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烟支长度对加热卷烟烟气主要成分逐口释放量的影响,以烟支长度分别为60、66和72 mm的样品为研究对象,设置相同的加热曲线参数进行抽吸,测定了加热卷烟逐口动态吸阻和主流烟气气溶胶捕集量(ACM)以及烟碱、甘油、水分的逐口释放量,分析了单支逐口烟气释放量均值及相对标准偏差(RSD),并研究了其对主流烟气中烟碱、甘油和水分转移率以及单位质量烟草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支长度的增加,烟支同口序逐口抽吸动态吸阻增大;逐口烟气主要成分释放稳定性递增,烟气中的ACM、烟碱和水分释放量递增,烟支长度66 mm卷烟的甘油释放量最低,烟支长度72 mm卷烟最高。随着烟支长度的增加,烟碱和水分在卷烟烟气中的转移率下降,烟支长度66 mm卷烟的甘油转移率最低。当烟草段长度为30~42 mm时,不同烟支长度加热卷烟逐口烟气中ACM、烟碱、甘油及水分释放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宽度烟丝组合对卷烟物理指标及其综合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分组加工过程中不同模组叶丝宽度组合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提升卷烟精细化加工水平。【方法】以进行分组加工(薄板模组和气流模组)的卷烟配方叶组为试验材料,每个模组分别设定3种切丝宽度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2因素3水平),最终共产生9种不同宽度烟丝组合的试验烟支样品。利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不同试验烟支的各项物理指标(重量、圆周、长度、总通风率、硬度和吸阻)进行差异性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试验烟支的物理指标综合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利用聚类分析对不同试验烟支物理指标的差异性进行了验证。【结果】(1)不同宽度烟丝组合的烟支各项物理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随着烟丝宽度的增加,烟支的单支重量、总通风率及其物理指标综合稳定性系数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3)不同宽度烟丝组合的烟支样品可以聚为3类,聚类的分界点主要体现在薄板丝宽度的差异上。【结论】该规格卷烟薄板模组和气流模组的切丝宽度分别为0.95 mm时,组合后的烟支物理指标整体表现相对最优。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细支卷烟打叶片烟尺寸的适宜范围,开展了>50.00 mm、>40.00~50.00 mm、>25.40~40.00 mm、>12.70~25.40 mm、6.36~12.70 mm 5种不同片烟尺寸对细支卷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片烟尺寸对叶片形状系数、烟丝理化指标、卷烟的物理指标、燃烧落头倾向率、感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对卷烟的烟气指标无明显影响。适宜片烟尺寸下叶片形状更接近圆形,常规化学成分协调,有利于卷烟烟丝尺寸分布、丝中含梗签率、卷烟物理指标的控制,感官质量较优。片烟尺寸小的卷烟具有烟支密度分布均匀性好、卷烟燃烧落头倾向率低、烟枪后4.00 mm以上长丝率低等优点,具有烟丝碎丝率、卷烟含末率、端部落丝量高,烟丝整丝率低,填充能力差的缺点。>12.70~25.40 mm片烟尺寸的卷烟重量和吸阻稳定性好、烟枪后>2.00~4.00 mm中丝率最高,通过烟枪后烟丝尺寸聚类分析可将片烟尺寸划分为>40.00 mm、>12.70~40.00 mm、6.36~12.70 mm 3组。综合细支卷烟质量要求,打叶片烟尺寸应适中,适宜范围为&...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再造烟丝、梗丝、膨胀丝(以下统称为"三丝")在不同掺配比例下对卷烟理化指标的影响,分别对"三丝"在五个掺配梯度下进行试验设计,在保证掺配后烟丝水分和卷制后烟支硬度稳定的条件下,考察掺配"三丝"后烟支的物理指标和卷烟烟气指标。结果表明,烟支重量、CO、TPM、烟碱、焦油随"三丝"掺配比例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卷烟吸阻与之相反;掺配再造烟丝对降低卷烟CO释放量效果较明显,膨胀丝的添加能够有效地降低卷烟重量并提高吸阻,掺配梗丝对降低卷烟TPM、烟碱、焦油的释放量效果显著,因此在烟支卷制过程中"三丝"应合理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控制长切丝技术对卷烟产品质量特性的综合影响,为保障卷烟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切丝宽度统一为1.0 mm,比较平刀、齿距50 mm、齿距40 mm和齿距30 mm等不同烟丝控制长度对烟丝结构分布特性、常规化学成分、卷制质量、卷烟燃烧状态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切丝长度的缩短,烟丝中长丝、中丝所占比例更加均衡,烟丝结构更加均匀;干燥后烟丝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随着切丝长度的缩短呈明显下降趋势,切丝长度对其他化学成分的影响不大;控制一定的切丝长度可有效提高烟支密度均匀性、烟支卷制质量的稳定性,切丝长度控制为50 mm时烟支密度的均匀性最好;随着切丝长度的缩短,烟支燃烧最高固相温度呈逐渐降低趋势,切丝长度对烟支的燃烧速率影响较小;不同的烟丝控制长度对卷烟产品的感官质量有较大影响,感官品质排序为齿距50 mm齿距40 mm齿距30 mm平刀。【结论】适当的控制切丝长度可有效提升卷烟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及抽吸品质。  相似文献   

6.
朱波  关欣  张东  李高坡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8):114-116
通过神经网络多层感知与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细支卷烟烟丝尺寸分布与物理指标的相关性,确定影响细支卷烟物理指标及其稳定性的烟丝尺寸分布.结果表明:(1)对细支烟物理指标影响较大的烟丝尺寸主要分布在8~3.35mm和1~2.5mm;(2)≥3.35mm尺寸烟丝对吸阻产生极显著正相关影响(P<0.01),对总通风和总通风标偏产生显著负相关影响(P<0.05),2.5~1mm尺寸烟丝对硬度产生极显著负相关影响(P<0.01).(3)细支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降低超长丝(>8mm)比例,增加8~3.35mm烟丝尺寸比例,可以很好地平衡各项物理指标,提高物理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叶片成丝方式对细支卷烟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细支卷烟烟支重量、吸阻、密度、硬度等物理指标及主流烟气、烟支空头剔除率的变化作为效果评价指标,开展了平刀与矩形刀2种叶片成丝方式对细支卷烟质量影响的对比评价。[结果]2种叶片成丝方式下的烟丝结构差异明显,平刀切丝方式以长丝(3.35 mm)占比为主;矩形刀切丝方式以中短丝(1.00~3.35 mm)占比为主;矩形刀切丝方式的烟支吸阻、硬度及重量的标准偏差均显著低于平刀切丝细支卷烟;矩形刀切丝方式所得的细支卷烟总粒相物、焦油、烟碱及一氧化碳释放量水平显著低于平刀切丝样品;采用矩形刀切丝方式的细支卷烟烟支空头剔除率降低0.03~0.20百分点。[结论]相较于传统平刀切丝方式,采用矩形刀切丝方式有利于提升细支卷烟卷制质量。  相似文献   

8.
唐军  唐丽  周冰  何邦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977-5979
[目的]系统研究烟丝填充值与烟支重量及稳定性的相关关系。[方法]以不同填充值的烟丝为材料,研究关键指标对卷烟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烟丝填充值与烟支重量及稳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分析表明,烟丝填充值是影响卷烟质量及稳定性的重要物理指标。在试验范围内,一定卷烟规格(烟支长度、烟支圆周)条件下,烟丝填充值与烟支重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且烟丝填充值标准偏差与烟支重量标准偏差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结论]研究可为下一步改善卷烟质量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规格卷烟烟丝结构分布及其对物理质量的影响差异,为短支卷烟烟丝结构优化和物理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比同档次短支卷烟(74 mm×24 mm)和常规卷烟(84 mm×24 mm)的烟丝结构分布,并对烟丝结构与物理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卷烟物理质量的烟丝尺寸分布.[结果]短支卷烟的短丝率和碎丝率与常规卷烟基本相同,但长丝率和中丝率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长丝率降低、中丝率增加.对卷烟物理指标与烟丝结构的相关性进行排序,短支卷烟为吸阻>含末率>端部落丝量>吸阻标准偏差>硬度标准偏差>硬度,常规卷烟为硬度>含末率>端部落丝量>硬度标准偏差>吸阻标准偏差>重量标准偏差.对短支卷烟物理质量产生主要影响的烟丝结构分布包括X2(7.00~10.00 mm)、X5(3.35~4.00 mm)、X7(1.00~2.50 mm)和X8(≤1.00 mm),对常规卷烟物理质量产生主要影响的烟丝结构分布包括A1(>10.00 mm)、A2(7.00~10.00 mm)、A6(2.50~3.35 mm)、A7(1.00~2.50 mm)和A8(≤1.00 mm).[结论]相对于常规卷烟,影响短支卷烟物理质量的烟丝结构分布更具体,同档次短支卷烟生产时可针对波动较大的物理指标,通过控制长丝率和碎丝率,适当增加3.35~4.00 mm的中长丝和1.00~2.50 mm的短丝比例,以提升短支卷烟的物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杨振中  蔡柏松 《油气储运》1996,15(11):43-45
用在线原油自动取样器采取代表性原油试样,可提高原油含水率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弥补原油交接计量过程中手工法取样式样代表性不够一面的缺陷。介绍了ZDQY-SBⅡ型在线自动取样器的技术参数、结构特征及工作原理,通过对现场的应用情况的分析,并将其取样化验的含水率与智能含水分析仪显示的数据相比较,结果极为接近。说明和该仪器所取原油试样,能够较邹地反映原油含水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1.
通过网络将生产线在线水分仪、实验室数采采集系统、取样器与自动标定系统相连,实现在线水分仪参数采集调整,并将标定所用数据在同一平台进行对比,自动标定系统根据比对结果对生产线在线水分仪进行时时标定。从各工序的标定方式、取样方法、标定触发条件、截距调整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标定方式、取样方法、标定触发条件及截距调整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C牌号细支卷烟梗签剔除量与梗签含丝率、含梗签烟支数及卷烟含梗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模型,可通过回归方程确定含梗签烟支数等拟合值的预测值,来指导工厂对C牌号细支卷烟梗签剔除量进行合理设定,并通过感官评价验证,在保证卷烟质量的情况下,确定合适的梗签剔除量为55 g/min,以期降低烟丝消耗和提升烟支外观或物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制丝工艺上一环节烟丝分布对下一环节烟丝结构及卷烟物理质量的影响,为烟丝结构的优化及稳定烟支卷制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试经截短机处理后的烟片所制烟丝的结构,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切丝后、烘丝后、卷烟机料斗处、烟枪处等环节的烟丝结构关联性及烟丝结构与卷烟物理质量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上一环节烟丝结构与下一环节烟丝结构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各区间烟丝分布不仅影响下一环节自身所对应的区间,还影响下一区间的烟丝比例;切丝后3.35~8.00 mm尺寸烟丝与烘丝后2.80~3.35 mm尺寸烟丝、切丝后0.71~3.35 mm尺寸烟丝与烘丝后0.71~2.80 mm尺寸烟丝具有较强关联性;烘丝后5.60~6.70 mm尺寸烟丝与料斗处1.40~2.80、3.35~5.60 mm尺寸烟丝关联性强;料斗处4.75~6.70 mm尺寸烟丝与烟枪处0.71~3.35 mm尺寸烟丝关联性较强;烟枪处0.71~3.35 mm尺寸烟丝与卷烟物理质量各指标密切相关,其中与单支重、烟支吸阻、硬度、密度的最大关联系数位于1.40~2.00 mm区间。【结论】烟丝结构变化具有较强的传递性,可依据两两环节烟丝尺寸区间的关联性,针对性的查找引起烟丝结构波动的影响因素;合理控制0.71~3.35 mm烟丝比例,可提高卷烟卷制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细支卷烟打叶复烤适宜的打叶工艺,从叶片质量、叶丝质量、卷烟质量3个方面对菱形框栏、六边形框栏片烟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六边形框栏片烟具有大小相对均匀、含水率及成丝稳定性好、烟支密度分布均匀等优点,不足之处在于抗造碎性弱、整丝率及烟丝利用率低,而菱形框栏片烟相反;(2)与菱形框栏片烟相比,六边形框栏片烟经卷烟加工后,单支质量、烟支吸阻、总粒相物、焦油稳定性好,燃烧飞灰、持会性有所改善,燃烧时间短,抽吸口数少,叶丝填充值及其他物理烟气指标无明显变化。从卷烟内在品质的角度为出发点,细支卷烟选择六边形框栏加工的片烟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卷烟吸阻稳定性不仅对卷烟的烟气化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抽吸时的轻松感、卷烟的感官质量影响较大。为了研究卷烟吸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都宝品牌为研究对象,通过烟支重量、烟支内烟丝密度分布、劈刀盘规格几个方面分析烟支吸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烟支重量和劈刀盘规格对烟支吸阻稳定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打叶加工过程中叶片结构控制对卷烟生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大片率的片烟原料对卷烟制丝及卷包生产的影响,其中T1处理的大片率均值为65.49%,T2处理的大片率均值为45.41%,T3处理的大片率均值为33.61%。结果表明:打叶加工过程中大片率过高,制丝环节烟丝缠绕严重,超长丝偏高;当大片率控制过低时,制丝后碎丝率偏高,超出新版卷烟供应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不利于后续的卷烟生产;打叶加工过程中的大片率与制丝环节整丝率、长丝率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与碎丝率存在一定的反向关系;打叶加工过程中大片率控制适宜,有利于提升卷制烟支的物理质量,提高卷制烟支质量、吸阻等物理指标的稳定性;就落头倾向而言,各处理片烟卷制常规烟支均优于常规卷烟A,而对细支烟的落头倾向除T1处理外,其他2个处理与对应规格的细支卷烟B相当。因而,在打叶加工中采用适宜的措施,优化加工后成品片烟的叶片结构,能够有效提升打叶加工加工后片烟叶片结构与制丝、卷包工艺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卷烟抽吸口数与7项卷烟常规物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了卷烟抽吸口数与7项常规物理指标(烟支重量、圆周、总通风率、滤嘴通风率、纸通风率、开吸阻和闭吸阻)的关系,并探讨这些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和作用机理.[结果]分析表明,7项常规物理指标中,卷烟主要通过烟支重量(水松纸打孔与不打孔共有)和滤嘴通风率(仅水松纸打孔卷烟)的直接作用,纸通风率和闭吸阻的间接作用对抽吸口数产生正向效应;通过调控7项常规物理指标控制抽吸口数从而调控焦油,主要通过控制卷烟烟丝重量和水松纸透气度的稳定性来实现.[结论]在卷烟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烟支重量和滤嘴通风率这2项指标,一定程度上能稳定卷烟抽吸口数和焦油量.  相似文献   

18.
在卷烟加工企业中,生产车间环境温、湿度对烟支各项物理指标有着重要影响。统计技术提供了大量分析工具,使生产环境的控制及评价更具科学性、可靠性。通过对不同环境湿度下烟支吸阻、端部落丝量指标进行假设检验,可以有效地判断相应环境湿度下质量控制情况,并进行修正,以达到稳定卷烟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李红霞 《现代农业》2009,(6):155-156
本文通过对日常生产中卷烟焦油量波动情况分析,对叶组配方、烟支重量、烟支圆周、烟支长度、烟支吸阻、烟支含水率与焦油量的关系进行了数据分析,对滤棒吸阻、烟丝结构、与焦油量的关系进行了试验分析.分析了各因素与焦油释放量的关系,并提出了稳定、降低焦油量需严格控制的主要工艺参数.测定了不同滤嘴长度卷烟(烟支长度相同)的焦油量及每口烟气总粒相物,分析了不同滤嘴长对这些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秋潼  谭广璐  彭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554-13555
[目的]研究烟支重量、吸阻波动范围在卷烟烟气分析过程中对烟气总粒相物(TPM)、焦油、CO释放量的影响。[方法]将同种卷烟置于同一恒温恒湿箱内放置48h,随机分成A和B组。A组烟支吸阻一致,分析烟支重量在波动范围大小不同时对烟气成分的影响;B组烟支重量一致,分析烟支吸阻在不同范围变化时对烟气成分的影响。[结果】重量和吸阻波动范围较小的烟支,其TPM、焦油、CO检测值的波动明显小于波动范围较大的烟支。[结论]烟支重量、吸阻的波动对卷烟烟气成分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