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蔗间作种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甘蔗间作种植的研究现状, 展望了未来甘蔗间作研究的重点方向。合理的甘蔗间作可以促进作物生长, 提高光能利用率, 使作物耗地和养地很好地结合, 提高土壤肥力, 减轻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同时针对目前甘蔗间作系统间作优势机理研究的空白, 提出今后应加强甘蔗间作系统中养分吸收利用的机理研究, 加强营养元素在间作系统中的转移特征及环境因素对其影响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甘蔗抗逆基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虫害、干旱、低温是甘蔗生产中主要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因素,给甘蔗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提高甘蔗抗逆性是甘蔗育种的重要目标。基因工程技术在作物遗传改良中应用广泛,为甘蔗抗逆育种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转基因技术在甘蔗抗病虫害、抗旱、抗寒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该领域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3.
施用氮素是甘蔗产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氮肥的过量施用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高氮肥的施用不仅增加了甘蔗生产成本,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土壤酸化。如何在持续提高甘蔗产量的同时,控制或降低氮肥的施用量,减少因氮肥过量施用带来的甘蔗生产成本上涨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甘蔗产业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主要从甘蔗氮素利用的生理机制,甘蔗氮素在各器官的分布特征,参与甘蔗氮素吸收、同化、运输相关酶的生理特性等方面介绍了甘蔗氮素生理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甘蔗氮素利用效率及甘蔗氮肥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因芯片是以预先设计的方式将大量的生物讯息密码(寡核苷酸、cDNA、基因组DNA等)固定在玻片、硅片等固相载体上组成的密集分子阵列。基因芯片技术本质是生物信号的平行分析,它利用核酸分子杂交原理,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检测杂交亲和与否,再经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可迅速获得所需信息。由于其具有高通量、微型化、连续化、自动化、快速和准确等特点,已引起国际国内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述了基因芯片的概念,技术特点及主要分类,着重对其在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基因突变和多态性的分析,基因组DNA分析,后基因组学研究以及转基因农作物检测等方面进行阐述,并说明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5.
甘蔗宿根矮化病(Clavibacter xyli subsp.xyliDavis et al.)是甘蔗的主要病害之一,于1944~1945年首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甘蔗品种Q28上发现[1]。我国1986年确诊存在RSD之后,广东[2]、福建[3]、广西[4]曾对全省蔗区进行普查  相似文献   

6.
整秆式甘蔗收获机甘蔗铺放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抛出后甘蔗运动过程的高速摄影结果的分析,确立了甘蔗的运动形式,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推导出了甘蔗向机车外铺放的条件、以及甘蔗铺放距离、铺放角的理论计算公式,采用Matlab编程,分析了整秆式甘蔗收获机圆弧轨道式柔性夹持输送装置甘蔗铺放过程中运动参数、结构参数以及甘蔗几何参数对甘蔗向外铺放、铺放距离、铺放角的相互影响规律,为甘蔗收获机的设计以及甘蔗铺放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成熟甘蔗茎秆积累高浓度蔗糖,其蔗糖积累涉及到蔗糖的合成、分解和运输等生理过程,而调控甘蔗茎中蔗糖积累的关键性因素是存在于快速发育的茎细胞中蔗糖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蔗糖的跨膜运输能力,而不是作为源叶输出光合产物的能力和韧皮部运输蔗糖的效率。为此,本文主要从蔗糖进入茎节的途径、蔗糖在液泡中的积累及其调控等方面作了概述,并指出运用分子生物学、反向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手段研究有关酶基因、功能性蛋白、糖信号对甘蔗蔗糖运输和积累的作用将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根据用途可分为糖蔗与果蔗。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甘蔗利用新途径的研究逐渐深入。甘蔗是经济价值高、管理粗放、耗工较少且具有极强抗灾能力的高产农作物,对社会与生态及人们生活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推广甘蔗种植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分析甘蔗种植过程中发挥甘蔗收购站的作用,推动甘蔗产业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甘蔗气候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甘蔗生产合理布局的意义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除制糖外,还可以综合利用,为工业提供大量原料。我国甘蔗生产存在着有利的气候条件。大部分产区,分布在南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偏北的少数地区。这些地区早霜、冻害问题没有温带地区严重,干旱问题又没有热带地区突出,生长季长,有利于获得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0.
甘蔗收获机刀盘轴向振动对甘蔗宿根切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甘蔗收获机刀盘轴向振动对甘蔗宿根切割质量的影响,该文根据刀盘切割和传输甘蔗时的工作状况,在试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刀盘轴向振动及其对宿根切割质量影响的系列相关试验,即通过在切割试验平台刀盘上安装不平衡质量块的方式实现刀盘轴向的可控振动,以模拟刀盘在切割和传输甘蔗过程中产生的轴向振动工况;并在刀盘轴向振动状态下,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平衡质量大小、刀盘转速、进给量等因素对甘蔗宿根切割质量的影响规律。经过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可通过安装不平衡质量的方法实现刀盘轴向的可控振动;2)刀盘的轴向振动振幅与甘蔗宿根切割质量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87;3)在正交试验条件下,不平衡质量对刀盘轴向振幅及宿根切割质量在显著水平0.05下均具有显著影响,各试验因素对甘蔗宿根切割质量影响的大小排序为刀盘的不平衡质量、甘蔗输送速度、刀盘转速。该文初步揭示了刀盘轴向振动对甘蔗宿根切割质量具有显著影响的规律,为深入研究复杂激励下刀盘振动对甘蔗宿根破头的影响机理、探索基于动态特性的甘蔗收获机设计方法、开发适于丘陵地区的甘蔗收获机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甘蔗间作玉米对甘蔗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甘蔗间作玉米种植对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在云南元江和陇川甘蔗种植区设置甘蔗间作玉米和单作甘蔗田间小区试验,采用Biolog技术研究了甘蔗间作玉米对甘蔗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陇川试验点甘蔗间作玉米田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Mc Intosh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和Mc Intosh均匀度指数分别比甘蔗单作田提高7.08%、11.25%、63.16%、1.31%和2.26%;元江试验点,甘蔗间作玉米田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Mc Intosh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和Mc Intosh均匀度指数分别比甘蔗单作田提高10.58%、48.40%、43.42%、0.20%和1.65%。由此表明甘蔗间作玉米种植提高了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甘蔗间作玉米种植提高了甘蔗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且元江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效率低于陇川。与单作甘蔗相比,元江试验点间作甘蔗根际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多聚物类、胺类、羧酸类和酚酸类利用率分别提高141.71%、50.53%、62.38%、92.82%、43.21%和6.30%,陇川试验点分别提高42.90%、51.50%、33.30%、42.64%、16.72%和24.47%。其中,两个试验区间作田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D-纤维二糖、D,L-a-甘油、D-半乳糖-γ-内酯、L-丝氨酸、甘氨酰-L-谷氨酸和2-羟苯甲酸的利用率比单作显著提高100%以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甘蔗与玉米间作改变了甘蔗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其代谢功能,且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和氨基酸这3类碳源是区分甘蔗单作和间作处理间差异的敏感碳源。陇川试验点,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影响较大的碳源主要包括2种多聚化合物、6种碳水化合物、2种羧酸类化合物、4种氨基酸和1种酚酸;元江试验点,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影响较大的碳源主要包括1种多聚化合物、5种碳水化合物、3种羧酸类化合物、4种氨基酸和2种胺类化合物。综上所述,宿根甘蔗间作玉米提高了甘蔗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加了根际微生物的活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研究结果可为作物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增产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SDS方法提取纯化供体巴西甘蔗B8总DNA,通过悬浮共培养方法将巴西甘蔗DNA转入到桂热甘蔗03-75品系中,筛选获得转化的甘蔗植株。对转化植株、供体和受体进行SRAP分子验证。结果表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从112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3对扩增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稳定好的引物组合,再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一步筛选出4对较好引物组合,选择引物M5E8组合对巴西甘蔗、转化植株和桂热甘蔗03-75品系进行SRAP检测,转化植株检出带有供体差异条带,证明巴西甘蔗DNA导入了桂热甘蔗03-75品系,引起了甘蔗基因组的变化,说明通过悬浮共培养方法进行甘蔗总DNA导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菠萝-甘蔗轮作制度对甘蔗生长及土壤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菠萝-甘蔗轮作制对甘蔗生长及土壤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萝-甘蔗轮作甘蔗产量和糖度均高于甘蔗-甘蔗连作;与连作田相比轮作田可改善土壤通气性和蓄水能力,加速土壤速效养分的释放,增强土壤酶活性和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有益的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成倍增加,而无益的厌氧性细菌、反硝化细菌则受抑制。  相似文献   

14.
甘蔗内生固氮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甘蔗内生固氮的分布特点、生理学特性、生物学特性、遗传学特点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市场对于经济作物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其中甘蔗就是常见的经济作物,是制作蔗糖的重要原料,同时也能够提炼乙醇。广西地区盛产甘蔗,甘蔗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农作物。但是近几年受到病虫害、灾害天气、栽培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的甘蔗产量下降,与其相关的行业发展遇到了问题。基于此,对甘蔗高产栽种技术进行探讨,简单分析了甘蔗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给出了提升甘蔗栽培产量以及预防病虫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甘蔗双高栽培技术是指通过选用良种、甘蔗下田及加强田间种植管理等综合措施,改善甘蔗生产的环境条件的一项技术。基于此,从整地施肥、选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成熟收获等方面,探讨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
在我国众多的经济作物中,甘蔗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然而最近几年,受病虫害、栽培方式、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甘蔗年生产量呈大幅减少趋势,这直接致使有关生产方的利益以及当地的经济水平受到极大的影响。基于此,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铜在甘蔗体内的吸收及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郭家文  崔雄维  张跃彬  刘少春 《土壤》2010,42(4):606-6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重金属Cu在甘蔗体内吸收、积累规律及对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根、茎、枯叶、梢头对Cu的积累能力总体表现为根茎枯叶梢头,甘蔗各部分器官Cu含量随外源投放的Cu浓度而增加,呈显著的正相关。少量的Cu会使甘蔗明显增产,但胁迫或过量对甘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Cu过量对甘蔗品质的影响表现在出汁率、还原糖的增加和纤维分的降低,适当地施Cu会增加甘蔗的产糖量,但过多会减低甘蔗的产糖量。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糖料蔗的种植面积分布,研究甘蔗栽培技术的实际运用,按照试点先行逐步铺开的原则,实行糖料蔗高效种植节水灌溉,保证糖料蔗的高产和高糖。糖料蔗可以选用可选用高糖、高产及抗逆性、宿根性、适应性好的品种,如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桂糖31号、桂糖32号、桂糖42号、新台糖22号等品种。基于此,介绍如何通过科学方法使甘蔗达到双高水平,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栽培甘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