.1m^3/株。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北安市自治林场、牡丹江市林口县青山林场二年生杂种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分对象,2007年10月对各个地点试验林4重复进行每木生长性状测定,估算了树高的变异系数、变异幅度,筛选出生长优良的家系。结果表明,树高遗传变异较大,自治林场二年生杂种落叶松平均变异系数25.6%,青山林场二年生杂种落叶松平均变异系数是26.869%。自治林场、青山林场家系间树高变异幅度分别为53.94~57.90 cm、44.26~48.42 cm、47.85~51.24 cm。家系平均苗高不同地区生长状况不同。自治林场兴5×兴9家系苗期生长较快,是当地的优良家系。青山林场兴5×兴9家系苗期生长较快,是当地的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7.
杉木优良无性系区域化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广东、湖南和贵州3个省40个杉木优良无性系,于1998年在广东大坑山林场进行区域化试验。结果表明:6年生单株材积生长55%的无性系优于对照,其中达较显著差异水平以上的有4个无性系,广东3个,湖南1个。广东提供的无性系表现较好,其中生长表现较优的GDL041、GDL043、GDL044三个无性系单株材积达较显著差异水平以上,占参试无性系的33%,其次为GDL042、GDL046无性系,其单株材积增益均达25.1%以上,在本省亦经过了3次以上重复试验,表现均较优,可大面积在广东造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广西东门林场桉树无性系选育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门林场多年来所做的桉树无性系选育研究进展以及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大量桉树树种(种源、家系)的引进,在优良种源、林分及优良单株选择的基础上,进行杂交育种和子代测定,开展优树选择和无性繁殖,开发出优良无性系,并通过无性系对比试验和区域试验,最终选育出优良无性系进行推广造林。东门林场先后选育出1800多个桉树优良无性系,其中已有140多个在林业生产中广泛推广和应用,树立了东门的“DH”(东门杂交种)品牌形象,充分展示东门林场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为我国的桉树无性系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收集了来自湖南、贵州、广东、浙江的杉木优良无性系 115个。通过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从中评选出 18个优良无性系。这 18个无性系不仅在原区域生长表现优良 ,而且在我省也有很强的生长潜力和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