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危害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是中华蜜蜂(Apis cerara F.)的重要敌害之一,1987年8月~1988年7月,我们在粤东(揭西)粤西(高州)和广州地区(清远),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蜂场,定期(每月一次)、随机在蜂场中取6群蜂,各抽脾一张,剥查大蜡螟幼虫,3个蜂场剥查结果表明,蜂群巢脾中大蜡螟幼虫全年都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大蜡螟的危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蜡螟属鳞翅目,蜡螟科,其幼虫又称巢虫。蜡螟又分为大蜡螟和小蜡螟。大蜡螟的幼虫体长在2厘米以上;而小蜡螟幼虫体长则不超过2厘米。大蜡螟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为蜂群的主要敌害之一,但其对中华蜜蜂和西方蜜蜂的危害程度具有差异。通过总结大蜡螟的生物学特性,概述了大蜡螟对蜜蜂生长发育、群势及繁殖产蜜的影响,并比较其对中华蜜蜂与西方蜜蜂危害程度的差别,进一步分析了其对不同蜜蜂造成不同危害程度的原因,可为大蜡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17,(2):16-19
为明确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触角外部形态及其感器的种类与分布,取刚羽化的大蜡螟雌、雄成虫各3头,用镊子取其完整触角,样品脱水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对大蜡螟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及感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大蜡螟成虫触角呈线状,触角感器共有7种,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和叉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大蜡螟雌、雄成虫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规律相似。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大蜡螟的化学感受系统,揭示其嗅觉识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综述防治蜡螟的办法众多,归纳为人工捕杀、蜂具预防、水剂淹杀、药物熏治、温度杀治、蜜蜂强群自卫、生物防治以及采取光能辐射等八大类措施(见附表),在防治效果上各有千秋。有的效果虽好但操作困难,在养蜂实践中难以实施;或对人、蜂、蜜有污染。据国内外报道,利用蜡螟寄生蜂、细菌、病毒等生物防治、光能辐射等是当前发展的新动态,也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研究的新动向。笔者从1984至1990年的养  相似文献   

7.
大蜡螟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35±1℃,60~85%RH,全黑暗环境中用中蜂旧巢脾饲养的大蜡螟,其卵、幼虫、蛹、雌蛾、雄蛾的历期分别为8.6、49.4±9.4、10.8±1.9、5.5±2.6、9.2±3.3天.雌蛾平均产卵量为725.2 ± 148.3粒(258~1415粒).平均产卵前期为0.6天(0~2天).平均产卵期为4.3±0.8天,但平均有效产卵期只有3.4±0.6天.雌性蛹、蛾的体重比雄性蛹、蛾的极显著重,雌雄蛹重分别为162.1±5.1mg和122.2±1.9mg,雌雄蛾重分别为122.3±1.6mg和74.0±7.5mg.卵多产于0.23~0.27mm缝隙中,单层扁平成片,大小为0.34±0.04×0.34±0.06mm.  相似文献   

8.
大蜡螟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是中蜂的重要敌害。蜂群受害后,轻则影响群势和产蜜量,重则全群逃亡。据我们1979~1980年在本县调查,受大蜡螟为害的蜂群约占全县总蜂群数的75%以上;其被害逃亡的蜂群数,约占逃亡总蜂群数的90%左右,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9.
大蜡螟在世界许多地方是严重的害虫,而现有的防治方法常常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一些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较好的技术。在大蜡螟防治方面,将来的前景是大部分将从杀虫剂转到其他方面。目前的发展趋势如何呢? 1.细菌防治最有希望的领域包括感染各类型昆虫和产生致死毒素的细菌。这种细菌被叫做苏云金芽孢杆菌,并且把它制成了商品性的含有许多芽孢和晶体毒素的粉末。人们已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各种菌株分离出来,并且知道这些菌株对各种昆虫具有特殊效果。用来防治大蜡螟的这些菌株对蜜蜂是无害的。在养蜂业中苏云金芽孢杆菌被利用防治大蜡螟  相似文献   

10.
大蜡螟上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一种甾醇抑制剂IPL-12(N,N-二甲基12胺),属烷基胺类化合物,能抑制大蜡螟的代谢,但对蜜蜂代谢无影响。经观察,此药物与蜜蜂食物混合,蜜蜂食入体内后,没有受任何伤害。由此推测,IPL-12经过蜜蜂食道后,不被吸收,不影响蜜蜂发育。在控制大蜡螟实验时,取若干块重量均为50克的巢脾,分别用625克、125克和250克蒸馏水溶解的IPL-12盐酸盐溶液喷脾,待脾自然风干后,把25毫克的大蜡螟卵分别接种到经不同剂量IPL-12处理的巢脾上;相同的蜡螟卵接种到未做任何处理的巢脾上。所有的巢脾均放在…  相似文献   

12.
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大蜡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erlinder)简称B.t.,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生产最多的微生物杀虫剂。它有很多优点,如分布广,菌种资源十分丰富;容易培养,既易于实验室研究,又易于工业化生产;它有很广的杀虫谱,除对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9个目的昆虫有杀虫活性外,还有对线虫、原虫、扁虫有活性的一些菌株。同时,B.t.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畜蜂安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大蜡螟(GallariamellonellaL.)是养蜂生产中最主要的鳞翅目害虫…  相似文献   

13.
大蜡螟是东方蜜蜂的主要敌害之一,是造成蜂群飞逃的主要原因。为了弄清饲料营养对大蜡螟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用5种不同的饲料(中蜂不带花粉巢脾、中蜂带花粉巢脾、人工饲料、意蜂带花粉巢脾、意蜂不带花粉巢脾)饲喂大蜡螟幼虫,通过定期测定幼虫体长,以确定饲料营养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蜡螟幼虫在不同饲料中平均增长长度分别为:3.25 mm、10 mm、4 mm、11.25 mm、3.66 mm,在带花粉的中、意蜂巢脾两组中大蜡螟幼虫生长最快,人工饲料组、不带花粉的中意蜂巢脾组中大蜡螟幼虫生长最慢。说明有花粉的巢脾有利于大蜡螟幼虫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正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是蜜蜂重要的害虫,其幼虫寄生于蜂巢内,喜上脾吞食蜂巢,善钻蛀隧,损坏蜂巢,又被称为巢虫[1]。大蜡螟危害严重时,中蜂群内会产生大量白头蛹,导致子脾不能正常羽化[2],当无法得到控制时便会弃巢飞逃,其幼虫会破坏蜂群内所有空巢脾。而大蜡  相似文献   

15.
16.
蜡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蜡螟的防治     
根据我们的经验,蜡螟的防治宜采用综合的措施,即预防措施和药物防治结合起来进行,才能取得良好防治效果。1.选用严密的蜂箱及时更换旧脾。选用合缝严密的蜂箱或将蜂箱合缝用血灰涂剂(即用鲜猪血或鲜羊血加石灰,拌匀成揉面状物)补严,使小巢虫无法隐藏,及时清除旧脾,换上新脾。2.用水浸泡。用凉水浸泡蜂箱、巢框及空巢脾2—3日,或把蜂箱浸入盐水中(水50份加食盐3份搅匀),一昼夜即可杀死巢虫、卵,或浸入沸水(100℃)中10—15分钟,可杀死越冬幼虫及蛹、卵。3.人工捕杀。用摄子或消毒的细竹签,将巢脾内、蜂箱缝内的巢虫和蛹取出杀死。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温度及密度对大蜡螟生长繁殖的影响,在相对湿度60%±10%RH条件下,设置25、 30、 35℃3个温度梯度,40、 60、 80、 100、120粒(64 cm3体积内) 5个卵密度梯度饲养大蜡螟。(1) 25、30、35℃条件下,大蜡螟世代周期及各虫态历期均随温度升高呈减小趋势。大蜡螟幼虫体重和体长、蛹重和蛹长、雌雄蛾体重及体长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雌蛾产卵量30℃最高,其次为35℃、25℃(P>0.05)。3个温度下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大蜡螟卵孵化率。10头大蜡螟幼虫7 d内取食人工饲料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P>0.05)。(2) 25和30℃时,大蜡螟卵孵化率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80粒时最高),35℃时密度40粒孵化率大于密度60 (P>0.05),80粒时最高,随后依次递减。小于0.100 0 g幼虫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0.100 0~0.200 0 g幼虫在25℃密度60、 80粒时最多,40、100、120粒时减少,30、35℃时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30℃80粒时最多,35℃60粒最多);大于0.200 0 g幼虫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温度对大蜡...  相似文献   

19.
蜂箱内盖不完整可造成蜡螟危害在搞好箱内环境情况下,蜂箱内盖不完整是促成蜡螟危害的主要原因。蜂箱内盖一旦有缝隙,中蜂将用蜂蜡将其封住,蜡螟往往趁机在有蜡的缝隙内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后便比箱底蜡屑里的幼虫更具上脾机会。因此在使用蜂箱内盖时不宜使用有缝内盖,...  相似文献   

20.
中蜂巢蜜中蜡螟危害的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蜂巢蜜,受到小蜡螟的危害很严重,失去了商品价值,利用低温处理,可有效地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