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悠久的农业生产可以改变土壤的成土过程,形成不同于自然土壤的新的土壤类型。灌淤土及塿土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人为土。河套地区、河西走廊、新疆等地区广泛存在的灌淤土在汉、唐、明清时期快速淤积发育,这是古代大量屯田水利设施得以保障的结果。关中平原古代深耕细耨、施用土粪、引河灌溉的农业耕作措施是塿土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历史阶段关中平原的积肥、施肥方法主要是"以土和粪",这是导致塿土形成深厚堆垫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
4.
5.
西北地区辣椒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西北地区辣椒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大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力度、加快栽培技术的研究应用速度、科学合理的调整品种布局结构、进一步提高产业化生产经营水平等方面提出了西北地区辣椒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7.
为进一步优化河北省农业生产布局,提升农业生产效益,该文基于投入产出视角,利用DEA模型对河北省11地市农业生产效率分别进行测算,并使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石家庄、唐山、秦皇岛、承德各年份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均为1,实现了DEA有效,省内各区域差异较大;在非DEA有效的地市中,纯技术效率值较低,技术转化率有待提高;6个地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1市规模报酬递减,4市规模报酬不变;影响农业生产效率主要因素有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单位耕地农机动力、单位面积产出、互联网宽带接入数。据此提出构建新型驱动机制、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宋振华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3,35(2):77-80
【目的】探究我国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效率以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根据这些结果为我国西北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希望提升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技术效率。【方法】查阅资料,收集我国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相关的调研资料,在已有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规模效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现土地规模、劳动力数目、农户自身知识水平储备和农业生产服务等因素与马铃薯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在我国西北地区,影响马铃薯生产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土地规模、农户自身认知水平以及农业生产服务等因素对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效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农户低碳生产及其影响机制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鲜有文章从定量视角对已有研究展开综述和总结。为检验该领域实证结果与具体研究特征的关系,本文选取了国内176篇实证文献进行荟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变量选取差异是导致农户低碳生产影响因素研究领域结论分歧的重要原因。②低碳生产衡量视角差异部分解释了领域内结论差别。因此,后续研究者在研究设计阶段应特别注意变量选取的科学性,避免遗漏重要影响因素经济效益和政府补贴,谨慎选入政治面貌;应着重关注低碳生产衡量视角变换带来的差异,将不同背景的研究结果对比讨论时保持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并分析空间差异和时间趋势。同时,根据Kaya恒等式与LMDI指数分解方法总结对中国农业碳排放量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结果显示,2000—2018年农业碳排放强度、非城镇化水平和人力资源投入为碳排放抑制的主要因素,而农业结构、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规模水平是碳排放的主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增长中农业生产效率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个问题。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各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是影响农业产出效率的主导因素,而政府财政支出的不足和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关联度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探索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驱动因子,对制定低碳农业发展规划及目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运用IPCC碳排放测度模型,测算了安徽省2005-2020年农业生产碳排放,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考察了农业生产碳排放效率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安徽省农业生产碳排放由2005年的987.40万吨攀升至2020年的1227.59万吨,年均增长1.46%。农业生产碳排强度由2005年的1.21t/万元下降至2020年的0.49t/万元,年均下降5.85%;2)农业生产碳排放与其强度呈显著“剪刀差”态势,两者间夹角达33.52°;3)农业科技创新、农机化水平、农业生产结构与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652、-1.728、-0.562,均为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下降“动力”因子,而规制政策、城镇化、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085、0.619、1.232,为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下降“掣肘”因子。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安徽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西北地区落叶果树资源丰富但果树产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果树生产结构矛盾突出,果农收入水平起伏波动日益加剧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加快果树生产结构调整步伐是西北地区果树产业的重要选择。以果树生态适应性原理为导向,对果树的宏观布局和树种、品种进行科学调整与优化,以果品加工业为突破口,促进果品的深度转化,是西北地区果树产业化的主攻方向。把西北地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果品生产、加工和出口贸易基地是我国果树产业化、区域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华北平原作物生产碳足迹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分析华北平原作物生产碳足迹的动态、分布以及构成,为发展低碳农业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华北平原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5个代表省(市)的47个市的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产值及作物生产投入等统计数据,利用农业领域碳足迹理论及生命周期评价法,估算作物生产的单位播种面积碳足迹(CFs)、单位耕地面积碳足迹(CFc)、单位产量碳足迹(CFy)及单位产值碳足迹(CFv)。以2002年为节点,把1993-2012年分为两个时间段,分析作物生产碳足迹的变化趋势以及华北平原47个市的作物生产碳足迹的分布、构成情况。根据1993-2012年不同市的平均单产,取5个单产最高与5个单产最低的市,分析华北平原高产市与低产市的碳足迹、单位面积投入以及作物构成。【结果】华北平原作物CFs、CFc在过去20年里呈增加趋势,CFs平均值从时段Ⅰ的4.08 tCO2eq·hm-2升高到时段Ⅱ的4.72 tCO2eq·hm-2,平均变化率为0.66 tCO2eq·hm-2·10a-1;CFc平均值从时段Ⅰ的6.81 tCO2eq·hm-2升高到时段Ⅱ的8.12 tCO2eq·hm-2,平均变化率为1.16 tCO2eq·hm-2·10a-1。华北平原作物CFy、CFv在过去20年里呈降低趋势,CFy平均值从时段Ⅰ的0.54 tCO2eq·t-1下降到时段Ⅱ的0.42 tCO2eq·t-1,平均变化率为-0.12 tCO2eq·t-1·10a-1;CFv平均值从时段Ⅰ的3.91 tCO2eq·¥10-4下降到时段Ⅱ的2.51 tCO2eq·¥10-4,平均变化率为-1.60 tCO2eq·¥10-4·10a-1。华北平原不同区域作物生产碳足迹差异较大,沿海地区(唐山、天津、秦皇岛、东营、烟台等)CFs、CFc较大,CFy、CFv较小,河南南部地区(驻马店、信阳、平顶山、洛阳)CFs、CFc较小,CFy、CFv较大。高产市CFs、CFc显著高于低产市,CFy、CFv显著低于低产市(P<0.05);高产市单位面积投入显著高于低产市,且蔬菜种植面积比例高于低产市(P<0.05)。在华北平原作物生产的碳足迹构成中,灌溉用电(30.25%)、氮肥投入(23.07%)以及农田N2O直接排放(19.83%)所占比例较大,其他投入所占比例较小。【结论】在过去20年里,华北平原作物单位播种面积碳足迹、单位耕地面积碳足迹呈增加趋势,而单位产量碳足迹、单位产值碳足迹呈降低趋势。在华北不同区域中,沿海各市前两者较大,后两者较小,而河南南部各市前两者较小,后两者较大。碳足迹构成中,灌溉用电与氮肥投入所占比例较高,高产市单位面积投入及蔬菜种植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物质秸秆的热特性,为合理有效利用西北地区农业生物质能奠定基础。【方法】采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和新疆等6省(自治区)97个县(市)252个小麦、玉米、水稻、油菜、棉花等5种秸秆样品,采用瞬态热线法测定秸秆的热传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统计分析不同种类、不同地域秸秆热特性的差异性,采用GIS技术分析西北各省(区)秸秆热传导率的区域分布规律。【结果】西北6省(区)小麦秸秆热传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的平均值分别为0.103~0.118 W/(m·K)、0.213~0.223mm2/s、0.473~0.526 MJ/(m3·K);6省区玉米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05~0.116 W/(m·K)、0.203~0.232 mm2/s、0.479~0.553MJ/(m3·K);陕西、宁夏和新疆水稻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03~0.117 W/(m·K)、0.206~0.214mm2/s、0.483~0.572 MJ/(m3·K);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油菜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08~0.116W/(m·K)、0.202~0.219mm2/s、0.495~0.575 MJ/(m3·K);陕西、甘肃和新疆棉花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29~0.132 W/(m·K)、0.182~0.190 mm2/s、0.677~0.710 MJ/(m3·K)。【结论】棉花秸秆热特性与小麦、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之间有显著差异;小麦、玉米、油菜秸秆热特性地域差异性显著;热传导率的地域分布表现为从新疆到陕西由西向东逐渐减小;农作物的种类、气候和环境条件对秸秆热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15-20
基于农业生产中翻耕、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和农村用电等6个方面,测算了安阳市1993~2014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安阳市农业碳排放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总量由1993年的36.62×104t增加到2014年的143.84×104t,年均增长7.52%,总体上呈"高速—负增长—高速—低速"四阶段演化特征。安阳市农业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发展呈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目前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拐点还未出现。农业碳排放总量的组成结构随时间变化,从平均占比情况来看依次为农村用电、化肥、农用柴油、农膜、农药和翻耕。运用LMDI模型对安阳市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具有较强促进作用,与基期相比,累计实现了178.09×104t的碳增量,而生产效率、劳动力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则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分别累计实现52.51×10~4t、12.37×10~4t和5.99×104t的碳减排。Tapio脱钩分析表明,目前安阳市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以扩张负脱钩为主。安阳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早实现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 相似文献
19.
依据戴维的竞争态势(CPM)矩阵,对影响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化的15个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发挥区域竞争优势为指导思想,提出了促进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我中国农业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粮食主产区河南省陕县农业结构调整对粮食产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陕县近15年(1987~2001)粮食总产量减少了48.6%,粮食播种面积年均减少率6.1%,陕县作为粮食主产区,存在潜在的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