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规模化猪场的增加,断奶仔猪集中起来保育,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有利于防疫工作的进行。但断奶仔猪从产房来到保育舍,因环境和伙伴的不同,仔猪会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鸣叫、互嗅、咬尾、咬耳和互相攻击。轻者尾部和耳部受伤流血、影响生长发育,重者尾部流血过多或内脏受伤而引起死亡。为了减少类似的情况发生,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仔猪安全地过完保育期。  相似文献   

2.
3.
李雨来 《猪业科学》2006,23(9):82-83
2005年九十月间,河北玉田很多养殖大户和一些小型的养猪场出现猪只咬尾症状,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下面根据笔者几年来的体会谈谈仔猪咬尾症的成因及防治体会。  相似文献   

4.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规模化猪场的增加,断奶仔猪集中起来保育,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有利于防疫工作的进行。但断奶仔猪从产房来到保育舍,因环境和伙伴的不同,仔猪会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鸣叫、互嗅、咬尾、咬耳和互相攻击。轻者尾部和耳部受伤流血、影响生长发育,重者尾部流血过多或内脏受伤而引起死亡。为了减少类似的情况发生,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仔猪安全地过完保育期。1断尾仔猪在出生1~2d内,在断牙和打耳号的同时进行断尾工作,在离尾根约1cm处,用钝口剪使三分力轻剪一下,为了止血,再向尾尖方向0.5cm处将尾巴剪掉,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养猪规模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的异食癖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尤其是食肉癖现象。食肉癖主要表现在互相啃咬尾巴而形成的咬尾症,咬尾症是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饲养管理不当以及猪只本身行为异常引起的综合症。咬尾症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研究,发生咬尾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可降低20%以上。 1 发病时行为表现猪咬尾行为在冬季和早春发病率较高,一般发生于15~60kg时,尤其是在15~30kg时最高,在生长期主要集中于40~80日龄,发病的母猪大于公猪。有咬尾症的猪对…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猪互相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处在生产状态下的猪群更易发生,发生咬尾症的猪群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大大降低其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体弱的猪有的甚至发生感染死亡。所以预防猪咬尾症在临床上具有莺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猪咬尾咬耳症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咬耳咬尾症也称"反不适综合征".在散养放养的农村极少发生,但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异常行为比较普便,是规模化猪场常见的现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饲养密度增大,这种恶癖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规模化的猪场中,猪咬架现象逐渐增加,日趋严重,特别是断奶的猪群比较严重,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
武深秋 《广东饲料》2002,11(5):37-37
猪咬尾症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制止。根据实践经验对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提出如下防治措施。1猪的营养需求要满足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所饲喂日粮中营养失调,搭配不当,故应根据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供给全价配合饲料。发现有咬尾现象时,应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矿物和维生素。同时保证充足的饮水。2猪的组群要合理从外地购进大批苗猪时,应把来源、体重、体质、毛色、性情等方面差异不大的猪组合一圈饲养,如有因运输中碰破皮等外伤的猪,应及时分开饲养,以防因血腥味引起相互咬尾。3饲养密度要…  相似文献   

10.
王永 《广东饲料》2006,15(6):9-11
猪的咬尾症是猪较常见的一种行为恶癖。发生咬尾症的猪群,胴体品质降低,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20%以上。本文对其病因及防治措施作介绍。1引发猪咬尾症的因素1.1猪只自身的因素1.1.1猪某些习性的抑制。猪有探究行为,猪在自然状态先是拱掘后才开始采食。集约化养猪场多为水泥地面,其探究行为长期受到限制时,攻击行为会增加,有的猪就会相互咬尾。另外,猪还有群居、争斗和领域行为,当猪饲养密度过大,其领地受到侵占或威胁时,群内咬斗次数和强度增加、攻击行为增加。争斗形式一是咬对方的头部,二是在舍饲…  相似文献   

11.
陈淑芹 《北方牧业》2005,(21):16-16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在早期断奶猪群中发生的比较早,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0%~30%。该现象在育肥猪群很少见。  相似文献   

12.
猪咬尾行为在冬季和早春发病率较高,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现将猪咬尾症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过程中,常见到保育和育肥猪群有互相咬尾的恶习。猪群的咬尾不仅增加饲料的消耗,影响生长,增加管理的难度,严重的还可导致猪只受伤、病菌感染。那么,引起猪只咬尾的原因是什么?据总结与以下因素有关:(一)管理因素(1)喂料不足、料位不够、料槽设计不合理等导致猪只吃不饱;(2)水质差、饮水不足或受限;(3)通风不良、空气污浊、温度太低或太高、湿度太重;(3)猪只转栏以及密度过大、猪只大小差异明显;(5)打疫苗、噪音、频繁或突然更换饲料;(6)猪栏中有去势不完全的猪。(二)疾病因素(1)渗出性皮炎,在混群及并栏时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猪咬尾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咬尾症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时有发生,猪咬尾症虽不像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传染病危害那样严重,但是直接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使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受损。通过对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养猪生产实践,总结归纳出猪咬尾症的防治措施,对养猪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猪咬尾症是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在养猪生产中,猪咬尾症时有发生。2010年3月,甘肃省武威市某养殖猪场发生了一起猪咬尾症。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防制措施,使猪场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群养猪中出现咬尾的现象,是由于体内某种元素缺乏导致的猪的一种疾病。这种病轻者猪只相互骚扰,影响采食和休息,降低生长速度;重则相互打斗,一旦有猪尾巴被咬出血,其他猪群起而攻之。若被咬猪不逃(或跳)出圈外,会被追逐撕咬得遍体鳞伤,甚至毙命。  相似文献   

17.
<正>猪的相互咬尾现象又称相食症,是肉猪生产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一种恶癖。其中以咬耳、咬尾最为常见,多发生在生长猪群中。猪群中发生相食症,猪体伤痕累累,一旦伤口感染化脓,会蔓延到脊椎,  相似文献   

18.
群养猪中出现咬尾的现象,是由于体内某种元素缺乏导致的猪的一种疾病.这种病轻者猪只相互骚扰,影响采食和休息,降低生长速度;重则相互打斗,一旦有猪尾巴被咬出血,其他猪群起而攻之.若被咬猪不逃(或跳)出圈外,会被追逐撕咬得遍体鳞伤,甚至毙命.  相似文献   

19.
20.
仔猪咬尾症的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由于环境条件饲养状况等问题,易造成断奶仔猪的咬尾行为,常给经营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现就仔猪咬尾症的防治谈一点体会供参考。1主要因素仔猪咬尾的病因很多。如密度过大,饲养平衡性差,舍内通风不良,空气中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大,温度过冷过热,饮水不足,同一栏猪个体差异大,患寄生虫病等。特别是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均采用高床饲养断奶仔猪(一般28~35天断奶),咬尾行为来得更早,发生率更高。平面饲养的断奶仔猪咬尾行为多发生于25~40kg体重阶段,而高床饲养的15~20kg体重阶段多发,高床咬尾的仔猪被放到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