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印楝原产于印-巴次大陆及南亚和东南亚的干旱地区,分布海拔范围一般为1000m以下,最高达1830m。印楝喜光照,幼苗不耐荫蔽;正常生长的年均温不低于20℃,常年极端低温大于0℃,对霜冻敏感;在年均降水量450~1200mm的地方生长最好,能耐受不足130mm的降水和较长的干季;对土壤类型要求不高,但在渗透性和排水性好的土壤中长势好;土壤肥力对印楝的生长比水分的供应更重要;不同地理种源的印楝生长差异很大;杂草对幼树影响很大,除草能促进其生长;印楝的活性成分提取物虽能防治多种病虫害,但仍有60多种害虫及某些病害为害它。  相似文献   

2.
3.
环境因子对盆栽刺槐苗木生理生长变化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槐(Robinnia pseudoscacia)林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人工林主要类型之一,作为一种典型的中生树种,既喜湿润肥沃又耐干旱瘠薄,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中国树木志编  相似文献   

4.
环境因子对胡杨苗木高生长影响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俊 《林业科技》1991,16(1):18-20
1 前言胡杨(Populus diversifolia)广泛分布于干旱荒漠、半荒漠地区河流两岸滩湿洼地和湖盆周围沙地。在欧洲、亚洲及北非的沙漠地区均有天然分布,我国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及东北  相似文献   

5.
以 7年生桐棉马尾松为对象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影响其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 ,结果表明 :桐棉马尾松在福建省适应性强 ,生长良好 ,引种不受省内各气候区限制 ,但海拔是影响其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 ,营造桐棉马尾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宜选择海拔不超过 70 0m的造林地 ,以获得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柳杉人工群体的生长对环境因子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洪谔  童再康 《林业科学》1992,28(6):549-554
一、引言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是我国南方重要造林树种,长江以南各省都有成片的人工林。由于林分内外部的综合环境因子的差异,林分生长的好坏有很大差异。不同遗传型的造林对比试验,只能测得试验群体的平均值,它是在试验环境下的表型  相似文献   

7.
沙松生长与环境因子和气象因子相关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此项研究通过数理化理论(Ⅰ)与多元回归分析、计算机迭代计算等方法,以34年间观测积累的大量原始数据,对沙松生长与土层厚度等环境因子和年均气温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各因子的贡献率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判明沙松的生长和材积产量与土层厚度、坡位、坡向、坡度、年均气温、年积温(≥10℃)等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尤其是与土层厚度、坡位、年均气温、年积温的相关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从樟子松新技术造林试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环境因子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樟子松的生长发育情况,以期为樟子松在榆林沙区大面积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环境因子对常绿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光照、温度、水分、CO2浓度、矿质元素等环境因子对常绿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对今后常绿果树光合作用的环境影响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光照、温度、寄主营养、水分等4个方面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碰柑因具有萌芽率高、结果早、丰产、果实品质好、耐贮存等优点,但由于该品种在我区栽培的时间较短,对其整形修剪技术掌握不够全面,特别是对其修剪反应规律尚缺乏较系统的了解,为此,自1996年起,我们在地区林业局经济林场及桐木村办碰柑园对3年~6年生碰柑树进行修剪效应试验,现将试验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温度和湿度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温度和湿度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影响规律,采用3×3回归设计,在人工气候箱15℃、25℃、35℃和60%、80%、100%三种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云南松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发芽率与温度和湿度之间呈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发芽的最佳温度为19.6℃、最佳湿度为82.6%,对应的最高发芽率为96.9%。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温度、降水量、温湿度系数与昆嵛山腮扁叶蜂种群动态变化的关系,探索气象因子对昆嵛山腮扁叶蜂发生的影响。[方法]在昆嵛山区选取7块标准样地,调查昆嵛山腮扁叶蜂发育期内的温度、降水量和相对湿度以及越冬蛹数量,然后统计分析温度、降水量、温湿度系数与昆嵛山腮扁叶蜂种群动态变化的关系。[结果]昆嵛山腮扁叶蜂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所需的温度不同。6、7月份较高的降水量有助于昆嵛山腮扁叶蜂产卵和孵化,较低的降水量有利于其下树入土。同一样地的昆嵛山腮扁叶蜂越冬蛹的数量在不同年份中差异极显著(P<0.001);且所有样地的越冬蛹总量和虫口密度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昆嵛山腮扁叶蜂的虫口密度与发育期降水量和温湿度系数的年份变化趋势一致,但与温度的年份变化趋势不一致。2011年较低的温度、较高的降水量和温湿度系数造成了昆嵛山腮扁叶蜂的越冬蛹数量增多。[结论]低温高湿环境适合昆嵛山腮扁叶峰越冬蛹的生活。气象因子在调控昆嵛山腮扁叶蜂的发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为森林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对落叶松锯材进行高温高湿处理是其木材干燥中一个重要过程。通过高温高湿处理,可使落叶松锯材中所含的树脂固体成分受热软化,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在热力作用下向表面移动进而从木材中溢出。本研究通过对落叶松锯材进行不同时间高温高湿处理和不同后期处理条件的干燥试验,分析被处理的落叶松锯材树脂脱除和分布规律,为探讨合理落叶松脱脂工艺提供基础依据。通过试验分析,得出对落叶松锯材进行高温高湿处理的时间在8h以内时,木材中树脂从芯部向表层移动和从表面溢出明显。处理时间达到8h后,树脂分布变化和溢出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温度和光照对松褐天牛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0年在浙江省杭州市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松褐天牛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为:在正常情况下,松褐天牛1代,以4龄幼虫越冬,在光照16h(6-22时),适当升温(12-15℃)时部份幼虫能够化蛹或者羽化成虫,短日照8h(6-16时)抑制幼虫生长,或者产生滞育幼虫,逆反自然界正常日照能诱发幼虫滞育,临界光周期虫态尚待继续观察,8月中下旬产的卵,孵化的幼虫以3龄幼虫在树皮越冬,不能蛀入木质部。  相似文献   

16.
张康情  卢艳敏 《绿色科技》2019,(16):253-255
通过对水螅的培养探究了温度与光照对水螅种群增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螅在培养前期(3~13 d)30℃条件下,其种群密度和瞬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在培养后期(14~15 d)25℃条件下的种群密度和瞬时种群增长率最大。不同的光照时间对水螅种群增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光照时间9 h实验组的水螅种群密度及瞬时增长率最大,其次为6 h和12 h实验组,光照0 h实验组的种群密度及瞬时增长率均低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双孢蘑菇失重率、呼吸强度和褐变度的变化情况的考察来研究贮藏条件对双孢蘑菇贮存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低温对双孢蘑菇的失重率、呼吸强度和褐变度有抑制作用;高湿条件可减少双孢蘑菇采后的失重率,但会增加褐变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智能农业的需要,设计温室无线温湿度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ZigBee无线网络,以美国TI公司生产的CC2530芯片及瑞士Sensirion公司的SHT11型温湿度传感器为核心,通过星型网络实现温湿度的采集和传输.文中详细阐述了ZigBee协调器节点和终端节点的软硬件设计,在实验室模拟温室环境下,通过设置的实验节点来测量实验环境的温湿度数据,并采用温湿度计测量为对照试验,使实验结果更具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杨飞 《山西林业科技》2013,(3):23-25,43
笔者以7年生-10年生壶瓶枣树为试材,研究了遮雨棚栽培与大田栽培条件下温湿度变化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遮雨棚在晴天高温时有降温的作用,而阴雨天温度较低时则有保温的作用;遮雨棚阻碍了水分蒸发,使得相同条件下棚内湿度高于棚外;雨后棚内与棚外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棚外湿度变化剧烈,棚内较为缓和。  相似文献   

20.
以连续多年的定位测定数据,研究了杉木人工林的温湿效应.结果表明:由于杉木林冠层的作用,使杉木林内形成了温度变化平缓,林冠层对地表温和土温的调节作用远大于气温;由于冠层的阻滞作用,使林内风速很小,乱流交换较弱,林木蒸腾蒸发的水气不易散失,造就了林内水气充沛、空气湿润的特征;杉木林内显热能的日平均波动在2%,杉木林内环境的潜热能占总温湿能的8%左右;杉木林具有这样的温湿特征是杉木林的结构特征、杉木林生理功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