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美洲黑杨与青杨派树种杂交及美洲黑杨种内杂交所选出的几个生长快、适应性强的无性系,作了锈病、黑斑病、溃疡病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无性系绝大部分为抗病或高抗,少数为感病。其中对这3种病害均表现抗病或高抗的有69杨×美洲黑杨的5个无性系;06号、52号、57号、66号、80号及69杨。对锈病感病的有69杨×青杨的两个无性系:142号、1062号及69杨×小青杨的592号无性系;高感的有69杨×小叶杨的216号无性系。对黑斑病高感的有Ⅰ—214杨×北京杨的01号无性系及214杨、沙兰杨。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当年生枝条酚类化合物的质和量的变化是否起因于抗病力的差异,1976年从6月17日到10月16日,每月两次,采集了14年生落叶松的四个抗病和四个易感病无性系的当年生枝条,并用气液色谱法分析了酚类成份。从6月到9月两个抗病无性系有毒叶素—3′—0—葡萄糖甙,从8月到10月一个抗病无性系有afzelechin,而其它无性系都不出现这两种酚类,因此酚类化合物在无性系间存在质的差异。就同种酚类化合物而言,抗病和易感病无性系之间存在量的差异。从7月到9月期间,四个抗病无性系的儿茶酸含量明显地大于易感病无性系的。三个抗病无性系的毒叶素含量从7月到9月增多,并为易感病无性系的七倍多。两个抗病无性系的酚类总含量始终是易感病无性系的二倍多。第三个抗病无性系的酚类总含量从6月到7月像易感病无性系那样非常少,但到9月约是易感病无性系的二倍。在人工培养中,如具有抗病无性系同样浓度的毒叶素和儿茶酸显示出对病原菌生长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31个杂交杨无性系对青杨叶锈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条件下对从北美新引种的31个杂交杨无性系对青杨叶锈病的抗性进行调查和评价的结果表明:所引进无性系对杨树叶锈病的抗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从高度抗病到高度感病均有,但没有免疫的无性系。HE-2,XMH-10,XMH-9,HE-1,XMH-1,XMH-11,XMH-12,XMH-2,MH-8,XMH-7这10个无性系表现出高度抗病性,MH-9,DMH-3,MH-10,MH-4,MH-1,MH-6,MH-7,MH-2这8个无性系表现为高度感病。DN、NE杂交的大多数无性系有较高的抗病性,而TD、TN杂交的绝大多数无性系为感病或高度感病。同一杂交组合的不同无性系间,其抗性存在很大差异,有高抗,也有高感。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对靖县排牙山林场杉木嫁接种子园炭疽病自然发病情况的调查报告。用1977—1982年的调查结果,按各无性系的平均感染指数大小分类,将杉木45个无性系划分为抗病(X)。属于抗病的有5个无性系,占45个无性系的11.11%;中庸的22个,占48.89%;感病的18个,占40%。以10、Ⅲ和20号无性系最抗病,即使进行人工接种也不发病。尤其是20号无性系,是属于生长快(>X S)的一类,但结实少(<(?))。20号家系的子代也表现较好,其速生抗病的优良性状较稳定,可作为建立高一级种子园和杂交组合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引进黑杨派黑杨树基因库内无性系主要病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杨扇舟蛾、杨树水泡溃疡病和破腹病等3种发生病虫中,以破腹病危害最为严重;综合发病情况以欧美杨较美洲黑杨为重;就破腹病而言,其抗病力美洲黑杨无性系较多地受遗控制,欧美杨则受环境影响较大,美洲黑杨的抗病能力与无性系的抗寒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可分别把美洲黑杨、欧美杨无性系分为高感、中感、中抗和高抗等4类。文中还  相似文献   

6.
黑杨派杨树基因库内无性系病虫发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引进黑杨派黑杨树基因库内无性系主要病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杨扇舟蛾、杨树水泡溃疡病和破腹病等3种发生病虫中,以破腹病危害最为严重;综合发病情况以欧美杨较美洲黑杨为重;就破腹病而言,其抗病力美洲黑杨无性系较多地受遗控制,欧美杨则受环境影响较大,美洲黑杨的抗病能力与无性系的抗寒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可分别把美洲黑杨、欧美杨无性系分为高感、中感、中抗和高抗等4类。文中还对破腹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莫非  莫晓勇 《热带林业》2003,31(3):11-12,10
用WFT接种技术对47个桉树无性系进行了对青枯病的抗性测定,通过青枯病株率计算和逐步聚类分析,认为31个无性系是抗病品系,10个无性系是感病品系,6个无性系是高感品系。在31个无性系抗病品系中,经生产实践证明,其中MLA、ZU6、W5、LHl、LH2、LH3、SHl、M1等8个无性系显示出很强的抗病性,至今未发生青枯病株。大面积推广应用优良抗病无性系造林,防治桉树青枯病的大面积发生,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河南杨树感染杨树溃疡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不同杨树品种间感染杨树溃疡病情况有明显差异,其中以三倍体毛白杨、小美旱杨最易感病;中林46杨、沙兰杨、毛白杨较抗病,同一杨树品种在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立地条件下种植,其感病情况有所差异,立地条件越好,感病指数越低。杨树不同生长龄级间抗病指数也有差异,1~2 a生幼树感染杨树溃疡病以后发病严重,同一品种,龄级越大,其抗病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9.
桉树无性系抗青枯病性能的测选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非  莫晓勇 《热带林业》2003,31(3):11-12
用WFT接种技术对47个桉树无性系进行了对青枯病的抗性测定 ,通过青枯病株率计算和逐步聚类分析 ,认为31个无性系是抗病品系 ,10个无性系是感病品系 ,6个无性系是高感品系。在31个无性系抗病品系中 ,经生产实践证明 ,其中MLA、ZU6、W5、LH1、LH2、LH3、SH1、M1等8个无性系显示出很强的抗病性 ,至今未发生青枯病株。大面积推广应用优良抗病无性系造林 ,防治桉树青枯病的大面积发生 ,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0.
对普通木麻黄不同抗病无性系植株的根瘤固氮活性、结瘤量、植株含氮量及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抗病性强的无性系植株结瘤量、固氮活性比抗病性差的植株高2一4倍;抗病无性系植株生长高大,生物量和含氮量明显比感病无性系植株高。  相似文献   

11.
普通油茶无性系抗炭疽病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110个普通油茶无性系对炭疽病的抗病性,为油茶炭疽病抗性种质材料筛选和优良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和病情指数法,调查2014、2016年两年中110个普通油茶无性系的抗病性。[结果]在参试的110个普通油茶无性系中,未发现免疫(I)、高抗(HR)、高感(HS)无性系,抗病无性系10个,中抗无性系30个,中感无性系65个,感病无性系5个,其中9号、21号、27号、40号、45号、66号、150号、164号、177号、219号是10份抗病无性系。[结论]综合两年调查结果筛选出9号等10份抗病无性系,为深入研究普通油茶抗炭疽病机制和抗病育种提供了育种基础材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2009年开始,对引进的9个黑杨派优良无性系,以107杨作为对照进行抗病虫害对比筛选试验。通过试验调查并比较分析,无性系在抗溃疡病、白粉病和春尺蠖、美国白蛾等病虫害方面具有差异性,131杨(丹红杨)、276杨、239杨对病虫害抗性较强。在多年的调查中,均未发现桑天牛危害。  相似文献   

13.
分析9个湿地松抗病无性系和4个易感株针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及叶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抗病和感病针叶中都存在黄酮类物质,且抗病针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和叶绿素的平均含量均略高于感病针叶中的平均含量,但方差分析显示二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松针中黄酮类物质及叶绿素含量与褐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9个湿地松抗病无性系和4个易感株针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及叶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抗病和感病针叶中都存在黄酮类物质,且抗病针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和叶绿素的平均含量均略高于感病针叶中的平均含量,但方差分析显示二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黄河淤背区是新的土地资源,在这种立地上进行的欧美杨无性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W_1—6、W_1—535、W_1—375和W_1—151杨较适于该地栽植,表现为造林易成活,生长表现好,且不易感病。  相似文献   

16.
为给豫南地区筛选适合的、对黑斑病抗性较强的薄壳山核桃主栽品种和配置授粉品种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和感病率、病情指数指标,对豫南引进的18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的黑斑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8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对黑斑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6号、11号、13号、20号、21号、25号、35号、64号、132号、“波尼”为高抗病无性系,28号、C12号、C29号为中抗病无性系,5号、104号、C10号为低感病无性系,29号为中感病无性系,1号为高感病无性系;相关性分析表明,薄壳山核桃黑斑病的发生与无性系的树体性状、果实性状和无性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冠幅呈显著负相关、与地径、树高呈负相关;与果实长度、单核质量呈正相关,与果实宽度、单株核产量呈一定负相关;与不同无性系之间有相关性。从18个无性系的抗病性、核果质量和产量性状差异综合评判,13号、64号、“波尼”、25号、132号等5个无性系可以作为豫南地区抗黑斑病较强的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应用抗病选种手段,以黑龙江省杨树人工林中杨树烂皮病发病率80%以上的实生林分为选优对象,从六千余公顷杨树发病林分中选出无烂皮病且生长较快的优树25株,同时将近年来杂交培育出的速生优良品种613杨、A15、A43、A100进行参试,对照树种为小黑杨、中东杨。通过对各品系后代苗的室内、圃间、林间的抗病性测试,从中选出抗病无性系014号及抗病速生良种613杨。  相似文献   

18.
沈瑞祥  樊自红 《林业科学》1989,25(5):420-424
本文收集了来自全国不同地区215个毛白杨无性系,经室内人工接种试验和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调查表明,来源于不同地区的毛白杨无性系对叶锈病(Melampsora magnusiana)的抗病性差异显著。来自陕西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和山西中南部的毛白杨无性系对叶锈病抗性较强,而来自河南大部、河北中南部和山东西部的无性系较感病。其中,最抗病的无性系集中分布于陕西西南部,最感病的无性系则多分布于河南中南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对前期筛选出的25个油用樟树无性系进行炭疽病抗性测定,为抗病无性系的选育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油用樟树无性系对炭疽病存在一定抗性差异。其中高抗无性系有3个,分别为LL002(芳樟醇型)、BL508(龙脑型)和711(邻伞花烃型);抗病无性系有GLC95(芳樟醇型)、LL001(芳樟醇型)和LL004(芳樟醇型)等14个;中抗无性系有LLT11(芳樟醇型)、CN001(柠檬醛型)和SA001(黄樟油素型)等5个;中感、感病和高感无性系均为1个,分别是CA627-1(桉叶素型)、LR201(右旋芳樟)和SA002(黄樟油素型)。  相似文献   

20.
杨树抗溃疡病选择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宁7个县(市)小钻杨天然杂种后代的杨树林分中,溃疡病病率60%以上的林分内,采取3株大树法优选出10株优树,经离体、活体接种、诱发鉴定、自然感病及生长表现的评比测定,选择出辽选抗5号、辽选抗病11号病个抗水泡型溃疡新无性系,接种测定在0-14.8%之间,自然感病率5.6-19.6%,对照北京杨为75-100%,9年生单村积分别超小美早、鞍杂杨、彰武小钻杨0-26%,可在辽宁省北部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