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娜 《农业科技通讯》2018,557(5):243-244
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豫北地区的花生种植产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近年来,在滑县麦套花生的农技服务过程中,经过多次试验、示范、调查研究,总结出豫北地区麦套夏花生的双高效栽培技术,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名县花生生产现状,分析了花生生产中的优势、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麦套及麦后直播花生、打造花生良种繁育基地、打造高油花生基地、打造绿色食品花生基地、大力推进花生机械化作业等优势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豫北地区花生种植模式以麦垄套种为主,传统麦垄套花生种植模式与农机农艺不融合,机械化种植难,不利于高油酸花生推广应用。改革传统的种植模式,推广高油酸花生麦垄套种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能够实现粮油协同增产增效,提高生产效率。本文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方面介绍了该生产技术规程,为高油酸花生麦垄套机械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选择无工业“三废”污染、符合环境(土壤、水质、大气)质量标准的生态区域(豫南中小果产区,豫东、豫北大果产区)作为绿色食品花生生产基地。豫南中小果产区采用夏花生地膜覆盖栽培,豫东、豫北大果产区采用小垄宽幅麦套种或大垅宽幅麦套种地膜覆盖栽培,通过选用优良品种,优化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农业措施控制黄曲霉污染等措施,花生荚果产量可达6000~7500㎏/hm2,出口价(花生仁)比普通花生高出1200元/t,增收达2700~3600元/hm2。  相似文献   

5.
针对豫北地区生产上小麦套种花生存在的问题,研究制约麦套花生发展的因素、品种性状与机械的农机农艺相融合,从改革小麦花生种植模式、节本降耗增效着手,研究提出麦套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6.
花生茎腐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茎腐病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在黄淮海地区一般可使花生减产10%以上,甚至更高,对花生危害很大,特别是在豫北新乡市延津县、原阳县、安阳市滑县等花生老主产地区近年来发病尤为突出,减产辐度达20%以上,严重时可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7.
李万龙 《河南农业》2014,(14):50-51
从花生的选种基地、栽培技术、病虫害草害防治、收获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豫北地区有机花生的高产技术,为豫北地区有机花生的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油亚比花生新品种郑农花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豫花7号为母本,花育1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了结实性好,饱果率高,抗病性强的花生新品种郑农花9号。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试,2007年该品种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幅1.48%~22.35%;2008年该品种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幅2.52%~26.98%。郑农花9号疏枝直立,叶片绿色、椭圆形、中大,主茎高42.8 cm,侧枝长46.7 cm,总分枝数8.4个,结果枝数6.6个,单株饱果数10.8个。蛋白质含量24.07%,含油量53.88%,其中油酸含量52.0%,亚油酸含量27.8%,油酸亚油酸比值1.87。高抗花生病毒病和锈病。2010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河南省及周边省份春播、麦套花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漯花401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出的适应我国北方区花生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2009—2012年分别参加了国家北方区大花生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其中,2011年国家北方区大花生生产试验中,漯花4016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比对照花育19号分别增加11.00%和13.64%,平均出仁率72.08%;2012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中,其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加9.71%和11.76%,平均出仁率73.90%。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黑斑病,高感网斑病。粗蛋白含量为23.05%,粗脂肪含量为53.87%,油酸亚油酸比值(O/L)为1.23。2012年2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2013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河南麦套花生可持续发展思路与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套花生占河南省花生播种面积的70%以上。目前,麦套花生生产上存在着优良品种覆盖率低、种植密度不合理、过量施用氮肥、农药及除草剂药害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麦套花生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河南麦套花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果早熟花生新品种豫花9331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花933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针对河南花生生产的发展及市场需求而选育的优质高产,且符合出口要求的大果型早熟花生新品种。2001~2003年,分别参加了河南省麦垄套种花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荚果平均产量3 776kg/hm2,比对照增产11.49%~14.8%;豫花9331脂肪含量52.81%,蛋白质含量25.31%,百果重230g左右,麦套生育期120d左右。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延津县麦套花生为普通畦田麦套花生,下面介绍麦套花生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从而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1合理选择品种 麦套花生生产中,花生与小麦有10~15天左右的共生期,此时小麦已进入灌浆成熟期,花生对小麦的影响甚微,但小麦品种的长相和熟相对花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绿色食品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泗阳县八集小花生栽培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年来利用当地独特的土壤、水分、空气等自然条件,通过标准化生产,已从无公害栽培发展到绿色食品生产,产品名扬省内外,2005年万亩花生基地已通过产地认证和有机转换产品认定.现根据多年的试验结果和高产示范经验,总结出绿色食品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适宜套种的花生新品种豫花四号及其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豫花四号(原名郑7888)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的早熟花生品种。1984—1990年经过品系比较,省区试、省生产试验示范,表现增产、稳产、优质、抗病、早熟,是一个适合我省麦套夏播的花生新品种。1991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三次会议通过审定,命名为豫花四号。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是我国花生主要的生产区域,当地花生种植面积一直稳中有升,为了解决粮油作物争地的矛盾,河南省很早就开始试验推广了麦套花生栽培模式,实现了粮油作物的双丰收。结合全省生产实践,从科学选择适合套种的花生品种、精心选择地块与科学施底肥、适时适墒播种与科学提高密度、科学调控肥水管理、病虫害的防控、收获等方面简单总结了麦套花生高产栽培及管理技术,以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于淼 《福建农业》2015,(3):49-50
辽宁被列为花生生产基地带动了全国花生出口加工业的发展。近几年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大力开展花生绿色食品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花生是西华县重要的油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0.67万hm2,田口、东王营、皮营等乡镇均有悠久的花生种植习惯和种植经验,种植模式以麦套夏花生为主。但长期以来花生区产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花生品种老化、施肥不科学、种植密度偏低、管理粗放等,西华县经近几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花生单产由250kg/667m2提高到350kg/667m2,小面积生产示范达500kg/667m2,形成了一整套麦套花生高产优质综合生产技术。一、选用优良品种选用良种是提高花生产量和改善  相似文献   

18.
豫花15号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豫花 15号 (郑 86 0 36 - 2 6 - 1)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以徐 75 0 6 - 5 7为母本 ,P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本研究利用豫花 15号参加各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有关资料 ,采用稳定性参数和其它统计数据 ,探讨该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及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 ,为正确合理利用该品种提供参考依据。1 材料与方法应用数据取自 1998~ 2 0 0 0年北京市花生区试、1997~ 1999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试、1998~ 1999年全国 (北方区 )花生区试的试验总结资料和 1999年河南省花生生产试验、1998~ 1999年安徽省花生生产试验、1999~ 2 0 0 0年北京市花生生产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鲁西地区绿色食品花生丰产节本增效生产的试验与实践,总结出花生生产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为花生高产优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花生新品种商研9807于2008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21.52kg/亩.平均籽仁产量213.78kg/亩,分别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13.16%和9.29%:2009年续试,平均荚果产量338.6kg/亩,平均籽仁产量237.65kg/亩,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8.35%和6.93%:2010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荚果产量335.69kg/亩,籽仁产量233.90kg/亩,比对照豫花15号分别增产7.28%和6.05%。2011年5月该品种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商研9807在生产上应用,麦垄套种适宜密度为1.1万~1.2万穴/亩,中后期注意补充微肥.防治叶部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