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发生的一种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我国农业农村部将口蹄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发达国家通过扑杀感染动物控制口蹄疫的传播,发展中国家依然采取疫苗免疫方式提高畜群的整体抗体水平,所以定期对动物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对口蹄疫的防控意义重大。该文通过对口蹄疫发病原因、症状、诊断和防止措施进行分析,为今后综合预防控制此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A型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属中A型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接触性、烈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出现水疱,是我国一类传染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已将口蹄疫列为国家强制免疫项目,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本病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猪口蹄疫是因口蹄疫病毒导致的烈性传染病,对人与牲畜有着非常大的危害,我们国家对其的控制非常严格,并把它列为一类的传染病,但依然存在出现并发的状况,进而让养殖户产生了较大的损失。本篇文章针对这一疾病的发生、流行以及诊断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并给出相应的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它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A 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入一类传染病当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对猪、牛、羊等偶蹄动物的口蹄疫要进行100%的强制免疫。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Affosa(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的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国家采取强制免疫措施。但口蹄疫苗在免疫接种过程中产生的免疫反应较大,严重的可造成动物死亡.给免疫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笔者就口蹄疫免疫反应的症状和原因以及如何减少免疫反应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Aftosa(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口蹄疫是急性、热性和极易接触集一身的传染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此病传染所有偶蹄动物,口蹄疫严重危害养猪业.造成严重直接经济损失。人们购买的肉产品及一些加工产业,产品的出口业,交通运输等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还会各方面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也是十分可观的.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的A类传染病,我过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对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采取强制免疫措施。近几年来,随着政府投入增加,各乡镇组建了专业的防疫队伍,专门从事动物重大疫病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死亡率高、传播方式多、传播速度快,我国将其划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来进行严格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加强消毒等管理工作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疫苗接种是成功预防、控制乃至最终消灭口蹄疫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曾多次在世界上发生过大流行,研制和生产口蹄疫疫苗是防治口蹄疫发生与流行暴发的有效措施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免疫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口蹄疫新型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各种基因工程疫苗如核酸疫苗、可饲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抗原表位疫苗等不断涌现,为口蹄疫新型疫苗的研究与利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口蹄动物的烈性传染病,可引起大范围的易感动物发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研发力度,为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鉴于传统疫苗所存在的诸多缺点,人们先后研制开发了口蹄疫的第二代基因工程苗和第三代基因疫苗,这些新型疫苗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显示出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文章着重讨论了在感染性cDNA的基础上所构建的感染性克隆疫苗的制备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国外口蹄疫流行现状分析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口蹄疫是一种世界性流行性传染病,欧洲、亚洲、非洲、南北美洲以及大洋洲在历史上都曾发生过口蹄疫,尤其是欧洲曾发生过大流行。笔者分析评价了国外口蹄疫流行现状、病毒特性、防疫政策及根除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流行原因分析与我国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贸易、疫情处理、病原、预防等方面分析了口蹄疫流行的原因。概述了我国对口蹄疫的防控对策,并提出今后我国从根本上消灭净化口蹄疫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动物疫病,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本试验采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PR-EIJTSA)方法对贺兰县周边地区的180份奶牛血清抽样样本进行了口蹄疫0型抗体的检测.监测结果显示免疫抗体合格率达80%,表明贺兰地区的奶牛0型口蹄疫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流行病学及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素娟 《北京农业》2007,(12):43-49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FMDV有多种血清型及其亚型,目前主要引起动物致病的就有7种,即A、O、C、SATⅠ、SATⅡ、SATⅢ和亚洲Ⅰ型(AsiaⅠ型)。病毒通常在细胞受体的参与下才入侵宿主细胞,进行扩增生命循环,感染宿主细胞,使得该病得以广泛流行。但由于口蹄疫病毒的高度变异性和适应性而在流行中出现新的特点,以及被发现的病毒在动物体内和细胞中长期存在而引发FMDV的持续感染等问题,使得本病不能有效被控制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重新暴发和流行。为此本文将口蹄疫病原学、流行病学、病毒细胞受体及其病毒在体内持续感染形成的原因方面进行的论述,为口蹄疫病毒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市售高效灭活疫苗与政府采购疫苗免疫效果之间差异分别选取了两家疫苗公司生产的政府采购疫苗和高效灭活疫苗,分别在4个猪场展开免疫效果评估。4个猪场按照相同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分别采集免疫前、加强免疫后30 d、加强免疫后60 d的血清,用O型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加强免疫后30 d,抗体平均效价依次为1∶196.9、1∶251.9、1∶256.0、1∶243.8。高效灭活苗与政府采购疫苗在同样的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下,同一时间点其抗体水平效价差异不显著;但免疫副反应方面,高效灭活疫苗比政府采购疫苗低,且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口蹄疫病毒AF72株P1结构蛋白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并采用DNAStar Protean软件对P1蛋白的二级结构、可塑性、亲水性、表面可及性及抗原指数等参数进行分析,综合预测其B细胞表位分布.结果表明:FMDV AF72株P1基因全长2211bp,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737个氨基酸,其中,VP1长639bp,编码213个氨基酸,VP2长654bp,编码218个氨基酸,VP3长663bp,编码221个氨基酸,VP4长255bp,编码85个氨基酸.P1结构蛋白的二级结构较为复杂,含有较多的β片层结构和转角结构,VP1、VP2和VP3上均有多个区域为B细胞优势表位,VP4上也有少量的潜在B细胞表位.  相似文献   

18.
C型口蹄疫病毒型特异性抗原的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C型FMDV型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FMDV定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含有C型口蹄疫病毒(FMDV)结构蛋白基因VP1的重组质粒pGEM—CP1为模板,设计特异性表达引物,扩增VP1及其c端编码区。对C型口蹄疫病毒VP1及其c端进行原核表达,并测定反应原性。利用纯化的C型VP1及其C端融合蛋白建立间接EHSA,分别对0、A、C、Asia1四型豚鼠阳性血清进行检测,确定C型VP1及其C端与其他3型FMDV抗体的型间交叉反应性。[结果]构建了pPR0-CVP1、pPR0-CVP1c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实现了C型口蹄疫病毒VP1及其C端的高效表达,目的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分别为33kD和20kD。Westernblot显示,VP1及其C端融合蛋白均可与对应血清型的豚鼠阳性血清反应。C型VP1及其C端与其他血清型的FMDV阳性血清均未发生交叉反应,且以VP1C端的型特异性最好。[结论]获得了C型FMDV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口蹄疫病毒(FMDV)对酸很敏感,当pH值低于7时,二十面体对称的衣壳结构就会裂解成12S的五聚体。而昆虫细胞培养基的正常pH值在6.3左右,很难应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组装天然的FMDV空衣壳结构。本研究旨在通过耐酸性改造,应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在昆虫细胞中组装产生AsiaⅠ型FMDV空衣壳结构。【方法】应用定点突变技术改变VP3上的H140和H143为亮氨酸,以提高空衣壳对酸的耐受性。将改造和未改造的P12A基因和3C基因插入带双启动子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TM Dual 中,通过在大肠杆菌内转座重组,获得重组杆粒,转染Sf 9细胞,获得两株表达FMDV全衣壳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Bac mP12A3C和Bac P12A3C。重组杆状病毒经增殖后感染High FiveTM细胞,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均获得表达,且衣壳蛋白被3C蛋白酶成功地加工裂解。双抗体夹心ELISA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表达蛋白主要集中在细胞膜上,且具有很好的抗原性。通过电镜观察到P12A基因改造的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内产生了直径为25~30 nm的空衣壳结构,而P12A基因未改造的重组杆状病毒观察到很多直径小得多的结构。【结论】本研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在昆虫细胞中观察到FMDV完整的空衣壳结构,为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新型诊断试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口蹄疫是一种严重的“政治经济病”,世界各国面临的口岸疫情防控形势均十分严峻。针对南非型(SATⅠ,SATⅡ,SATⅢ型)潜在入侵中国的严峻态势,为了防止疫情跨境传播,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甄别亚欧型(A、O、C及亚洲Ⅰ型)与南非型口蹄疫的检测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防控工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口蹄疫病毒(FMDV)基因组保守的5'非翻译区(5'UTR)基因为靶序列,分别设计亚欧型及南非型FMDV特异的荧光PCR引物及Taqman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以插入扩增目的片段的阳性克隆质粒为模板,建立多重荧光PCR检测体系;进一步以体外转录cRNA作为阳性质控品,建立亚欧型及南非型FMDV一步法多重荧光RT-PCR鉴别方法,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确定及田间样本检测。【结果】本研究建立的FMDV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对亚欧型及南非型FMDV阳性质粒的扩增效率均在90%以上;以倍比稀释的体外转录cRNA作为模板,进行敏感性测试表明,本方法最低可检测至7.6×10-9ng 南非型cRNA和6.3×10-8ng亚欧型cRNA;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本方法可以有效甄别亚欧型与南非型FMDV;田间样本检测结果与样品实际感染情况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FMDV一步法多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敏感、特异而且快速,为亚欧型与南非型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