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在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过程中,其培训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最近几年,云南省泸水县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问题,采取多项措施,保证培训工作有效地开展,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本文主要结合泸水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际情况,就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状况最终是由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的。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的新型农民,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近年来,吉林省始终坚持把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开展了如"阳光工程培训"、"青年培训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训"等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农民整体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为推动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目前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职业技能普遍偏低,仍然是不争的事实,严重制约了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深化,与吉林省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极不相称。因此,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对实现吉林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主体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者.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关键要加强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根据云浮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1000个农户家庭的调查,可知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存在着经费不足、多部门管理、师资力量不足、立法滞后等问题.完善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要建立健全农民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加快制定现代职业农民的职业标准,根据现代职业农民的需求选择培训内容,加大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4.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项目,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为农村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实用人才,优化农村"有人耕地,有人喂猪"的良性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加强农民科学技术培训工作,既体现了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本质体现。加强农民群众科学技术培训既体现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职业农民的重要保障,又保证了人才输送的要求。农民群众科学技术培训既要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同时,还要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综合进行考量,因此,做好农民科学技术培训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吉林抚松县高度重视农民群众科学技术培训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成就。本文主要就吉林抚松县农民科技培训的现状,就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农民科技培训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更好的促进农民科技培训质量提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角度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在更大的时间与空间内优化配置。尤其是在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出生率不断降低、劳动力资源供给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意义重大。必须正视现实,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路径和方法,尽快建立起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新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提升农村留守农民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及当地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民族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面临培训经费不足、培训内容实效性不强、培训时间和形式不够灵活、师资力量薄弱、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不强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当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增强培训时间及形式的灵活性,同时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山丹县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探索研究"一训三育"培育模式,即在抓好集中培训的基础上,突出建好基地实训育、用好师资帮扶育、优惠政策鼓励育的"三育"措施,在"育"字上下工夫,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当前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女性偏多以及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事农业产业的劳动力素质逐年降低,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大农民新技术、新成果及农业政策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及政策水平,对当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对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当前农民科技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受  相似文献   

10.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目前农村很多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发展,导致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指出了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现状,并探讨了黑龙江省新型农民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是当下一项重要的工作之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要想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就应在培训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每个环节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城镇化及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逐渐加快,新型职业农民亦开始发育成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制约培育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的若干因素,提出了培育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338-339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价值取向。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农业生产转化率低下,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农业的推进。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有效途径:规范农民科技培训机制;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师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教育培训,快速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才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与职业农民的培训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从目前的农业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对于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在对新型农民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构建新型农民培训主体协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新兴职业农民主体协同机制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构建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既是职业学校的光荣任务,也是职业学校发展的新机遇。近年来,许多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农广校积极参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取得了初步成绩,积累了经验。农村职业学校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应探索出一个符合社会特色的转移培训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兴区新型职业农民的问卷调查,系统分析了大兴区多年来农村劳动力技能及素质培训的情况、农村劳动力学历水平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新型职业农民产业经营状况、获取技术途径与培训意愿,以及各类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和需要的培训方式,提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现代农业的发展而引发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入手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必要性,探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着培训对象选择不精准和培训内容单一,无法激发受训者积极性等两方面问题,从合理筛选培训对象、优化资金投入结构和整合培训资源等三个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实施农民培训工程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培训工程是一项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系统工程,是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笔者阐述了海门市实施农民培训工程的主要措施、成效,并提出了农民培训工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真正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还很少。现代农业迅猛发展,生态效益农业,集约化经营势在必行,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广大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所以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