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感染细菌性条斑病后叶片中酚类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细菌性条斑病病菌接种4个抗性水平不同的水稻,分析水稻幼苗叶片的总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对照健叶的总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虽有一定的差异,但与品种抗病性无关;接菌后病叶中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高于相应品种的对照健叶。在抗病品种中的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在发病早期增加迅速,而感病品种中的则在发病早期变化不大,到后期才有较大积累。接菌后,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主要酚类物质的种类相同,共4种,  相似文献   

2.
3.
4.
5.
6.
稻种资源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7.
8.
9.
通过分析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属性、病害特征、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为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提供科学依据,并针对该病害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4个水稻品种Acc8518、Acc8558、H359及建农8号,配制F1、BC1、BC2和F2等世代,研究了水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水稻对细条病的抗性与细胞质无关,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符合简单的加性模型,基因的效应为积加作用,具有较高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  相似文献   

12.
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胞外产物(胞外多糖、蛋白酶、果胶酸酯裂解酶、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半纤维素酶)的部分特性以及不同菌株离体产生各胞外产物能力与致病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病菌在离体条件下分泌的各胞外产物总量和单位产量随培养时间的增长而增加,至一定的阶段后趋于稳定.不同培养基下各胞外产物的产生有所变化,但对各菌株之间单位产量的差异影响不大.病菌产生的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半纤维素酶和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最适pH值分别为9.0、6.0、8.0、4.0、8.0.其蛋白酶活性与致病力呈显著正相关,果胶酸酯裂解酶与致病力呈正相关.病菌除去胞外产物后,降低了在水稻叶片上的吸咐和增殖能力.强致病力菌株胞外产物对离体稻叶的伤害能力要强于弱致病力菌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在多个生育期对多个强致病力细菌性条斑病病菌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材料,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品种的培育提供可靠抗源材料.[方法]以1100份具有丰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系为试验材料,以高感病品种金刚30为感病对照,以5株强致病力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菌为接种对象,采用针刺法进行多生育期、多个强致病力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重复接种抗性筛选鉴定.[结果]初筛获得14份抗病材料,占全部材料的1.27%.复筛获得9份具有中抗级别以上的材料,占全部材料的0.82%,其中有3份材料(RL6、RL9和RL14)在水稻的3个生育期对多株水稻细条病菌菌株具有抗性,尤其是RL6表现出对多菌株的广谱抗性,且抗性水平高;6份材料(RL2、RL4、RL5、RL8、RL11和RL12)在单个生育期对单株水稻细条病菌菌株具有抗性.[结论]获得3份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多生育期广谱抗性的材料,可作为重要的抗源应用于水稻抗性品种培育,其中RL6可作为优质抗源优先应用于水稻抗性品种培育;获得6份在特定生育期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抗性的材料,可作为候选抗源应用于水稻抗性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1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产量损失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人工接种,造成不同病情小区及病丛,产量损失测定结果表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通过降低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而造成产量损失。病害引起的产量损失与病叶率及其严重度有关,经相关及回归分析发现,产量损失率与病叶率及其严重度乘积成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得产量损失模型y=5.0179+0.0831x.  相似文献   

15.
为了标记辅助选择的需要,在利用RFLP和AFLP标记对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进行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了与3个效应较大的QTL连锁的SSR标记,并应用于把高抗细条病的品种Acc8558中的抗病基因导入到高感细条病的品种珍汕97B中的回交育种中.通过4次回交和1次自交,育成了5个遗传背景基本上与珍汕97B相同,导入了来自Acc8558的不同抗病区段的株系.本研究证明了将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应用于旨在改良单个数量性状的回交育种的可行性.这些抗病区段导入系为抗细条病QTL的精细定位以及研究不同QTL间的互作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摘要:以感病水稻品种汕优63、V优64为材料,探讨不同激素对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并对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滤液毒素对愈伤组织增殖与生长以及分化苗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改良N6为基本培养基,添加1.5mg/L2,4-D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0.5mg/L6-BA与2,4-D组合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增殖率。在愈伤组织增殖分化培养过程中,随着病原菌滤液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增殖率不断下降、褐变严重。在继代分化培养中,随着培养基中细条病病原菌滤液浓度的增加,接种的抗性愈伤组织分化苗数、抗性苗比例不断减少,在40-55mL/L的选择压力下,分别得到中抗植株25、14株。因此,利于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并获得抗性苗的细条病病原菌菌液浓度为40-55mL/L。  相似文献   

17.
普通野生稻抗细菌性条斑病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挖掘水稻Oryza sativa L.抗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 BLS)主效基因,为丰富水稻抗病基因资源和培育水稻抗病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建立作图群体,对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抗源‘DY19’抗BLS的基因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进行遗传分析,用SSR分子标记对其抗病基因bls2进行初步定位。【结果】F2群体中抗病与感病单株符合1∶3的理论分离比例,说明普通野生稻抗源‘DY19’的抗BLS符合单基因遗传模式,受1对主效隐性基因bls2控制。初步将该基因定位在第2号染色体分子标记SL03(23 474 851 bp)与SL04(24 484 154 bp)之间约4 cM区域内,这是一个新的抗BLS基因位点。【结论】普通野生稻抗源‘DY19’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受1对新的主效隐性基因bls2控制,为进一步的精细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SSR标记在水稻白叶枯病抗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白叶枯病是危害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SSR标记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鉴定和抗病育种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针对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开发的SSR标记不多,对利用SSR标记开展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辅助育种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利用已与抗白叶枯病基因建立连锁关系的SSR标记来累加抗白叶枯病基因是拓宽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基础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南方籼稻品种抗白叶枯病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0个国内外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系测定我国南方稻区28个品种(组合)的抗性,其中抗谱最广的是八桂早、八桂香、培杂山青3个品种,对60%的供试菌系表现出抗性.抗谱在30%以下的品种有13个,占供试品种数的57%,其中特优63、广优4号则对10个供试菌系表现全感.籼稻品种(组合)对菲律宾菌系P1和中国代表菌系浙173具有很好的抗性,而对菲律宾菌系P2、P3的抗性频率很低,对菲律宾菌系P6和中国菌系1358则是全部表现感病.建议在育种计划中注意引进能够抗P2、P3、P6和1358等菌系的抗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