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含水超稠油流变性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的物性特点,从现场取样,用自行设计的细管式流变仪研究了含水原油的含水率、温度和剪切速率对含水原油流变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温度和含水率条件下含水超稠油的流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和温度对流变指数有较大的影响,含水率越高,温度越低,含水原油流变指数越偏离1,非牛顿流体性越强;温度和含水率对含水超稠油的流变特性均有明显的影响,温度升高,视粘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高凝高粘原油微波脱水降粘输送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有的高凝、高粘原油的管道输送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介绍了微波辐射对含水原油的作用机理,微波辐射具有热效应与非热效应,认为利用微波辐射方法对原油进行改性,可以达到快速降凝、降粘及脱水的目的,以实现对高凝、高粘原油高效、低成本的净化与输送.  相似文献   

3.
高新楼  况明 《油气储运》2002,21(11):17-21
对两条含蜡原油管道发生初凝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无论连续运行或间歇运行,都应在地温较低的月份将下游的进站温度控制在高于输送介质凝点+3℃以上,并以此确定含蜡原油输送管道的最低允许进站温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含蜡原油管道最低允许进站温度,应该根据允许停输时间、原油流变和屈服特性、温度条件、启动压力和排量等条件定量计算,并与现场试验相结合来确定。  相似文献   

4.
高新楼 《油气储运》2007,26(3):38-38
本文对两条含蜡原油管道发生初凝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无论连续运行或间歇运行,都应在地温较低的月份将下游的进站温度控制在高于输送介质凝点+3℃以上,并以此确定含蜡原油输送管道的最低允许进站温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含蜡原油管道最低允许进站温度,应该根据允许停输时间、原油流变和屈服特性、温度条件、启动压力和排量等条件定量计算,并与现场试验相结合来确定。  相似文献   

5.
《原油和油品管道的热力与水力计算》(,1981)和《原油和油品的管道输送》(,1982)是输油工艺方面两本比较好的新书。他们对从事输油工艺科研、设计以及输油管道运行管理的科技人员很有参考价值。《原油和油品管道的热力与水力计算》一书综合研究原油在管道中的水力和热力条件,针对高粘和易凝原油,讨论其流变特性和常温输送工艺;研究加热输送时稳定和过渡状  相似文献   

6.
在含蜡原油的管道输送中,需要对原油进行处理,以改善它的流动特性。通过对含蜡原油进行强磁场、加热处理后流变参数变化的研究,分析了含蜡原油处理后粘度变化的因素,并且对影响粘度变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指出磁场的作用可降低含蜡原油的粘度值,加热处理也可降低其粘度值。  相似文献   

7.
原油含水对管道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帆 《油气储运》1998,17(8):4-6
介绍了水在原油中的存在状态及含水率的测量方法,结合马惠宁管道近期的实际情况,就原油含水对原油流变性、管道运行及设备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指出:(1)在一定范围内,原油的粘度和凝点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大,含水率低于5%,对原油流变性影响不大;(2)高含水原油进入管道会造成管道运行不稳定,并使管输能耗明显增加;(3)靖马原油所含水分对管道和设备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并影响了加热炉的正常操作;(4)应避免3m罐位以下的高含水靖马原油集中进入管道,对这部分原油可采取与马岭原油掺合的输送工艺。  相似文献   

8.
李莉 《油气储运》2008,27(5):34
俄罗斯原油属于含硫中间基原油,其进口将通过新建中俄管道和东北管网输送,因此必须考虑到原油中的硫化物可能对管道和设备的腐蚀问题。根据硫化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特性,结合国内输送含硫胜利原油管道及炼厂的相关经验,对输送俄罗斯含硫原油可能对管道和运营设备造成的影响加以探讨,认为采用常温输送工艺输送俄罗斯含硫原油对管道及运营设备的腐蚀程度较轻,通过控制进口原油含水、含盐量和加注缓蚀剂,可避免管道腐蚀。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原油流动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双管掺热水工艺流程能耗较高,为降低集输能耗,优化工艺流程,急需对管道低温集输特性开展研究.在华北油田某区块搭建了可视化试验管道,开展长期的低温集输试验,持续研究低温集输过程中高含水原油管输井口压力的变化规律和流型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可低温集输油井的井...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含水原油视粘度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大庆含水原油视粘度与含水率、剪切速率和油温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含水原油的视粘度是温度、含水率以及剪切速率的函数.在转相点以前,视粘度随含水量的上升而增加,且受温度影响较大,同时剪切速率的影响也相当明显.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转相点的视粘度明显下降.在转相点以后,视粘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受温度和剪切速率影响,乳状液视粘度进入高含水区后变化趋于平缓.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来模拟各种影响因素与含水原油视粘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了含水原油视粘度计算公式.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温度、含水率以及剪切速率对含水原油的视粘度的影响,模型计算精度高,为准确计算高含水原油管道工艺参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7日庆铁老线实现了庆俄原油(大庆原油与俄罗斯原油)等温顺序输送工艺。大庆原油属石蜡基高凝、高粘原油,通常采用加热输送工艺。俄罗斯原油属中间基含硫低凝、低粘原油,通常采用常温输送。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庆俄原油混油量计算与监测、混油浓度及流变性的变化规律、混油对差温顺序输送庆俄原油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得到了俄油混兑比例与混兑温度、站间混油长度、混油中俄油的浓度、夏季的输油温差等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12.
描述含蜡原油触变性的新型三参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含蜡原油的触变性研究对管输含蜡原油的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尤其对原油管道的停输再启动过程的意义。以华北原油为例,采用τ-.γ-t曲线法测定了触变性原油剪切应力裂降过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和相关文献试验数据的验证,建立了一种能定量描述含蜡原油剪切应力裂降过程的新型三参数触变模式。该模型具有精度高、参数少、试验简便,而且适用性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原油流动性测量及在管输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粘原油(特别是改性原油)的流动性与原油经历的热历史和剪切历史密切相关,在管输应用中,凝点(倾点)、流变曲线及屈服应力是表征原油低温流动性的主要参数,也是影响管输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关键因素。分析讨论了这些参数的测量及测量结果在管输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主要包括凝点测定中观察液面的扰动剪切、分层原油凝点(倾点)的测量、平衡流变曲线测定中剪切率上行与下行的影响、含水原油流动性质的测定、原油屈服应力及其测定方法和管输应用等,并指出为管输应用提供数据的流动性测试应与管输条件的模拟密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王可中 《油气储运》2004,23(1):15-17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混合原油温度对流变性的影响,提出了混合原油凝点、粘度、稠度系数、流变指数等参数与混合原油温度的关系式,通过对鲁宁输油管道现场实测证明,该关系式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管道运行的需要,为鲁宁输油管道的生产决策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鲁宁管道输送混合原油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传宝 《油气储运》2005,24(10):38-40
针对鲁宁管道混合原油输送问题,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在胜利与进口原油的混合比为9:1时,不同油罐之间混合原油流动性的差别、不同罐位混合原油粘度的变化对过泵剪切和管流混合原油流动性的影响.并对混合原油的流动性进行了沿线跟踪测试,为制定鲁宁管道混输胜利与进口油的合理输送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超稠油管道输送水力及热力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维志 《油气储运》2007,26(4):11-13
通过对超稠油管道水力、热力条件的分析和流变性试验,确定出超稠油可输性的温度,结合辽河油田特油2号站至石化分公司超稠油输油管道设计,建立了超稠油管道集肤效应电伴热水力、热力计算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在辽河油田特油2号站至石化分公司超稠油输油管道设计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在长距离的加剂常温输送管道中,加剂原油必然经受长时间的管流剪切。研究表明,在缓慢降温过程中的管流剪切会对油样的低温流动性产生显著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与降温速率及剪切时间密切相关,而且存在一个“最佳降温剪切率”。描述了最佳降温剪切率在加剂原油粘度变化和倾点(凝固点)变化中的体现。研究证实,油样中高碳蜡的含量对中低速剪切效应有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与降温速率及剪切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冰冻环境下玉米含水量的快速测定问题,提出了用微波解冻电容法测量玉米含水量的方法.文中介绍了微波解冻电容法的检测原理,分析了电容值与含水量非线性补偿的方法.该方法测量玉米含水量可达到如下指标:水分测试范围6%~30%,测量时间150 s,测量精度≤0.6%,重复误差≤0.4%,测温范围-40~ 30℃.  相似文献   

19.
张帆  李旺 《油气储运》1999,18(2):22-25
输油管道添加降凝剂是改善原油代温流变性的一种物理化学方法,从降凝剂的筛选和复配,处理条件,应用方式,配套设施、应用效果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含蜡原油添加降凝剂输送工艺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指出了降凝剂在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添加降凝剂的输油技术进行了客观评价,展望了降凝输油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