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巴金是中国现代学史上杰出的学家。《家》是其代表作之一,为了鲜明突出《家》控诉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罪恶的主题,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悲剧女性形象,他们虽然出身不一,经历不同,但却无一例外地落入悲剧结局。巴金在作品中溶入了自己深刻地情感,倾其心力,成功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女性悲剧形象,并通过这些艺术典型深刻揭示了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内蕴、化根源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家》是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中的一部经典小说,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家》对封建社会婚姻包办的情况进行了描写,反映出婚姻文化传承过程中腐朽不堪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对人生的认知。笔者在对巴金小说《家》进行品读的过程中,探索了其中蕴含的家文化,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希望能够为其他同学的阅读和学习提供相应的参照。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其他交流方式,言语交际是最能直观反映交际差异的交际方式。文化差异让我们欣赏了文化多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文化冲突的风险。本文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探索《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中所体现出来的言语交际的差异。文化对比分析视角的介入,不仅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情景剧的欣赏水平,更有利于增强跨文化交际实力。  相似文献   

4.
李永强 《甘肃农业》2005,(10):123-123
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在30年代所写的小说《家》,成就很高,在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本人也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而作为巴金的好朋友,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一位大师级的剧作家曹禺,与1942年将巴金的小说《家》改变成了剧本,将小说改编成剧本,可以说是一次极富创造力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5.
“物感说”是中国文论史上关于文艺的本源论和生成论。《淮南子》和《乐记》分别从道、儒两家不同的思想体系立论,对其都作了具体的论述,两家有相同的观点也有相异的看法,对后世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胡晖 《河南农业》2013,(22):58-59
通过研究《德伯家的苔丝》所呈现的英国乡土文化,揭示了19世纪后半期英国传统乡土社会和小农经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冲击之下,逐渐走向瓦解的残酷现实,探讨了影响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单纯从学理上去阐述“道术”与“方术”的内涵,会与《庄子?天下》文本产生诸多的矛盾冲突,其实“道术”与“方术”主要是学术分期的概念,《庄子?天下》作者根据他所接触的古代文献和思想史材料总结提出了这一创造性见解,而且在这一学术分期的背后实际上对应着思想史的真实的历史运动过程,因此,这一学术分期的提出并不是《庄子?天下》作者的凭空杜撰。《庄子?天下》实乃我国先秦学术史上当之无愧的一篇极重要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8.
阚知 《中国农垦》2006,(6):77-77
1987年,我的一篇文章在《中国农垦》举办的“农场一日”征文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当时就象注射了一针兴奋剂,好久没有平静下来。从此,我把业余时间全迷在了文学创作上。1988年,《中国农垦》又举办“小小说”征文,我的作品再次获奖。有这两个证书的支撑,我决定向更高层次冲刺。  相似文献   

9.
以《十八岁出门远行》为个案,论述文学理论教学必须与文学阅读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文学理论教与学的质量。文化诗学理论视野下的文学批评的研究路径首先应从文本的诗意解读入手;其次,从艺术形式背后探究文本传达的审美理想和作者的审美心理;再者,从作者的审美理想挖掘出文本中蕴含的时代文化语境和文化精神。以此为理论观照,解读了《十八岁出门远行》梦境化的叙事表达、“精神的真实”的审美追求以及关注个体生存状态的人文主义文化精神。学生在学习文化诗学相关理论的同时,也学会了运用其理论来进行实际的文本批评。  相似文献   

10.
《乐记》现存两个文本,即《礼记·乐记》和《史记·乐书》。通过比较发现,两文本间文字书写多有不同,但《乐书》与《史记》的书写方式却有高度的一致性。由此可推测今本《乐书》虽是由后人补入《史记》的,但其中的《乐记》文本却有可能曾为司马迁所亲见并经手,或为司马迁为撰写《乐书》收集、准备的原始资料。这表明《乐记》应是传自先秦的一种关于礼乐文化的古文献,《乐记》在西汉多本并存、分途传播的事实也可证明此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李尔王》和《乱》两作品进行精心阅读基础上,对两部作品积极性了比较分析。主要从表现手法、情节线索和人物、主题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诸家在《论语》“先进”章的分歧体现于字词意义、句式结构、语句内涵等方面。细致考辨之后,清人刘宝楠《论语正义》之说,在上述三个方面皆最为可信。今人杨伯峻依其所作的翻译也甚为可取。然而,刘、杨之说确实存在与史实不合之处。不过,只要将其中的“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与“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 修正为“先学习礼乐而后有资格做官”与“先有资格做官而后学习礼乐”,即可圆满融通。  相似文献   

13.
陈强 《农业考古》2022,(5):133-137
在《三国演义》对“茶”的所有描写中,“柏子茶”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独特个案。当今学者几乎无一例外将“柏子茶”作为一种茶饮看待,但这种看法存在诸多疑点。“柏子茶”真的是一种茶饮吗?事实上,古代“茶”字有多种所指之物,本文结合文本考释认为,今人对“柏子茶”存在字面上的误解,“柏子茶”并非茶饮,而是一种菜食,它可能由柏子仁和野菜...  相似文献   

14.
白先勇认为,“从屈原《离骚》到杜甫《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出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本文试从白先勇代表作《台北人》与杜甫《秋兴八首》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对照入手,说明杜甫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学著作,其中记载音乐方面的史料异常丰富,因此也可以说《史记》是一部具有音乐文化意义的史书。《史记》中除了两个音乐专篇《乐书》《律书》之外,有70余篇涉及音乐,计220余处。内容涉及乐器,音乐人物及其音乐创作、表演活动,礼乐制度修订,音乐教育、音乐评论、音乐思想等方面。研究《史记》音乐文化,领略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音乐的旨意,厘清《史记》音乐文化的内容概况与特征,剖析《史记》音乐史料所蕴含的丰富的音乐文化信息,全面认知《史记》音乐文化在中国音乐史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价值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经过岳麓秦简《为狱等状四种》与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的比较,发现《奏谳书》与《状四种》这两个案例集有很多相同的法律术语,而且刑罚等级及据此确定的加刑、减刑原则及诉讼程序基本一致。《奏谳书》中的三类案例也见于岳麓秦简《状四种》中:“疑罪”类;“乞鞫”类以及“上得微难狱者”类。可以说,虽然经过了朝代更迭,由秦朝所建立的司法机构大体上被汉朝予以采纳,在根本上没有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在9号古井出土的简牍中,有一枚“秦二世元年的文告”。其中的文字涉及到秦二世即位是否具备“正当性”的问题。而且,它与北大竹简《赵政书》的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两份出土文献的记载,与《史记》的相关记载形成了抵牾之态。对这种抵牾,做出合理的解释,是历史学要正面研究的问题。不能简单化地以新出土的地下文献为据修改传世文献的纪事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18.
在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中,以大量“过去”和“现在”镜头的交错出现,传达出厚重的历史苍凉感;在更高层次上,作者发出了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传统文化失落的隐忧。从而使这篇小说具有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9.
作为汉代经学兴盛时期的诠《易》佳著,《焦氏易林》将《周易》六十四卦演化为四千〇九十六卦、配以四千〇九十六林辞,以独特的文本形式和筮占应用显示其卓异的易学建构。一方面,《易林》融《诗经》《易经》于一体,因易象立文辞、以文辞释卦象,创造出万象缤纷、运舞不休的易象世界;另一方面,《易林》揭橥易象世界之中的恒常天道与非常之变,呈现为六十四卦值日以及四千〇九十六个之卦的易学文本形式,而每一次筮占操作则成为激活《易林》文本的生存论契机。《易林》以六十四卦值日的卦气说统摄纷纭活泼的易象世界,这种易学创制是《周易》在汉代天人之学背景下的创造性诠释,是汉代易学的杰出典范,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赵炜  何宏 《农业考古》2019,(1):218-221
《醯略》是中国目前所知仅有的一部以醋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古籍,其作者辑录了100多种古籍里有关醋的文本。本文在对作者身份考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刻本和抄本的由来和信息,简要介绍了《醯略》4卷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