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倒伏严重影响甘蓝型油菜产量,赤霉素及其抑制剂对油菜株高、抗倒伏性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研究赤霉素及其抑制剂影响甘蓝型油菜倒伏的较少,因此系统研究赤霉素及其抑制剂对油菜抗倒伏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7份不同来源甘蓝型油菜为材料,蕾薹期喷施赤霉素和烯效唑,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株型性状与倒伏的相关性及影响倒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油菜的倒伏指数与一次有效分枝高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根系因子对倒伏指数贡献率最大。喷施赤霉素后,倒伏指数与主花序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侧根数显著负相关,与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喷施烯效唑后,倒伏指数与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赤霉素主要是通过增加甘蓝型油菜侧根数,增加植株的节间距以及主花序长度来调控甘蓝型油菜倒伏指数。烯效唑主要是通过增大甘蓝型油菜的一次有效分枝数、茎粗、基枝角、顶枝角,减小植株的节间距来调控油菜倒伏指数。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机械化收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适宜密植油菜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关系,为推广油菜机械化奠定基础,采用不同株型油菜品种为供试材料,就不同种植密度与油菜的花期集中性、抗倒伏能力、产量的关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油菜开花期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而变小,即油菜开花期较为集中,也更容易倒伏。同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变大,产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产量在种植密度36万株/hm2时最高。因此,在原有栽培密度24万~33万株/hm2的基础上,增加到36万株/hm2左右,油菜的花期较为集中,保证油菜上下部角果同时成熟,也不易倒伏,株型也较为紧凑,比较适宜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3.
倒伏是影响油菜高产、稳产、优质的限制因素之一,是油菜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作物自身遗传特性、人为栽培方式以及外在环境因素3个方面着手综述了油菜倒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油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8份不同株高甘蓝型油菜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考察其株高等株型性状、抗倒性,观察其茎秆显微结构,测定茎秆生化成分。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甘蓝型油菜的株高等株型性状、茎杆显微结构和生化成分等与倒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株高、一次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度、顶枝角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影响倒伏的株型性状分为3大类:茎秆长度因子、角度因子、分枝数相关因子。茎杆显微结构分析发现,株高越高,其茎杆皮层层数越多、皮层厚度越大,相邻维管束之间间隙越大、维管束个数越多,但是矮杆材料比高杆材料细胞排列更整齐紧密,且细胞相对较小;研究也发现横截面积、髓面积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倒伏指数、株高、皮层层数、维管束个数在聚类分析中聚为一类。茎秆生化成分分析表明,终花期茎秆各生化成分与株高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株高与木质素和粗纤维的负相关系数较大;通径分析表明,对倒伏指数直接贡献最大的是木质素,间接效应最大的生化成分为相对含水量。  相似文献   

5.
油菜是我县重要油料作物之一,油菜倒伏严重影响产量及品质。因此,防止和减轻油菜倒伏是提高产量及品质的关键技术。 一、油菜倒伏原因 1.品种选用不当 易发生倒伏的品种,通常茎秆细软,弹性不好,易感菌核病,不耐肥。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抗倒性及其与株型结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9个抗倒性不同的高产甘蓝型油菜组合为材料,在2个生态环境差异较大的试点进行种植,分析了株型结构与倒伏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茎粗和一次分枝数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一次分枝长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可将根茎粗、一次分枝数和一次分枝长作为油菜抗倒伏性状的主要指标;(分枝层+主花序)(即结角层)/分枝高度(非结角层)、分枝层/分枝高度、主花序/分枝高度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鲜根冠比和结角层/非结角层越大,植株的倒伏指数越大,越不抗倒,即合理的株型结构可增强植株的抗倒性;各产量性状均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植株倒伏越严重产量越低。主花序产量比例小,侧枝产量比例大,植株的抗倒性越强。  相似文献   

7.
以9个抗倒性不同的高产甘蓝型油菜组合为材料,在2个生态环境差异较大的试点进行种植,分析了株型结构与倒伏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茎粗和一次分枝数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一次分枝长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可将根茎粗、一次分枝数和一次分枝长作为油菜抗倒伏性状的主要指标;(分枝层+主花序)(即结角层)/分枝高度(非结角层)、分枝层/分枝高度、主花序/分枝高度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鲜根冠比和结角层/非结角层越大,植株的倒伏指数越大,越不抗倒,即合理的株型结构可增强植株的抗倒性;各产量性状均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植株倒伏越严重产量越低。主花序产量比例小,侧枝产量比例大,植株的抗倒性越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为了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高肥水栽培技术的应用面积逐年扩大,油菜倒伏面积也日益增加,尤其是在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影响的情况下。目前,油菜倒伏已成为影响油菜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油菜生产的发展。2011~2012年汉寿县油菜因倒伏而严重减产、品质下降。文章对油菜倒伏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推进肇庆市的油菜种植,选取8个甘蓝型油菜品系进行引种试验。[方法]设置2个不同播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考察了各品系的长势、虫害情况、生育期以及终花期株型相关农艺性状,同时比较了第2播期的水淹条件对不同品系各项性状的抑制作用。[结果] F品系花期最早,只需要53 d时间,但容易倒伏,而G品系的株高最高约188 cm, E品系的开展度最大接近80 cm,极易倒伏。水淹条件缩短了各品系的开花期,显著抑制了各品系的株高和开展度。相比之下,D品系耐淹能力最强,株高和开展度分别减少39和5 cm,冠层高度反而增加13 cm。[结论]综合考虑肇庆市多功能油菜产业对早熟且耐水淹油菜品系的需求,下一步仍需要对引种材料进行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10.
双低油菜具有优质高产的生育特性,菜籽油中主要脂肪酸包括油酸、亚麻酸、亚油酸和芥酸等。双低油菜中的油酸含量高达60%,因而被称为“最健康的食用油”,同时双低油菜具有高产的经济性状,合理的产量结构、高抗倒伏性,高抗茵核病等。本文对双低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简要的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油菜倒伏已成为影响油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不但降低油菜籽的千粒重,而且降低油菜籽的含油量.近年来,笔者结合沈丘县关于油菜倒伏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并提出防治措施.一、造成油菜倒伏的原因(一)选用品种不当选用了茎秆细软、弹性不好、易感菌核病、不耐肥的品种,从而造成油菜的倒伏.  相似文献   

12.
油菜茎的解剖结构和倒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抗倒伏油菜品系(S58、S59)与不抗倒伏油菜品系(双8)的苗期和苔期基部茎段采用滑走切片法切出40μm厚的薄片,用番红-固绿双重染色,借助目镜测微尺观察不同品系油菜茎的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的结构,并对主茎的结构与倒伏的关系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表皮、皮层细胞的厚薄以及维管束排列疏密与油菜的倒伏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不同密度及其互作模式对黄淮流域机械化直播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相关性状、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行距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与相关产量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效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相同密度下,40 cm行距处理的产量高于30 cm行距处理。油菜的抗倒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密度下,40 cm行距处理的倒伏指数小于30 cm处理。因此,在黄淮流域油菜全程机械化种植,最适宜的种植行距为40 cm、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13-2014年度枞阳县油菜倒伏情况的调查,发现倒伏使油菜出现返花现象、加重病害的发生及贪青晚熟,减产幅度可达40%~60%,并分析了油菜倒伏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34份春性甘蓝型油菜为材料,于2016年对供试材料的倒伏指数、茎秆特性、株型结构以及产量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茎秆折断率与上层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倒伏指数与茎秆抗拉力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秆抗折力与茎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倒伏指数与分枝位点/株高值呈显著负相关。初步选出5个抗倒品种和5个易倒品种,并在2017年通过小区重复试验,得到了验证,为今后对植株抗倒伏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6.
油菜抗倒伏性的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倒伏性不同的5个油菜品种为材料,综合考察株高、单茎鲜重、抗折力等各种因素对油菜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并探讨采用倒伏指数评价油菜抗倒伏性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中双9号抗折力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倒伏指数显著低于其他4个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倒伏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抗折力与倒伏指数关系最密切;倒伏指数与倒伏程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因此,以倒伏指数为衡量标准,能客观、准确地评价油菜的抗倒性。  相似文献   

17.
为解析甘蓝型油菜幼苗期下胚轴长、根长与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关系,以12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试验,并对幼苗期下胚轴长、根长与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硫甙含量变异系数较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含油量、株高等变异系数较小,遗传力较高。幼苗期下胚轴长与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幼苗期根长关联度最大的也是幼苗期下胚轴长,幼苗期根长与倒伏级呈显著负相关。幼苗期下胚轴长、根长与主要品质性状均呈正相关,其中下胚轴长与芥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见,苗期根系越发达,成熟期抗倒伏性和品质性状越优良,选育抗倒伏和品质优的甘蓝型油菜时可将幼苗期下胚轴长与根长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油菜生育后期不同积水程度对倒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后期积水与不积水对油菜产量、倒伏及菜籽含油量存在显著差异,后期积水使产量降低11.83%、倒伏指数提高82.81%、含油量降低1.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油菜倒伏的原因及防倒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倒伏的原因 1.选用品种不当选用了茎杆细软、弹性不好、易感菌核病、不耐肥的品种. 2.氮肥施用过多油菜氮肥施用过 量、前期易造成徒长、田间阴蔽、茎杆的木质化程度低、茎杆细软而易倒伏.后期贪青晚熟、易遭病虫危害,也易倒伏. 3.油菜高脚苗的发生在油菜育苗过程中,因苗床面积小,幼苗密度过大,易产生高脚苗倒伏.  相似文献   

20.
油菜茎秆理化性质与倒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油菜植株茎秆内部的理化特性,尤其是木质素含量、粗纤维含量及机械组织的面积与茎的抗倒伏关系密切。试验测定了9种田间表现不同类型材料的木质素含量、粗纤维含量、木质素密度、粗纤维密度和机械组织面积等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木质素含量、机械组织面积在抗倒材料和不抗倒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倒伏材料分别为倒伏材料的1.2倍和1.5倍。木质素和粗纤维的密度在不同表现类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其与植株茎秆倒伏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