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问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产量很高,为什么不推广杂交小麦?答杂交小麦没有获得推广的原因有3个:第一,小麦的祖先已经杂交了两三代了,所以它的亲本已经是杂交的品种了,所以现在的小麦亲本杂交后,优势不像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随机选取了1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亲本与人工合成小麦CA57进行杂交,研究其杂交亲和情况。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小麦CA57与CA41、矮抗58、偃展4110、周麦11、周麦16、百泉3039、百农9310、高优503和陕182等9个亲本杂交亲和,而与郑农7、豫麦34、温麦6号、中优9507、4HN1133和郑麦9023等6个亲本杂交不亲和。经系谱分析表明,普通小麦品种的遗传背景影响其与人工合成小麦CA57杂交的亲和性。人工合成小麦CA57与部分普通小麦的杂交不亲和性可以通过桥梁亲本(与人工合成小麦CA57杂交亲和的小麦品种)解决。  相似文献   

3.
西藏小麦育成品种的系谱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育成品种杂交系谱构成及其应用情况的比较研究,分析总结了西藏冬春小麦杂交育种亲本选择与组配的经验与教训,并就冬春杂种,推广品种的杂交地位,吸收外来种质,墨西哥小麦的利用,亲本选配,组合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尤其对突破小麦杂交种徘徊的途径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杂种小麦是提高小麦单产的一个重要途径,强优势组合亲本选配与杂种优势预测又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目前,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亲本的选配都是依据农艺性状的观察以经验而定,这需要大量的田间工作和较长的时间.本研究通过对9个化杀杂交小麦组合RAPD指纹图谱的分析,试图在分子水平上,研究RAPD技术在杂交小麦亲本选配及杂优预测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选用4个冬小麦矮秆种质材料与5个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采用4×5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20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F1代株高的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优势普遍存在,穗下节长的优势最高。洛麦9851矮和西南05配合力较好,不仅后代株高降低,且改善了株高结构,是组配矮秆、大穗杂交组合较为理想的矮秆亲本;洛麦99045虽然降低了后代株高且改善了株高结构,但后代穗子较小;河北矮3后代基部节间增长,组合配制时不可用。杂交后代株高性状主要由加性基因决定,显性基因对其表现的影响是次要的。各性状遗传力较高,表明其后代变异受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改进小麦育种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提出配制小麦杂交组合的三个步骤:首先将亲本归类,其次确定杂交模式,最后按亲本选配的一般原则选择亲本纳入杂交模式。关于分离世代小麦杂种材料的选育主要有系谱法、集团法和派生系统法等3种方法。本文对在此基础上演化出来的若干种不同形式的选育方法进行了评述。最后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格子试验、移动平均数等用于不同育种阶段的小麦杂种材料的测产方法,并对目前区域试验的做法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杂种第一代抗寒性遗传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抗寒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一种特性。用不同抗寒力的品种杂交,其 F_1代多数表现为中亲值或稍偏于中亲值,多数为不完全显性。小麦杂种 F_1代的抗寒性受杂种优势的影响,绝大多数呈正向优势。同一亲本与抗寒性类型不同的亲本杂交,受其亲本抗寒性影响,如果亲本抗寒性强,杂种 F_1抗寒性亦强;如果亲本抗寒性弱,杂种 F_1抗寒性亦弱。两亲抗寒性不同,对 F_1抗寒性的影响也不同,而且抗寒亲本起主导作用,但是不抗寒的亲本也起制约作用。母本对于 F_1代抗寒性有比较大的影响,F_1代抗寒性与双亲抗寒性平均值的相关与回归系数均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选配亲本是小麦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之一。实践经验表明:亲本的表现与杂交后代的表现并不一定完全一致;有些亲本品种本身表现很好,但所产生的后代并不理想,而有些亲本品种并不很突出,但杂交后代却表现优异,这就是亲本材料存在的配合力问题。所谓配合力,是指亲本材料在杂交后代中,所表现的将有利特性潜力传递给杂种后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促使育种工作现代化,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效,不断积累育种资料,更有效地对亲本和杂交组合进行分析研究,1987年春,我们初步探讨了应用微机进行小麦亲本选配和杂交组合研究的方法,并编写了一套程序,在育种上试用。一、供试材料和方法(一)对象和手段从1986—1987年小麦亲本圃642份材料中,挑选有8个主要性状记载的亲本70份,以上年8个性状的记录为准。根据1983年全国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标准,对记载项目的原始数据进行了编译分级。1985、1986年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四倍体小麦与节节麦杂交培育的人工合成小麦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小麦品种改良。通过研究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Rht8基因型,有助于提高分子标记育种效率,也有助于Rht8基因型的多态性研究,并为人工合成小麦在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和分子标记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以引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小麦分别与中国四川成都平原主栽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回交的BC2F2:6后代群体中选育的113份优良高代系和川麦38、川麦42、川麦43和川麦47育成品种为材料,采用特异引物的PCR扩增和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其Rht8基因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在以syn768、Syn769、Syn780和Syn786人工合成小麦为亲本的117份后代衍生群体检测材料中,Rht8基因型频率为77.78%。从每一个人工合成小麦形成的小的后代衍生群体看,Rht8基因型频率各不相同。以syn768为亲本的后代衍生群体,Rht8基因型频率最高,为96.70%;在以syn769为亲本而育成的优良高代系和川麦38、川麦42与川麦43育成品种中,Rht8基因型频率最低,为71.64%;以Syn780为亲本的后代衍生群体中,Rht8基因型频率为73.68%,分离比率约为3:1;以Syn786为亲本育成的材料只有川麦47,该品种不含有Rht8该基因;【结论】不论父本或母本的Rht8的基因型状况如何,它们所产生的杂交后代材料Rht8基因的遗传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简讯     
9个化杀杂交小麦组合RAPD指纹图谱分析AnalysisofRAPDFingerprintinginNineCHAHybridWheat杂种小麦是提高小麦单产的一个重要途径,强优势组合亲本选配与杂种优势预测又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目前,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亲本的选配都是依据农艺性状的观察以经验而定,这需要大量的田间工作和较长的时间。本研究通过对9个化杀杂交小麦组合RAPD指纹图谱的分析,试图在分子水平上,研究RAPD技术在杂交小麦亲本选配及杂优预测中应用的可能性。试验材料分别为93繁17×白玉…  相似文献   

12.
春麦与冬麦是两种不同的生态类型,它们之间的杂交属于生态远缘杂交。这种杂交由于不受春、冬类型的限制,所以扩大了亲本选择的范围。据我们观察,春冬麦杂种后代分离幅度大,类型丰富多样,通常用春麦之间杂交难以得到的性状,用这种途径有可能获得。国内外采用这种杂交方式已育成不少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龙溪小麦育种成效与早熟育种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漳州市农科所育成的均已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龙溪35、龙溪18、龙溪6号3个小麦品种,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生产成效和育种经验分析,研究表明:根据漳州的耕作制度和气候条件,小麦育种必须突出“早熟”,才能适合当地耕作与生产要求,达到小麦丰产、稳产。龙溪系列小麦品种的育成充分证明: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推广品种作为主体亲本;根据器官发育不平衡的规律,选择不同熟期,遗传背景丰富的亲本资源与主体亲本杂交,并加强杂种后代早熟与经济性状、早熟与抗逆性的选择,实现优良性状的基因重组,可育成早熟、丰产、抗病的优良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4.
<正> 建国以来,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和生产力的发展,我省在不同年代分别推广了一系列改良品种,在小麦增产中起了一定作用,这些改良品种大部分是通过品种间杂交选育而成的,为了总结亲本选配方面的经验,我们根据有一定栽培面积或特点的五十多个品种的亲本选配情况作了一些初步归纳分析,供参考.这些品种主要是我省育种单位培育的,也有外省引进而在我省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这些品种亲本的选用和组配,一般符合亲本选配的主要原则如性状互补,不同生态类型相互组配等,本文仅就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前,山西省已经启动了以杂交小麦研发为核心的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F型杂交小麦产业化。这一科技园区的启动,是基于运城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成功育成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选育出比最好的常规小麦品种增产15%左右的杂交种,其产业化推广,将有望为中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K型杂交小麦901及亲本籽粒灌浆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准确了解杂交小麦901的籽粒灌浆特性,用Matlab程序Richards 方程 对杂交小麦901及其亲本的籽粒灌浆资料用进行计算机拟合。结果表明,杂交小麦901籽粒活跃生长期比常规小麦陕229长约6 d,其最终粒重(43.7 g?1000粒-1)也比陕229(36.3 g?1000粒-1)高。杂交小麦和父本R205的N值均小于1,其灌浆前期籽粒生长迅速,中后期生长逐渐减慢。常规小麦陕229的N值大于1,灌浆前期生长较慢,中期生长迅速。从灌浆阶段的划分来看,杂交小麦901灌浆前期历时较短,中后期历时较长,而陕229与之相反。亲本中,父本R205的灌浆特性与杂交小麦901较相似,母本不育系K3314A却与陕229相似。用Richards方程拟合4个小麦品系的灌浆过程比用Logistic方程更适合。  相似文献   

17.
科技要闻     
《北京农业》2012,(4):55-56
<正>我国杂交小麦育种技术将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农林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设立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加快杂交小麦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此举标志着我国杂交小麦育种技术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阶段。目前,我国杂交小麦育种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独创  相似文献   

18.
从小麦人工杂交技术操作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和用品、术语和定义、杂交袋、亲本种植、杂交前准备、人工去雄、采粉、授粉、挂牌标记、田间检查及收获脱粒等方面规范了小麦人工杂交技术操作。  相似文献   

19.
大麦与提莫菲维小麦杂种及其再生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73年克鲁斯(Kruse,丹麦)首次用栽培大麦与六倍体小麦杂交,获得了可证实的杂种植株以来,有关大、小麦杂交成功的事例屡见报道。杂交亲本的选择范围也逐渐扩大,除栽培品种外,还有野生种;小麦亲本中还考虑到不同染色体组型的种。提莫菲维小麦的优良抗病性、特殊的遗传特性在小麦的抗病育种和不育系的研究中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如今在大麦、小麦的杂交研究中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兴趣。Cauderon  相似文献   

20.
日前,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小麦杂交育种工作全面结束,今年做小麦杂交组合3000个。近年来,为充分利用皖垦组织化、规模化优势,全面提高皖垦种业的小麦育种水平和档次,农场积极开展小麦规模化育种,把常规杂交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在亲本选配、后代选择、抗性检测、产量品比、多点鉴定、布点推广、示范宣传等方面逐步完善,形成了完备的小麦育种体系,全面推进小麦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