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穗部性状及其籽粒灌浆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方法]选用直立穗型水稻品种辽粳326和弯曲穗品种奥羽316,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研究2品种主穗穗部性状及其籽粒的灌浆特性。[结果]结果表明:2品种主穗上1次枝梗粒数均多于2次枝梗粒数,辽粳326每穗颖花数的差异主要是由2次枝梗数和2次枝梗粒数决定,而奥羽316恰相反。辽粳326的实粒数与结实率均高于奥羽316。2品种各级籽粒灌浆趋势为上部1次枝梗(PBt)籽粒>中部1次枝梗(PBm)籽粒>上部2次枝梗(SBt)籽粒>下部1次枝梗(PBb)籽粒>中部2次枝梗(SBm)籽粒>下部2次枝梗(SBb)籽粒。辽粳326的单茎草重和粒草干重明显高于奥羽316。[结论]辽粳326的灌浆能力优于奥羽316。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大穗型水稻穗部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进行定位,为水稻超高产育种提供优质的种质材料。【方法】利用95个在双亲具有明显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和213个由大穗型水稻材料lp1与9311构建的F2群体单株,采用完备区间加性模型作图法(ICIM-ADD)对穗长、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3个穗部性状的QTL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到5个穗部性状QTL,其中穗长QTL 1个,每穗粒数QTL 2个,着粒密度QTL 2个,分布于第3、4、6、10和11号染色体上。检测到的QTL LOD介于2.63~2.91,表型贡献率为7.42%~17.72%,贡献率大于10.00%的主效QTL有2个(qSSD-3-1和qPL-11-1),分别有2个和3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大穗lp1和9311。【结论】定位得到的主效QTL qSDD-3-1和qPL-11-1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新的穗长QTL qPL-11-1可用于精细定位和克隆。  相似文献   

5.
水稻穗发育畸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水稻穗发育畸形的症状和发生特点,初步确定为水稻线虫危害所致,并提出了目前的应对措施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水稻的穗分化过程,穗肥的施用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7.
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0个水稻品种为试材,探讨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差异,以获得优质高产的最佳穗重类型水稻品种。结果表明,重穗型品种产量高,但稻米垩白率高,垩白度、碱消值和胶稠度大;中穗型品种糙米率和精米率高,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低,食味值高;轻穗型品种每穗颖花数少,产量低,稻米碱消值小,蛋白质含量高。总体来看,重穗型品种产量较高,但米质一般;中穗型品种产量较高,且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认真搞好病虫测报工作、加强综合防治、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检查督促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穗重型小麦群体发育动态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近年试验试种的穗重型小麦品种(系)群体发育动态研究表明:穗重型小麦单位面积冬季分蘖、春季分蘖、穗数和产量分别比对照(小偃6号和陕229)降低24.57%、37.21%、29.01%和10.87%;群体平均单穗粒重增加46.46%.分析认为,单位面积分菜数偏少的原因是:①穗重型小麦形成一个分蘖所需要的积温约为(96.54±19.1)℃,比对照品种多47%;②穗重型小麦的分蘖习性对低温反应敏感,对生态条件的适应范围小.  相似文献   

10.
水稻穗重对高产育种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7个晚籼品种的通径分析和60个稳定株系材料在光照不已受遮荫与互有遮荫状态下的两种取样分析,证明穗重是影响单株生产力的最主要因素,而穗重又决定于源、库、流三能力的大小及三关系的协调。阐明了水稻丰产性的选择拟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穗重的提高,并注重源、库、流结构的改善,培育具有源足、库大、流强基础结构和多产、快运、满存产量形成机制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1.
后期氮肥比例对不同穗型粳稻品种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于1997年4~10月在日本筑波国际中心试验田进行,就后期氮肥对穗数型粳稻品种Nipponbare和穗重型粳稻品种Tsukinohikari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总施氮量相同情况下,不论穗数型品种还是穗重型品种,后期追施氮肥的处理均较不追肥的要增产,并均以40%追肥比例的产量最高。穗数型品种Nipponbare的后期追肥比例高达60%,都能较不追肥的显著增产,但对穗重型品种Tsukinohikari来说,这个比例要低于60%才能起显著增产作用。还就后期氮肥对2种不同穗型粳稻品种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叶片含氮量,植株总吸氮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在用好基肥和蘖肥的基础上,水稻施用适量穗肥有利于水稻生殖生长,增加水稻有效穗和实粒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直播水稻穗肥运筹对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8年采用田间小区(5处理、3重复)试验的方法,对直播水稻穗肥运筹与穗部性状的关系了研究,经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在叶龄余数3.9、3.0、1.8和0.9时采用7.5kg、尿素「CO(NH2)2」6.0kg和尿素4.0kg),其结实一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小区实数均密切相关。其中,处理1还与结实一次枝梗数密切相关,与现存二次枝梗数有重要关系,其一、二次枝梗兼顾南,有  相似文献   

14.
水稻穗部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水稻穗部性状研究概述水稻穗部形态是株型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1、2]。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十分密切,水稻产量可被分解为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乘积,或单位面积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乘积[3、4]。如何构建理想的水稻穗部形态,优化产量构成因素,使单产水平迎来第三次飞跃,前人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报道[5]。杨守仁提出优化穗部性状组配,解决超高产、穗大与穗多的矛盾,并把直立大穗型指标纳入株型设计[6~8]。陈温福提出,增加生物产量是获得超高产的物质基础,优化产量结构是实现超高产的先决条件,利用籼粳稻亚种间杂交…  相似文献   

15.
水稻穗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穗粒数、穗型、微气象特性等3方面,对水稻穗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未来水稻穗型研究的4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水稻穗部性状与穗颈和倒二节间维管束数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1个粳稻品种(系)对穗部性状与穗颈和倒2节间维管柬数量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系)间穗颈的维管束数量存在较大变异。穗颈大、小维管束数量、第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量与穗部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选择穗颈和倒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量多,穗颈大、小维管束数量之比和穗颈与第2节间大维管束数量之比较低的类型,有利于改善穗部性状。  相似文献   

17.
大穗型水稻水浆管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大穗型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时期耐旱性不同,分蘖期耐时力最强,适度干旱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幼穗分化至抽穗开花对缺水最为敏感,缺水减产严重,后期灌浆时间长,不可断水过早采用前轻后重的管水方法,有铲分蘖终止期比常规灌溉法的提前5d,总分数比的多38.2万/hm^2,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提高4.7%,8.3%和2.4%,株高缩短3.4cm,单产增加12.4%。中、后期的LAI、NAR的C  相似文献   

18.
水稻穗期是指水稻一生中从抽穗到结实成熟的生育时期,在四川省杂交中稻一般历日30天左右,此期是决定稻穗实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穗期田间管理,是夺取水稻丰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水稻穗离体培养技术的应用研究成果,主要有幼穗离体组织培养和不产生愈伤组织的水稻离体穗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20.
外源赤霉素对不同穗型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两种类型水稻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GA3)对穗部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喷施GA3,对穗型影响较小,但对穗部性状有显著影响;在穗分化期喷施GA3对穗长影响最大;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GA3都能相应地增加水稻株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