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继勋  马文明 《草地学报》1996,4(4):240-245
在东北羊草草原研究羊草群落,拂子茅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虎尾草群落和碱蓬群落六种生境条件下微生物生物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微生物翻天复地量与土壤pH值和电志率呈指数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呈指数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之一,放牧和刈割是典型草原的两种主要利用方式。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群系(大针茅、羊草)群落蒸散量、土壤贮水量及生态用水量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其他利用方式相比,刈割会显著降低典型草原大针茅群落蒸散量、土壤贮水量以及生态用水量(P<0.05)。典型草原大针茅群落、羊草群落蒸散量均在生长季中期(7月份)达到最大值;不同利用方式下,中度放牧下的群落蒸散量最高。此外,围封利用方式下大针茅群落土壤贮水量和生态用水量较高;轻度放牧利用方式下的羊草群落土壤贮水量和生态用水量高于其他放牧利用(P<0.05)。研究典型草原主要群落生态用水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可以为草原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研究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温性典型草原羊草光合特性对模拟放牧因素分解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是一种复合胁迫,包括采食、践踏、粪尿返还等因素。为明晰放牧对草原影响的过程与机制,通过刈割、人工模拟踩踏、人工粪尿添加来模拟家畜放牧过程,以羊草为例,研究了株高、盖度、干重以及羊草叶片的光合特性对放牧分解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采食及包含采食因子的处理显著降低了羊草的盖度、高度及干重,但提升了羊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降低了羊草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WUE)。羊草株高与羊草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显著负相关,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正相关;土壤含水量与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显著正相关。相对而言,践踏和粪便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羊草的影响比采食弱。综合可得,家畜的采食是放牧对温性典型草原羊草光合特性影响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锡林河流域羊草群落春季CO2排放日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温带草原的羊草群落CO2排放进行了昼夜观测。结果表明,CO2排放通量日变化与气温和地表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475和0.7604,而与5cm和10cm地温相关性较小,说明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气温和地表温度是影响羊草群落CO2排放的关键性因子。研究还发现,羊草群落排放的CO2的近80%来自土壤呼吸、根呼吸和凋落物分解,并且春季露水对羊草草原CO2排放通量日变化特征影响显著,特别是日出前后露水的大量形成,使上午7—8时出现一次CO2排放峰值,而后CO2排放通量变化趋于与气温一致。  相似文献   

5.
恽锐  李建东 《草地学报》1994,2(2):20-26
本文分析了松嫩平原羊草(Aneurolepidiumchinense)群落、虎尾草(Chlorisvirgata)群落钠元素在植物体及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结果表明,虎尾草体内钠含量明显高于羊草,两种植物地上部钠含量均高个地下部。两群落土壤水溶性、交换性钠含量均为春、秋季较高,夏季较低。表层土壤水溶性钠最高含量分别为5.09和7.61cmol·kg-1,交换性钠含量分别为7.33和13.21cmol·kg-1,垂直分布均为上高下低,虎尾草群落土壤各层的含量均高于羊草群落。羊草、虎尾草体内钠贮量变化均呈单峰型,与生物量呈极显著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6.
土壤盐碱化对羊草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利民  李建东 《草地学报》1997,5(3):154-160
从群落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三个测度水平,采用八个指数和Zahl的大折刀法统计处理,探讨了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次生盐碱化梯度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碱化的加重,群落植物多样性单调衰减,并与土壤pH值和电导率呈显著指数负相关,与土壤水分呈指数正相关;其植物多样性的演替序列是:羊草-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羊草-星星草群落〉星星草群落〉朝鲜碱茅群落〉角碱蓬群落,结果与次生盐碱化演替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7.
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库布齐沙地东段油蒿群落土壤碳通量日动态,分析土壤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碳通量日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23~1.47μmol.m-2.s-1,在不同月份呈V型、单峰型或双峰型,最高值集中在8∶00~14∶00;在整个生长季,大气温度、0~10cm土壤温度、0~5cm土壤体积含水量都是沙地生态系统土壤碳通量的重要调控因子;土壤碳通量与大气温度、0~10cm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指数相关,与0~5cm土壤体积含水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用静态气室法对草群落和碱茅群落的土壤呼吸量进行测定,分析了2种群落土壤呼吸量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种群落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均呈单峰曲线,羊草群落的土壤呼吸量在8月中旬达最大值13.27g(m^2.d),碱茅群落土壤呼吸量在7月中旬达最大值11.4g(m^2.d)。2)在11种环境因素中,pH、风速、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对2种群落土壤呼吸量均有较大的灰色关联度,是主要因素;地温和降水量对2种群落土壤呼吸量的灰色关联工小,是限制因素。3)建立了2种群落土壤呼吸量(y)与土壤0-10cm含水量(x)的回归模型。羊草群落:y=126.51x-6.5121(R^2=0.92,P<05);碱茅群落:y-60.425x-1.7024(R^2=0.98,P<0.05)。  相似文献   

9.
对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主要植物的日蒸散量及其根部土壤含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花针茅根部的土壤含水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冷蒿、无芒隐子草表层根部的土壤含水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变化不大。相同放牧条件下,短花针茅个体日蒸散量相对较大,冷蒿个体日蒸散量相对较小。土壤含水量同植被日蒸散量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锡林河流域羊草群落春季CO2排放日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温带草原的羊草群落CO2排放进行了昼夜观测。结果表明,CO2排放通量日变化与气温和地表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475和0.7604,而与5cm和10cm地温相关性较小,说明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气温和地表温度是影响羊草群落CO2排放的关键性因子。研究还发现,羊草群落排放的CO2的近80%来自土壤呼吸、根呼吸和凋落物分解,并且春季露水对羊草草原CO2排放通量日变化特征影响显著,特别是日出前后露水的大量形成,使上午7~8时出现一次CO2排放峰值,而后CO2排放通量变化趋于与气温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水分收支变化特征,利用涡度相关和微气象方法对青海省果洛州大武镇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年蒸散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探讨了环境和生物因子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年总蒸散量为481.9mm,年蒸散量约占年降水量的97%。生长季中日均蒸散量为2.3mm·d-1,而非生长季日均蒸散量仅为0.6mm·d-1。温度与蒸散量呈明显的指数关系;该区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强,但净辐射占太阳辐射的比例相对较低(46%),在非冻土时期,蒸散量与净辐射呈线性关系;研究区降水量相对丰沛,与温度和净辐射相比,土壤含水量对蒸散的影响相对较小。本研究说明高寒草甸的退化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蒸散量,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涵养水分的能力,净辐射和温度是驱动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蒸散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区草地站蒸散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和植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是制约半干旱区生态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是地表水分消耗的重要过程。本文基于内蒙古半干旱区多伦和锡林浩特草地站多年通量、气象和植被数据,分析两个典型草地ET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和主要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半干旱区草地资源的持续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多伦站和锡林浩特站多年均ET总量分别为417.15 mm和440.20 mm,其中生长季ET分别占年总量的75.75%和72.38%。两站ET年内变化均呈单峰型,和热量因子、水分因子与植被状况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1)。通径分析表明,两站ET变化均主要受到太阳净辐射直接作用的驱动,其次受到叶面积指数、降水和土壤含水量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建立放牧试验平台,研究秋季、冬季和初春放牧对草地植物返青期土壤温湿环境和植物生长以及生长旺季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地返青季,秋季放牧草地表层土壤湿度相对于其他处理显著降低,而温度相对升高;土壤表层湿度与草地枯落物总量、立枯量呈显著正相关;秋季和冬季放牧显著降低草地返青期的地上生物量;秋季放牧显著降低优势植物地上生物量;而初春放牧不影响草地返青期的群落生物量。在生长旺季,初春放牧草地群落及其高大优势植物大针茅和羊草的生物量显著增加,而其下层的糙隐子草和杂类草生物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通辽草甸草原草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亚敏 《草业科学》2018,(2):423-433
植物物候期的变化直接反映气候变化,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基于通辽市巴雅尔吐胡硕牧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6年主要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车前(Plantago asiatica)物候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气候变化对草本植物返青期、黄枯期和生长季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36年来年均气温上升0.35℃·10 a-1(P0.01),年均降水量减少22.73 mm·10 a-1,气候暖干化特征明显。2)草本植物返青期呈一致性延迟趋势,平均每10年延迟1.16~7.60 d。羊草、车前返青推迟主要受2-3月累计降水量减少的影响,冰草、委陵菜返青推迟主要受2-4月、3-4月累计降水量减少的影响。3)草本植物黄枯期变化趋势不同,羊草、冰草黄枯期延迟主要受夏季、初秋累计降水量影响,委陵菜黄枯期提前主要受夏季、初秋的累计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共同影响,车前草黄枯期延迟主要受夏季、初秋平均气温影响。4)草本植物生长季长度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量影响。气候变暖后,研究区夏季、生长季平均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羊草、冰草、委陵菜生长季缩短;而车前对气温反应比较敏感,气温升高有利于车前生长季延长。  相似文献   

15.
高寒草甸地区冷季水分资源及对牧草产量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英年 《草业学报》2001,10(3):15-20
分析了高寒草甸地区冷季降水和土壤水分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对牧草产量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冷季降水资源贫乏,但9-10月较高的降水受枯黄植被蒸散量小,植被盖度大的影响,易贮存于土壤,加之地处高寒, 气温低,土壤封冻早,冻结期长,使土壤水分在冬季可以冰晶水的形式留存于土体,从而给来年牧草进入正常营养生长发育阶段提供了水分条件的需求,牧草产量的高代与冷季降水及土壤水分条件有一定的联系性,建立冷季降水与牧草产量间的预报方程,其拟合率高。  相似文献   

16.
试验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开展,旨在研究模拟降水对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影响。在长期不同放牧平台增设4个不同降水处理(减水50%、自然降水、增水50%和增水100%)。于2016年7月~10月使用土壤碳通量测试仪器(Li-8100)测量土壤呼吸速率,同时用仪器自带的温、湿度探针监测0~10cm土壤温度和0~5cm土壤体积含水量。结果表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土壤呼吸和土壤湿度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土壤温度显著降低(P<0.05);7月~10月土壤呼吸速率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呼吸与0~10cm土壤温度和0~5cm体积含水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分别是0.3117和0.7307(P<0.0001)。结果表明,水分是影响荒漠草原土壤呼吸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蒸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的蒸散状况有助于认识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水循环,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观测青海省玛沁县小嵩草退化草地(34.35°N;100.50°E,海拔3963m)的水热通量,对该地区2006-2008年全年的蒸散情况进行了特征分析。研究表明,2006-2008年三江源退化草地的蒸散值分别为452.24,474.24,459.57mm,降水量分别为460.7,496.1,480.1mm,其中有75%以上的降水分布在生长季,全年水平上蒸散量与降水量之比(ET/PPT)为95% 以上,蒸散量与降水量基本持平。生长季日蒸散量1.8~1.9mm/d,而非生长季日蒸散量<0.6 mm/d。蒸散日变化和年变化均为单峰型,每年6-7 月蒸散量最大,为2.0~2.2mm/d;日蒸散峰值出现在正午左右,其最大值生长季为0.21mm/h,非生长季为0.10mm/h。退化草地蒸散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净辐射,其次为饱和水汽压亏和空气温度。随着生长季的推进,潜热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逐渐增大。与未退化的矮嵩草草甸相比,退化草地生长季蒸散量较小,而非生长季蒸散量较大,这一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的植被盖度驱动草地生态系统的蒸散。  相似文献   

18.
作为内蒙古重要的草地资源,克氏针茅草原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土壤呼吸是大气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通量,是土壤碳输出的主要途径。试验区设置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部毛登牧场内以克氏针茅建群的典型草原;在2011-2013年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对试验样地进行模拟增温增雨处理,在生长季(5-9月份)使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 LI-COR,NE) 对试验样地土壤呼吸强度进行测定;同时监测试验样地气温、土壤温湿度等环境因子,采集土壤样品并室内分析土壤养分特征和微生物生物量,并对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受空气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影响显著(P<0.05),分别呈现出二项函数和线性相关关系;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在相同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012年增温增雨与增温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2.60和1.96 μmol/(m2·s), 2013年增温增雨与增温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3.38和2.09 μmol/(m2·s);增温增雨处理下,克氏针茅草原空气温度的升高和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均对土壤呼吸产生了抑制。土壤呼吸温度敏感度(Q10)在2011-2012年中增温增雨处理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和控温处理;2011-2013年控温处理都低于对照处理。本研究表明,土壤呼吸主要受水热条件影响,并且空气温度升高和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均对土壤呼吸有抑制作用,增温增雨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要高于增温处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全球降水格局的改变势必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而草地碳汇功能对水分的变化极为敏感.为探究不同降水梯度对生态系统碳交换产生的影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草原设置模拟降水试验(减水50%、自然降水、增水50%和增水100%),在2017年5月至9月,每隔15?d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密闭式箱法测定生态系统净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