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解呼和浩特市冬季奶牛饲料及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是否对其安全性产生影响,采用常规方法对该市6种饲料原料和11种配合饲料中的霉菌总数、霉菌种类分布及相应数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6种饲料原料中,霉菌总数最高的是玉米胚芽,为3.00×103cfu/g,6种原料的平均霉菌总数为1.43×103cfu/g;11种配合饲料中,6号配合饲料的霉菌总数最高,为2.90×103cfu/g,11种奶牛配合饲料中的霉菌总数平均为1.37×103cfu/g;检测的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的霉菌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GB/T 13092)的最高允许量;6种饲料原料和11种配合饲料中均检出了黑曲霉,其平均含量分别为9.40×102cfu/g和8.70×102cfu/g。结果提示,该市冬季奶牛配合饲料及其原料中的霉菌不会对其安全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饲料中常见的产毒素霉菌及霉菌毒素、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并对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控制及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免疫学技术在霉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饲料生产第一大国,饲料质量安全关系到养殖业发展的兴衰。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危害饲料及饲料原料质量安全,因此,建立毒素检测方法对预防霉菌毒素污染,减少毒素中毒事件发生至关重要。综述了霉菌毒素的性质、危害及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发展,并展望了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青霉菌分布极其广泛,是引发粮食和饲料霉变的重要菌种。某些青霉菌会产生毒素,污染粮食、饲料、食品,导致人畜患病。文章论述了常见青霉菌类毒素的性质、毒性作用,总结了其对饲料的主要危害,重点阐述了青霉菌类毒素的检测方法,并提出了饲料中青霉菌类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范志刚 《农村科技》2010,(7):116-117
<正>一、天然饲料仍然存在不安全因素天然饲料同样存在不安全因素,至少包括本身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一些天然饲料含有较多有毒有害物质,喂量过大或长期饲喂会引起动物中毒和畜产品残留。饲料安全性可能与生产饲料所处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土壤质地有关。有些地区生产的饲料某些微量元素或重金  相似文献   

6.
霉菌是一种在饲料中极易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在高温潮湿季节,由于气温的升高和饲料水分含量高,为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其能大量地生长和繁殖,造成饲料霉变,质量下降.饲料中一旦长了霉菌,就会首先消耗饲料中最容易被动物利用的营养物质.用发霉的饲料饲喂畜禽,会使动物拒食而影响生长速度,且饲料报酬也降低:还能引起畜禽腹泻、肠炎及消化能力降低、淋巴功能下降等其它症状.畜禽的霉菌毒素中毒尤其是黄曲霉中毒,至今还没有很好的治疗药物及方法,而且其对人体健康亦有影响.因此,预防霉菌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1 饲料霉菌的种类及生存条件1.1 饲料霉菌的种类饲料中霉菌以曲霉属和青霉属为主.在曲霉属  相似文献   

7.
饲料的微生物污染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在加工、贮运过程中极易受微生物的污染,饲料一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就会霉变产生霉菌毒素,不仅其营养价值会降低,适口性会破坏,而且霉菌毒素会直接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甚至导致死亡,从而影响饲料安全性。因此饲料的微生物污染和防治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李慧 《饲料博览》2010,(6):27-30
饲料在生产过程中易受空气中广泛存在的霉菌污染,被污染的饲料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后将产生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对动物的生长将造成一定的危害,人类食用了这类动物食品后进而威胁健康。目前,动物饲料霉菌毒素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介绍了陈化饲料中常出现的霉菌毒素,并对控制这些霉菌毒素危害的饲料添加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养分充足、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快速生长和繁殖,并产生霉菌毒素。文章介绍了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种类、危害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采用3种菌落总数培养基及3种霉菌培养基对SPF大小鼠生长繁殖饲料、兔维持饲料及犬维持饲料的菌落总数及霉菌总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3种饲料培养基所测得的菌落总数及霉菌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霉变饲用玉米中真菌的组成,探讨乳酸菌素对霉变真菌的抑菌效果和延缓饲用玉米霉变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传统真菌培养方法,对霉变饲用玉米中的霉变真菌进行分离,通过ITS扩增子测序确定霉变饲用玉米中可培养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利用牛津杯法评估乳酸菌素对霉变真菌的抑制效果,并设置不同添加比例(10%、20%、30%)的乳酸菌素粗提液,探究乳酸菌素对饲用玉米发生霉变的周期与霉变程度(以结块、霉斑、霉味、霉菌数等参数作为观测指标)的延缓效果。结果发现:霉变饲用玉米中真菌种类多样性高,筛选得到了隶属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毛霉属(Mucor)、镰刀菌属(Fusarium)和地霉属(Geotrichum)等三门5属的霉变真菌。乳酸菌素对霉变饲用玉米中各种霉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尤其是对青霉属中的皮壳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抑菌活性最佳,抑菌圈直径可达(16.54±0.23)mm,对地霉属中的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抑菌活性最差,抑菌圈直径仅为(9.26±0.16)mm,但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添加不同添加比例的乳酸菌素粗提液至饲用玉米中,在10 d内均无明显霉变现象出现,在30 d时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霉变程度差异。此外,随着乳酸菌素粗提液添加比例的增加,饲用玉米霉变程度逐渐降低,添加比例30%的处理组中,真菌菌落仅有(9.28±0.59) × 107 CFU·g-1。总而言之,霉变饲用玉米中真菌种类丰富,存在多种产毒素霉菌;利用乳酸菌素可有效抑制霉变真菌,减缓饲用玉米发生霉变的周期与霉变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复合有益菌以及复合有益菌和中药复合制剂对饲料霉变的抑制效果,进行了霉菌总数抑制对比试验、黄曲霉毒素抑制对比试验.试验组在原料中添加复合有益菌(0.2%)、复合有益菌和中药复合制剂(0.2%),厌氧消化6~8个月.结果表明:复合有益菌和中药复合制剂厌氧消化饲料,使霉菌总数降低50.71%~97.53%,可以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饲料添加剂过程中的集粉率和二羟基丙酮的保留率,降低产品的水分含量,研究了应用喷雾干燥技术生产二羟基丙酮饲料添加剂过程中不同干燥助剂的效果和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在二羟基丙酮发酵液中加入麦芽糊精60%,β\|环糊精8%,阿拉伯胶4%为宜(均以发酵液中固形物含量计)。在此条件下,二羟基丙酮饲料添加剂集粉率为87.4%,二羟基丙酮保留率为88.1%,存放10个月无霉变、色变,此时干燥所得产品中含有二羟基丙酮50.4%,助干剂总质量41.9%,水分5.3%,其他2.4%。  相似文献   

14.
Biological method is an ideal way to remove the toxin from contaminated feed compared with both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A new microbiological agent, BH was used to reduce the toxicity of mildewed wheat containing deoxynivalenol(DON) at 22. 7 mg per kg feed. Experimental animals included two batches of 24 pigs (5 kg ) and 48 pigs (30 kg). Each batch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fed with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different agents as follows: Group 1, + DON; Group2, + DON+ BH; Group3, + BH ;Group4, just the routine diet as control. The pigs were weighed every 2 weeks, while blood biochemical items were detected every 3 weeks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of 6 wee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weight gain of both batches. BH greatly alleviated the harm of DON to the animals.However, BH alone had no influence on weight gain. Furthermore, DON increased some biochemical items significantly, such as AST and GPT. In vitro, BH reduced the amount of DON in liquid medium, while BH added mildew feed did not apparently affect the content of DON in feed if they did not pass the gastrointestine.  相似文献   

15.
灰飞虱冬季室内人工饲养中饲料植物病虫害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室内人工饲养灰飞虱时,良好的饲料植物是保障灰飞虱正常生长、繁殖的重要前提。针对冬季室内饲养中饲料植物常发生白粉病,偶尔混有蚜虫的问题,进行了饲料植物选择与病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健壮无病、具有一定茎秆的小麦和稗草苗适于成虫取食、产卵和卵的孵化;幼嫩小麦苗和稗草不仅是灰飞虱若虫喜食的饲料,还可以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喷施20%三唑酮乳油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对饲养过程中混杂的小麦蚜虫,应在移虫箱内利用灰飞虱的趋光特性及时进行人工精心挑选去除。  相似文献   

16.
伽师县甜瓜主要流行性病害发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6~ 1 999年对伽师县甜瓜霜霉病和白粉病发生和流行因素进行了研究。证实了甜瓜霜霉病初侵染源为有霜霉病发生的黄瓜温室大棚。 6月至 8月上旬降雨量和降雨日数是甜瓜霜霉病流行的关键条件 ;当前生产中的甜瓜主栽品种均不抗霜霉病 ;甜瓜成熟期最易感染霜霉病和白粉病 ,其次是果实膨大期  相似文献   

17.
新疆苜蓿白粉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苜蓿白粉病在新疆的分布情况,研究了苜蓿白粉病的症状、病原菌及闭囊壳的越冬特性.结果表明,苜蓿白粉病在南、北疆均有分布;病原菌有内丝白粉菌和豌豆白粉菌两种;病原闭囊壳经越冬测定,发现在土壤10 cm以下囊原生质体结构发生畸变,失去形成子囊孢的能力,而保存于4℃冰箱和温室条件及室外地表和土壤浅层中的病残体上的闭囊壳中均有部分存活子囊,说明土壤中10 cm以上的病残体是第二年苜蓿白粉病发生的主要侵染源.  相似文献   

18.
伽师县甜瓜主要流行性病害发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农业科学》2000,(Z1):28-29
1996~ 1999年对伽师县甜瓜霜霉病和白粉病发生和流行因素进行了研究。证实了甜瓜霜霉病初侵染源为有霜霉病发生的黄瓜温室大棚。 6月至 8月上旬降雨量和降雨日数是甜瓜霜霉病流行的关键条件 ;当前生产中的甜瓜主栽品种均不抗霜霉病 ;甜瓜成熟期最易感染霜霉病和白粉病 ,其次是果实膨大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白粉病胁迫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构建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光合生产的模拟模型。【方法】以小麦为试验材料,分别于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不同接种程度的小麦白粉病试验,明确白粉病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小麦白粉病严重度预测模型,量化白粉病对小麦的生理影响;基于单叶净光合速率(Pn)和叶面积指数(LAI),实现小麦白粉病严重度预测模型与作物生长模型(WheatGrow)的耦合。【结果】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单叶Pn和LAI均呈现下降趋势,与对照(CK)相比分别平均下降18.81%和23.41%,且与初始接种程度相比,发病时期对小麦Pn和LAI的影响更为严重;小麦白粉病田间病情发展具有明显的平缓期、指数爆发期和稳定期,总的来说各处理下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符合Logistic函数,基于白粉病胁迫对小麦影响的拟合结果,构建小麦白粉病病害胁迫因子,用以反映白粉病对小麦生理指标影响的胁迫效应;基于WheatGrow模型的光合生产子模型,结合小麦白粉病病害胁迫因子,提出模拟白粉病对小麦叶片Pn  相似文献   

20.
木薯渣生产菌体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利用固态发酵技术生产菌体蛋白的适宜菌种及条件。[方法]以木薯渣为主要原料,选用霉菌单菌种、酵母菌单菌种及二者混菌种为供试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并以混合菌为菌种进行4因素正交试验。[结果]混菌种发酵所得蛋白含量高于单菌种;在混菌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无机氮源,产物中蛋白含量显著提高;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生产菌体蛋白影响顺序为:发酵温度>接种比例>培养基含水量>发酵时间;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温度30℃,时间5 d,培养基含水量60%,酵母菌和霉菌接种比2∶1,其蛋白质含量可达15.68%,较原料有明显的提高。[结论]木薯渣混菌固态发酵后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作为饲料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