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田防护林的建设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农业生产的经济增长必须依赖于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防护林的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可以有效地保证农业生产丰产、稳产、高产,农田防护林的生态屏障意义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对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与管理,本研究则对此进行分析,提出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与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田防护林的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营造农田防护林是农田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防止风沙、干旱,调节气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新源县自从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搞基本农田建设以来.农田防护林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新源县农田防护林所起的作用及营造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建设农田防护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风沙、干旱,调节气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阐述了农田防护林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设计要求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田防护林在控制风沙干旱、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从实现高效、持续、稳定的总目标出发 ,农田防护林必须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工程在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林分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工程效益的连续与高效性 .要达到这个目标 ,必须对该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经营管理 ,维持农田防护林最佳结构 ,以期达到最大的防护效益 .因此 ,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对其防护作用的维持和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维系有重要意义 .该文从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结构调控、防护成熟、更新方式、高效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以及可持续经营模型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阐述了今后在经营管理研究方面需要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并提出了生态与环境建设对农田防护林生态工程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苏联的农田防护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防护林是以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减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危害为目的的人工营造的林带体系。 成就 苏联是营造农田防护林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营造农田防护林规模最大的国家。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草原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已有100多年历史。早在十八世纪末期,俄罗斯就开始在侵蚀沟、荒谷和沙地造林,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农田。在十九世纪末期的30年中,共营造7000多公顷防护林带,有些林带一直保存到现在。卡  相似文献   

6.
农田防护林的一系列防护作用中,防风作用是主导因素,随着风速的变化,田间小气候的温度、湿度、蒸发、蒸腾均随之发生变化.同时,还具有改良土壤和防止干热风危害的作用,最终导致农业的高产和稳产.  相似文献   

7.
<正>农田防护林是指以保护农田免受风沙等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为目的而建立的人工林,通常为带状,在农田上纵横交错,构成农田防护林网。农田防护林的营造形成以林网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不仅可提供生产原料,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一系列的相关功能和服务,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对整个地区的气候、土壤、农业生产等都具有重大的防护与调节作用,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高效能生物工程。1农田防护林的作用1.1防风减害。防风效应或风速减弱效应是农田防护林最显著的生态效应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生产上,营造农田防护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农田防护林的更新,通常都以植苗更新为主.这里介绍了采取根蘖萌芽更新农田防护林的方法.优点是省时、省力、省资金,同时具有林木生长速度快、林带效益发挥早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田防护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农田防护林工程主要营建技术进行综述,分析我国在农田防护林营建过程中的树种选择、林带结构与配置、林带空间配置与优化及林带成熟龄和更新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我国农田防护林的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田防护林建设及其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农田防护林及其建设的设计要素,综合分析了农田防护林建设的效益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农田防护林建设的对策,为农田防护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风沙区农田防护林构建多样性及景观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沙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多样性构建的目的是确保防护效益的持续稳定发挥。文中在各树种不同配置方式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风沙区构建多样性、稳定性农防林的框架。研究结果表明:营建针叶常绿林带或针阔混交林带,在防护效果和观赏价值上皆优于纯阔叶林带。针对风沙区农防林单纯林带比例大、空间分布欠合理等问题,提出景观补救方法;引入新“斑块”扩大混交比例,增加观赏价值高的树种种类,采取人工抚育、修技等措施创造适宜的观赏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总结浙江省各地建设农田林网的生产经验和对农田林网的效益测试的基础上,提出了农田林网造林典型设计的各种技术要素:造林原则、林带走向、网格大小、树种选择、沿海防风林带和农田林网等造林典型设计图式,为推动防护林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和田绿洲农田林网生长情况和更新采伐现状,确定其合理的更新采伐年龄,为确定农田林网杨树采伐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和田地区和田县和墨玉县不同年龄新疆杨生长材料,采用林木生长数学预测模型中常用的Logistic方法对树高和胸径建立生长模型,确定农田林网的防护林成熟、数量成熟、工艺成熟和经济成熟时期.[结果]根据农田林网的数量成熟、工艺成熟、防护成熟和经济成熟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和田地区农田林网杨树的合理更新年龄为23 ~ 28 a.[结论]确定了农田林网杨树更新年龄,为农田林网的科学经营、更新和永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是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通过对达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达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为巩固达县退耕还林成果以及促进达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马彬  王帅  吴依衍  姜艳 《新疆农业科学》2022,59(9):2232-2239
【目的】研究干旱区农田防护林胁地的效应。【方法】选取新疆150团一处南北走向的农田防护林以及西侧的棉田为研究对象,针对农田防护林对棉田的各个胁地因子,对比分析距离农田防护林不同树高(H为农田防护林平均树高15 m)倍数处棉田的气象、土壤及棉花生长状况等因素的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研究防护林对棉田的胁迫规律、胁迫程度,筛选出农田防护林胁地的主导因子。【结果】150团农田防护林杨树树种发达的根系是构成林带胁地的主要原因;引起农田防护林对棉田胁地的气象因素是光照与土壤含水量,相关系数可达0.972与0.995;造成农田防护林对棉田胁地的主要肥力因素是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相关系数可达0.980与0.992;农田防护林对棉花前期生长发育状况影响较大,后期胁地症状有所缓解。【结论】农田防护林对棉田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影响较大,在前期通过降低光照强度及土壤含水量影响棉花生长。  相似文献   

16.
荔波县退耕还林工程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荔波县甲良村退耕还林工程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为该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关中地区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关中地区退耕还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结合关中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工程背景、区位特点及退耕还林目前的状况和存在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法等建立关中地区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构建评价模型,计算2001—2014年退耕还林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的效益指数及综合效益指数。结果表明: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西安的增速一直最快,而且综合效益指数最高,渭南、宝鸡和铜川居中,咸阳较低;随时间的推移关中地区退耕还林的规模不断减少,但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增加,综合效益仍保持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促进麻江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麻江县退耕还林工程中的主要造林模式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适合麻江县发展的造林模式,[结果]麻江县的退耕还林区划把全县划分为3个退耕还林类型区、6个立地类型亚区、2个立地类型组。根据气候特点和立地类型,结合麻江县森林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当前既能提高森林植被、保持水土,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的造林模式是:林药结合模式、林草结合模式、经济林模式和杉竹混交模式,且从长远来看,杉竹混交模式最具发展潜力。[结论]该研究为麻江县退耕还林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实施工程监理的必要性、必然性,对退耕更还林工程监理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江汉平原湖区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汉平原湖区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主要表现在降低风速、缩小温差、增大温度、减少径流、防洪护堤等5个方面。不同结构的林带其小气候效应也不同,农田防护林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