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常常遇到不利的外界环境条件或因栽培技术措施不当,导致发生干旱、冻害、倒伏、渍害、干热风、穗发芽等灾害或生理性障碍,给小麦生产带来一定损失。通过分析小麦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或补救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危害程度,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田耕作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已由传统的笨犁木耙发展成以拖拉机耕耙为主,土壤耕作层的理化性状也随着耕作方式的改变发生着相应变化。总体而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时效率,给抢墒抢时播种带来了较多机会,但是土壤耕层理化性状的不良变化却给小麦生长带来了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对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现表述如下。1目前小麦生产的主要耕作整地方式目前小麦生产主要以机深耕+机耙、畜力耕 相似文献
4.
河南是我国小麦的重要产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533.33hm2以上,总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4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气象是影响小麦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近年来河南省小麦生产实践,认真分析了制约河南省小麦稳定发展的农业气象灾害,并提出了抗灾减灾措施。一、小麦生育期间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点及影响河南地处中原,位于北纬31°23′~36°22′和东经110°21′~116°31′之间,地势处于我国二、三级阶地过渡 相似文献
5.
<正>涡阳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几年,小麦受旱、受冻的经验表明,播种前耕翻、旋耕后进行耙地镇压,及小麦播种后经过镇压的麦田,麦苗生长相对正常,受旱、受冻较轻;反之,旋耕后没有耙压,播种后也没有镇压,造成耕层土壤暄松,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萌发,冬季透风,根系受冷受旱,死苗较重。因此,耕后耙地镇压和播种后镇压是保苗安全越冬的重要环节。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土壤松紧适度,保水、 相似文献
6.
7.
一、播前准备殛技术要求
(一)播前整地要求
1.整地应满足农业技术要求。种地后地面平坦,土壤疏松。碎土均匀一致,一般不应有直径大于2厘米的土块。 相似文献
8.
9.
10.
<正>1规格播种合理密植1.1播前准备。选择隔离安全、有水浇条件、排灌方便、肥力较高的壤土地。适期、足墒播种,密度规格一致,播种前要晒种,提高生活力。要选用籽粒饱满、无虫口、无霉变的种子,同时要进行精选、包衣、药剂拌种或施用毒饵1.5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冬小麦总产实现连续增产,单产水平稳定提高,基本的经验就是狠抓播种质量、促进全程管理、科学防灾减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小麦的产量是由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构成。亩穗数的多少是制约产量的决定因素,亩穗数由基本苗和分蘖多少决定。要确保高产所需的亩穗数,就应在适期晚播、科学界定小麦播量的基础上提高播种质量。小麦播种质量主要受前茬作物秸秆数量、秸秆粉碎质量、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四种因素影响,针对上述原因可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一、精细整地
(一)选择好试验地。试验地应选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前茬作物一致、排灌方便、不靠近村庄、能代表当地土壤条件且肥力较高的地块,以保证试验结果的重演性。 相似文献
16.
苏芝忠 《新农村(黑龙江)》2011,(4):172-172
农机推广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持续性的工作,基层农机推广人员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为加快地方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但目前农机推广工作发展不平衡,如何做好农机推广工作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有机肥的利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利用范围广。随着生产责任制的改变,市场经济转型扩大,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断增多,有机肥的使用量也不断减少。农民种田就依赖于大量使用化肥,致使土壤理化性质不断恶性变化,农产品质量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存在隐患。一、回顾历史,正确评价有机肥的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法制建设、执法监管、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都超过96%,连续3年稳定在96%以上的高位水平。农产品质量总体上安全可靠、消费有保障,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发展低碳农业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农业是建立在农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基础上,通过土壤营养物质的调节,保持碳库平衡,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来提高农产品质量。在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中,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相互依存,非生物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生物作为一个耗散系统与之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生态系统中的有机肥与动物的排泄物和植物的秸秆,通过光合细菌、化能细菌、厌氧细菌等生物作用转化成肥料,为农作物提供营养成分。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借助益虫或生态农药消灭病虫,使农作物生产降低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达到了低碳、稳产、持续、优质、高效的目的,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成为农业生产中离不开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因为其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都远远高于手工劳作,生产成本则远远低于手工劳作。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越高,替代作用表现越明显,获取的效益越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信誉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