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信阳市种子管理站联合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共同对信阳市目前推广的主推水稻品种进行田间鉴定,以便掌握其特征特性。一、材料与方法(一)品种来源。每县区选择本区域内当前种植面积前2位的杂交籼稻品种及豫南稻区"籼改粳"项目主推粳稻品种,最终确定杂交籼稻品种15个,粳稻品种7个(杂交粳稻3个)。所有品种安排在信阳市农科院试验园区进行,田块属典型信阳水稻土,肥  相似文献   

2.
信阳市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阳水稻年种植面积30万hm^2以上,占信阳粮食播种面积的50%,总产25亿kg,占信阳粮食总产的70%,在全省水稻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阳稻区在生态上既属于“华南、华中巾籼型”,又属于“华北、华中中粳型”,是典型籼粳交叉地带。既是河南中籼稻的集中产区,又有发展中粳稻的有利条件,中籼稻的单产和品质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生产成本在全国属于中低水平,加之良好的区位优势,发展稻米生产有助于提高信阳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近年来,信阳优质米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选育出豫籼3号、香宝3号、青二籼、特糯2072、特优2035、两优培粳、信杂粳1号等优质稻品种,引进了两优培九、丰优香占、D优68、D优527等优质稻品种在全市推广。  相似文献   

3.
《河南农业科学》2005,(6):22-22
水稻品种:红光粳1号,新乡县新科麦稻研究所选育,适宜河南沿黄粳稻区种植;两优培粳,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适宜河南沿黄稻区及豫南籼改粳区作一季春稻或麦茬稻种植;中优293,安徽荃银禾种业有限公司选育,适宜豫南籼稻区种植;Ⅱ优550,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适宜豫南籼稻区种植;冈优336,四川眉山裕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适宜豫南稻区春茬、麦茬种植;B优827,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适宜豫南籼稻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学习江苏省水稻"籼改粳"工作的经验以及上海市粳稻育种情况,分析了以襄阳市为代表的鄂北一季中稻产区粳稻发展问题,提出了水稻"籼改粳"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继新  张晓勇  李江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797-3797,3812
粳稻米品质一般优于籼稻米,同时,出米率比籼稻高5个百分点以上,经济效益显著。鄂东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是粮食生产的重头戏。加快粳稻特别是粳型"绿色超级稻"(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发展是进一步做强鄂东地区水稻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是,因各种条件的制约,鄂东地区水稻"籼改粳"仍需时日。论述了鄂东地区发展"籼改粳"的自然优势、客观条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为推进重大科技专项"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工作进程,加快"籼改粳"步伐,确保今年粳稻生产的高产稳产,日前,信阳市农科院、科技局、农业局联合召开"籼改粳"技术培训会。信阳市农科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科室负责人和承担"籼改粳"研究任务的技术人员,信阳市科技局,农业局相关科室、站负责人,各县区农科所、科技局、农业局分管"籼改粳"工作的副所(局)长及相关股室负责人、农技站站长、植保站站长、种子管理站站长,"籼改粳"项目专家组成员、市级科技特派员共12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会。  相似文献   

7.
三、主要工作1.实施"籼改粳"工程,稳步提高粳稻生产能力按照江苏省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在全省适宜地区实施"旱改水、籼改粳"工程,把扩大粳稻生产作为全省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一条重要措施。各地要按照"宜籼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准确区分水稻的籼粳性在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和进化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在籼稻和粳稻中存在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设计的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籼粳性的判别中。但是已公布的这些籼粳性判别分子标记在遗传背景多样的实验材料中是否仍然表现出籼粳特异性尚未可知;此外,目前籼粳性的判别多是基于待测品系与 2 个对照品种的比较,无法反映待测品系与籼(粳)亚种群体的籼粳相似性。因此,需要筛选出一套能在多样性遗传材料中都表现出籼粳性特异的分子标记,并建立籼粳组群判别体系客观判别水稻的籼粳性。【方法】在能代表世界水稻遗传多样性的水稻多样性种质平台 2(RDP2)中,利用 7 万个 SNP分子标记的基因型,选取保留群体遗传多样性的 92 份水稻品种(系),对已知的 51 对用于籼粳性判别的分子标记进行筛选;并根据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选取 5 份籼稻和 5 份粳稻组成籼稻和粳稻判别组,利用籼性判别值量化水稻籼粳性。【结果】在 51 对分子标记中筛选到 24 对籼粳特异性强的分子标记(在籼 / 粳稻群中出现专一带型的频率均高于 69.5%),它们均匀分布在水稻 12 条染色体上。根据籼粳特异分子标记的带型结果,92 份品种(系)可分为籼稻和粳稻 2 个组群,聚类结果与这些品种(系)已知的籼粳性完全吻合。根据聚类结果,构建了组群判别体系,随机选取 10 份品种(系)对其籼性判别值进行计算,其中 1 份偏籼品系、1 份偏粳品系、4 份籼稻品系、4 份粳稻品系,准确地实现了对其籼粳性的量化判别。【结论】筛选出一套可在 遗传背景丰富的材料中进行籼粳性鉴定的分子标记,并基于籼粳组群建立了一套籼粳判别体系,高效准确判别水稻的籼粳性。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南方许多粳稻品种引种栽植后,较籼稻表现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叶片浓绿,光能利用率高;茎与穗梗粗壮,抗倒能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因此,得到广大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粮食种植合作社、粮食科技示范户)认可,它对水稻产量普遍提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水稻"籼改粳"中的水稻稻曲病发病严重,能否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是决定水稻"籼改粳"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水稻稻曲病是水稻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豫籼 7号 (930 6 )系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以“水源 2 90 / 730 2 8”F1为母本 ,梅桂 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1 996~ 1 998年通过河南省南部稻区水稻良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该品种平均亩产 5 6 4.96kg ,高产试点亩产达 70 4kg。在 1 2项稻米品质指标中 ,有 7项达到部颁优质米一、二级标准。抗稻瘟病 ,中抗白叶枯病 ,适合在豫南中籼稻区中等以上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信阳稻区害虫种类及其危害情况,为害虫防治提供参考,对水稻生长季节的稻田害虫进行了调查。经鉴定,该区水稻害虫共187种,隶属于8目34科,优势害虫是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大螟、中华稻蝗、褐飞虱、白背飞虱、稻蓟马和稻管蓟马。稻蓟马和稻纵卷叶螟在粳稻上危害较籼稻重,褐飞虱和三化螟第3代在粳稻上危害较籼稻轻,“籼改粳”的推广使二化螟由原来的1 a2代变为3代。  相似文献   

12.
系统概括了信阳市的生态条件、水稻种植的历史,总结了过去种“籼”不种“粳”的原因,阐述了“籼”改“粳”的必然性,介绍了信阳市粳稻发展现状,分析了信阳粳稻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发展粳稻种植应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籼稻和粳稻品种在RAPD上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27个籼稻和粳稻品种为试材,探讨RAPD分子标记在研究水稻籼粳分化程度中的可行性。从500个随机引物中可以筛选出23个能扩增出籼稻或粳稻特征带且重复性好的引物。表明RAPD技术可用于研究水稻籼粳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信阳粳稻生产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 ,水稻年播种面积 3 2万hm2 ,生产稻谷 2 5亿kg以上 ,除 6 0 %自产自销外 ,剩余部分外销其他省市。近年来 ,信阳籼米价格持续走低 ,外销困难 ,面临着城乡居民不愿买 ,农民不愿吃的困境 ,粳米却倍受青睐。中国加入WTO后 ,数量扩张型的稻作制度已被质量效益型所取代。调整信阳水稻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粳稻、改善稻米品质、推进信阳粳稻生产产业化进程已刻不容缓。1 信阳粳稻生产概况信阳粳稻生产可以用三起三落来概括。始于1 95 6年的信阳“籼改粳” ,主要是把粳稻用作当时“双季稻”早籼稻的接茬 ,到 1 974年全区推广粳…  相似文献   

15.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和甬优1640为试材,以常规粳稻扬粳4038和扬粳4227、杂交籼稻新两优6380和扬两优6号为对照,研究籼粳杂交稻移栽后植株钾素积累特征,比较不同类型品种移栽后植株钾素吸收利用特征差异。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2年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拔节、抽穗和成熟期植株钾素积累量籼粳杂交稻亦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籼粳杂交稻成熟期植株钾素吸收量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钾素籽粒生产效率较高,而百千克籽粒吸钾量则较低。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移栽后植株钾素积累动态均以Gompertz方程拟合较好。籼粳杂交稻和杂交籼稻平均最大钾素积累速率接近,高于常规粳稻。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达到最大钾素积累速率的时间分别在移栽后40~41、41~42、39~41 d。籼粳杂交稻在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的植株钾素积累量较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分别高5.4%和10.8%、4.3%和13.8%、5.5%和24.6%,差异显著。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甬优籼粳杂交稻产量和钾素利用效率均较高;甬优籼粳杂交稻成熟期植株钾素积累量大,在渐增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粳稻在长江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的产量和生育特性,为筛选适宜长江下游双季晚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农场,以高产晚籼稻品种(IR)为对照,并选择大面积应用的常规粳稻(IJR)、杂交粳稻(HJR)和籼粳杂交稻(IJHR)品种,研究比较晚季温光条件下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籼粳杂交稻和晚籼稻在产量、生育期以及温光资源配置上的差异。【结果】(1)籼粳杂交稻产量(8.3—10.0 t·hm~(-2))显著高于其他晚稻类型,分别增产2.9%—29.3%(晚籼稻),30.9%—35.3%(常规粳稻)和13.4%—14.0%(杂交粳稻);常规粳稻产量最低,较晚籼稻分别减产24.0%(2017年)和1.2%(2018年);而杂交粳稻与晚籼稻产量差异随年份不同而不同。与晚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有效穗少、穗型大、库容高、千粒重和结实率相似;而常规/杂交粳稻则表现为有效穗近似,千粒重大,穗型小。全生育期总体上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籼稻。与籼稻相比,粳型(籼粳杂、常规和杂交粳稻)水稻营养生长期变化较小;穗发育期略有缩短(1—6 d),而灌浆期显著延长(12—22 d);全生育期温光资源积累量显著提高,其中主要贡献来自灌浆期的延长。(2)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将供试双季晚稻产量构成与生育特性降维为主成分一(穗粒型因子,37.7%)和主成分二(生育期因子,24.7%)。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为少穗多粒、长灌浆期;晚籼稻为穗粒兼顾、短灌浆期;常规和杂交粳稻的品种特征无显著差异,均为多穗少粒、长灌浆期。(3)相关分析表明,双季晚粳稻产量与每穗粒数(R~2=0.607,P0.001)、库容(R~2=0.779,P0.001)和灌浆期(R~2=0.505,P0.001)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与双季晚籼稻相比,双季晚粳稻产量对环境变化较敏感,品种间、年度间变异系数较大,这就需要品种的属地化和因种栽培。【结论】双季晚稻"籼改粳"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延长灌浆期,从而提高全生育期温光资源积累量。与其他类型水稻相比,籼粳杂交稻产量高,表现为大穗型、高库容及长灌浆期,更适宜于长江下游双季晚稻种植。选用籼粳杂交稻,对于提高双季晚稻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率、保证双季稻生产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明确江西不同纬度不同类型双季晚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差异,为江西双季晚稻适宜粳稻品种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CK)4种类型品种为材料,在江西乐平市(29.00°N,117.12°E)、上高县(28.27°N,115.12°E)、赣州市(25.81°N,114.96°E)3个试验点进行试验,比较研究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在纬度上的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差异特征。【结果】随着纬度升高,3种类型粳稻产量均增加,2013年(2014年)平均纬度每增加1°,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分别增产0.36(0.32)、0.18(0.22)、0.25(0.20)t·hm~(-2)。同一纬度下,除赣州试验点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的产量低于杂交籼稻外,其余各点均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产量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各试验点3种类型粳稻均能安全成熟,随着纬度升高,各类型水稻播种至拔节期显著延长,全生育期天数增加;同一试验点3种类型粳稻全生育期均极显著长于杂交籼稻,主要表现在抽穗至成熟期天数的增加。3种类型粳稻光照与积温及其利用效率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在安全成熟条件下,双季晚稻生育期越长,温光资源利用率越高。【结论】江西不同纬度地区实行双季晚稻"籼改粳",可显著提高当地温光资源利用率与稻谷产量。与大面积种植的籼型杂交稻相比,在乐平与上高地区选种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均具有显著的产量及温光资源利用优势;在赣州地区选种籼粳杂交稻的优势明显。双季晚稻"籼改粳"可能是提高双季稻区水稻产量的现实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全椒县地处皖东,位于江淮分水岭南侧,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大县,水稻是全椒的大宗农作物、优势产业,长期以来农民有种植水稻的习惯和经验,近年来由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粳稻因其米质佳、适口性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其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加,随着国家"压籼扩粳"政策的实施,全椒县"籼改粳"工作也逐渐开展,全椒县由于其自身特殊的地理、气候、历史等原因,全椒县"籼改粳"工作有其自身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49年以来产量及面积视角的我国水稻生产变动相关文献,从水稻生产时序动态特征、空间布局演变、影响因素3个方面,对中国水稻生产变动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述。随时序纵向变化上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水稻种植面积3增2减、单产不断提高、总产量徘徊增长、生产波动阶段性特征明显;以籼为主,粳升籼降,同时"单改双"转为"双改单"。其空间布局演变特点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基本由南向北迁移、由东向中聚拢;种植面积与产量重心变迁轨迹略有不同,但大致向东北方向移动;种植品种在区域变化上显示出"北粳南下"态势。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阐述了水稻总产量、单产水平、种植面积以及空间布局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总结,展望我国在水稻生产变动方面下一步的可能研究方向及重点。  相似文献   

20.
对水稻粳型亲籼系的应用价值及其选育体系进行了讨论。认为:1.粳型亲籼系与籼稻杂交是利用籼粳交F1杂种优势和培育籼粳交纯系品种的有效途径;2.粳型亲籼系应有较多的粳性状,与籼稻的亲和力高,配合力好,道理高,抗性好,适应性强;3.选育粳型亲籼系的亲本应以偏粳型或中间型为材料为主;4.育种方法应以杂交育种为主,后代鉴定与选择中,粳型性的鉴定应以形态指标为主,杂种亲和性鉴定应以结实率为主,杂种优势以产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