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花卉》2015,(7)
<正>油用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荷泽、河南省洛阳、陕西省太白山,以及安徽省亳州市、铜陵市凤凰山和甘肃省、湖南省湘西等地。现在用于商业生产中的油用牡丹仅有‘凤丹’和‘紫斑’两个品种,是产籽量很高、出油率很高的牡丹品种,其含油率22%,出油率在18%以上。牡丹籽油是利用现代萃取技术制取的木本坚果植物油,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2%,其中油酸21.54%、亚油  相似文献   

2.
油用牡丹是指牡丹品种群中易于结实,且种子含油量高(特别是其中α-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适宜用作油料作物栽培的种类。目前油用牡丹有凤丹和紫斑两个品种,凤丹遗传性状稳定,适种范围广,紫斑与凤丹白相比较产量差别不大,但更耐寒,栽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紫斑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木本花卉,以基部腹面有明显的深紫色斑而得名.紫斑牡丹抗逆性强,抗寒耐旱抗盐碱,病虫害少,以花大色艳香浓而蜚声国内外,在园林绿化中具有广阔前景.甘肃临夏、临洮、兰州、榆中及陇西等地广泛栽培.但笔者在对紫斑牡丹地方品种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10~12年生紫斑牡丹均存在枝条过密、郁闭,生长势变弱的现...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4月28日,临夏市第二届河州牡丹文化节揭幕。"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清代诗人吴镇的这句诗,使河州(今临夏)牡丹声名远播。河州牡丹以"紫斑牡丹"为贵,其植株高大,花大色艳,又名甘肃牡丹、西北牡丹,紫斑牡丹品种群是仅次于中原牡丹品种群的我国第二大牡丹品种群。紫斑牡丹因花瓣内面  相似文献   

5.
程安东 《花卉》2019,(14):5-6
牡丹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十分悠久,牡丹花也是我国的名花。凤丹是芍药属牡丹组中结实率最高,且种子含油量高,适宜作油料作物栽培的品种,其根系发达,粗根为肉质根。本文主要探索了凤丹在安徽六安地区的栽培方法,栽培的种苗的成活率达80%,为凤丹在六安地区的栽培技术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凤丹’是油用牡丹中最适宜大面积推广的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强,结实率高,籽实饱满,籽油品质好,作为木本粮油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产业前景较好。产业发展种苗先行,培育优质壮苗是确保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根据笔者多年实践经验,将‘凤丹’播种育苗技术总结如下。1、种子准备每年7月下旬,当‘凤丹’瞢荚果由青色变成蟹黄色,且果荚没有开裂前采收,采收的瞢荚果  相似文献   

7.
柴发喜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10):143-145,169
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l)具有特殊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重要的保健价值。介绍了紫斑牡丹的繁殖概况和繁殖方法。多年实践经验表明:用芍药根做砧木,紫斑牡丹茅进行贴接的嫁接繁殖是目前最有效的繁殖方法,扦插、分株、压条和种子播种的繁殖方法可作为有效的补充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8.
油用牡丹属于芍药科植物,是一种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其油脂的含量超过30%,既有较高的油用价值,同时也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文章针对油用牡丹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展开论述,阐述了油用牡丹应用于园林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元新  谢永军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4):100-100,80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ca)又名鹿韭、木芍药、富贵花,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木本花卉,是我国特产名花,色香俱佳,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自清朝以来,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相继从曹州(菏泽)、洛阳引进中原牡丹品种群进行训化栽培。虽然中原牡丹群品种繁多,但对黑龙江而言,中原牡丹品种群在冬季仍需防寒。近几年,哈尔滨等地又从兰州引种西北牡丹品种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号称“花王”的牡丹,是原产于我国的世界名花,栽培历史悠久。目前我国北方至少有两个牡丹栽培种群,一个是在华北地区及黄河中下游一带,以菏泽、洛阳等地为栽培中心的牡丹(Paeaonia suffrutilosa Andr)系品种群;另一个是西北地区以临夏、临洮、兰州等地为栽培中心的紫斑牡丹  相似文献   

11.
《花卉》2018,(22)
油用牡丹属芍药科,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就油用目牡丹的种植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做了探讨,旨在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国强 《花卉》2020,(12):4-5
铜陵油用牡丹凤丹为原铜陵县主要特产,凤凰山地区凤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牡丹(籽用)认定为省级工程植树造林树种,市政府专门出台了《铜陵市促进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以来,铜陵油用牡丹种植迅猛发展。本文通过凤凰山地区的油用牡丹生长状况,浅析油用牡丹种植管理要点,旨在促进油用牡丹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健 《花卉》2019,(12)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饮食健康,其中食用油用量较大,很多食用油虽然能提供一些营养物质,但是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比较大,这样使得很多专业人员对木本油料的物种进行研究,在研究后发现,凤丹果实中的籽油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数量较大,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应用元素。因此,在此次研究中,将8年生的凤丹牡丹单颗的产量、籽油含量、脂肪酸成分等经济性方面内容予以测定和分析。通过实验分析得知,牡丹籽油数属于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油,在对油牡丹新品种进行培育时,可以选择高产杂交的形式进行培育,这样能提升油用牡丹的产油量。  相似文献   

14.
<正>"伊藤牡丹",即牡丹与芍药的组(种)间杂种,亦即此类(此系列)品种或品种群的总称。人们通常所说的牡丹(或芍药),是指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牡丹(或芍药)原始种或者栽培品种(又称"牡丹组"或"芍药组")间的杂交种,或经过自然变异获得的品种后代。而"伊藤牡丹"则是牡丹与芍药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的不同组(种)间杂交得到的杂种。由于她最早是大约在1948年,一位名叫伊藤东  相似文献   

1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紫斑牡丹籽油脂肪酸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苹  唐红  李莉莉 《北方园艺》2016,(13):125-127
以紫斑牡丹籽为试材,用化学浸取法提取牡丹籽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籽油的脂肪酸含量及成分进行分析定性。结果表明:在紫斑牡丹籽油中检测出14种脂肪酸,含有亚麻酸、油酸、亚油酸等成分,亚麻酸含量占其总脂肪酸含量的57.109%。  相似文献   

16.
正专业邮寄牡丹二十五年歡迎新老客户来菏觀光考察1.观赏牡丹芍药2.油用牡丹种苗3.承办大型牡丹园建设4.春节牡丹5.承办批量牡丹嫁接6.绿化苗木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人民路帝都花园35号楼202联系人:邓华东手机:13954081821网址:WWW.hzpeony.net  相似文献   

17.
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紫斑牡丹(P.rockii)、大花黄牡丹(P.ludlowi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杨山牡丹(P.ostii)、卵叶牡丹(P.qiui)、滇牡丹(P.delavayi)和芍药(P.lacti- flora)等8个分类群中雄蕊瓣化瓣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仅出现在牡丹、紫斑牡丹和芍药花中的雄蕊筒状花瓣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牡丹和紫斑牡丹中雄蕊筒状花瓣出现的频率低,且形态单一;而在芍药中其出现频率较高,且形态多样。(2)在解剖结构方面,雄蕊筒状花瓣从基部到顶部存在一系列的转化,与牡丹和紫斑牡丹相比,芍药中筒状花瓣的解剖结构更具多样性。(3)维管束边缘分生组织的不断分化和维管束数量的不断增多,在雄蕊原基转向雄蕊简状花瓣的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4)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基分化、转化发育、筒状花瓣形成和筒状花瓣成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紫斑牡丹(P.rockii)、大花黄牡丹(P.ludlowi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杨山牡丹(P.ostii)、卵叶牡丹(P.qiui)、滇牡丹(P.delavayi)和芍药(P.lactiflora)等8个分类群中雄蕊瓣化瓣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仅出现在牡丹、紫斑牡丹和芍药花中的雄蕊筒状花瓣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牡丹和紫斑牡丹中雄蕊筒状花瓣出现的频率低,且形态单一;而在芍药中其出现频率较高,且形态多样。(2)在解剖结构方面,雄蕊筒状花瓣从基部到顶部存在一系列的转化,与牡丹和紫斑牡丹相比,芍药中筒状花瓣的解剖结构更具多样性。(3)维管束边缘分生组织的不断分化和维管束数量的不断增多,在雄蕊原基转向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4)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基分化、转化发育、筒状花瓣形成和筒状花瓣成熟4个阶段。   相似文献   

19.
芍药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著名观赏花卉.芍药属种质资源分布极其广泛,遗传性状变异丰富.利用属内丰富的种质资源进行组内和组间杂交育种是芍药新品种培育的主要途径.该研究简要介绍了用于芍药杂交育种的芍药属牡丹组和芍药组种质资源的主要特性,重点归纳了利用芍药属的不同种源、不同品种群亲本开展芍药近缘和远缘杂交育种的主要成果,并对今后杂交育种过程中种质资源利用、杂交障碍克服、繁育体系建立以及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芍药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祥云  郭先锋 《园艺学报》2013,40(9):1805-1812
 从芍药属组内及组间杂交育种两个方面综述了芍药属杂交育种的研究进展:组内育种成果 主要为黄牡丹杂种、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品种群和杂种芍药,组间育种成果则以Itoh 杂种为主;已 有的优异新种质主要为欧美日等国家创制;中国芍药属杂交育种成果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建议未来中 国芍药属杂交育种工作应从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国外优异种质引进、亲本组合选配、杂交障碍机制深入 研究及育种工作持续开展等5 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