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犬小肠两断端肠腔内,置入一条状支撑物以固定肠管进行单层缝合吻合肠管的方法。通过实验手术,对肠管端端吻合术的单层、双层两种缝合方法进行临床、病理解剖学、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与比较。结果证明,单层缝合法吻合小肠是安全的、可行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将相同条件下饲养的36只6~8月龄,体重相当,精神状态良好的试验犬随机分为3组,A组为改良的单层缝合组,B组为双层缝合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与比较两种缝合方法后犬的存活率、手术时间、体重变化、D-木糖含量、脂肪酶含量、淀粉酶含量、肠道X线摄片、肠腔直径及组织结构的变化。比较犬肠吻合术中改良的肠单层缝合与传统双层缝合的方法和效果,找出更适合犬肠管缝合中的肠吻合方法。通过以上试验得出,改良单层缝合更省时,且愈合效果良好,肠腔不会造成狭窄,对消化功能的影响较小,适合应用于犬肠吻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化学粘合剂应用于兔小肠端端吻合的吻合效果。方法:健康兔随机分为粘合组与缝合组;以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兔的小肠端端吻合术,观察并记录术中吻合用时及肠管局部吻合情况;术后兔整体状态、术后肠管局部状态及组织学状态。结果:粘合组在吻合用时、止血效果及管径缩小程度方面,显著优于缝合组;但术后粘连严重,影响组织愈合,组织学观察可见肠壁结构缺失严重。结论:用化学粘合剂进行兔小肠端端吻合术,操作简便、耗时短,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生物相容性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不同缝合材料与方法在犬膀胱切开术中的应用效果,选择8只5~7月龄、7~8kg体重的家犬进行实验性膀胱切开术。术后观察动物精神、食欲和泌尿状态,并分别于术后1个月、2.5个月解剖观察施术膀胱的外部形态及其切口处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多数实验犬术后膀胱的形态、位置可恢复正常,且表面光滑湿润;膀胱内壁切口处光滑,仅见淡淡瘢痕,部分实验犬膀胱壁有不吸收丝线或吸收不完全肠线残留。结果表明:膀胱切口缝合材料应当采用可吸收缝线;第一层缝合宜采用全层穿透缝合或仅缝黏膜层,第二层即浆膜肌层缝合宜用丝线行间断内翻缝合或用肠线行Cushing氏缝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犬、猫等伴侣动物饲养量的日益增加,肠道阻塞、肠套叠等疾病时有发生,这些疾病一旦导致肠管坏死,必须进行肠管切除及肠管吻合术.对于小型动物而言,由于肠管口径细小(有的管径不足1 cm),肠管吻合的传统缝合方法(两次缝合)极易造成肠壁肌纤维对合不良,肌层增厚等引起肠腔狭窄.近年来,作者尝试采用肠管断端的后壁连续缝合及前壁库兴氏缝合的一次性缝合,结合局部肠系膜覆盖的方法,成功地进行了近15例犬的细小肠管的端端吻合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6,(12):102-104
研制1种含有多种药物的可降解内置支撑物,将其用于小动物肠管吻合术中的支撑及术后消炎、止血和镇痛,并与传统吻合方法作比较。以健康本地犬为试验动物,分为内置支撑物组(12只)和传统手术组(8只),观测两组手术时间、操作难易程度及术后恢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吻合方法,将内置支撑物用于犬肠管吻合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手术2 d后内置支撑物组犬体温情况、精神和活动情况、饮食欲等均优于传统手术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纤维蛋白粘合剂(FG)在犬小肠端端吻合术中对吻合口处羟脯氨酸(Hy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影响,将30只试验犬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采用简易缝合配合纤维蛋白粘合剂,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肠线缝合;分别于术后第3、5、7、14和28天每组随机选取3只测定吻合口处Hyp、VEGF与bFGF的含量。术后试验组Hyp含量在第5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FGF的含量在第3天、第5天、第7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EGF含量在第3天和第5天高于对照组(P0.01),在第14天和第28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应用简易缝合配合纤维蛋白粘合剂吻合肠管,可促进吻合口处小肠组织内羟脯氨酸、血管内皮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从而加速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工作犬在训练使用中,经常会出现犬吞食毛巾、手套、绳索等训练物品,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小肠段梗阻、套叠,甚至部分肠段坏死,需要手术切除坏死肠段,进行肠吻合术。因犬的小肠细长,传统的肠吻合术为断端缝合后内翻包埋缝合,容易出现肠道狭窄、再次梗阻等问题,影响治疗效果,为了提高疗效,减少肠道狭窄,笔者对比不同肠吻合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7,(9):1766-1770
课题组前期研制出一种新型携带多种药物成分的内支撑物,并将其应用于试验犬的肠管吻合术中,此研究表明采用内支撑物应用于犬肠管吻合术,与传统吻合术比较,可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缩短吻合时间,且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愈合良好。为了进一步探讨这种新吻合技术的可行性及相关机制,课题组从腹腔黏连评分、吻合口爆破压和羟脯氨酸含量等方面对2组犬的术后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以健康本地犬为试验动物,分为内置支撑物组(NZ组,12只)和传统手术组(CS组,12只),分别在术后3,7,14,28d,剖腹探查,观察吻合部位愈合情况,进行腹腔黏连评分,并对吻合口爆破压、吻合口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等项目进行检测。腹腔黏连结果表明术后7,14,28d,CS组的腹腔黏连评分显著高于NZ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CS组的腹腔黏连评分与NZ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14d,CS组的吻合口爆破压显著低于NZ组(P<0.05),而在术后3,28d,2组吻合口爆破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的羟脯氨酸含量均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而在各个时间点上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终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传统小动物肠管吻合术而言,使用内支撑物进行该手术能减少术后黏连,吻合部位的愈合情况更为良好。  相似文献   

10.
猪阴囊疝、脐疝等病例,处理不当往往继发肠嵌顿、肠坏死,小母猪阉割后若护理不当,也容易出现类似情况。对肠坏死的处理,必须要打开腹腔或疝囊,切除坏死肠段,施行肠管端端吻合术。然而在基层畜牧兽医站,因缺乏肠钳等必须的手术器械,肠管吻合术较难操作。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莴苣苔塞入断端肠管,再进行断端的连续缝合和内翻缝合,获得成功。该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取食用莴苣苔一段,去皮,视猪个体大小,削成与坏死肠管(多为小肠)同直径大小,长度约45cm ,消毒备用。常规打开腹腔或疝囊,分离粘连组织,切除坏死肠管,结扎肠系膜血管…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们对数十例仔猪施行肠管侧切及肠管吻合术,均采取1次缝合法,效果满意,报道如下。缝合方法用3号缝衣针,4号缝合丝线,对肠管侧切,采取1次全层螺旋形连续内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证明内窥镜在犬肠管切除吻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本试验将12只实验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了常规开腹和内窥镜辅助的肠管切除吻合术,在手术过程中对完成手术时间、动物生理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结果表明,开腹组和内窥镜组所需手术时间分别为120.53±24.45min和125.34±14.65min,术中两组各时间点生理指标与麻醉前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相同时间点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均在生理承受范围内;内窥镜组在术后恢复各项指标总体优于开腹组。内窥镜辅助肠管切除术相对于开腹手术具有创口小、炎性反应轻微,恢复时间快及粘连少等优点,本实验为其在动物临床上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猪的肠管吻合术术主要适用于嵌闭性阴囊疝、脐疝,其次是肠阻塞、肠套叠、肠扭转及阉割后引起的夹肠。我们以前是按传统方法,将坏死肠管切除后,再把健康的肠断对齐缝合,这样往往因肠腔空虚,肠壁靠扰(尤其是15公斤以下的小猪),缝合困难,而吻合不好,术后容易发生漏屎或肠管狭窄,甚至造成手术失败。近几年我们试用丝瓜、萝卜、窝苣等制成肠管支撑物,进行猪肠管吻合术,1986年以来用此法共治42头,全部成功,效果满意,现将具体操作方法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摘除前列腺后膀胱颈与尿道断端吻合的简便安全方法,试验选择6月龄、体重4.0~5.5 kg的健康本地公犬3只,在摘除前列腺后使用Dermafuse组织粘合剂粘合膀胱颈与尿道断端,并依次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结果表明:3只试验犬无排尿不畅或漏尿现象,粘合效果可靠,尿道无明显狭窄或堵塞;术后3个月剖检试验犬,发现膀胱颈与尿道连接处有较多结缔组织增生,医用胶部分吸收;膀胱颈与尿道断端愈合情况良好,有瘢痕组织和增生,而吻合处黏膜未完全融合。说明医用胶代替缝线应用于犬前列腺摘除术中的尿道断端吻合操作简便,粘接效果牢靠,可避免术后尿漏和梗阻。  相似文献   

15.
1适应症 马、牛、犬等动物发生肠套叠后,在套叠部肠管尚未发生坏死前,可进行肠套叠整复术。若套叠部肠管已经发生坏死,即应进行坏死肠管切除吻合术。2术前准备马、牛、犬等动物肠套叠,多发生于空回肠段,或回肠与结肠的套叠。肠套叠发生后,家畜因腹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单层缝合方法在伴侣动物临床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肠管手术和母犬剖腹产手术中 ,库兴氏缝合的单层实施 ,完全可以满足手术的需要并达到预期的目的。1 肠管吻合  2~ 3月龄的幼犬因肠套叠 ,很容易引起直肠脱、不食和呕吐症状 ,伴随有少量带血的稀便出现。由于肠套叠多发生在回盲段和盲结肠段 ,被确诊时多已发生肠套叠两天以上 ,肠管常有一定程度的坏死 ,因此作者在手术中切除坏死段肠管后 ,采用库兴氏缝合和肠管吻合处用网膜覆盖的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使细肠管吻合变得容易而且省时间。手术截除坏死肠段后 ,用肠钳…  相似文献   

17.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伴同肠系膜套入与之相连续的另一段肠腔内,形成双层肠壁重叠现象,而不能自行恢复所致的疾病。该病应用手术治疗安全可靠,2011年九台市某宠物医院遇到一例病犬,经触诊,X光诊断,B-超诊断,血常规检查确诊为肠套叠,经过保定,麻醉,腹部切开,肠管整复,创口缝合,术后护理,该犬痊愈。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探讨犬的生殖生理学,试验以诱导发情后母犬生殖器官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诱导发情后母犬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的形态学特点。结果表明:诱导发情后犬卵巢外观呈葡萄串状,镜下可见大量黄体、少量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诱导发情后母犬输卵管壁由黏膜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黏膜上皮主要是由纤毛上皮细胞、分泌细胞构成的单层柱状上皮,黏膜固有层可见由纤毛上皮和分泌细胞围绕形成的管状腺,PAS反应可见分泌细胞的游离面和管状腺内有少量的阳性物质;诱导发情后母犬子宫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构成,黏膜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黏膜固有层内可见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发达的管状腺,子宫黏膜上皮细胞内含有少量PAS阳性物质,表面覆盖一层PAS阳性物质,而腺腔内含大量PAS阳性物质。  相似文献   

19.
正肠梗阻以及肠套叠是犬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且有可能出现继发肠套叠问题。犬是容易发生肠套叠病症的哺乳动物,尤其是幼龄犬。当小肠因受到变质食物、寄生虫等因素影响到,肠管蠕动情况增强,体现出痉挛性收缩,当肠壁神经丛兴奋使某段肠管出现痉挛性收缩后,则将出现肠套叠问题。且部分病例中,也可能因肠梗阻激发出现肠套叠症状,需要做好对应的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刘德全 《中国猪业》2023,18(1):93-94
针对小公猪的腹股沟阴囊疝疾病,很多乡村兽医、规模猪场兽医仅做到了去势后缝合阴囊皮肤切口,而未将脱出到 阴囊的小肠复位,这种操作往往造成小肠在疝孔处嵌顿(卡住)、在阴囊中粘连甚至坏死。笔者将此病按病程分为3 期:一是小肠自由进出期院小公猪采食量小,小肠脱出不大,尚可正常蠕动、自动出入疝环,此期采取腹腔疝孔封闭手术容易操作。二是肠粘连前期:随着猪的生长,小肠体积和内容物逐渐增加,小肠会在疝环处嵌顿,小肠与阴囊壁粘连,此期可手术分离肠管和阴囊壁的粘连,再采取腹腔疝孔封闭手术处理。三是小肠坏死期,表现为阴囊发乌、变硬、冰凉,这时,阴囊内肠管坏死,唯有通过切除坏死肠管,进行肠吻合术、腹腔疝孔封闭术治疗,此肠吻合术的手术风险和难度都比较大。故根据 多年从事兽医工作经验,总结,分享小猪腹股沟阴囊疝后期嵌顿粘连坏死的手术处理,以期为养猪场发生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