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采收试验认为,猕猴桃最适宜的采收指标为:(1)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6.2%~7.5%;(2)从开花到成熟的时间为21周左右(约147天);(3)果实硬度8.2 kg/cm2。采收时应剪短指甲、戴手套,要轻采轻放,防止机械损伤发生,尽可能避开雨天、雾天、带露水的清晨进行采收,应在气温较低的傍晚或无露水的早晨采收。2分级和包装果实采收后应及时挑选、分级、以便预冷。  相似文献   

2.
1 不同猕猴桃品种的耐藏性研究表明 ,猕猴桃果实品种间耐藏性差异很大 ,耐藏性较好的品种有海沃德、周至川和目前我国选出的中华 6 1- 36、硬毛 5 7-2 6、华光 5号、华光 10号、通山 5号等优系。一般可贮藏 4~ 5个月 ,最长可达半年以上。2 猕猴桃的成熟与采收用于贮藏的猕猴桃一般在 9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采收。采收成熟度的标准是 :果实充分长大而未软化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6 .5 %~ 7.5 %,种子由黄转褐。中华猕猴桃的果实生育期为 14 0~ 15 0天 ,美味猕猴桃则需170天左右。野生的猕猴桃成熟时 ,离层细胞已形成 ,采时注意勿使掉落。用…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原产我国,是一种藤本水果。它营养丰富,酸甜适口,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高达100~420mg/100g,被人们称之为“水果之王”。近些年猕猴桃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4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陕西省周至县是我国猕猴桃主产地,目前种植面积已达8667公顷,产量达8万t,2000年已出现了卖果难问题,所以搞好猕猴桃的贮藏意义重大。 一、贮藏特性及影响贮藏的因素 猕猴桃属呼吸跃变型果实,并且呼吸强度大,是苹果的几倍。由于猕猴桃的这一生理特性,所以贮藏用猕猴桃应在呼吸高峰出现之前采收,采后必须尽快入库,快速…  相似文献   

4.
苹果是呼吸跃变型水果,气调贮藏(CA)效果极佳。我国目前仍以自发气调贮藏(MA)为主,即塑料小包装贮藏。在没有气调库的条件下,塑料小包装或大帐加冷库贮藏是最优方法,其贮藏效果优于单独的气调贮藏或冷藏。具体操作规程如下。1采收果实采收时间对耐藏性有很大影响。采收太早,果实外观色泽和风味不够好,且易发生生理病害;采收太迟,贮藏中衰老快,果肉发绵易褐变等。因此,短期贮藏的可延迟几天采收,长期贮藏的可提前几天采收。总的来说,应在果实充分成熟、果肉紧密而不软、果面有良好的蜡质时采收为宜。采收时一定要避免机械损伤。2药剂处理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科学准确判断软枣猕猴桃果实采收期,以‘桓优1号’软枣猕猴桃品种为试材,在常规采收日(盛花后110 d)前0、5、10、15、20、25、30 d采收,测定了软枣猕猴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并探讨了细胞壁成分和相关降解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常规采收日前20d开始单果重增重幅度较小,在常规采收日前15d总果胶、半纤维素含量大幅下降,水溶性果胶含量在常规采收日前10 d以后缓慢增加,而其他可溶性果胶成分则在常规采收日前5 d以后迅速增加,纤维素含量在常规采收日前20 d至15 d缓慢下降,在常规采收日前5 d迅速增加然后下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在常规采收日前15 d迅速增加然后保持平稳,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在常规采收日前10 d开始缓慢增加,纤维素酶活性则一直缓慢增加,在常规采收日前5 d以后迅速增加。由此建议,软枣猕猴桃果实如需长时间运输或贮藏,宜在常规采收日前20 d(盛花后90 d左右)采收;直接上市则宜在常规采收日前5 d采收。  相似文献   

6.
以种植于3个不同海拔产地的完全甜柿品种‘次郎'为试材,研究不同海拔产区甜柿在果实成熟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甜柿的最佳品质出现时间因产地海拔高度不同而不同,其限制因子是甜柿完全脱涩的时期。海拔低脱涩早,海拔高脱涩晚。用于采后低温冷藏的甜柿采收成熟度必须达8成熟,TSS含量不低于12%,否则冷藏期间易发生冷害。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0.5μL/L 1-MCP保鲜剂+PE保鲜袋包装,研究3种成熟度[采收硬度分别为(15±0.5)、(12±0.5)、(9±0.5)kg/cm2]猕猴桃果实在-1℃贮藏效果,进而确定猕猴桃长期贮藏适宜采收成熟度。结果表明:当猕猴桃采收硬度为(12±0.5)kg/cm2时,贮藏120天后,果实腐烂率3.9%,失重率2.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40%,维生素C含量820.0 mg/kg,可滴定酸含量1.12%,果实正常后熟,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采收硬度为(15±0.5)、(9±0.5)kg/cm2猕猴桃果实贮藏期不应超过90天。  相似文献   

8.
<正>桃的果实外观艳丽,果肉甘甜多汁,营养丰富,深受欢迎。但桃子一般在6~7月份气温较高时成熟,采收、供应期集中,采后2~3d果肉很快软化、褐变,失去食用价值,损失率可高达30%,故机械冷藏是延长供应期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正> 猕猴桃能否丰产又丰收,采收是关键。提高商品果率就是提高果品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而科学、适时采收是基础。猕猴桃与其它果品有许多不同之处,生产中因采收不当造成损失或无商品价值的并不鲜见,因此,必须强调把好采收关。做到:1 适时采收:猕猴桃品种(品系)甚多,成熟期各有不同;就是同一地区相同品种,不同年份,不同海拔成熟期也有5~10余天的相差。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确定广西桂林地区‘红阳’猕猴桃最佳采收期,分别于8月13日、8月21日、8月28日、9月5日采收果实进行冷藏和常温贮藏,比较了各采收期果实在采摘时、贮藏期间、后熟软化后的品质,以及其贮藏寿命和货架期。结果表明,8月21日采收的果实单果重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在冷库贮藏4周时硬度接近4 kg/cm2,在常温下货架期接近1周,为‘红阳’猕猴桃在桂林地区的最佳采收时间。  相似文献   

11.
以野生蕨菜为试材,以刚采收的鲜样为对照,研究了室内放置3d和冰箱冷藏3d2种处理对野生蕨菜顶芽、幼叶、成熟叶和成熟茎中的蛋白质、叶绿素、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期研究不同贮藏条件下野生蕨菜采后生理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新鲜野生蕨菜各部位都富含蛋白质及叶绿素;随着采摘后贮藏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不断升高;冰箱冷藏与室内自然放置相比,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但保持较低的POD活性及MDA含量,说明冰箱冷藏比室内放置更能保存蕨菜的各部分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2.
<正>猕猴桃为攀缘性落叶藤本果树,引入陕西眉县规模栽培已有20多年,面积1.33万公顷。在猕猴桃生产实践中,果农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1)每年冬季的冻害和翌年春季的倒春寒;(2)猕猴桃树营养生长中期枝条过旺生长,木质化程度低,抗逆性差;(3)近几年果农过量使  相似文献   

13.
眉县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猕猴桃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全县猕猴桃栽培面积已达1.8万hm^2,猕猴桃的兴衰成败关系全县农民的增收致富,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提高猕猴桃品质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几年来,由于猕猴桃采收不当,造成部分果实风味下降,贮藏性降低,直接威胁着产业的健康发展。现将采收过程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并提出相应的标准化采收技术,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猕猴桃人工栽培在西峡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截至目前,全县人工栽培基地0.73万公顷,优良品种率达90%,挂果面积0.31万公顷,盛果期0.13万公顷,盛果期平均产量达3万千克/公顷,平均效益在15万元/公顷以上,高的达30万元/公顷。西峡猕猴桃年产量4.8万吨,年产值2.4亿元以上,猕猴桃重点生产区年人均收入在0.5万元以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现将西峡县目前猕猴桃的主栽品种及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达到生理成熟后即可采收。适期采收能保证丰产、丰收,是提高果实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采收过早影响产量和果实风味,且入库后不耐贮藏。近年来猕猴桃价高俏销,为抢好价钱,8月份就有鲜果猕猴桃上市,品质很差,酸涩不可食用,失去这一品种的固有风味,产生极不良的影响;采收太晚,果实内淀粉转化为糖,很快软化不耐贮藏和外运。适时采收对猕猴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猕猴桃果实具有后熟特性 ,采前生理成熟度对采后果实特性影响明显 ,生产上适时采收十分重要。许多研究认为 ,过早采收猕猴桃 ,容易造成香气缺乏、含糖量过低、含酸量偏高、贮藏期变短、容易腐烂等缺点 ;但过迟采收 ,果实易受霜害、风害的影响 ,而且过度成熟的果实会很快后熟和衰老变质 ,降低经济价值。就酿酒而言 ,低糖高酸的猕猴桃不能酿出高质量的猕猴桃酒。因此 ,用某些标准方法客观评价果实的成熟度 ,以确定酿酒猕猴桃采收的最低、最适成熟度 ,有很重要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  猕猴桃 :早鲜、魁蜜 ,浙江省江山市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17.
以布鲁诺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cv.Bruno)成熟果实为材料,根据植物α-expansin(EXP)基因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方法结合3’RACE扩增得到1个长为957bp的cDNA片段(Ad-EXP1)。该基因片段编码211个氨基酸,与其它植物该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59%~85%,氨基酸同源性为73%~91%。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Ad-EXP1基因在采收当天的果实中表达很弱,随着果实成熟衰老进程加快趋于增强;乙酰水杨酸(ASA)处理延缓果实后熟软化和乙烯生成,也显著抑制Ad-EXP1基因表达。鉴于Ad-EXP1表达丰度与乙烯生成、果实软化程度的一致性,推测该基因在猕猴桃果实后熟软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品种翠香(西猕九号)属美味猕猴桃品系,是周至县农业局在秦岭北麓野生资源普查中发现.果实长椭圆形(图版3),平均单果重82.0 g,最大单果重130.0 g,果皮绿褐色,果皮薄,易剥离,果肉深绿色,肉质细,汁液多,芳香味极浓,风味香甜,品质好,采收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7%,软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00%以上,维生素C含量1 850mg/kg,商品果率90%,冷藏条件下可贮藏4个半月.在陕西秦岭北麓,果实8月底成熟,为中早熟品种.丰产,嫁接苗定植后3、4、5年每667 m2产量分别为300、1 260、1 900 kg.其关键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不同采收期对金魁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金魁猕猴桃为试材,对不同采收期果实在常温下进行后熟品质比较分析,以探讨金魁猕猴桃最适采收期。结果表明,采收期不同而导致猕猴桃果实后熟品质差异较大。早期采收(10月18、23、30日,相应果实发育期分别为168天、175天、182天)时,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较高,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6.5%),干物质含量亦较低(<19%);果实后熟品质较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偏低,可滴定酸含量偏高,固酸比偏低。晚期采收(11月20日,相应果实发育期为203天)的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明显降低,固酸比较高,果实硬度下降较快,失重与腐烂严重,后熟软化期明显缩短。谢花后189~196天采收的金魁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6.6%以上,干物质含量为19%以上;后熟果实固酸比较高,失重与腐烂较低,果实硬度下降平缓,后熟期较长。后熟软化后其果实仍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与干物质含量,表明这段时间为金魁猕猴桃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20.
猕猴桃成熟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显著上升,果实硬度下降。达生理成熟后,可在树上后熟,也可离开母蔓后熟。采收后果实要尽快入库,用薄膜包装,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猕猴桃的贮藏寿命。以气调贮藏和现代化冷库贮藏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