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西南米老排人工林单株生物量回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桂西南大青山林区28a生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林分进行每木检尺和生物量的测定,建立了米老排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和胸径平方乘树高(D2 H)的相关关系;分别选用幂函数等5种模型,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米老排人工林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树叶和树根生物量分别与胸径和树高的相关关系最显著,而树干、树枝、树皮和全株的生物量都与D2 H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胸径、树高和D2 H与各器官生物量拟合的模型中,全株、树干和树皮的拟合效果最好,树叶和树根的拟合效果中等,树枝的拟合效果较差。除树皮外,各器官均以幂指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杉木人工林单木树根生物量为因变量,胸径、树高为辅助变量,拟合了18个回归方程。选择相关指数、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系统误差和预估精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个方程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杉木人工林树根生物量模型,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天然麻栎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铜陵叶山林场麻栎样木地上生物量调查,以胸径、树高为自变量,地上总生物量、树干、树枝、树叶生物量为因变量,选择相对生长式、幂函数式和多项式为生物量回归模型,拟合各模型参数、相关指数、回归剩余离差,并计算生物量估测误差。结果表明:麻栎树干、树枝、树叶和地上总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存在显著幂函数关系,其方程分别为:树干W=6.571×10-4D1.8473H2.411、树枝W=1.163×10-4D2.9497H1.3223、树叶W=0.0032D1.5148H0.8821、总生物量W=9.354×10-4D2.0825H2.1154。树干与总生物量的预估精度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辽宁省不同林龄的油松林分总生物量及各分项生物量的分配进行了分析,随着林龄的增长,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呈现增加趋势,树枝、树叶和树根生物量的占比都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在各个生长阶段,各分项所占平均比例排序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同时以较易调查的林分因子为自变量建立了总生物量和各分项生物量模型,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可以为当地油松林分生物量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南会同生态定位站11年的定位实测数据,对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为2175株.hm-2的第二代11年生杉木林乔木层的生物量为74.76 t.hm-2,净生产力为6.80 t.hm-2.a-1。其生物量分布格局为树干>树根>树叶>树枝>树皮;在林分产量方面6 m以下树干所占其总产量的82%;叶、枝主要分布在5 m~9 m,叶占其总量的78%,枝占其总量的74%,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地表30 cm以内,占其总量的89%。  相似文献   

6.
思茅松天然林单木生物量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调查云南省思茅区思茅松天然林63株思茅松单木的地上部分干、枝、叶生物量数据,并测定其中30株的根系生物量数据。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模型选型,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构建思茅松单木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根系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的决定系数(R2)大于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且GWR模型拟合的R2值除树叶生物量模型外,其余生物量维量模型均大于0.950;Akaike信息指数(AIC)值小于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平均相对误差(EE)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的绝对值除树枝生物量外均小于OLS模型,说明GWR模型拟合效果优于OLS模型;(2)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OLS在拟合生物量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化桐 《福建林业科技》2013,40(1):26-28,98
对20年生北美鹅掌楸人工林生产力及碳氮积累研究表明:北美鹅掌楸福建北部生长潜力较大,树高达15.61~24.54m,胸径为21.37~33.31 cm,单株材积为0.259~0.990 m3。北美鹅掌楸对立地条件敏感,Ⅰ类地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分别比Ⅲ类地增加63.62%、55.90%、281.91%;全树总生物量可达580.27 t.hm-2,各生长器官的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分别占到总生物量的58.80%、20.61%、11.94%、5.58%和3.07%;树干、树叶、树皮、树枝、树根碳含量分别为52.13%、50.61%、49.20%、46.85%、45.34%,氮含量分别为0.72%、0.91%、0.96%、0.88%、0.83%;全树碳总积累量可达290.26 t.hm-2,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分别为177.86、56.02、31.43、15.92、9.03 t.hm-2;全树氮总积累量可达4.56 t.hm-2,大小顺序依次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  相似文献   

8.
贺兰山灰榆疏林单株生物量回归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贺兰山东麓天然灰榆疏林林分进行了调查研究。实测灰榆单株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灰榆单株各器官生物量与树高(H)、胸径(D)、1/2树高处直径(D1/2)和胸径平方乘树高(D2H)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贺兰山东麓天然灰榆疏林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2)各器官生物量拟合的预测模型中,树干、树枝和树叶的生物量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树枝和树皮的生物量预测模型拟合效果一般;任一自变量与单株生物量拟合的预测方程适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物量是反映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是研究许多森林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本研究以河北省油松林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Excel、SPSS11.0和ForStat统计分析软件对河北省油松单木生物量和分配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单木胸径与树高、树叶生物量、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根生物量和全树总生物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树高与胸径、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叶生物量、树根生物量和全树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各调查地油松各器官的生物量,其中树干的平均值为50.55%,树枝的平均值为18.93%,树根的平均值为15.52%,树叶的平均值为15.00%。(3)随着单木生物量的增加,单木各器官树干、枝条和树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0.
田大伦  朱凡 《广西林业科学》2011,40(2):81-84,78
通过定位观测取得的数据,对不同林龄两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积累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第1代、第2代杉木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7、14、20年生两代杉木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大而增加.树叶、树枝生物量随着林龄增长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但树干生物量比例逐年增大,树根生物量变化不明显.7、14、20年生第2代杉木林的单株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