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速生桉作为一种短伐期的优良树种,在全区已发展至500多万亩,主要是作为纸浆林基地和中密度纤维板基地。 速生桉在临桂的种植,还处于起步阶段。就广西全境而言,桂林范围无疑是桉树的发展北沿区域。临桂从2001年开始试种的品种有蓝桉和尾叶  相似文献   

2.
良种桉的生长特点桉树原产澳洲,广西引种桉树已有100余年历史。由于桉树速生丰产,适应性强,用途广泛,是良好的短纤维材,为造纸、化纤、人造纤维板等工业用材的重要原料。目前,我区大量用于生产的良种桉有:尾叶桉、尾巨桉、巨尾桉以及巨桉、柳桉、邓恩桉等新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种源和我区培育成功的优良无性系。它们有五大共同特点:1.生长迅速:只要立地条件较好,温湿条件适宜,几乎一年四季无休眠期都能连续生长,一年生平均树高5米,胸径4厘米以上,四年生树高可达16米,一年成林,四年成材。2.生长量高:大面积生长量年…  相似文献   

3.
发展速生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广西区乃至我国木材紧缺的局面。以南宁市林地布局及空间分析为基础,综合考虑扣除公益林后的林地面积以及速生桉生长的立地条件,确定全市发展速生桉的最大理论面积为38.46万hm^2。根据南宁市五大类培育树种的规划比例以及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提出速生按建议发展最大面积为31.92万hm^2。并提出合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增强森林的综合功能及效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博白县调查 2 0 0 2年种植的速生桉 ,有 37%未能达到原定的生长指标。调查表明影响速生桉生长的主要因子有炼山、病虫害、立地条件、施肥、定植季节、前茬树种、苗木质量、造林天气等 ,并提出解决影响速生桉生长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速生桉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南方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加快,各地掀起新一轮造林高潮,速生桉作为南方速生丰产林的首选树种,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但速生桉作为新的优良品种、新的无性系,造林技术并未普及,论著虽有,但实际操作困难.为便于林业技术人员操作和向社会推广造林,特撰写本文,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南方省市大规模发展速生桉种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目前国内南方省市大规模推广种植速生桉所引发的系列问题开展研究,从了解速生桉的生物学特征和经济性状入手,调查国内速生桉种植的情况,试图找到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方法.速生桉的推广种植可以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改善生态环境,有效缓解国内木材紧缺的局面,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但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带来大批毁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和水土恶化,引发自然灾害、树种单一,诱发大规模病虫害等系列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认为科学规划,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合理搭配混交造林,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维护生态平衡,党政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发展速生按种植和相关产业的监管力度,提高国民环保意识,才能确保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速生桉的大规模发展,危害桉苗的病害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桉苗白绢病是当前在桂南发生普遍、危害苗木最严重、损失最大的一种病害。桉苗白绢病常与立枯病一起发生,但白绢病对将要出圃或已上山造林的苗木危害更大。受白绢病菌感染的桉苗,最初在幼茎的一侧出现一点退绿色的小斑,如针尖大小,随着病情的不断扩大,病斑把苗茎包围一圈,并向上向下不断蔓延,同时由黄褐转为黑褐色,向表皮下的韧皮部、木质部侵入,如温湿度适宜,病灶可长达10厘米以上,一般的为2~5厘米;病斑的位置可从地径起直到高30厘米的半木质化的主径…  相似文献   

8.
从立地选择、整地技术、良种壮苗、密度控制技术、抚育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水分管理技术和病虫控制技术等八个方面讨论了速生桉人工林栽培技术的精准化问题。根据作者的营林实践,提出了速生桉人工林栽培技术精准化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巨尾桉山地造林速生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巨尾桉无性系山地造林速生丰产综合技术研究表明:造林必须过好“五关”即:选地关、灭蚁关、整地关、造林关、抚育关。当主伐年龄7a,蓄积量可达305m^3/hm^2。年均生长量43.5m^3/hm^2,增产效益是杉木、马尾松的6倍。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并鉴定,初步探明了广西速生桉叶部真菌性病害10种,即隐盘孢叶斑病Cryptospori-opsis sp.,轮斑病Pilidiella eucalyptorum,P.diplodiella、花斑病Aureobasidium sp.、黄紫斑病Phleosporasp.、焦枯病Cylindrocladium quinqueseptatum,C.scoparium,C.floridanum、紫斑病Phaeoseptoria euca-lypti、圆斑病Pseudocercospora chiangmaiensis、灰斑病Phyllosticta lindericola、炭疽病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前4种为我国新发现的桉树病害,Cylindrocladium floridanum是我国桉树焦枯病病原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1.
在江西赣州市对巨桉优良无性系巨G1、巨G2按随机区组,3次重复10小区进行不同施肥量试验,应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的数理统计方法得出:A3B2处理(每株施基肥0.5 kg,追肥0.25 kg)为巨桉速生丰产最佳施肥量,其3 a生蓄积量达121.32 m3/hm2,比A2B2处理(每株施基肥0.25 kg,追肥0.25 kg)蓄积量88.01m3/hm2高出37.84%。  相似文献   

12.
王缉健 《广西林业科技》2003,32(4):202-203,210
在广西博白县调查2002年种植的速生桉.有37%未能达到原定的生长指标。调查表明影响速生桉生长的主要因子有炼山、病虫害、立地条件、施肥、定植季节、前茬树种、苗木质量、造林天气等,并提出解决影响速生桉生长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速生桉的大害--蚜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区发展速生桉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对桉树造成不同程度为害的昆虫,如白蚁、尺蠖、袋蛾、叶蜂、小卷蛾、蟋蟀、螟蛾和蚜虫等等。若与林农谈起害虫对桉树的危害,很多人都会说白蚁厉害,但真正要论对速生桉危害严重,损失巨大的,笔者要首推蚜虫。蚜虫虫源广泛,传播“神秘”,生存与繁殖不易觉察,许多种植者见树木生而不长,不知何故,无法治理;桂东南各速生桉新造林区,蚜虫发生与受害林分多处可见,虽未作普查,但估测每年造成的损失是十分惊人的。笔者仅就蚜虫的危害及防治作浅显的分析。正常与受害株的外观差异:生长正常的速生桉树冠多呈塔形或火…  相似文献   

14.
黄敏高 《林产工业》2020,57(4):83-85,89
随着我国人造板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杨木、桉木、杉木等为代表的速生人工林木材得到了广泛利用。这不仅较大程度地弥补了我国木材资源不足,缓解了木材供需矛盾,而且对维护我国木材安全,促进人造板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速生人工林木材种植意义,分析了主要速生人工林木材机械加工特点,为更好利用速生人工林木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因病死亡1.灰腐病在苗期发生,簇状或片状死亡。主梢及叶片呈水渍状腐烂、软垂、弯曲,感病部位可伸展到根部。病株干燥时呈褐色死亡。干燥后,用手轻拍,可产生大量的尘烟状孢子。由真菌引起。2.猝倒病在苗期发生,苗茎上产生黄色水渍状病斑,感病株叶片和主干变色、软腐,上面可见灰  相似文献   

16.
桉树是桃金娘科按树属树种的总称,优良速生用材树种、全世界人工种植面积1800万hm^2,中国约150万hm^2,总面积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居世界第三位。  相似文献   

17.
对广西某林场1809个小班种植的速生桉人工林测得的资料进行拟合,分析了速生桉人工林生长方程的性质.运用SPSS软件的曲线回归拟合S型曲线,建立了速生桉人工林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18.
《云南林业》2010,(6):69-69
1栽培及管理1.1林地清理在造林打塘前,把造林地内的灌木和杂草全面砍倒后,开好防火线.组织好人力后在阴天或晴天上午10点前进行炼山.炼山后应及时挖塘。林地清理最好在造林前1年的9~11月底完成。  相似文献   

19.
我州近年来蓝桉发展较快,目前己达4.67万hm~2。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过量修枝采叶,从而影响了桉树的生长。为了科学的指导桉树生产,真正做到叶、材并用,速生丰产,州科委下达了试验任务。通过几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蓝按速生丰产必须采取一定的科学技术措施。以用途来确定造林规格。蓝桉不宜断头和过量修枝叶。要达到速生丰产,造林后必须加强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0.
巨桉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巨桉种源试验和地理变异研究时, 应重视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出发, 考虑试材的取样标准、群体的生殖和生态特性, 采用现代生物气候方法综合分析。巨桉有些群体存在着复杂的多型性, 采用复合轮回选择能明显提高自由授粉家系后代的遗传增益, 并提高种子园改良的质量。应用入选家系或个体的无性繁殖材料进行改良, 可获得更大的遗传增益。巨桉遗传改良应把有性和无性两条途径结合起来, 遵循简便、实用和高效的原则;基于这个原则, 本文提出了巨桉目前可能的最佳改良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