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农林间作是一种高效的复合生产模式。在黑核桃—赤小豆间作条件下,利用LI—6400光合作用分析仪测定并比较了距离黑核桃0.3m、1.3m和2.3m处赤小豆的光合特性,以期为优化二者的栽培模式、合理利用光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距离黑核桃2.3m处的赤小豆与1.3m和0.3m处的相比,光饱和点(LSP)分别升高约199μmol/(m~2·s)和356μmol/(m~2·s),光补偿点(LCP)分别降低约9μmol/(m~2·s)和80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分别提高约3μmol/(m~2·s)和10μmol/(m~2·s);(2)SPAD值与赤小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空间位置最靠近黑核桃的赤小豆平均叶绿素含量较正常赤小豆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约8mg/L;(3)赤小豆的净光合速率(Pn)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叶温(Tleaf)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_2浓度(Ci)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灌水量对早实核桃枝叶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灌水量对早实核桃光合面积和光合能力的影响,为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以2005年栽植的早实核桃‘绿岭’为试材,分别设0,15,30,45和60 kg/(株·次)5个灌水处理,以园片常规管理的灌水量600 kg/(株·次)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早实核桃的枝叶生长状况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新梢生长量和叶面积指数都显著增大,两者均以对照最大,分别为17.25 cm和4.66,对照与45和60 kg/(株·次)2个灌水处理差异不显著;随着灌水量的减少,叶片的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量(中PSⅡ)均逐渐降低,初始荧光(Fo)则逐渐增大.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27%时,PSⅡ反应中心电子传递受到抑制,最大光化学效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给湖南园林中运用的箬竹属植物的栽培以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5年生‘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es(Munro)Keng f.、‘湖南箬竹’I.hunanensis B.M.Yang、‘阔叶箬竹’I.latifolius(Keng)Mc Clure为试材,研究了其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3种箬竹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0:00,其中阔叶箬竹的峰值净光合速率最高,达14.79μmol/(m2·s);各个供试种的光合参数差异显著,阔叶箬竹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较高,分别为15.16、1191.61、20.51μmol/(m2·s),箬竹的暗呼吸速率(Rd)较低,为0.461μmol/(m2·s)。叶绿素荧光参数显示湖南箬竹的电子传递速率(ETR)较高。表明阔叶箬竹的光合性能较强,相对较喜光,箬竹较耐荫,湖南箬竹的光合性能中庸。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园铃和佛手两个银杏品种的新梢生长量、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圆铃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明显高于佛手。二者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但在9:00~11:00时,园铃叶片的(Pn)显著高于佛手。二者的光饱和点分别为1 200μmol/(m2.s)、1 000μmol/(m2.s),光补偿点分别为75.23μmol/(m2.s)、62.43μmol/(m2.s)。园铃叶片的Fv/Fm、Fv/Fo和qP均大于佛手;而qN小于佛手。  相似文献   

5.
不同砧木品种对核桃树体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将同一品种嫁接到不同砧木的方法,经过调查测试和分析,揭示杂交种‘中宁奇’的砧木特性,进而阐明砧木在经济林育种和栽培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以砧穗组合上宋-14/中宁奇和上宋-14/宁优为试材,测定分析不同砧穗组合的生长量和光合特性指标。[结果]嫁接亲和性调查显示:2种砧木对同一核桃品种的嫁接亲和性均较高,但差异不显著。树体生长特性调查表明:上宋-14/中宁奇树高、干径、冠幅、新梢长度、新梢粗度、新梢着生小叶数及分枝力等指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上宋-14/宁优,‘中宁奇’作砧木可显著增强核桃树体的生长势。光合特性分析结果显示:2种砧穗组合间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上宋-14/中宁奇最大净光合速率(21.93μmol·m~(-2)·s~(-1))、光饱和点(1 550μmol·m~(-2)·s~(-1))及表观量子效率(0.062 mol·mol~(-1))分别比上宋-14/宁优提高17.90%、11.51%和16.98%,而光补偿点(16.53μmol·m~(-2)·s~(-1))则显著降低35.33%。[结论]核桃杂交种‘中宁奇’与‘上宋-14’核桃品种有较强的亲和性,以‘中宁奇’作砧木可显著提高树体的生长量和光合能力,使嫁接品种对光强的利用范围变广,从而提高树体对光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7种彩叶树种光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北方常见彩叶树种的生态特性,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自然生长状态下7种彩叶树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光合特征,结果表明,7种彩叶树种最大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彩叶豆梨、秋紫白蜡、金叶接骨木、全红杨、紫叶稠李、金叶风箱果、紫叶风箱果,其中,彩叶豆梨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4.93μmol/(m~2·s),紫叶风箱果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低,为8.65μmol/(m~2·s);紫叶风箱果、彩叶豆梨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的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0.893;紫叶风箱果、金叶风箱果、紫叶稠李、彩叶豆梨的净光和速率与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0.920、0.946和0.959;其中彩叶豆梨、紫叶稠李、全红杨、秋紫白蜡、金叶接骨木的光饱和点分别为1 166μmol/(m~2·s)、1 010μmol/(m~2·s)、836μmol/(m~2·s)、1 136μmol/(m~2·s)、1 456μmol/(m~2·s),紫叶风箱果、金叶风箱果的光饱和点均较低,分别为508μmol/(m~2·s)和424μmol/(m~2·s),较高的光饱和点使植物更好地适应当地中午高光条件,较低的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使植物表现出耐阴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给核桃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绿岭’核桃为试材,分别在6、7、8月对其叶片的光合和荧光特性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绿岭’核桃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在6、7月均呈单峰曲线,且在上午10:00时出现了最高峰,其峰值分别为10.25和11.32μmol·m~(-2)s~(-1);其在8月却呈双峰曲线,且出现在10:00时的第1次峰值大于出现在14:00时的第2次峰值;导致‘绿岭’核桃光合速率出现"午休"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气孔限制因素。6、7月测定的初始荧光和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曲线均呈双峰曲线,8月测定的初始荧光和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曲线均呈单峰曲线,此时的光合有效辐射、温度、湿度等参数均发生了快速变化,导致PSⅡ反应中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叶绿素a和叶绿素a+b的含量,均以6月测定的2.50与3.33 mg·g~(-1)为最高,极显著大于8月测定的2.04和2.76 mg·g~(-1),而与7月的测定值间均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光合有效辐射和初始荧光值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初始荧光值与蒸腾速率、空气温度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胞间CO_2浓度间呈显著负相关。文末分析认为,环境因素和叶绿素含量都是影响‘绿岭’核桃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栽培和野生条件下的九龙山榧(Torreya jiulongshanensis)(雌、雄株)及同属广布种——榧树(T.grandis)为材料,比较了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光强的响应,以期为九龙山榧种质资源保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栽培条件下,九龙山榧雌株幼苗叶片的光系统I最大荧光值整体高于榧树及九龙山榧的雄株;九龙山榧雌、雄株幼苗的光饱和点也较高,分别为788.581和550.640μmol/(m2·s),所对应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也较高,分别为40.690和39.546μmol/(m2·s)。同样,在野外条件下,九龙山榧雌、雄株的光饱和点也均显著高于榧树,分别为1165.361和1416.817μmol/(m2·s),光系统II最大电子传递速率也以九龙山榧雌株为最高,其值为80.322μmol/(m2·s)。由此可见,九龙山榧为阳生树种,且与榧树相比具有更强的光合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不同檵木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探索檵木属不同实生变异光合能力的差异,掌握不同檵木栽培特性,为其今后的高效培育和园林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檵木属匍匐变异植株‘卧龙’和垂枝变异植株‘42号’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植株‘浏阳红’和‘大叶红’为对照,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Pen FP110手持式叶绿素荧光仪,分别测其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绘制光合-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结果】‘卧龙’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初始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分别为15.864μmol/(m~2·s)和0.066。‘42号’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最高,分别为23.295和0.887μmol/(m~2·s)。‘卧龙’‘浏阳红’‘大叶红’的最大量子产额和最大光合潜能值相对较高,‘42号’相对较低。‘卧龙’的可变荧光和最大荧光与其他3种植株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光能吸收能力和吸光潜能均较好。‘卧龙’比‘42号’的非光化学淬灭参数高,其在强光条件下调节能量耗散能力较强;‘42号’比‘卧龙’的光化学淬灭参数高,其在强光下的光合效率更强。‘卧龙’与‘42号’各参数有着显著差异,‘卧龙’各方面较对照植株有所增强,而‘42号’在光合方面未表现出优势。【结论】檵木光合生理特性与实生变异性状存在一定相关性,与对照植株相比,实生变异植株因变异类型不同,导致光合特性发生了变化。综合来看,‘卧龙’的光合能力更强,能较好地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4个品种核桃砧木幼苗进行抗旱性评价,旨在筛选适合干旱、半干旱核桃产区的优良抗旱核桃砧木。【方法】以4个常用核桃砧木品种为试材,研究干旱对其盆栽幼苗生长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旱条件下,核桃砧木幼苗间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其中,‘鸡爪绵’的相对生长速率(R)、长期水分利用效率(RLWUE)、净光合速率(P_n)和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最高,分别为0.92 mg/d、70.24 g/L、15.22 μmol/(m^2·s)和0.79。干旱显著降低了核桃砧木幼苗的R、P_n和F_v/F_m,其中‘鸡爪绵’的降低幅度最小,分别为30.30%、22.78%和7.06%。干旱显著提高了核桃砧木幼苗的RLWUE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RIWUE)。‘核桃楸’的RLWUE增幅最大,为16.20%,其次是‘鸡爪绵’,为15.70%。‘鸡爪绵’的RIWUE增幅最大,为16.61%。‘鸡爪绵’‘香玲’‘核桃楸’和‘黑核桃’的隶属函数平均值分别为0.99、0.68、0.48和0.07,表明核桃砧木幼苗抗旱性存在较大的品种间差异。【结论】‘鸡爪绵’和‘香玲’抗旱性强,且种子易获得,适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应用,‘黑核桃’和‘核桃楸’抗旱性弱,且种子较难获得,不适宜在干旱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给完善核桃芽接繁育技术提供参考,选用山东地方品种‘鸡爪绵’核桃实生苗为砧木,采用大方块芽接方法嫁接早实核桃品种‘香玲’和‘元林’,利用扫描电镜观测其砧穗组合体愈伤形成和嫁接口愈合过程。结果表明:2个早实核桃品种嫁接愈合过程相似,嫁接后第6天砧穗嫁接体愈合完成。第1天,嫁接口接穗上有愈伤组织细胞产生,同时有少量无机、有机分泌物或晶体;第2天,嫁接口处产生大量愈伤组织细胞,‘香玲’和‘元林’接穗愈伤组织细胞直径分别为17.5~35.0和14.1~33.3μm,‘元林’接穗愈伤细胞数量明显多于‘香玲’;第4天,愈伤细胞延伸分化出明显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不断分裂;第5天,砧穗愈伤组织相互交叉连接;第6天,接穗和砧木间的维管束已重新连接,嫁接愈合完成。  相似文献   

12.
为红豆杉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人工栽培提供理论基础,以4年生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南方红豆杉T.chinensis ziar.mairei和曼地亚红豆杉T.media为试验材料,比较了这3种红豆杉叶色素含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红豆杉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黑果枸杞‘黑杞1号’和宁夏枸杞‘宁杞7号’的1年生幼苗为试材,用NaCl和Na_2CO_3溶液进行处理,研究盐胁迫条件下,枸杞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枸杞在NaCl和Na_2CO_3胁迫下,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不同盐不同品种间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存在差异。生长特性方面,盐胁迫主要影响株高和基径;在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方面,盐胁迫主要影响的参数有P_n、G_s、C_i、T_r、Ф_(PSⅡ)、F_o、F_m、F_v/F_m、C_(qP)、C_(qN)、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其中,P_n、G_s、C_i、F_o、C_(qP)、Ф_(PSⅡ)和总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T_r、F_m、F_v/F_m、C_(qN)、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NaCl胁迫后,‘黑杞1号’和‘宁杞7号’幼苗的生长量、光合速率分别在1.3 mol·L~(-1)和1.2 mol·L~(-1)时达到最高值,在1.5 mol·L~(-1)时,达到耐盐极限值;Na_2CO_3胁迫后,‘黑杞1号’和‘宁杞7号’幼苗的生长量、光合速率在0.1 mol·L~(-1)时达到最高值,分别在0.4 mol·L~(-1)和0.5 mol·L~(-1)达到耐盐极限值。所以,‘黑杞1号’耐盐能力强于‘宁杞7号’,且Na_2CO_3对枸杞幼苗影响显著大于NaCl。  相似文献   

14.
在大渡河干旱河谷3个典型地区(康定市金汤乡陇须村(KJ)、泸定县杵坭乡联合村(LC))、康定市姑咱镇甘孜州林科所苗圃(KG))开展早实核桃品种8518、9818、云新14号和香玲引种栽培试验,并以本地品种为对照,评价早实核桃品种的成活率、保存率以及地径、株高等生长指标,以筛选出适合大渡河干旱河谷地区引种栽培的优良早实核...  相似文献   

15.
良种核桃丰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核桃良种低成本建园、整形修剪、施肥浇水、花期管理、晚霜预防、病虫防治等制约丰产优质的主要因素进行试验与探讨。结果表明,通过低龄幼树嫁接、整形修剪、合理肥水、花期管理及晚霜预防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的实施,2 a生实生砧苗嫁接香玲5 a生每667 m2产254.65 kg,元丰每667 m2产达342.54 kg,达到了良种核桃丰产优质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叶型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以期为马尾松苗木选择及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出圃时呈现为全初生条形叶、全次生针形叶和中间型的马尾松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分析其生长指标、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初生叶和次生叶叶绿素荧光特征差异及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全次生叶幼苗出圃时苗木质量指数(QI)、干物质积累量及造林1年后净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全初生叶幼苗;次生叶的叶长、体积和表面积等指标均显著大于初生叶;初生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次生叶,两者间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初生叶的F_m、F_v/F_m、F_v/F_o均显著高于次生叶,F_o在2种叶型间无显著差异;初生叶的PSⅡ反应中心参数Y(Ⅱ)和F_v’/F_m’、淬灭参数q_P和NPQ、能量耗散参数Y(NPQ)和Y(NO)及光响应参数ETRmax、α、β和I_k也均高于次生叶,在高光强条件下,初生叶的非光化学淬灭和调节性能量耗散能力增强。由于次生针叶叶长、体积和表面积等形态指标均显著大于初生叶,因而具有次生针叶的幼苗的光合作用面积更大,干物质量积累较多,出圃时的苗木质量以及造林后的生长表现均高于全初生叶的幼苗。【结论】与次生叶相比,初生叶拥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较耐光抑制,有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但高光强条件下会通过热耗散的形式来减少多余光能对光合系统的损害;拥有次生叶的幼苗表现出较好的苗木质量及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17.
美国山核桃叶片性状及其与苗木生长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以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采穗圃中的美国山核桃为试材,系统测定了8个品种美国山核桃的叶片基本性状及生长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叶片特征值及叶面积、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及各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实生苗苗高与地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及各组分与叶形指数星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苗高、地径均与叶片几个基本性状呈正相关,且与叶绿素(a/b)值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给西北山旱地核桃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6年生核桃品种‘鲁光’为试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不同肥料(核桃专用肥ZY_1、核桃专用肥ZY_2、复合肥FH、不施肥CK)处理对山旱地核桃叶片叶绿素含量、矿质营养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并探讨核桃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n)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下核桃叶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4个肥料处理按照光合性能由强到弱排列依次为ZY_1、ZY_2、FH、CK。CO_2饱和浓度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比饱和光强下的高,说明核桃叶片强光下(接近或超过光饱和点)光合速率的增加主要是受CO_2供应的限制。叶片矿质营养中大量及中量元素含量均为ZY_1处理最高,CK最低;微量元素中除Fe元素含量ZY_2处理高于ZY_1处理外,Mn、Cu、Zn含量均为ZY_1处理最高,其次为ZY_2处理,CK最低。4个肥料处理按照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均为ZY_1、ZY_2、FH、CK。核桃叶片的各矿质营养含量、叶绿素含量和Pn之间大多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N含量与Pn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Mg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叶绿素b含量与Pn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系数为0.757。综合来看,核桃专用肥优于复合肥,能显著提高山旱地核桃叶片叶绿素含量、矿质营养含量,有效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且ZY_1肥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