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棉花施用生物钾肥的增产效应周桃华,蔡以纯安徽农学院合肥230036张俊业,吴宁安徽省农业厅钾是作物矿物质营养三要素之一,我国多数棉区的棉田土壤钾的含量相当丰富,但多以硅酸盐的形式存在,溶解度很小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生物钾肥是一种细菌肥料,即利用某些特...  相似文献   

2.
不同钾水平下春大豆品种(系)的钾积累和利用特性研究初报汪自强(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杭州,310029)保持作物持续高产、提高投入效率和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因素,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重大课题。其中筛选和利用养分高效作物基因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同一作物...  相似文献   

3.
黄应 《江西棉花》2002,24(4):29-29
生物钾肥是用钾菌株经过发酵制成液体肥料 ,适当加入吸收附拌和即制成固体生物钾肥。生物钾肥具有解钾溶磷的功能 ,具有保钾功能 ,能减少化学钾肥流失带来的环境污染 ,同时降低了农业成本。可以改良土壤 ,而且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均提高。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使棉花红叶茎枯病、水稻赤枯病降低 5 0 %左右。生物钾肥的用量 :一般液体菌剂用量以 10~ 12 0毫升为宜 ,固体菌肥每亩拌种量以 5 0 0克为宜。基肥、追肥使用量扩大一倍。一、使用方法①基肥 :每亩用液体生物钾肥 2 5 0毫升 ,作基肥时可以于土杂肥、饼肥、有机复合肥等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棉花施用生物钾肥的效果与技术朱龙成,李永成江苏涟水县棉办223400胡绵农江苏涟水县政府涟水县土壤是由黄泛沉积物发育而成的,棉田钾素含量较高,缓效钾平均为872.6mg/kg。施用生物钾肥可将不为棉花吸收利用的钾素转化为可利用的有效钾素,对速效钾缺乏...  相似文献   

5.
生物钾肥是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研究室研制的新一代细菌性肥料,其作用机理是活化土壤中难溶性钾元素为作物所吸收利用,增补作物钾素的不足。为探索生物钾肥在我地自然条件下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1994~1996年,根据江苏省作物栽培指导站的安排,我们在啤麦上进行了生物钾肥的施用试验。现将其试验结果初报如下。1试验方法1.1试验地点:供试地点设在建湖县冈西乡张薄村,土壤肥力较均匀。前茬杂交稻,亩产量1995年548kg,1996年506kg。1.2供试品种:为港啤1号,亩用种量10kg,1994年10月26播种,1995年5月24日收获;1995年10月28日播种,1…  相似文献   

6.
<正> 生物钾肥是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制生产的一种新型生物菌剂。生物钾肥(硅酸盐菌剂)具有活化土壤中钾、磷及镁、铁、硅等灰分元素作用,可增补农作物钾、磷养分不足与某些微量元素的营养水平,增强作物抗病虫害、抗倒伏、抗旱、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7.
生物钾肥是一种新型的增产剂。它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土壤中的无效钾转化为有效钾而被作物吸收。本试验旨在探索生物钾肥对棉花的效果及适宜的用量,为大面积应用生物钾肥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土质为砂壤。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  相似文献   

8.
生物钾肥在香蕉上的应用叶涌清(平和县坂仔农业站363705)香蕉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其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水吸肥力强,整个生育期需要较多和较全面的肥料养份,除氮、磷、钾三要素外,还需要钙、锌、镁、锰、铁等微量元素.而三要素中的氮和钾需要量较多,特...  相似文献   

9.
御绿微生物有机肥,能够分解土壤中含磷、含钾的矿物质,释放出有效磷、有效钾供作物吸收,能活化、改良土壤,是土壤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10.
生物钾肥是利用从玉米根际筛选的胶质芽孢杆菌HM8841菌株,采用特定培养基,经三级工业发酵研制成功的硅酸盐菌剂。各种作物接种生物钾肥后,菌体细胞就在根际或根表生长增殖,试验证明生物钾肥有如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韩文炎 《中国茶叶》2005,27(4):49-50
在南印度不同地点对无性系茶树品种UPASI-9和SA-6进行了连续4年的田间试验,以期利用相关和回归分析获得的土壤测试和作物效应数据,开发茶园氮和钾使用量的目标产量方程。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氮处理区为主区,钾处理区为副区,氮、钾每年分4次施用,分别为0、150、300、450kg/hm^2。  相似文献   

12.
重视钾肥的投入提高大豆单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视钾肥的投入提高大豆单产于广武,王光华,刘晓冰(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钾是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认为黑龙江省土壤钾含量丰富,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生产中只重视氮、磷的投入,忽视钾肥的施用,导致土壤中...  相似文献   

13.
不同钾肥使用量对小麦产量构成和抗条锈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钾是作物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钾和另一些营养元素协调施用时,能有效地提高作物的产量。营养均衡,既能防止作物生理状况失调,又能提高作物的抗病性。Glynne等人认为,钾能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间接影响细胞壁的厚度,从而减弱专性和兼性寄生菌对作物  相似文献   

14.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平氮、钾对次生盐渍化温室土壤(简称温室土壤)的作物产量、土壤养分、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季试验后,温室土壤不同含氮量处理的植株干重无显著差异.说明土壤氮含量已很高,施氮不再增产.露地土壤的作物产量显著高于温室土壤,温室土壤有效氮、磷和钾及电导率(EC)、各主要盐离子的含量均显著地高于露地土壤,说明高含量的陪伴离子是限制作物产量和温室土壤养分利用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处理K2(含钾为350mg/kg)作物产量显著高于K1(300mg/kg),说明施钾可明显提高作物产量;K2的土壤有效钾的含量显著低于K1,但土壤磷与氮无显著差异;K2水溶性K+的含量显著低于K1,其它水溶性盐分离子的含量无显著差异;K2的EC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施钾能使作物充分利用温室土壤养分,是减缓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生物刺激素可以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为探索不同生物刺激素类物质对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以喷施清水为空白对照(F0),以大量元素肥料100 g·L-1尿素和50 g·L-1磷酸二氢钾为常规叶面肥对照(F1),设置150 mg·L-1壳寡糖、黄腐酸钾和腐殖酸钠分别配合上述大量元素肥料处理(分别记为F2、F3、F4),在棉花苗期进行叶面喷施,分析不同生物刺激素对棉苗不同器官干物质质量、茎粗、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F3和F4处理的棉苗整株干物质质量较F0分别提高43.38%、33.77%,较F1分别提高32.82%、23.93%,且高于F2;二者茎粗较F0分别提高34.82%、39.31%,且大于F1和F2;株高较F0分别提高32.36%、40.33%,也高于F1和F2。F0处理叶绿素含量测定值最低,显著低于F1、F3处理;不同处理单株叶面积没有显著差异,但F2、F3和F4处理单株叶面积相对较大。结果表明,这3种生物刺激素作为叶面肥添加成分对苗期棉花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黄腐酸钾和腐殖酸钠是较为理想的添加成分。  相似文献   

16.
生物菌肥含有大量固氮菌、解磷解钾等有益生物菌群 ,施入土壤后具有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 ,活化土壤养分 ,刺激作物生长 ,提高化肥利用率等功效 ,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近几年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力推广棉花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使生物肥的施用更为简单和高效 ,生物菌肥可以随水滴施 ,2 0 0 0— 2 0 0 3年农八师累计应用面积近 1万公顷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探讨生物菌肥在滴灌棉田的施用效果 ,2 0 0 3年于石河子农科中心土肥所分别设置滴灌小区和盆栽试验。1试验方法小区试验设在石河子农科中心试验地 ,土壤为灌耕草甸土 ,肥…  相似文献   

17.
如东县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北侧,东濒南黄海,南近长江口,属沿江沿海接合部。据1983年调查,土壤含钾丰富,速效钾平均为138mg/kg,只有9.41%的面积含量小于80mg/kg。但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缺钾面积越来越大,钾成为土壤肥力的限制因子。为此,我们于1996年在旱育水稻上进行试验示范生物钾肥0.13万hm‘,1997年扩大示范0.3万hm’,1998年推广06万hm’。结果表明,生物钾肥不仅可以替代氯化钾,而且比氯化钾成本低,投入产出比高,增产增效明显,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生物钾肥的作用本县所用的生物钾肥为液体生物钾肥,由…  相似文献   

18.
施钾对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二年来的定位观测和水稻,花生田间试验材料,分析土壤施钾对土壤速效钾平衡的影响,探讨当前土壤严重缺钾条件下的作物适宜施钾量。  相似文献   

19.
从钾素营养的生理作用,作物不同基因型钾素营养研究现状,作物不同基因型钾素营养的机理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我国作物不同基因型钾素营养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土壤含钾量现状和钾肥供应不足提出了几点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位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反映了物种对环境资源的需求。近年来生态位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生物的研究。杂草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维持适当数量的杂草对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杂草往往与作物竞争水、肥、光等自然资源,影响作物生长与产量。生态位宽度可以作为杂草对农田环境资源利用多样性的一种测度,反映了不同杂草在农田中的生态适应幅度。生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