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测试和筛选出14条多态性较高的省沽油ISSR有效引物,并对安徽省野生省沽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共扩增出143个多态性位点,居群水平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71,期望杂合度He为0.165,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257,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参数分别为ne=1.341,He=0.227,I=0.370;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Gst=0.271。初步揭示了野生省沽油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表明ISSR标记对于研究省沽油遗传多样性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省沽油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资源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应用6个微卫星分子标记位点评价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包括野生、散养和笼养丹顶鹤3个小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以及野生与散养小群体间的基因流水平。结果表明,3个丹顶鹤小群体均表现出较高且相近的遗传变异水平,杂合度期望值(HE)为野生0.83300,散养0.80000,圈养0.81000,F-Statistics结果有97.5%以上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群体内。同时还应用两种计算方法计算了野生与散养丹顶鹤小群体间基因流水平:应用稀有等位基因法计算两个小群体间的基因流值为每代1.9个个体;应用FST指数计算方法,并根据基因流值计算公式得出基因流值Nm为1个个体。这个基因流水平和机制能够维持扎龙自然保护区野生与散养丹顶鹤小群体间相近且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  相似文献   

3.
陕西7个毛樱桃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SSR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陕西野生毛樱桃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科学保存和利用陕西野生毛樱桃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西野生毛樱桃的7个自然居群140份样本为材料,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用10对SSR引物从7个毛樱桃自然居群中共检测出92个等位基因,各引物扩增的条带在6~14个。居群多态位点比率(PPL)为100%,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1.28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655,可观察杂合度(Ho)平均值为0.584,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为0.672,表明陕西7个毛樱桃自然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居群的基因分化系数Fst=0.181,表明陕西野生毛樱桃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81.9%)内,遗传分化居群内高于居群间,基于Fst测得基因流Nm为1.128。利用UPGMA对7个毛樱桃自然野生居群进行聚类,可以分为3类:麟游(LY)、绣房(XF)、华阴(HY)、哭泉(KQ)归为第1类,小峪(XY)为第2类,鹦鸽(YG)和青化(QH)归为第3类。【结论】李属植物SSR引物在毛樱桃上能够有效的转移利用,陕西毛樱桃自然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中华阴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遗传分化居群内高于居群间,7个居群可聚为3大类。  相似文献   

4.
矮慈姑一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等位酶分析方法,研究了矮慈姑一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根据9个酶系统16个等位酶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矮慈姑的遗传多样性属中等水平。矮慈姑自然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25.0,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数A=1.4375,平均多态位点等位基因数Ap=2.500,等位基因有效数Ae=1.3093,平均预期杂合度He=0.1327,平均观察杂合度Ho=0.1948,固定指数F=-0.4684。实际观察到的杂合体比率高于理论预期杂合体比率,居群表现为杂合体过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野生蕉3个自然居群(福州市闽侯十八重溪野生蕉—居群1,三明市尤溪野生蕉—居群2,福州市闽侯三叠井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蕉—居群3,)共85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94条清晰且重复性较好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5条,3个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48.53%、57.53%、66.88%;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1291±0.2705、1.2218±0.3284、1.2176±0.3239;Nei's基因多样指数分别为0.0782±0.1533、0.1337±0.1811、0.1318±0.2025;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1199±0.2250、0.1795±0.2626、0.2051±0.2608.3个居群间总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499,Nei's基因多样指数为0.1904,Shannon's信息指数为0.2628,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5635,说明3个居群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分化系数.58.72%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间,41.28%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内.Nei's遗传距离聚类表明,居群1和居群3先聚在一起,然后和居群2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7个野生居群共121份女贞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0条有效引物对121份女贞种质材料进行RAPD-PCR扩增,共扩增出94条DNA谱带,其中80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85.1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4条谱带。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女贞材料在物种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344,Nei’s基因多样性H=0.2591,Shannon信息指数I=0.3959;但在居群水平上,女贞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PPB=37.08%,Ne=1.2590,H=0.1455,I=0.2127。女贞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居群间遗传分化指数Gst=0.4067,总的遗传变异中有40.67%的变异存在居群间,有59.3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女贞居群间基因交流有限,基因流(Nm)为0.7294<1。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6个亚洲国家的普通野生稻群体进行评价,以明确其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利用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且多态性显著的25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南方4个省区(广西、广东、海南及云南)及与中国相邻的5个亚洲国家(尼泊尔、老挝、缅甸、柬埔寨及越南)11个居群的280份普通野生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所有个体平均等位基因数A=17.32,有效等位基因数Ae=8.71,期望杂合度He=0.87,香农指数I=2.34,基因流Nm=0.72,固定指数F=0.43。供试自然居群中以来自中国海南文昌(WC)的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最高(He=0.84),来自越南(VT)的次之(He=0.83),中国广东茂名(GZ)的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最低(He=0.43)。通过综合比较发现,6个国家的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以越南为最高(He=0.83),中国及老挝(He=0.81)次之,缅甸最低(He=0.32)。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来自东南亚4国的野生稻居群之间、中国广西及广东的野生稻居群之间分别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相似性;而中国海南文昌的野生稻居群与东南亚4国的野生稻亲缘关系更近。供试野生稻有11个潜在的遗传分支,并且群体之间存在基因交流。【结论】供试普通野生稻整体遗传多样性丰富,纬度较低且临近东海岸的越南(VT)和中国海南文昌(WC)群体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加强收集亚洲各国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将对我国水稻育种工作的推进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东乡野生稻等位酶位点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东乡野生稻 9个天然小群体进行了 15个等位酶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东乡野生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 ,9个小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 (P)为 2 8.2 % ,等位基因平均数 (A)为 1.30 6 ,预期杂合度 (He)为 0 .2 34;小群体间的分化程度不高 ,基因分化系数 (Gst)为 0 .0 12 ,等位酶测定的总变异中 ,1.2 %来自小群体间 ,其余的变异 (98.8% )来自小群体内。这些结果可以为东乡野生稻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福州、三明野生蕉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分子标记对采自福州、三明的2个香蕉野生居群共37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大,三明和福州两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71.97%和83.12%;Ne 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110和0.2399;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995和0.4003.两地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产生的遗传分化小,居群内的遗传分化较大.在UPGMA聚类图中,除个别样本外,2个居群的个体按居群各自聚在一起,与两地野生蕉原生境考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对节白蜡自然资源的濒危机制,为其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pSSR分子标记,对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对节白蜡10个自然居群196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构建其UPGMA聚类图。【结果】6对cpSSR引物扩增出了30条多态性带,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25.7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0974,香农信息指数:I=0.1440,等位基因数:N_a=1.2575,有效等位基因数:N_e=1.1712)低于其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样性(PPL=75.00%,h=0.1720,I=0.22732,N_a=1.7500,N_e=1.2756)。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4187,基因流(Nm)为0.6942,遗传距离范围0.0329~0.1569,根据遗传一致度(0.8548~0.9676),10个自然居群聚成4个大类。【结论】对节白蜡总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58.11%),因此,保护对节白蜡天然种群应重点保护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居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核心种质构建,为普通野生稻种群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均匀选取24对SSR标记对243份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24对引物均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位点比率为100%;24个多态位点共检测出103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4.291 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是2.511 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73 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72 0。根据聚类结果分析,从243份材料中筛选出31份核心种质,包含了24个SSR位点检测到的所有的遗传变异,其平均期望杂合度He是0.595 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是0.586 3,基本上可以代表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论]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建议对该地区普通野生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重点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12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长江下游4个放流鲢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12个基因座位中,共检测到56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1~7个,其中有10个基因座位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3.33%,4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3.9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384 0,观测杂合度Ho平均值为0.467 6,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490 6,多态信息含量平均值为0.381 2。4个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与文献报道的下游野生群体大致相当,但明显低于上游野生群体;放流鲢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均低于各自相对应的平均期望杂合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近交现象。4个放流鲢群体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937 1~0.971 8,遗传距离为0.028 2~0.062 8,基因分化系数Fst为0.027 5~0.050 6,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13.
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结合高分辨率全自动核酸分析系统,对四川和上海两个不同地区生产的SD大鼠封闭群进行遗传检测,计算并分析其群体遗传学参数。结果在两个SD大鼠群体中共发现等位基因40个,每位点等位基因数4~8个,平均5.714 3个;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06 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63 4。两个群体分别检测到38和36个等位基因;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06 9和0.697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55 1和0.646 1;两个群体分别有4个位点和5个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两群体间Nei(1972)遗传同一性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268 2和0.764 8,Nei(1978)无偏遗传同一性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238 1和0.788 2,不同微卫星位点的平均Fst值为0.090 5,表明两个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为中等分化。试验结果表明,两个种群都符合封闭群动物的群体遗传特征,是比较理想的封闭群。  相似文献   

14.
利用SSR标记对高州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4对SSR引物比较了来自我国广东高州、江西、福建、云南等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共计240份普通野生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4对引物中平均有17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为69%;平均总等位基因数、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多态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51、2.04、2.43个,平均基因多样性为0.8447。指出高州野生稻5个居群间已经出现了较显著的分化,高州镇江镇朋山村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
李属植物等位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李属(Prunus L)植物的6个分类群及其近缘种杏和欧洲稠李共8个分类群进行了等位酶遗传多样性和种间亲缘关系分析.通过对11个酶系统的检测,在16个位点上共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位点最多等位基因数为9,在6个分类群共发现21个稀有基因;李属植物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8个分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中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多态性位点的比率(P)和平均预期杂合度(He)分别为2.0、57.1%和0.42;李属植物较其它长寿木本植物种间遗传分化水平高(FsT=0.156);本研究结果支持欧洲李与黑刺李的亲缘关系比与樱桃李的亲缘关系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群体选育过程中红壳色文蛤(Meretrix meretrix)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变化及世代遗传分化情况,为文蛤育种计划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黄文蛤原种(SY)、江苏红文蛤原种(SR)及5个红壳色文蛤选育群体(SRF1~SR5F5)为研究对象,利用15对微卫星引物对各文蛤群体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然后通过Gel-Pro32 4.0、PopGen 32和MEGA 6.0等在线软件分析7个文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从7个文蛤群体中共检测出766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位点在每个群体中检测出3~18个等位基因,且等位基因数(Na)随选育世代增加呈下降趋势。1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575~0.630,均属于高度多态性位点。7个文蛤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42~0.50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29~0.680,群体中63.81%的微卫星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各微卫星位点存在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群体内近交系数(Fis)范围为-0.0157~0.7409,平均为0.2777,表明文蛤群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水平;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0.0455,即文蛤群体变异中仅有4.55%是由不同群体间的基因差异所产生,而95.45%的变异来源于群体内部;各群体的基因流(Nm)为0.9002~18.9478,平均为8.8065,说明7个文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低。UPMGA聚类分析发现7个文蛤群体聚类呈两大支,江苏红文蛤原种及其选育群体聚为一支,而江苏黄文蛤原种(SY)独自聚为一支。【结论】经过5代人工选育的红壳色文蛤选育群体虽然较基础群体其遗传多样性指数略有下降,但并未导致各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发生改变,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连续的选择育种计划中,应增加亲本养殖环境多样化,避免因人工繁育的亲本和养殖群体规模较小引起遗传漂移或近交衰退而致使某些等位基因缺失,导致后代的遗传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利用前期双重抑制PCR技术分离得到的10个鸭微卫星标记,分析了13个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Nei氏遗传距离(DA)等遗传参数,并用类平均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座位中有7个具有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7个微卫星座位在13个品种中共检测到51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5~12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02 3~0.601 5;各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407 0~0.707 0,说明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采用DA/UPGMA法聚类分析,13个鸭群体聚为3类:Ⅰ类为8个家鸭品种和樱桃谷鸭;Ⅱ类为野鸭类;Ⅲ类为番鸭独成一类。结果提示:各类鸭群体间的聚类关系与其来源、分化、地理分布基本一致,而且绿头野鸭和斑嘴鸭在家鸭品种形成过程中均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东北黑蜂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东北黑蜂(Apis mellifera ssp.)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蜜蜂群体遗传多态性情况。 【方法】采用16个微卫星位点对来自中国黑龙江省饶河县7个不同区域的东北黑蜂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245只东北黑蜂个体在16个微卫星座位上共发现725个等位基因;除A028、A024和A088外,其余的13个微卫星座位均表现出高度多态性;东北黑蜂7组样本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0±0.05,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62±0.21,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5±0.19;除第2组样本外,其它样本的近交系数(Fis)均为正值,表明这些样本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现象;7组样本间的分化系数(Fst)为0.03―0.14,遗传距离(DA)为0.08―0.35;群体的总基因流(Nm)为1.59,总分化系数(Fst)为0.1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黑蜂具有2个不同的进化分支。【结论】东北黑蜂群体朝着2个不同的方向进化;总体遗传多态性程度较高;由于群体间的基因交流程度比较频繁,因此目前仅产生了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本研究结果对东北黑蜂的选育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青蟹东海三门湾野生群体和浙江三门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6个微卫星位点在2个青蟹群体中共检测到66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为0.746 ~ 0.895,均表现为高度多态性,可有效应用于青蟹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青蟹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 ~ 18,6 ~ 14,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577,0.56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79,0.828;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值为0.0317,遗传相似性指数为0.7930,遗传距离为0.2319。结果表明,青蟹野生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丰富,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0.
4个暗纹东方鲀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0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和16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微卫星引物对4个暗纹东方鲀群体(1个长江常熟江段捕捞群体,1个江苏扬中放流群体和2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个微卫星位点能成功扩增出片段并且具有一定的多态性,在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13个等位基因。每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95~5.50,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86 7~0.761 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53 0~0.700 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01 3~0.638 4。各个群体都有一些微卫星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主要表现为杂合子不足。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40 6,基因流值为5.905 6,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小,群体间基因流水平较高。4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59 0~0.915 8,遗传距离为0.088 0~0.151 9,采用UPGMA法对4个群体进行聚类,可分2类:上海养殖群体单独为一类,扬中放流群体、常熟江段捕捞群体和南通养殖群体为另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