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土壤团聚体结构、土壤养分状况及酶活性的研究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土壤结构性能得到改善,供肥和保肥能力加强,各种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较好。表明杉森拟赤杨混交林具有良好的增肥土壤功能,对杉木人工林的地力维持和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西大岗山3种林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江西大岗山林区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和毛竹林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持水量和贮水量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容重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0~80cm的土层中,杉木人工林、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的土壤容重分别为1.29g/cm^3,1.24g/cm^3和1.20g/cm^3。(2)随土层深度的增加,3种林型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逐渐降低。(3)在0~80cm的土层中,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毛竹林次之;而常绿阔叶林土壤的毛管孔隙度最小,毛竹林最大。(4)在0~80cm的土层中,3种林型土壤的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均为毛竹林〉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在0~80cm的土层中,3种林型土壤的现有贮水量和饱和贮水量均为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毛竹林。(5)毛竹林在0~40cm土层中,土壤物理性质明显优于另外两种林分。  相似文献   

3.
江西大岗山3种林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对江西大岗山林区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和毛竹林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持水量和贮水量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容重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0~80 cm的土层中,杉木人工林、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的土壤容重分别为1.29 g/cm3,1.24 g/cm3和1.20 g/cm3。(2)随土层深度的增加,3种林型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逐渐降低。(3)在0~80 cm的土层中,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毛竹林次之;而常绿阔叶林土壤的毛管孔隙度最小,毛竹林最大。(4)在0~80 cm的土层中,3种林型土壤的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均为毛竹林>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在0~80 cm的土层中,3种林型土壤的现有贮水量和饱和贮水量均为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毛竹林。(5)毛竹林在0~40 cm土层中,土壤物理性质明显优于另外两种林分。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的发展,在促进经济腾飞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问题.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问题频发,森林覆盖率直线下降.而混交林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多的资源,实现环境效益最大化.基于此,对红椎与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以便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混交林地土壤物理性质与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枫香×樟树、楠木×尖叶杜英、木周木×海南红豆、格木×海南红豆、火力楠×阴香、枫香×米老排×降香黄檀、樟树×马占相思混交林林地的土壤物理性质与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各林地的容重、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的不同引起其保水性和通气性的差异。细菌是土壤微生物总量的主要组成者。各混交林地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差异大。各混交林地的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分解酶活性有一定的差异。放线菌与容重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总孔隙呈显著负相关。脲酶与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经营模式下毛竹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建阳市黄坑镇毛竹笋用林、毛竹材用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油桐混交林等5种林分类型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差异的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毛竹材用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油桐混交林.而毛竹笋用林的土壤容重最大.5种经营方式下毛竹林的总孔隙度的范围在50.80V%~69.75V%.表层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平均值呈现出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材用林>毛竹笋用林>毛竹油桐混交林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杉木米老排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通过对杉木米老排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米老排落叶量大,根系发达,大大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除了林冠层持水量外,混交林各部分涵养水源功能均优于杉木纯林,地上、地下部分持水量分别为27.21t/hm^2和2347.94t/hm^2,分别比纯林的(24.74t/hm^2)和(2073.81t/hm^2)高出9.98%和13.22%。  相似文献   

8.
张兰芳 《南方农业》2021,(5):127-128
为建设生态林业,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近年来,高峰林场营造了一定数量的针阔混交林,为生态林业建设贡献了力量.在对杉木、米老排混交林营造过程进行记录、分析及整理的基础上,总结该混交林造林地选择、苗木培育、林分培育及管理等技术要点,探讨该混交林营林方式,从而为南方营造优质的杉木米老排混交林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
红松水曲柳纯林与混交林土壤水分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松、水曲柳纯林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与水曲柳混交后,无论是从各土层还是整个土层的平均值看,混交林中土壤容重较红松纯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有效含水量、贮水能力、渗透系数K10等均较红松纯林明显增加,就整个土层的平均值而言,分别增加19.17%,21.50%,12.17%,32.68%,24.29%,42.22%,19.72%,27.71%,12.17%和39.44%。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与水曲柳混交后土壤的孔隙状况得到了改善,混交林土壤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较红松纯林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27年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土壤肥力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27年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及杉木纯林的土壤肥力研究表明,混交林的孔隙状况、水分状况、团聚体结构和养分含量均比纯林有所改善。混交林0~20cm土壤的非毛管孔隙比纯林的大3.68%。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有效含水量分别比纯林高出8.56%、4.92%和8.892%;0~20cm土层中大于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纯林增加了7.86%;结构体破坏率为30.03%,比纯林的降低了15.69%;土壤养分含量如有机质、全N、全P等也有不同幅度的升高,说明混交林具有较强的培肥土壤功能,有利于杉木人工林的地力维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马尾松与木兰科几种阔叶树混交后水源涵养的功能。结果表明:地上部分持水量以马尾松纯林最大,其次是混交林,最小为阔叶树纯林;活地被物枯落物部分持水量以阔叶树纯林最大,其次为混交林,最小为马尾松纯林;土壤渗透能力和贮水能力以混交林最大,其次为阔叶林,最小为马尾松林。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及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以退耕黄壤坡地为对照,对18年生黄壤马尾松林地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林地土壤抗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地演变为具有复层结构的针阔混交林后,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和粉粒含量有所提高,土壤表层粘粒含量和不同层次的砂粒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自然含水量、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增大,林地土壤持水性和透水性得到了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林地土壤干筛团聚体以5~2mm大团聚体为主,湿筛团聚体则以1~0.5mm细团聚体为主,且在0~20cm,20~40cm,40~60cm的土壤剖面中均高于对照地。马尾松林地微团聚体变化的总趋势是〉0.01mm的粗粉沙粒级的大团聚体减少,而〈0.01mm的微团聚体含量增加,尤其是0.005~0.001mm的细粉沙粒级;马尾松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也综合反映在抗蚀性能方面,在0~20cm,20~40cm,40~60cm三个土壤剖面层次其抗蚀性均高于对照地,表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黔中地区不同马尾松群丛生境下植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特征,以黔中地区6种典型马尾松群丛类型样地为研究对象,对植物物种进行了调查。根据各群丛优势种将其命名为马尾松+杉木—茅栗—寒莓群丛(群丛Ⅰ)、马尾松+白栎—茅栗+白栎—寒莓+蕨群丛(群丛Ⅱ)、马尾松+响叶杨—山胡椒+白栎—芒草群丛(群丛Ⅲ)、马尾松+枫香—茅栗—姬蕨+凉山悬钩子群丛(群丛Ⅳ)、马尾松—白栎—荩草+针毛蕨群丛(群丛Ⅴ)、马尾松—白栎+白花悬钩子—芒萁+地果群丛(群丛Ⅵ)。比较不同群丛下植被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同时探究二者间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调查共记录维管植物120种,隶属62科,99属;不同群丛植被多样性指数具有明显差异,表现为群丛Ⅳ>群丛Ⅲ>群丛Ⅱ>群丛Ⅰ>群丛Ⅵ>群丛Ⅴ。此外,群丛内各层次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不同马尾松群丛土壤容重、湿度、含水量、pH、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群丛Ⅳ土壤养分显著高于其他群丛类型。CC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电导率、海拔、郁闭度、容重、有效磷可能是影响马尾松群丛植物物种分布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4.
商洛地区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林龄对油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二者间的关系,在陕西商洛地区设置典型样地,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样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理化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含量及pH值在0—40cm土层深度下随林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其他理化指标随林龄增加亦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40—60cm土层下,全氮含量及pH值随林龄的增加也呈现降低趋势,而其它理化指标则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质与全氮以及pH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全氮与pH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他各理化指标之间则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焦宏哲  李欢  陈惠  鲍勇  孙颖  杨玉盛  司友涛 《土壤学报》2020,57(5):1249-1258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约提高0.85℃;同时,1980—2010年间我国大气氮沉降以0.41 kg·hm–2的速率逐年增加。全球变暖和大气氮沉降将通过影响环境因子变化进而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Dissolved organicmatter)。为探究增温和施氮对DOM数量及其结构的影响,选取我国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进行增温以及施氮试验,试验设对照(CT,0 kg·hm–2·a–1)、增温(W,+5℃,0 kg·hm–2·a–1)、高氮(HN,80 kg·hm–2·a–1)、低氮(LN,40 kg·hm–2·a–1)、增温×高氮(WHN,+5℃,80 kg·hm–2·a–1)、增温×低氮(WLN,+5℃,40 kg·hm–2·a–1)6种处理。结果表明,与CT相比,...  相似文献   

16.
杉木林改造前后的土壤肥力对比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基于福寿林场3个龄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态公益林9块固定样地的实测数据,选用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土壤容重和pH值8个指标对杉木林改造前后的土壤肥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基于乘除法原理提出了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和评价等级。结果表明:与改造前相比,改造后3个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0~20 cm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杉木幼、中林提高程度更明显,改造后的杉木幼、中龄林的土壤容重略有下降,pH值略有增加,但杉木近熟林的土壤容重和pH值基本保持没变。说明补植了阔叶树种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和马褂木(Liriodendron tulipifera)的杉木幼龄林和补植了阔叶树种栾树、马褂木和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的杉木中龄林土壤质量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在林下补植了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的杉木近熟林,通过树种结构调整改造后的3个龄组杉木林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值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肥力质量从差变为较差。相比传统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本文提出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不需要计算指标权重,计算量小,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壤系统,对模型参数的个数适当增减,适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汪邦稳  夏小林  段剑 《土壤学报》2016,53(3):808-819
土壤是植被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分布和发育受土壤侵蚀的影响。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探清该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对土壤分布及其特性的影响,对该地区的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调查取样和分析测试获取的数据,采用统计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侵蚀地形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侵蚀地形的土壤特性差异显著,相对于山脊坡和鞍部坡,切沟土壤理化性质的大部分指标含量最高,微生物数量最多,土壤酶活性最大;不同侵蚀地形的土壤特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与山脊坡和鞍部坡相比,切沟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与土壤酶及微生物指标的显著正相关明显增多,土壤特性与切沟的关联度也最高;切沟形成的微环境提升了土壤特性,为植被恢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加大侵蚀沟的环境研究可为快速恢复该地区的土壤与植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南亚热带杉木林改造不同树种配置模式的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不同树种配置对杉木纯林改造中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南亚热带地区不同树种配置、林龄11 ~12a的杉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林龄13a杉木纯林的土壤化学性质为对照,比较不同林分0~ 25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并基于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杉阔混交林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pH值为4.15 ~4.71,速效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分别为81.4 ~ 152.8和0.93 ~ 2.39 mg/kg,杉木林pH值为4.06,速效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分别为30.8和0.76 mg/kg,前者比后者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全磷质量分数除林分C(0.45g/kg)较高外,其余混交林(0.14 ~0.32 g/ks)均小于杉木林(0.34 g/kg);其他指标在不同林分间无一致变化规律.杉阔混交林的土壤质量指数介于0.25~0.64之间;其中,米老排+枫香+香樟+盆架子+杉木、米老排+香樟+阴香+火力楠+杉木、米老排+枫香+香樟+尖叶杜英+杉木3种树种配置的土壤质量指数均大于0.6,表现出较强的土壤改良能力;米老排和香樟树种的土壤改良能力较强,而海南蒲桃和大叶紫薇较差.3种土壤质量指数较大的树种配置,可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杉木纯林改造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阿什河源头不同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与其土壤水文特性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松花江干流南岸支流阿什河源头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的枯落物及其土壤水文特性。结果表明: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总储量从大到小顺序为红松纯林(12.57t/hm~2)、水曲柳—红松林(9.96t/hm~2)、黄檗—红松林(8.27t/hm~2)和胡桃楸—红松林(6.35t/hm~2)。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391.87%~573.93%,降雨有效拦蓄率为262.71%~409.61%,大小排序均为胡桃楸—红松林、黄檗—红松林、水曲柳—红松林和红松纯林。各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量及持水率随浸水时间呈对数形式增长,吸水速率随浸水时间呈幂指数关系下降。在0—30cm土层,土壤平均容重以胡桃楸—红松林(0.99g/cm~3)最小,红松纯林(1.04g/cm~3)最大,土壤总孔隙度均值以胡桃楸—红松林(58.77%)最大,红松纯林(56.22%)最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均值范围为2.96%~5.85%,从大到小依次为胡桃楸—红松林、水曲柳—红松林、红松纯林和黄檗—红松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的均值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大,分别为587.67,58.47t/hm~2;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和渗透系数的均值也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大,分别为3.64,2.78,1.10mm/min。综合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特性,林分保水蓄水能力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强,红松纯林最弱。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地区的水土保育提供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