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厘清中国历史典籍中"蓼"对应的现代植物名称,给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植物命名和分类提供依据,以中国先民主要的植物性食材之一——"蓼"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历史典籍中搜集整理与"蓼"有关的植物名称及特征,采用植物分类学的思想与方法,来探究这类食材和相关植物及其对应的现代植物分类群的分类学位置。结果发现:在历史典籍中,共有20个与"蓼"有关的植物名称;经过比较形态学分析,确定了其中11个名称对应的原植物的分类学位置;《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的"水蓼"与"辣蓼"可能不是同一种植物,二者不能作为同义名对待。同时发现,在历史上,"花"的特征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说明,在研究与对待先民记述的植物类群时,要综合利用多种除"花"之外的特征,以便对这些植物类群有准确的认识与判断。  相似文献   

2.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学科,植物分类学研究方法不断发展和创新,它由最初经典的形态分类发展到后来的染色体分类及基于生化标记的分类。到了现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植物分类学家又将这一现代技术应用到植物分类学中来,有望从分子水平探讨物种的演化和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3.
胭脂是中国古代女性常用的化妆用品,对其进行的研究一直在深化。据记载,胭脂配方中,使用一类染"绛"植物。为了确定这类染"绛"植物的原植物,收集并整理了与染"绛"有关的资料,并将其中与植物学相关的信息整理分类,研究后确定,染"绛"植物的原植物,是现代分类体系中茜草科的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研究发现,使用茜草染"绛"在中国古代具有礼制属性;在历史上,世界范围内对茜草植物染色的使用思路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4.
他已80岁高龄,仍常深入山区,翻山越岭,用"脚底板"发现植物,识得满地草木,交得花草为友。他通晓英、法、俄、拉丁语4种语言,一辈子几乎走过了中国所有省份,到过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他60年如一日潜心研究植物分类学,是中国植物的"活字典",大地上的植物,只有没见过的,没有他不认识的。他被授权为木樨属(桂花属)植物栽培品种国际登录权威,全球范围内桂花属植物的命名由他权威认证。  相似文献   

5.
由于自身形态特征的复杂性,竹类植物种质资源鉴定方面存在较多困难,主要表现在分类的混乱上。随着新技术的引入,竹类植物种质资源鉴定方法越来越多。笔者参阅了近年来有关竹类植物种质资源鉴定研究的文献,整理了经典分类学和现代技术两大类方法在竹类种质资源鉴定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竹类资源鉴定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自1735年迄今为止,鸢尾属(Iris)植物分类的学术研究争论不休,先后历尽经典分类系统创建初期、兴起与成熟时期、实验分类学与后成熟发展时期的4个时期,国内外植物分类学工作者逐渐建立和发表了多个鸢尾属分类系统,其中有比较完善的经典分类系统——Mathew分类系统和我国鸢尾属植物的赵毓棠分类系统。然而它们并没有很好解决鸢尾属植物的系统与亲缘演化关系、以及争议类群的分类学地位确定等问题,鸢尾属植物分类进入了21世纪的实验分类学研究的第4个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7.
贵州地宝兰(Geodorum eulophioides Schltr.)是广西乐业县雅长林区的特有种植物。2004年,贵州地宝兰在广西雅长被发现,轰动了植物学界--因为这一物种在人们的视野中已经"消失"了80多年。贵州地宝兰首次被发现并命名是在1921年,德国植物分类学家Schlechter在罗甸采集到唯一一份标本。此后,人们就没有在野外发现过该种,以至于我国植物学分类家在编写中国植物志时,只能参考德国植物分类学家的描述来记录。根据原记载,贵州地宝兰在贵州省罗甸海拔500米左右的河谷地带有少量分布。但80多年来,贵州境内再也没有发现其踪迹。直到2004年,由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组织的  相似文献   

8.
山茶属植物分类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山茶属植物的分类现状,对张宏达分类系统和闵天禄分类系统作了对比,列举了这两个分类系统在分类学和系统学上的主要分歧, 阐述了将山茶属植物的形态性状和细胞学特征等作为分类依据的优缺点, 最后简述了山茶属植物的分类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园林滨水植物景观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典园林有着优秀的传统,通过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滨水植物景观,总结其应用的主要植物种类、应用形式、景观特征、文化内涵,以期对我国现代滨水植物景观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植物作为景观材料的视觉特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材料是景观建设中最常用的基本材料之一,对于植物观赏特性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研究者的出发点大都以植物分类学为基础。本文试图将现代设计观念引入植物景观设计,以一种中立的眼光看待植物,抛除与植物观赏特性中与人的直观感受无关的东西,以求获得新的观点和结论。  相似文献   

11.
陈嵘先生(1937)的《中国树木分类学》,将StyraxjaponicaSiebetZucc.的汉名定为“野茉莉”,又引《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候风藤”作其别名[1]。对此,我国植物学界至今无人提出异议。近年来,笔者对有关原始文献进行了研究考证,认为此说很值得商椎。?..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梳理总结叙事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讨论植物景观的叙事性内涵和特征,并从时间组织方式、空间组合方式、文化意蕴表达3个层面对植物景观叙事性的表达方式进行探讨,试图将叙事性表达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体验融入到现代的植物设计语汇中,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和延续场所文脉,从而为体验者创造有情感意义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胡先马肃与庐山植物园文/汪玉林朱火金袁斌胡先马肃(1895—1968年),江西省南昌市人,是我国享誉世界的著名植物学家。他对植物分类学、古植物学、经济植物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野生植物中,由他确定命名的植物学名称有200多种。早在20年代,他就与我...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地跨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为了研究广西地区部分特有植物的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以广西或含广西区域内地方名称为植物命名的特色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查、资料查证并经咨询专家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以广西地名命名的特色植物538种,包括种498个、亚种2个、变种38个,主要隶属于86科227属,表现出极大的物种丰富度。(2)以广西地名命名的植物以草本植物居多,达277种(51.49%);其次为灌木107种(19.89%),乔木和藤本则分别为78种(14.50%)和37种(6.88%)。(3)数量最多一类为“拉丁名和中文名中同时含有广西地名”403种(74.91%),其次为“仅在中文名中含有广西地名”113种(21.00%),最少的一种为“仅在拉丁名中含有广西地名”22种(4.09%)。(4)所有以广西地名命名植物中地名来源隶属于13个地级市。(5)这些植物的生存现状分为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和数据缺失7类。(6)这些植物可从观赏、药用、食用、生态修复、经济林等8个方向进行开发利用。研究结果为广西乡土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苏州6个滨水公园和2个滨水街区为研究对象,在对主要滨水植物来源和典型滨水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苏州滨水植物景观地域性特征表达策略,结果表明,苏州的滨水植物群落营建对乡土乔木、灌木的应用比例较高,现代滨水绿地和旱溪景观的草本植物以外来新品种为主;历史文化街区和湿地公园的滨水植物景观地域特色明显,表达模式值得推荐,而现代滨水植物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特征表达不明显;最后,文章提出苏州滨水植物景观地域性特征表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植物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根深蒂固,应用植物来造境历史悠久。植物民族情结、植物象征意义及植物风水学等历史遗留下来的植物传统文化在当今环境营造中有着其独特的景观文化效应,而植物风水学中的植物配置理论更有其特殊的心理调节作用。许多植物在风水学中有自己的特殊含义及完整的配置理论体系,风水植物摩肩接踵间,"聚气造势",其"气"、"势"下的景观环境科学、宜居。本论文通过对植物传统文化,尤其是植物风水学文化的探究,挖掘隐藏在植物背后的潜在能量,并研究其能量与人居园林生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植物分类中的“品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善基 《北京园林》2006,22(1):50-52
1 品种的概念什么是品种,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Cultivated Plants)对"品种"一词所下的定义是:"为求品种名称的统一、正确和稳定,凡是为了农业、林业或园艺上的目的,具有任何一种特征,如形态的、生理的、细胞的、化学的,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栽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回顾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历史,剖析了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的广泛性,对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作用做了进一步探讨,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艺术特征与手法。  相似文献   

19.
从普遍存在的绿原酸到分子量在500—20000范围之间的多酚组分(即植物单宁)植物多酚的变化是很复杂的。从广义上讲,多酚主要可分为两类,即原花色素和以倍酸和(或)六羟基联苯甲酸和它们的衍生物为基础的聚酯化合物。如早期文献报道的,前者相当于凝缩类单宁,而后者则是水解单宁。作为植物的二次代谢物它们具有一些不同的分子特性。它们不仅具有多种多样酚基,而且还有一种和各种天然大分子即蛋白、多糖和核酸以及代谢物如生物碱结合成可逆复合物的倾向。根据这些性质,历史上按“伞”命名法称之为植物单宁。文中还讨论了植物多酚结构的变化因素,以及它们与其它物质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防止宝贵植物学历史遗产的迷失,在对古籍记载的几种传统植物进行全面考证的基础上,对被近现代植物学专著张冠李戴的传统植物名称进行订正,以免以假乱真,以便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