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瓜套种甘薯在长乐市常年种植1.5万亩左右.经过多年实践,逐步完善了套种技术,发展到目前冬季再连作一季蔬菜(洋葱、香葱、萝卜等),形成了粮经多熟栽培的优高模式。1998年在湖南镇闽鹏村郑再增专业户的责任田进行“西瓜/甘薯—洋葱”栽培模式示范,西瓜亩产2614.5公斤,按当时西瓜每公斤0.5元  相似文献   

2.
“稻-稻-萝卜”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祖坦 《福建农业》2006,(10):10-11
充分利用闽侯县紧靠福州市地理优势,发展“稻-稻-萝卜”种植模式,既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又能达到培肥地力效果。我局于2004年在荆溪镇关东村示范推广“稻-稻-萝卜”高产栽培模式,经现场验收,每亩早稻产量493.5公斤,晚稻产量483.8公斤,萝卜产量3250公斤,比种植双季稻增收一季萝卜,增加产值1950元,增加纯收入1065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8月份春玉米收获后,下茬可种植萝卜、大白菜、大头菜,也可适当栽培秋马铃薯,实现堵淡增收。秋马铃薯一般亩产量1000~1200公斤,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4.
小果型优质西瓜(又称礼品西瓜)因其果小、皮薄、外型美观、含糖高,近1年来颇受消费者喜爱.笔者从1998年起,从中日南湘种苗公司引进红小玉、黄小玉、金福等特早熟品种在川内试种推广,经过4年的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我省大多数地区的早熟栽培方法,即:大中棚酿热育苗,大田双膜栽培.后茬作物:水稻、玉米.并在绵阳、德阳等地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2001年江油市西屏乡成片种植红小玉、黄小玉95亩(1亩=1/15公顷,下同),平均亩产2350公斤,高者达2940公斤.西瓜上市时间5月28日至6月16日,由于此时正值我省西瓜市场断季时期(外运西瓜销售接近尾声,川内西瓜尚未批量上市),种植农户均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该点平均亩收入3520元,高者超过5000元.现将其具体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地膜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萝卜)一年三收间套模式,共计一般亩产马铃薯2500公斤以上,玉米400公斤以上,加上白菜(或萝卜),三茬连作亩收入达4000多元,是小麦、玉米连作亩收入700元的近六倍。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早熟马铃薯。种植品种以早熟、脱毒的“荷兰7号”为好,一般在2月上中旬切块催芽,3月上中旬播种,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收刨,通常亩产2000~2500公斤,高产可达3500公斤。市场价格为每公斤1元左右,亩收入2000~3000元该品种适宜与西瓜、冬瓜、春萝卜、油葵、抗虫棉等作物间套种,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卢龙县郑庄村张作国种植温室小西瓜,一年四种四收,400平方米收获西瓜5000公斤,年收入2.4万元,折合亩收入4万元。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海峰 《当代农业》2013,(22):28-29
塑料大棚西瓜、伏菜、四季豆、菠菜一年四熟高效栽培模式.经过江苏省连云港地区的科技示范户种植.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已向周边辐射推广.该模式亩产西瓜2750公斤.伏菜1350公斤,四季豆1150公斤.菠菜1100公斤,总产值12380元.亩成本3300元.净收入9080元.  相似文献   

9.
麦套西瓜是我县近年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套种方式,是正在建立的“立体农业”内容之一的小麦——西瓜——玉米和小麦——西瓜——蔬菜(白菜、萝卜)一年三熟栽培形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种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缓解粮经争地矛盾,有效地提高农田经济效益。一般亩产小麦250公斤,西瓜1500公斤以上,总产值近500元,比纯作春瓜亩增值100元以  相似文献   

10.
自种植业结构调整以来,我县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瓜-稻”栽培模式在丹阳、蓼沿、潘渡、东湖等乡镇普遍推行,2005年累计种植面积达2万亩.已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瓜-稻”比“稻-稻”每亩年可增收1640-3140元,除头一季西瓜获高效益外,还能充分利用西瓜后作土壤肥力、光温资源等优越条件,夺取晚稻的超高产,每亩晚稻产量可达到600-700公斤: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土地耕种面积日趋减少.试验表明,采用保护地套夹种技术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一条新途径.2004年秋,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基地种植草莓30亩(1亩=1/15公顷),春季套种西瓜.草莓产量1750公斤/亩,收入1.4万元/亩;西瓜产量2500公斤/亩,收入1.25万元/亩,合计收入2.65万元/亩,扣除土地、租金、人工、种子、肥药等成本,草莓成本亩均3500元,西瓜成本亩均2300元,亩均净效益达2.07万元.……  相似文献   

12.
稻田冬季翻耕晒白,春季种植马铃薯,收获后再种植一季水稻,这是我镇农民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条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的成功栽培模式。通过实行水旱轮作,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稻亩产450-500公斤,比非轮作增产8%-10%。一般鲜薯亩产1500-1600公斤,高产达2000-2500公斤以上,比只种一季水稻,亩增加产值500-800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近年来我所在水北镇三都村建立了晚稻-油菜-西瓜套种轮作栽培模式示范基地300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产值800元;油菜平均亩产152.4公斤,产值628元;西瓜平均亩产3500公斤.产值1050元,三热亩产值2478元。油菜套种西瓜,油菜可为西瓜遮荫,提高西瓜的成活率;油菜收获后,油莱秆荚壳返哺回田,  相似文献   

14.
《当代农村》2004,(5):26-27
马铃薯秋作栽培的结薯期正值冷季节,种性不易退化,过去多用于留种栽培,现已扩大种植,成为一季重要的作物。秋马铃薯生育期短,适应性较强,能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增加收入。一般亩收马铃薯1000~1500公斤,经济收入500~800元,经济效益较好,其关键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5.
王旭强 《现代种业》2005,(4):37-37,7
温岭县种植延秋大棚西瓜很有名,许多农民纷纷到全国各地,有的已到越南、缅甸种植西瓜,他们一般在11月份播种,4月底采收,11月采摘完毕,高的田块亩产6500公斤,在温岭的亩收入在3000-4000元之间,普遍采用5米毛竹中棚。今年三门县农民林德树、陈济灶、苏时龙也在我街道种植大棚延秋西瓜,他们充分利用西瓜无限生长习性,采用人工授粉、定向结果,调控结瓜时间,避开西瓜上市高峰,勤施肥,勤防病,西瓜从4月中旬到10月初共结瓜五批,亩产量达3500~4000公斤,亩产值8000~9000元,亩净收入在5000~6000元之间。现将延秋西瓜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翼城县南梁镇东郑村村民聂国强是远近有名的“科技迷”,2002~2003年在自家的667平方米耕地上采用“小麦间作菠菜复播西瓜间作棉花复种大白菜”立体种植模式,生产小麦310公斤、菠菜540公斤、西瓜3150公斤、皮棉45公斤、大白菜4500公斤,一年五作收入3500元,除去各项投入,纯收入2500元以上,其成功栽培的关键技术有6条。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本区经过试验、示范,总结推广了一套高效立体种植模式:西瓜∥豆角∥萝卜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模式下,亩产值为6300元.亩净产值为5600元,比过去西瓜收后种植其他作物亩净增收2410元。目前,该种植模式已在平顶山市周围乡村推广。推广面积达2000亩。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田间种植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现有的耕地和光、热、气、水、温资源,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产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来。松溪县采取“马铃薯-西瓜-菜”栽培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2006年种植面积达110公顷,平均亩产马铃薯1530公斤。西瓜2580公斤,菜1500公斤,合计农产品总量5600公斤,总产值达5600元。这种栽培模式效益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南马厂乡部分农民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采用大棚早熟西瓜、水稻栽培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大棚早熟西瓜平均亩产4400公斤左右,产值5200元左右;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左右.产值800元左右,除去种、肥、药、大棚等成本,每亩年纯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是小麦、水稻传统种植模式经济效益的3~4倍,2005年这种高效栽培新模式在该乡推广面积已超过了1000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凤城市鸡冠山镇鸡冠山村村民单艳芳在大棚内采用草莓-西瓜-白菜轮作栽培模式,既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该模式亩产草莓2000公斤,春节前后上市,按市场平均价每公斤14元,亩产值达2.8万元;西瓜亩产2000公斤,按市场平均价每公斤1.5元,亩产值达3000元;白菜亩产2000公斤,按市场平均价每公斤1元,亩产值达2000元。三茬合计总收入3.3万元,扣除生产成本9700元,单艳芳大棚的亩纯收入2.33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