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龙胆生品、酒炙、姜炙、甘草炙、炒炭等不同炮制品中龙胆苦苷的含量,并利用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其炮制工艺,探讨提高龙胆苦苷含量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分别对龙胆药材进行不同的炮制处理,采用超声法进行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其含量,选择龙胆苦苷含量最高的样品进行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炮制工艺。[结果]龙胆不同炮制品中酒炙龙胆的含量高于其他炮制品。当炮制温度为100℃,闷润时间为1 h,龙胆与黄酒用量比例为5∶1时,龙胆苦苷含量最高。[结论]酒炙法是适用于龙胆的炮制方法,且最适宜的炮制条件为炮制温度100℃、闷润时间1 h、龙胆与黄酒用量比例5∶1。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北柴胡不同炮制方法(净制、醋炙、酒炙、麸炒、鳖血炙)与有效成分柴胡皂苷a、d的相关性,为阐明炮制机理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Hypersil ODS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 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测定波长210 nm,进样量20 μL。结果 不同柴胡炮制品之间柴胡皂苷a和d的含量差异较大,柴胡皂苷a的含量依次为:麸炒柴胡>生柴胡>醋柴胡>酒柴胡>鳖血柴胡,柴胡皂苷d的含量依次为:生柴胡>麸炒柴胡>醋柴胡>酒柴胡>鳖血柴胡。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对柴胡有效成分柴胡皂苷a、d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秦汝兰  鹿文蕾 《农技服务》2009,26(11):137-137,140
[目的]以王不留行中总黄酮得率为指标,确定王不留行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王不留行不同炮制品中总黄酮含量。[结果]王不留行不同炮制品中总黄酮含量由大到小为:油砂炒法>清炒法>中火酒炒法>润炒法>砂炒法。[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王不留行总黄酮成分的含量有着明显的影响,且油砂炒法为王不留行最佳炮制工艺。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牡丹皮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牡丹皮生品、酒制品、炒黄制品、炒焦制品和炒炭制品为材料,分别测定了它们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发现,牡丹皮生品多糖含量为9.31%,酒制品为10.86%,炒黄制品为10.62%,炒焦制品为9.96%,炒炭制品为8.78%;牡丹皮生品总黄酮含量为1.86%,酒制品为2.07%,炒黄制品为1.98%,炒焦制品为1.93%,炒炭制品为1.77%。牡丹皮经过炮制后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均发生变化,以酒制品中的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5.
龙庆徳  张旭  袁春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49-18751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 Meerb.)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酒制、酒炒、醋制、醋蒸、清炒、盐制、蜜制和姜制等15种炮制方法炮制虎耳草,并设对照。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后虎耳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醋制1(100 g药材中加入30 g米醋,加热至80℃,炮制时间15 min)炮制的虎耳草样品中岩白菜素的含量最高;醋制2(100 g药材中加入40 g米醋,加热至100℃,炮制时间30 min)炮制的虎耳草样品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最高;醋制3(100 g药材中加入20 g米醋,加热至80℃,炮制时间15 min)炮制的虎耳草样品中槲皮素的含量最高。综合各种不同的炮制方法,醋制优于其他炮制方法,且以醋制1的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稳定虎耳草的炮制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芦荟蒽醌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将芦荟用清炒、酒炙、盐炙、醋炙、醋蒸几种方法进行炮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种芦荟炮制品中总蒽醌类物质、游离蒽醌类物质和结合蒽醌类物质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炮制方法对芦荟蒽醌类物质含量有明显影响,醋蒸品中的总蒽醌类物质和游离蒽醌类物质含量最高,生品中的结合蒽醌类物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透骨香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稳定透骨香的炮制工艺提供依据,以乙醇为提取剂,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炮制方法对透骨香中水杨酸甲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用清炒、酒炙、醋炙、醋蒸、盐炙5种炮制方法炮制所得的透骨香粗提物中,水杨酸甲酯苷含量分别为37.92%、41.70%、38.20%、34.17%、37.32%,均低于生品的含量(42.77%);水杨酸甲酯苷含量最高的是酒炙法炮制的样品,最少的是醋蒸法处理的样品.表明:采用乙醇为提取溶剂利于水杨酸甲酯苷的溶出,在实际应用该药时采用酒制可增加其溶出从而增强疗效,酒制应是透骨香的最佳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个不同烤烟品种中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烤烟品种中绿原酸的含量,精密度好,平均回收率高。各品种中绿原酸含量差异较大,叶片中绿原酸含量的分布范围4.7~9.3mg/g,花中绿原酸含量的分布范围5.3~12.4mg/g。烤烟中绿原酸含量在不同品种不同部位间含量分布有差异,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烤烟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竹叶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和总黄酮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0种竹子的叶、枝中的芦丁含量,用C-18反相色谱柱,以甲醇-水-磷酸体系为流动相,对竹叶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色谱分析,采用外标法测定了各样品中芦丁的含量.讨论了芦丁在竹叶、竹枝中的含量变化及其在总黄酮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竹类黄酮化合物总量及芦丁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竹叶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和总黄酮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0种竹子的叶,枝中的芦丁含量,用C-18反相色谱柱,以甲醇-水-磷酸体系为流动相,对竹叶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色谱分析,采用外标法测定了各样品中芦丁的含量,讨论了芦丁在竹叶,竹枝中的含量变化及其在总黄酮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加工方式对传统荞麦制品芦丁含量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传统荞麦制品营养成分含量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蒸、煮、烙、油炸和发酵等加工方式所得传统荞麦制品中的芦丁、槲皮素含量,对其制品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荞麦面粉加水调制成面团时,芦丁结构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槲皮素;传统荞麦制品中,槲皮素含量远高于芦丁含量;不同加工方式对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影响不同,发酵对荞麦中芦丁、槲皮素的影响最大(苦荞面粉中的芦丁含量为6869.1 mg/kg,槲皮素未捡出;而苦荞醋中的芦丁含量为19.8 mg/kg,槲皮素含量为29.2 mg/kg),油炸次之,煮制对芦丁、槲皮素的影响最小;不同加工方式所得苦荞制品的甲醇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发酵制品的抗氧化能力最强,而油炸制品最弱。此结果提示人们在加工荞麦制品时,应尽量避免采用加热温度较高的烙制和油炸,可多采用煮制加工,以减少对荞麦制品品质的影响,同时应重视苦荞醋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麦冬、去心麦冬及其炮制品中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比较麦冬去心前后及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变化。[方法]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以芦丁为对照,采用NaNO_2-AlCl_3-NaOH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多糖含量分别为麦冬生品10.88%、酒炙品6.92%、清炒制品10.48%、米炒制品6.81%,去心麦冬生品11.73%、酒炙品8.46%、清炒制品11.01%、米炒制品8.54%。总黄酮含量分别为麦冬生品0.83%、酒炙品0.76%、清炒制品1.03%、米炒制品0.95%,去心麦冬生品0.78%、酒炙品0.70%、清炒制品0.99%、米炒制品0.84%。[结论]麦冬去心后,多糖含量增加,麦冬生品及去心麦冬经炮制后,多糖的含量均有减少;麦冬总黄酮含量在去心后减少,麦冬生品及去心麦冬炮制后,除酒炙品以外,总黄酮的含量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不同加工方法对陕西地区引种五味子木脂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对陕西地区引种五味子药材品质影响,选择引种地五味子最佳干燥方式。以晒干、不同温度烘干、稍蒸晒干、晒干后稍蒸的加工方法处理五味子果实,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样品中六种木脂素类成分。结果表明,烘干整体药材性状优于晒干,且50℃烘干木脂素类成分含量较高。建议陕西引种地采用50℃烘干代替晒干。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小米中叶酸提取及测定方法研究较少,尤其是对适用于规模化提取、测定叶酸含量的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米中叶酸含量进行测定。对影响叶酸提取及测定效果的三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小米中叶酸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液添加量1 mL,淀粉酶20 μL,蛋白酶150 μL,大鼠血清25 μL;最佳测定条件为,流速1 mL/min,流动相pH=7,检测波长280 nm、色谱柱柱温30 ℃。使用优化后的三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米中叶酸进行提取并测定,测定过程中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0%。综上,三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可用于大规模高效提取并精确定量小米中叶酸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芸香苷含量为指标,比较不同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对金槐槐米芸香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时间及加工方法对槐米中芸香苷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槐米于花蕾较饱满、黄绿色、部分花蕾顶端出现花舌时采收芸香苷含量最高;加工方法以蒸后晒干较优.  相似文献   

16.
栽培川续断药材质量的综合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不同部位和不同炮制方法加工的栽培川续断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及其含量动态变化,探讨不同生长期、不同生长年限、不同炮制方法对川续断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川续断皂苷Ⅵ为测定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续断药材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结果]川续断药材以3年生花前期采收,经105℃杀青30min,80℃干燥加工的根中含量最高。[结论]为续断GAP规范化种植的SOP制订和相关医药工业生产提供了试验数据,有利于续断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炮制对山茱萸中药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考察了炮制对中药山茱萸药效成分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山茱萸炮制前后其药理作用发生变化的相关物质基础。[方法]结合试验研究与文献综述,分别对山茱萸生品、酒蒸品中各类药效成分的含量进行考察。[结果]山茱萸酒蒸后苷类成分的含量均有所下降,而有机酸类成分、多糖类成分、与肝肾有关的药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有所增加。[结论]山茱萸炮制前后药理作用的差异与其物质基础密切相关。山茱萸临床入药是否进行加工炮制应取决于其具体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牟新利  付川  吴汉夔  文畅  徐超  欧容  范深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341-11342
以芦丁为标准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水杉种子中芦丁的含量。结果表明,芦丁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004~0.0400mg/ml,加样回收率为99.6%,RSD为0.96%。  相似文献   

19.
以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Bge.) Hsiao)干燥根的黄芪饮片为试验材料,将黄芪饮片进行盐浸,采用炒、饭蒸的方法炮制了炒制盐浸黄芪、饭蒸盐浸黄芪,以生黄芪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黄芪、炒制盐浸黄芪、饭蒸盐浸黄芪的总多糖、总皂苷、总黄酮质量分数,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盐浸黄芪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多糖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炒制盐浸黄芪、生黄芪、饭蒸盐浸黄芪;总皂苷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生黄芪、炒制盐浸黄芪、饭蒸盐浸黄芪;总黄酮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生黄芪、炒制盐浸黄芪、饭蒸盐浸黄芪。2种方法炮制的中药黄芪中的总多糖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总皂苷、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差异不明显,炒制盐浸黄芪中总多糖成分质量分数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科学》2017,(5):722-724
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国沙棘根、茎、叶、果实中芦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及比较。所用色谱柱为Diamonsil C_(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33∶67),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表明,中国沙棘根、茎、叶、果实中芦丁的含量分别为0.132 1,0.216 3,0.930 2,0.127 0 mg/g。研究结果可为沙棘芦丁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