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治竹卵圆蝽的策略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竹卵圆蝽是近年来在毛竹上新发现的重要害虫,浙江省1984年被害毛竹林面积仅1万余亩;1987年湖州市、杭州市的5个县及1个区已有18.6万亩毛竹林被害。严重被害毛竹林竹株枯死率高达75%,急需防治的占被害竹林面积的50%以上。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防治此虫,最为安全、经济、有效,是迫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研究及防治试验结果,谈谈此虫的防治策略及防治方法,供生产单位参考。一、竹卵圆蝽生活史简介竹卵圆蝽为一年发生1代,以3、4龄若虫于地面枯枝落叶下越冬(4龄占98%),翌年4月中旬爬行上竹,在竹枝、干的节上取  相似文献   

2.
竹卵圆蝽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龙游县,竹卵圆蝽发生与海拔关系不明显,与经营措施和坡向有密切关系;当3月日平均气温回升到10℃时,越冬若虫开始上竹取食;成虫、若虫喜食老竹,老龄竹被害后可加速死亡;竹卵圆蝽的防治可以采用垦复、涂油环、人工捕杀、竹腔注射2.5%高渗吡虫啉原液1.5mL/株和用8%绿色威雷200倍液在竹秆基部喷50cm宽的药环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竹卵圆蝽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垦复施肥、人工捕捉能降低虫口密度,有效地减轻竹卵圆蝽的为害。黄油和机油以2:1的比例混合涂环,环宽15cm左右,阻止若虫上竹率90%以上。当竹卵圆蝽已上竹为害后,利用竹腔注射甲胺磷原液1~2ml/株,防治有效率90%以上。对密度较高的小竹林,林间喷烟是防治竹卵圆蝽的好方法。经大面积推广应用证明,防治后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对竹卵圆蝽若虫具有高毒力的致病球孢白僵菌菌株,为竹卵圆蝽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分离昆虫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DNA条形码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生物测定法评价分离真菌菌株的毒力.[结果]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获得7株病原真菌,这些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I...  相似文献   

5.
竹卵圆蝽的生物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卵圆蝽Hippota dorsalis(Stal)属半翅目、蝽科。是近年来在浙江西北部竹林中暴发的一种重要害虫。据安吉县1987年调查,受害竹林面积已达8.1万亩。该虫在浙江安吉为一年一代,于11月以4龄若虫在地表落叶层下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开始取食为害,若虫5龄,除越冬外,若虫常年在竹上为害。用黄油、机油、溴氰菊酯混合剂在竹秆基涂环可阻止若虫上竹,在秆基注射50%甲胺磷乳剂,虫口减退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于2002—2008年在常德市鼎城区林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竹卵圆蝽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湖南省1年发生1代;林间释放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防治竹卵圆蝽效果良好,寄生率达69.61%-81.83%,平均为75.68%,因此利用平腹小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无公害的生物防治措施;在林间补充中间寄主柞蚕卵防治效果较好,补充区竹卵圆蝽卵平均寄生率高达52.68%,而对照区平均寄生率仅23.79%,补充区竹卵圆蝽卵寄生率明显比对照区寄生率提高28.89%。  相似文献   

7.
1.竹卵圆蝽(竹蝽象)生活习性竹卵圆蝽(竹蝽象)是半翅目,蝽科,渐变态害虫,一年一代。以中龄幼虫在地表渣石或石块下越冬,3月惊蛰后开始上竹,但不整齐。阳坡上竹早,阴坡较晚,上竹后群集取食,每节处少则3 ̄5只,多则10只以上,取食处竹节流汁,刚上竹的若虫便于人工药杀。4 ̄7月取食最为活跃(对竹子的危害也最严重)。成虫体长12 ̄16毫米,扁平,黑褐色或灰白色,中胸小盾片发达,口器刺吸式,腹部有臭腺。成虫6 ̄8月交尾,交尾后10天左右产卵,卵产于竹上部枝叶上。每卵块7 ̄18粒。卵粒长圆形,长约0.8 ̄1毫米。初产卵粒米黄色,快孵化时黑褐色。卵粒排列紧密,纵向成行,错位排列。卵产后7天左右孵化,初孵幼虫淡红色,在竹上部活动,逐渐长大为黄褐色,长到6毫米(荞壳大小)长时,变为黑褐色(背部三角盾已明显),11月初下到地面越冬(向阳山坡11月中下旬还有幼虫在竹上取食)。2.竹卵圆蝽的伴生害虫——小蚂蚁竹卵圆蝽危害的竹林,小蚂蚁特别多,约是竹卵圆蝽的10倍以上。蚂蚁本身不能破坏毛竹的输导组织,但竹卵圆蝽吸食竹子后,使竹子流汁招来蚂蚁取食。它们集中在竹卵圆蝽危害过的竹节枝丫处、流汁处进行取食,每盘枝节处都有一堆小蚂蚁,它们和竹...  相似文献   

8.
竹卵圆蝽是危害毛竹的一种主要害虫之一,作者通过近4年的观察,基本摸清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做了大量防治试验,比较了不同的防治方法和药物,探索出了一些预防和防治竹卵圆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竹卵圆蝽与其主要天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卵蜂为竹卵圆蝽的主要寄生性天敌,7月中旬寄生率为8.55%,随着时间的推移寄生率大幅度增加,8月上旬寄生率高达76.70%。蜘蛛为竹卵圆蝽的捕食性天敌,相互间呈一致性消长趋势。毛竹林经劈山垦复,消灭了部分竹卵圆蝽,也消灭了大量天敌(蜘蛛减少了43.8%),使蜘蛛对竹卵圆蝽的抑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竹卵圆蝽Hippotiscus dorsalis(Stl)在毛竹高处危害,防治困难的问题,选用森得保(0.18%阿维菌素·Bt活芽孢100亿/g)、林得保(0.3%阿维菌素·Bt活芽孢100亿/g)和噻虫啉3种农药粉剂喷粉防治上竹后的竹卵圆蝽。结果表明,3种粉剂均取得较好防治效果,其中森得保效果最好,15 d虫口减退率达95.8%,成本也适中。因此,选用森得保粉剂喷粉防治上竹后的竹卵圆蝽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竹卵圆蝽种群数量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竹卵圆蝽在贵州赤水市竹林中的发生规律,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设置固定样地,进行了连续4年的观察,运用数量化理论I模型分析了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等因子对虫口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虫口数量的因子作用大小排序为:年份立地月份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相对湿度。研究结果为建立预测预报模型,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竹卵圆蝽的研究 Ⅰ.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卵圆蝽属蝽科,是近年来在竹子上新发生的重要害虫,1984年竹林发生面积仅13ha,1987年蔓延到1.29万ha。被害严重者毛竹枯死率高达76%,仅德清县3 000ha竹林3年内死竹45万株。被害竹林下年度出笋减少,新竹眉围下降13.18-54.78%,竹林荒芜。 此虫一年1代,以2~4龄若虫在地面枯枝落叶下越冬,4龄若虫占95%。次年需日均气温10℃以上3 d,即4月上中旬,越冬若虫爬行上竹,群集取食。5月下旬、6月上旬羽化成虫,成虫期3个月,雌成虫寿命70余天。6月下旬产卵,每雌产卵30-60粒,卵发育起点温度20.3℃,积温39.2(日)度。若虫5龄,1龄若虫不取食。若虫于10月底、11月上旬越冬。  相似文献   

13.
竹卵圆蝽天敌有7种,以卵期黑卵蜂寄生为主。竹卵圆蝽卵的寄生率,7月上旬为5%,以后逐渐增高,8月上旬高达76%以上。竹卵圆蝽的防治,可用药液喷雾或用50%甲胺磷竹杆基部打孔注射(每竹1.5—2.0ml),效果达90%;用黄油加机油1∶1,加1%农药于毛竹基部涂油环15cm,效果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竹卵圆蝽是我省新成灾的竹类害虫。省第六届五次人代会上,德清、安吉等县10位代表要求火速采取措施歼灭危害毛竹的竹卵圆蝽的提案,省林业厅接到省府通知后立即作出了“关于防治竹类害虫的报告”。5月28日副省长沈祖伦审查“同意”,省政府一次性补助15万元,由省林业厅会同有关县共同搞好虫害扑灭工作。  相似文献   

15.
对卵圆蝽越冬后上竹若虫抽样方法及个体群面积的研究表明:采用分层抽样法调查简单、实用;抽样株数最少;所得均数与总体真实均数最接近。调查时,可根据不同的要求,确定不同的抽样数,当抽样数为总体的千分之二十六时,可靠性为86.2%;当抽样数达到总体的千分之三十七时,可靠性可达97.3%。卵圆蝽若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其个体群面积为1~2株竹大小。  相似文献   

16.
根据竹卵圆蝽发生区采用50%甲胺磷进行竹腔注药产生的药害问题,进一步强调用此药防治卵圆蝽适宜时间为5月中旬以前,8—9月注药易产生药害。各地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佳防治方法,在一种防治方法难于奏效时,应采取另一方法及时补救。  相似文献   

17.
采用森得保喷粉、不同比例氰戊菊酯乳油混合烟剂喷烟防治竹卵圆蝽(Hippota dorsalis)成虫,结果表明三种防治处理都具有极佳的防治效果。室外定点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森得保粉剂和氰戊菊酯乳油混合烟剂,2d后卵圆蝽成虫校正死亡率即达到100%;林间应用结果表明,防治15 d后,竹秆上虫口减退率达到96%以上。对3种处理分析比较,喷烟防治成本较低,喷粉防治受气候因素影响少、对生态更安全,森得保喷粉是防治竹卵圆蝽成虫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竹笋夜蛾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笋夜蛾主要为害淡竹、红竹、哺鸡竹和刚竹,据1988年在安吉县调查,其发生面积达6500亩,有虫株率10~80%,平均为45%。该虫以卵在禾本科、莎草科杂草上越冬,3月上旬幼虫孵化于杂草中取食,4月下旬蛀笋为害。竹林中杂草多少,决定该虫发生和危害程度,1988~1991年,进行了三次以竹林除草为主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百草枯水剂0.2 kg/亩或人工及时除草,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2021年安吉县竹产业产值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3次产业与竹产业产值间的关联度,并运用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5a安吉县竹产业产值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1-2021年,安吉县竹产业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25%、2.16%和17.93%。安吉县竹产业结构在2018年由“...  相似文献   

20.
一字竹象虫回归预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字竹象虫是竹子重要的笋期害虫,主要为害毛竹、篌竹、刚竹、红竹、淡竹等竹笋、嫩竹。该虫在安吉县毛竹林内二年一代,篌竹等小杂竹林内一年一代。为给一字竹象虫的综合防治提供测报依据,笔者于1984年至1991年定点对一字竹象虫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认为:一字竹象虫成虫出土高峰日与当年3月份的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其预测式为(?)=25.8479-2.217(?);一字竹象虫的幼虫为害株率与上一年的幼虫为害株率呈正相关,其预测式为:(?)=17.6676+0.9049x((?),X均为被害株率的反正弦代换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