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苹果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五味子提取物对梨黑斑病室内毒力测定和梨果实体内损伤接种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抑制浓度。结果表明:在内毒力测定中用4 000 mg/L、2 000 mg/L、1 000 mg/L、500 mg/L和250 mg/L五味子提取物处理均可降低损伤接种果实的发病率和腐烂率,其中4 000 mg/L抑制率高达52.78%,毒力最强EC_(50)为3 196.44 mg/L;在体内损伤接种试验中也使用上述浓度,其中1 000 mg/L的抑制率最低为43.55%,2 000 mg/L抑制率最高为63.31%,毒力最强EC_(50)为480.722 mg/L。  相似文献   

2.
以苹果梨为试验材料,研究葱、蒜粗提取液对梨黑斑病室内毒力测定和梨果实体内损伤接种的影响,结果表明:葱、蒜粗提取液在200m L/L抑制率分别为39.87%、90.65%,EC50分别为669.031、6.304mg/L,说明大蒜抑制率较好。进一步损伤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蒜粗提取液对梨黑斑病菌有抑制作用,200m L/L浓度蒜粗提取液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苹果梨为试验材料,研究大蒜粗提取液对梨黑斑病室内毒力测定和梨果实体内损伤接种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L/L大蒜粗提取液抑制率高达90.65%,菌落生长量为7 mm,毒力最强EC50为6.304 mg/L;大蒜粗提取液对梨黑斑病菌有抑制作用,200 mL/L大蒜粗提取液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梨黑斑病原菌(Alternaria kikuchiana Tanaka)为供试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和病原孢子萌发率方法,研究了三七、五味子和白果3种提取物不同浓度对梨黑斑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提取物对梨黑斑病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大相对菌落直径减小,且同种提取物对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在不同浓度之间存在差异。在三七提取物的浓度为4 000mg·L~(-1)时抑制率高达79.29%,同时在2 000、1 000mg·L~(-1)的质量浓度下排除乙醇干扰(相加或相减作用)影响,抑制率大于50.00%。五味子和白果提取物只有在4 000mg·L~(-1)下抑制率分别为52.78%和50.56%,而在其它浓度下抑制不明显。表明三七提取物在较高浓度4 000、2 000、1 000mg·L~(-1)下具有较高抑制梨黑斑病病菌的活性。三七、五味子和白果各提取物的EC50分别为524.40、3 196.44、3 558.51mg·L~(-1)。三七、五味子和白果提取物浓度在4 000mg·L~(-1)时孢子萌发率分别为28.16%、44.44%和52.21%。表明三七提取物处理能够抑制梨黑斑病病菌丝生长和病原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5.
以花椒提取物为试材,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花椒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并对处理后桃果实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花椒提取物对褐腐病菌菌丝的生长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效果,浓度为5.00mg/mL时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生长率达到96.71%,其EC50为0.504mg/mL;桃果实经提取物处理后,能显著诱导果实中抗病相关酶PAL、POD、PPO活性升高,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水平。花椒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和诱导桃果实产生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前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前Me JA浸泡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方法】将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MeJA的PDA(potato dextrose agar)培养基上并在1周后测量其病斑直径,筛选出能有效抑制黑斑病病原菌生长的MeJA浓度;以‘新梨7号’为试材,在果实成熟前30 d每隔10 d用有效浓度的MeJA浸泡处理1次,清水浸泡为对照;采后用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孢子悬浮液对果实进行损伤接种,发病后测定病斑直径以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结果】7 mmol·L~(-1)的MeJA能有效抑制黑斑病病原菌的生长,其病斑直径比对照降低了91%。果实损伤接种后第5天开始,对照果实发病率为85%且病斑直径持续增加,采前MeJA浸泡处理的果实一直未发病。采前MeJA浸泡处理提高了梨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β-1,3-葡聚糖酶(GLU)、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T)等活性。【结论】MeJA可以抑制黑斑病病菌的生长,通过采前MeJA浸泡处理能提高梨果实抗病相关酶的活性,激活果实抗病防御系统,抑制成熟梨果实发病。  相似文献   

7.
梨外植体组培褐变的影响因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鸭梨、黄金梨、阿巴特梨和杜梨为试材,对梨组培过程中影响外植体褐化的因素及防褐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采样时期以及外植体内酚类物质含量等因素都显著地影响材料褐化率。抗褐剂试验表明,培养基中添加0.2g/L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100mg/L抗坏血酸(Vc),或将外植体在200mg/L抗坏血酸水溶液中浸泡30min后接入添加2g/L活性炭的培养基,均能显著抑制鸭梨褐化的发生。低温试验表明,鸭梨外植体经4℃低温处理6h后接种,或接入初期在4℃低温中培养12~24h,褐化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8.
富硒果品生产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展富硒果品生产技术研究,本试验以苹果、梨、葡萄、樱桃、核桃、毛桃、油桃7种果品为材料,在各自不同的物侯期对其叶片喷施一定浓度的富硒肥。结果表明,喷施后苹果果实硒含量为0.079mg/kg,梨为0.040mg/kg,葡萄为0.082mg/kg,樱桃为0.026mg/kg、核桃为0.077mg/kg、毛桃为0.033mg/kg、油桃为0.029mg/kg,各种果实含量均达到富硒标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氨苄青霉素(Amp)、羧苄青霉素(Carb)、头孢霉素(Cef)和卡那霉素(Km)对梨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梢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Amp对巴梨叶片分化影响较小,当浓度达500mg/L时,其出愈率和不定梢再生率分别为96.48%和56.17%,与对照差异不显著;Cef浓度在50-300mg/L时对巴梨和身不知叶片再生均无显著影响,只有当Cef浓度高于400mg/L时,巴梨的不定梢再生率才受到显著抑制;巴梨和身不知叶片对Carb的反应不相同,低浓度(≤200mg/L)的Carb对巴梨的出愈率和不定梢再生率影响较小,却显著抑制身不知的不定梢再生率,高浓度(≥300mg/L)的Carb不仅极显著抑制巴梨和身不知的出愈率,而且完全抑制了2者的不定梢再生;Km浓度大于10mg/L时,明显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死亡率逐渐增大,当Km浓度达100mg/L时,巴梨和身不知叶片死亡率达100%和96.30%。  相似文献   

10.
叶面喷施硒肥对果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含硒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梨、杏、桃、苹果和核桃为试材,叶面喷施3种浓度的亚硒酸钠肥两次,研究亚硒酸钠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亚硒酸钠能明显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含硒量,梨喷40mg/kg的亚硒酸钠较适宜;杏适宜浓度为30mg/kg;桃适宜浓度为30mg/kg;苹果喷50mg/kg为宜;核桃适宜浓度为40mg/kg.  相似文献   

11.
以生长速率法测定罗默碱对梨锈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倍比稀释法测定罗默碱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以外渗电导法测出罗默碱对梨锈病菌菌丝体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并且测定了罗默碱对菌体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罗默碱对梨锈病菌的抑制活性及抑制机理。结果表明:罗默碱对梨锈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MIC为0.25 g/L,MFC为0.5 g/L;用0.2 g/L的罗默碱处理梨锈病菌菌丝体,结果显示其细胞膜的相对渗透率为53.49%,高出对照21.82%;用0.2 g/L的罗默碱处理梨锈病菌菌丝体,其蛋白质含量为2.5 mg/g,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率为60.06%。说明罗默碱对梨锈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影响梨锈病菌菌丝体细胞膜的渗透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7):179-180
梨外植体组培褐变的影响因子及预防措施 以鸭梨、黄金梨、阿巴特梨和杜梨为试材,对梨组培过程中影响外植体褐化的因素及防褐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采样时期以及外植体内酚类物质含量等因素都显著地影响材料褐化率。抗褐剂试验表明,培养基中添加0.2g/L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100mg/L抗坏血酸(Vc),或将外植体在200mg/L抗坏血酸水溶液中浸泡30rain后接入添;gn2g/L活性炭的培养基,均能显著抑制鸭梨褐化的发生。低温试验表明,鸭梨外植体经4℃低温处理6h后接种,或接入初期在4℃低温中培养12~24h,褐化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3.
以"湘南"梨为试材,在盛花期、盛花后1周以及盛花后1个月全株喷施IAA 0、50、100μmol/L(水溶液),结合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不同浓度IAA处理对果肉石细胞品质形成的影响,为后期筛选最适宜浓度的IAA和研究石细胞响应IAA分子信号的机理奠定基础。结果表明,IAA100μmol/L处理可以明显增加单果质量,减少果肉中石细胞分布密度,改善其细胞壁木质化程度。外源施IAA 100μmol/L是抑制"湘南"梨果实石细胞发生、改变果实内质的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14.
枯草芽孢杆菌BS-331防治油桃采后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BS-331作为生防菌株,观测了单独使用和与纳他霉素结合使用对油桃果实采后绿霉病和软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采取刺伤接种和直接浸泡2种处理方法,果实处理后贮藏于常温(25℃)条件下。直接浸泡油桃果实的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S-331可达到与纳他霉素(300mg/L)相当的防治效果,能显著地抑制油桃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枯草芽孢杆菌BS-331和纳他霉素(20mg/L)结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探讨采后ClO_2处理对厚皮甜瓜粉霉病的控制效果。以'玛瑙'厚皮甜瓜为试材,用100 mg/L ClO_2浸泡处理果实10 min,研究其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损伤接种果实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影响,探讨部分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lO_2处理明显降低了损伤接种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提高了果实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促进了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的积累。综上所述,采后(ClO_2处理可以通过激活苯丙烷代谢,提高POD、PPO活性来有效诱导厚皮甜瓜果实对粉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甜瓜叶面喷施硒肥的最佳浓度配方,以3个不同品种的厚皮甜瓜为试验材料,设计了5个浓度梯度的有机硒营养液,分3次喷施于甜瓜叶面,研究喷施硒营养液对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30 mg/L和15 mg/L的硒肥喷施处理,甜瓜果实含硒量和产量均显著增加;甜瓜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但果实中的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变化不明显。30 mg/L和15 mg/L可作为生产上栽培生产富硒甜瓜的最佳浓度配比。  相似文献   

17.
以6年生夏黑为试材,果粒软化后第3 d分别用浓度为100 mg/L、200 mg/L、300 mg/L、400 mg/L的S-诱抗素喷施果穗,研究其对果实着色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S-诱抗素喷施果穗对增加果实单粒重效果不显著;显著促进着色;显著降低果实有机酸含量;300 mg/L、400 mg/L的S-诱抗素喷施果穗能显著提高果实还原糖及可溶性固形物,但100 mg/L、200 mg/L的S-诱抗素喷施果穗则显著降低果实还原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建议:S-诱抗素促进夏黑葡萄果实着色使用浓度300 mg/L。  相似文献   

18.
鹿蹄草素对梨采后黑斑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鹿蹄草素对梨采后黑斑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鹿蹄草素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梨果实创伤接种病原菌试验,测定了鹿蹄草素对梨采后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鹿蹄草素对链格孢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鹿蹄草素对链格孢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当鹿蹄草素浓度为2.50、5.00g/L时抑菌率均达到了100%;鹿蹄草素对链格孢菌在梨果实上的发生和蔓延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和延缓作用;扫描电镜下可见,处理菌丝扭曲变形,表面粗糙、局部凹陷,菌丝间相互黏连,菌丝断裂,内容物外漏;透射电镜下可见,处理菌丝细胞结构不规整,胞质不均匀,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内部组成紊乱,内含物减少,出现大量电子空白区。  相似文献   

19.
外源激素对嫁接西瓜糖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嫁接西瓜坐果后对果实进行喷施处理,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0 mg/L GA、100mg/L GA、25 mg/L ABA和50 mg/L ABA的处理对嫁接西瓜果实内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节,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嫁接西瓜果实内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其中以50 mg/L ABA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以杜梨、豆梨、川梨和山梨为试材,进行了无菌体系的建立和增殖培养基的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了Na盐胁迫下耐盐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以期进行不同材料耐盐性的比较,探讨利用离体培养体系进行耐盐性鉴定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梨芽的增殖对培养基中附加的各类生长调节剂的配比要求不同,筛选得到最佳芽增殖培养基为杜梨MS+6-BA 2.0mg/L+IBA 0.1mg/L+GA30.5mg/L;豆梨MS+6-BA 2.0mg/L+IBA 0.3mg/L+GA30.1mg/L;川梨MS+6-BA 2.0 mg/L+IBA 0.1 mg/L+GA3 0.5 mg/L;山梨MS+6-BA 1.0 mg/L+IBA0.3mg/L+GA30.5mg/L。对4种梨试管苗进行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的结果表明,不同梨盐害指数从高到低分别为川梨、豆梨、山梨、杜梨;对保护性酶类的活性及脯氨酸含量测定分析显示,4种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脯氨酸(Pro)在NaCl处理浓度较低时均呈现上升趋势,杜梨的活性变化相对平缓,而MDA变化以川梨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