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盆景管理中,有许多常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初学者通过学习有关书籍、杂志,用书本上学得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自己的实践,可以少走弯路。但是有许多初学者甚至养植多年的爱好者,按照书本上说的去做,结果出了问题,把树桩养死了。究其原因,是错误地理解书本上介绍的经验,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其实书本上的经验不是刻板的模式、僵死的教条,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和运用,必须搞清这些经验产生和存在的条件,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季节、不同树种、不同长势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措施。下面就盆景管理中常规经验的理解中存在的误区,谈几点  相似文献   

2.
赵庆泉先生在本文中指出“不少盆景爱好者往往重造型而忽视培育”的问题,确实普遍存在。本刊在编发稿件时,对成功的盆景培育经验的介绍、推广很不够。这方面的来稿也少。我们愿与广大盆景爱好者和业内人士一起,重视盆景培育技术这个问题,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在用土、施肥、栽种、养护等方面进行改革,欢迎大家结合自己的实践,不断总结,共同探讨,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3.
菊花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一个分支。中国栽培菊花历史悠久,以菊花作为盆景用材不一定晚于用树木山石。前人艺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代不少艺菊前辈发展盆景艺术也留下不少文字资料,给我们学习和借鉴带来极大便利。笔者从一些书籍和报刊文章中见到有把大立菊、  相似文献   

4.
湖南祁东宾馆62岁的职工刘新华,退休以后身不闲。多年来,他自费订阅《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并按照书本介绍的技术,精心培育100多种花卉盆景,不但美化退而不休恋花草@王新文  相似文献   

5.
盆景土壤栽培至少有1300年的历史,至今盆景展览会上几乎都是用土壤栽培,那么140年前德国科学家萨奇斯和克诺普研究无土栽培成功的经验,为什么与中国盆景栽培就那么无缘呢?这是很值得广大盆景爱好者深思的。荷兰用无上栽培技术,生产出的高质量花卉,举世皆知。我国花卉和蔬菜行业,也有规模的应用,而在盆景应用方面却不见动静。盆景出口日渐低落,朱士吾先生在20年前,就提出很科学的配方和应用实例,但至今推广仍然艰难。众人拾柴火焰高。笔者自不  相似文献   

6.
<正>轮纹病,俗称翘皮病,腐烂病。该病多发生在苹果、海棠、石榴等果树盆景上,特别是一些树龄较长的果树盆景更易感染此病。生长状态不好的幼树盆景有时也有发生。此病较顽固,常造成死树、死枝,是果树盆景制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还没有能根治此病的特效药物。根据经验,如果防治得当,可适当减缓病害的危害与死树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盆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艺术风格与流派,从取材到创作,有一套丰富的经验。我们发展盆景艺术,首先必须将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很好地继承下来,如果让其失传,将是极大的损失。但是,时代在前进,各种艺术也都在发展,盆景同样也必须和时代相适应。因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位钳工。今年50岁。平时不抽烟,不喝酒,没有其他嗜好,就是喜欢侍弄花草。近几年,我常去附近某单位的花房参观、学习,逐渐迷上了盆景艺术。在有经验同志的指导下,居然也培养出了30多盆被内行人称为有一定观赏价值的盆景。附图榆树盆景《独立》(见25页左下  相似文献   

9.
从长远来看,取材易、成型快的小型盆景必然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因为它既保护自然资源,又节约人力、物力、场地,所以多年来我对小型盆景格外关注,也积累了一些养护管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刊近一年多来,曾陆续少量地发表过有关海外盆景的一些资料,这对于借鉴经验、交流技艺、开阔眼界都是有益的。现应盆景爱好者们的要求,从这期起,我们特辟《盆景世界·海外文摘》这个栏目,陆续向大家介绍国外盆景的树种、制作、造型、养护、鉴赏以及发展动态等等,供参阅。您读了这些文稿有什么感想、意见或建议,欢迎提出来,以便把这个栏目办得更好。也欢迎您来稿。谢谢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一、树木盆景赏析的特点、差异性树木盆景的赏析是社会效益的发挥,也是盆景制作的目的之一。赏析者首先为作品的大效果、气势所吸引而驻足欣赏,进而留连忘返,反复观赏、比较,并将自己的人生经验、艺术素养与作品进行交流融合、补充修正,在同化与顺化中完成美的欣赏活动。在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展开想象和联  相似文献   

12.
盆景旧时也称盆玩或盆栽,它包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遗弃“盆玩”一词,无疑是明智的。因为“盆玩”总有点玩物丧志之嫌。不用“盆栽”一词,也有其一定道理,因为盆景栽培手法与盆栽花卉的栽培手法大相径庭,用盆景一词加以区别也合乎情理。随着盆景艺术的日益普及以及对盆景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盆景”一词不能很好地概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的艺术本质。一般认为,盆景是“活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13.
本刊11期发表的《新崛起的平邑盆景》一文扼要总结的平邑县盆景事业发展的几条基本经验,对全国各地盆协组织,具有普遍意义,值得推广。在这里,再具体介绍几个平邑盆景作品,供赏读。  相似文献   

14.
近一年多来,本专栏曾就盆景的流派、题名、盆景与盆栽的区别等等若干问题进行过讨论。但由于刊物容量有限,几个问题都未能充分深入地开展,当然也不可能(也没必要)取得统一的认识。根据本刊的编辑方针和许多同志的建议,以及十年来的办刊经验,本栏版面将作适当调整,今后拟把主要篇幅用到中国盆景如何改革、创新的具体研究(通过实例分析)上来,用到探讨各类盆景的培养、造型上来,用到创作实践经验的交流上来,用到新树种、新技术的推荐上来,用到佳作的鉴赏和习作的评析上来,多务实,少务虚。在这一期,我们摘发梦柯同志的文章,作为上述几个问题讨论的小结。某些不同意见的存在,不会影响盆景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这里,我们还要向为本栏撰稿、积极参与讨论的不少阿志如浙江的赵善泉、韩树中、杨文松,福建的朱贞佳,湖北的夏著华、夏谷年,江苏的刘飞鸣等表示感谢,并欢迎大家为本栏继续写稿。  相似文献   

15.
岭南盆景的最大特点是因材造型,法一形万。我们的先辈从创作中总结出20多种造型形式。初玩盆景的人必须遵从先辈的法规,从学习常规的造型开始,逐步走向成熟。也就是常说的掌握传统。但当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知识时,就要进行破格、创新,突破前人的法规,从而创作出具有新意和个人风格的作品来。纵观社会上比较有建树的盆景大家无不如此。选购异形桩,从  相似文献   

16.
瞭望台     
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中州第二届盆景学术研讨会在焦作举行这次研讨会是由河南省花协、河南省盆景协会、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河南分会联合举办、焦作市园林处承办的。金秋时节,三协会主要领导人魏伟、张兆铭、陈树国、杨喜光、周脉常等同近百名代表欢聚新兴城市焦作市,畅谈发展中的盆景艺术的经验体会。大会展现了河南盆景艺术工作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生动景象。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长陈树国(河南农大教授)、分会副会长周脉常(全国人大代表)主持会议。中国盆景艺术家协常务副会长、《中国花卉盆景》总编苏本一应邀参加会议,并作了题为《中州盆景大有希望》的报告,使代表们受到很大鼓舞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去年第八期上,曾刊有林凤书同志撰写的《赏山水盆景(寒江独钓)》一文,并配有照图。现请作品的作者冯舜钦同志介绍他创作雪景盆景的一些经验。考虑到今年有不少新订户,且去年八期印刷质量也有问题,故再将照图刊登一次,供鉴赏。  相似文献   

18.
当今人们谈盆景风格流派,总是把北京、天津、山东、沈阳、丹东等地的盆景混为一谈,统称为:“北方盆景”。如《中国花卉盆景》1985年第1期所载钱安同志的文章就是如此。笔者对此持有异议,愿与之商榷。北京盆景发展历史也很悠久。如历代遗存的“桂桩盆景”和传统的丰台民间的迎春桩景,久负盛名。近几年来,北京盆景又有发展,它既不同于沈阳的木化石、海浮石盆景和天津的山水盆景,也不同于丹东  相似文献   

19.
宋德钧同志提出统一盆景术语的意见,是非常及时的。在盆景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不及时统一盆景术语,将对盆景艺术制作和研究带来很多不便。笔者也想谈一点看法,供参考。Bonsai(盆栽)是日本的叫法,其本义是盆栽植物和盆景树木。它不符合我国的叫法,也不符合盆景的真正含义。就字面理解,盆栽只是将植物栽在盆中而已,没有人工艺术造型的含义;再者它只适应于“植物盆景”(或称“树木盆景”或“花木盆景”),而不适应于山水盆景。盆景既然起源于我国,就应该以中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特有范畴。研究盆景的意境,可为盆景的创作、欣赏与评价提供理论启示,亦可为盆景艺术理论增添新的内容。意境不是“意”与“境”的简单加和。意境的“意”不等于“立意”的“意”;意境是艺术作品中情、景交融,并与艺术对象的情感经验相互沟通时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景象、情感与欣赏经验是意境的三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