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稻拔节期株型特征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以杂交中籼稻汕优63和中粳稻武运粳8号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栽插密度、肥料运筹等措施,塑造不同产量的群体,研究水稻拔节期株型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群体拔节期叶片的长度适宜,叶鞘载叶量小。汕优63叶角较小,叶片松散度宜小,顶部3叶松散度之和7.7度左右;武运粳8号叶片松散度宜大,顶部3叶松散度之和6.0度左右。群体距顶层35cm左右的透光率达40%-45%,顶部3叶的叶绿素含量适中,光合速率高。  相似文献   

2.
水稻株型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水稻株型概念及研究历史的简要分析,重点阐述了株型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以及株型栽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水稻株型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当前推广16个水稻品种进行性状相关分析,阐述了株高、剑叶角度、长度、宽度、面积;倒2叶角度、长度、宽度、面积,倒3叶角度、长度、宽度、面积与产量关系。从而提出要想提高产量,不仅要考虑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而且要考虑水稻的株型。为吉林省水稻高产栽培和水稻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育阶段遮阴对水稻籽粒充实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Ⅱ优498、川香9838等16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分蘖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弱光对水稻籽粒充实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遮阴对水稻籽粒充实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分蘖期遮阴主要使水稻有效穗大幅度降低,并使籽粒充实度和充实率分别减少3.00%和4.03%,减产17.34%;拔节孕穗期遮阴主要减弱水稻中期的营养生长和穗分化程度,使充实度和充实率增加3.84%、9.94%,但产量降低41.35%;灌浆期遮阴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授粉、结实及籽粒充实,使其充实度和充实率分别降低了7.41%和16.64%,产量降低53.9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一丰8号和冈优906等组合较耐弱光。  相似文献   

5.
新株型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 8个新株型水稻品系为材料 ,研究新株型稻生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与汕优 63相比 ,新株型稻每穗粒数多 ,单位面积总颖花量高 ,但因结实率低而产量较低。新株型稻的分蘖少 ,前中期生长量较小 ,结实期叶片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较高 ,干物质积累量高 ,光合同化物向籽粒运转率低。依据强、弱势粒的灌浆速率 ,新株型稻籽粒灌浆可分成快速同步灌浆型、异步灌浆型和缓慢同步灌浆型 3种类型。灌浆类型与结实率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 :新株型稻结实率低主要是受精籽粒充实不良所造成 ,而物质运转率低是籽粒充实不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7.
水稻抽穗后株型指标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以代表性品种中粳武运粳 8号和杂交中稻汕优 6 3为材料 ,研究高产水稻株型和籽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产水稻的株型应为 :株高在适宜范围内的上限 ,穗下节间较长、基部第 1、2节间粗短 ,穗下节间占秆长的32 %~ 35 % ,茎生 3叶叶角和弯曲度小 ,茎生 5叶叶长配置合理 ;高产株型植株抽穗后的势粒比为 4 5 .0~ 4 9.0cm2·粒 -1。此时 ,水稻植株节间茎鞘基础物质积累高 ,茎鞘输出物质多 ,而茎鞘输出相对比例小。  相似文献   

8.
冷浆型水稻土施用沸石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冷浆型水稻土施用沸石作了初步研究,并同施用石灰的改良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沸石同石灰一样对于冷浆型水稻土的水稻有较好的增产作用。对于pH5.5以上的冷浆型水稻土,沸石的增产效果明显好于石灰,而对于pH5.5以下的水稻土。增产效果不如石灰;施用沸石稻的生产和产量性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使水稻的抗性增强,产量显著提高;沸石施于冷浆型水稻土有明显的后效。  相似文献   

9.
10.
水稻有效分蘖叶龄期的株型特征及其与产量关系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汕优63和9516为材料,通过密肥措施,培育不同产量的群体,研究水稻有效分蘖叶龄期(N-n)的株型特征及其与产量关系。结果表明:高产群体N-n期叶开角较大,叶长适中而稍长,叶片的松散度较大;叶片较厚,叶绿素含量高;叶面积增长缓慢,叶面积指数较小;叶鞘积累快,单位叶鞘重要承载的叶面积小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0份水稻品种抽穗期的叶型特性及其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水稻品种叶片长度和宽度之间差异较大;(2)不同水稻品种之间叶片角度的差异明显;(3)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加叶角有所增加,叶长先增后减,叶宽也随之增加;(4)结实率与叶角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千粒重和每穗颖花数与叶角之间呈线性负相关;(5)千粒重和叶长之间呈线性正相关,结实率和每穗颖花数与叶长之间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穗倾角为分类依据,研究了不同穗型水稻群体产量形成和干物质生产特点。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品种平均产量依次降低,成粒率和千粒重较高是直立穗型高产的主要原因;弯曲穗型品种抽穗期干物重和表观输出率较高,直立穗型品种较低;直立穗型品种抽穗后干物重和成熟期干物重明显高于另二种穗型,抽穗后干物重占成熟期干物重和产量的百分比也较高;直立穗型品种上三叶短而宽、上中部叶片直立而下部叶片较平展,半弯曲穗型品种上三叶长而窄、叶片较平展,弯曲穗型品种上三叶长而宽、上部叶片平展而中下部叶片较直立;抽穗后直立穗型品种群体中下部透光性能好、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较慢、丙二醛含量上升较慢;直立穗型和半弯曲穗型品种抽穗后单个颖花拥有的干物质越多,成粒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明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提出最佳的插秧密度,以‘空育131’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为10 cm、每穴插3株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0353.26 kg/hm2。显著高于行距为16 cm、每穴插2株的处理,此处理主要是通过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来增加产量,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与结实率也存在较小的正相关关系、与每穴着粒数和每穴穗数呈负相关。结实率与每穴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每穴着粒数与每穴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本试验条件下,行距为10 cm、每穴插3株处理的插秧密度最好,是水稻实现高产的理想密度。  相似文献   

14.
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与稻米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结果表明,大部分产量构成因子显著地影响着稻米品质。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与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粒数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实粒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水稻栽培过程中以提高有效穗数为重点,可达到优化稻米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常规水稻和覆草旱作水稻两个处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作水稻根冠比较常规水稻高23.2%。常规水稻最大根深为28cm,旱作水稻为35cm。水稻旱作后根系呼吸强度有明显增加。早造常规水稻断根后产量下降15% ̄23%,而旱作水稻断1/4根产量增加约20%。晚造常规水稻断根处理之间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旱作水稻断3/4根处理产量较不断根处理下降20.4%。早造水稻断根不利于水稻贮存物质输出而有利用于净光合产物积累。断根后旱作水稻穗增重增加,而常规水稻断根后穗增重下降。晚造旱作水稻断根后贮存物质输出减少,断1/4根处理水稻净光合生产量有升高趋势,但断根过多则引起净光合生产量下降,最终导致穗增重下降。常规水稻断根后对贮存物质的输出影响不大,断1/4根水稻净光合生产量有升高趋势,但断根过多则导致净光合生产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抗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研究了劲丰、多效唑、矮壮丰等3种生长调节剂对水稻茎秆质量、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拔节期施用3种生长调节剂均能降低水稻株高,其中以多效唑处理降低株高最显著,其次为劲丰。与对照相比,喷施调节剂处理后水稻基部1、2节间的抗折力均有所提高,植株倒伏指数降低,植株抗倒能力显著增强,其中以1 125 g/hm2浓度多效唑处理效果最明显。产量结构中,不同浓度的劲丰和矮壮丰均提高了水稻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而多效唑实粒数降低,进而降低了产量。[结论]水稻拔节期喷施劲丰1 800 ml/hm2或矮壮丰1 050 ml/hm2,能达到提高茎秆抗倒能力和增产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三系杂交组合金优253和中优315为试验材料,在两种土壤耕作方式和三种栽培密度下,研究了强化栽培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和栽培密度对强化栽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明显影响。相同耕作方式不同密度下,单株分蘖数随株行距的增加而增加,单位面积分蘖数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抽穗期最大叶面积指数及其衰减率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抽穗前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以中等密度的最大,但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仍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率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随株行距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随株行距的增加而增加。免耕条件下的强化栽培水稻产量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常耕条件下的产量则以中等株行距处理的最高。  相似文献   

18.
引起早衰的水稻病害的调查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引起早衰的水稻病害菌核杆腐病和水稻纹枯病在江西南昌和吉安的发生情况,在两地菌核杆腐病病丛率为0%~10%,病株率为0%~1.6%,而纹枯病病丛率为22%~100%,病株率为6.15%~64.68%。测定了“金优桂99”水稻纹枯病的产量损失,其1、3、5和7级的产量损失率分别为4.29%、7.73%、10.73%和18.45%,纹枯病病情指数(x)与千粒重下降率(y1)的线性模型为y1=0.3485+4.8921x,与结实率降低率(%)(y2)的线性模型为y2=1.7655+11.8407x,与产量损失率(%)(y)的线性模型为y=1.2040+20.4680x。  相似文献   

19.
魏雪娇  吴建富  方加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85-11786,11788
概述了水稻根系的形成与分布、根系的功能以及根系与地上部的关系,提出了影响根系生长发育的几个主要因素及其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