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舒兰市水曲柳镇属于半山区,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60%左右。在这里,有清新的空气,清澈的山泉,干净的河流,更有那些充满蓬勃生机的林下特色生态经济园区。这里纯朴的农民在这山里生活了一辈又一辈,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的头脑开发出一片片让人神往的特色生态经济园。创出了自己的品牌,让昔日默默无闻的水曲柳镇一跃成为舒兰市赫赫有名的林下经济典型样板。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相似文献   

2.
刘春梅 《吉林农业》2011,(7):295-295
舒兰市水曲柳镇苗木基地位于吉林省舒兰市水曲柳镇岗街村,成立于1990年,占地面积达20余万平方米,是一家致力于苗木种植的农业企业,目前已有百余名农村劳力在该基地就业,很好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也为地方文化繁荣创造了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听说过绿色玉米、绿色水稻,却很少有人听说过小鸡能产出绿色鸡蛋。舒兰市水曲柳镇肖玉珍的红星养殖场生产了“绿家园”牌绿色鸡蛋。  相似文献   

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潮。从产业形态来看,林下经济主要有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森林景观利用等经营模式、林下相关产品采集加工;从组织形态方面看,林下经济主要有"公司+林农"、林业专业合作社、林农独立经营等经营模式。进一步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与深化,扶持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和销售平台建设,主打生态、有机、绿色、健康的特色,树立原产地保护和品牌意识意识。  相似文献   

5.
王翔基 《农业与技术》2015,(3):168-169,191
林下经济的发展是对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林下经济与生态保护合理可持续、健康共存,是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新课题,也是现代林业的全新探索。林下经济不仅具有林业经济的特点,同时也是一种循环经济,投资少、产出值高,高效可持续。发展林下经济是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林草、林牧、林畜是辖区内林下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同时这样的发展模式,也是林下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和理结合,同时这也是高寒冷凉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探索,极具研究价值,同时也对高寒冷凉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提出了全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林下经济是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资源发展的林下复合经济。发展林下经济能有效地提高林业生产力,促进资源增长,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化进步,加强林区和谐稳定,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发展林下经济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要求,使人与自然更好地达到和谐统一,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发展林下经济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生态经济学理论基础上论述了林下经济的生态经济学理论基础,并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林下经济模式,对几种模式的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林下经济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提高林下土壤肥力以及改良土壤物理性质,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学的核心内涵—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8.
浅谈张掖市发展林下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掖市生态经济矛盾十分突出,经济落后与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林下经济则是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我市生态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在分析我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市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逐渐的更新变化,人们追求和谐共处,追求生态绿色物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林下经济是林业发展的新模式,由于林下经济可以给人们带来可观的收入,林下经济也有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以林地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深入探究空间,进行合理的养殖和种植,实现物种的多样性。在这种形势下,林下生态经济被提出并加以重视,各地区积极响应,大力营造景观林,发展林下经济也成为生态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林下经济是指在林冠下开展农、牧、草、药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是低碳经济、生态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溧阳市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溧阳特色乡土植物品种,提出发展林下种植雁来蕈的林-菌复合模式,并对发展新模式提出几点建议,旨在打造溧阳林下经济的新名片。  相似文献   

11.
宿松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分析研究了适宜宿松县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认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应以生态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林下资源开发要与生态承载力相结合,以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林区,乡村的振兴离不开林下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应在林下经济上下功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林业产业开始蓬勃发展,林下经济也随之步入了高速发展之列。林下经济是以林下土地资源、植被资源等条件为基础,结合种植、养殖以及休闲游憩的一种新生态模式,在推动林区经济发展和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方面有极大的作用。针对霞浦县林下经济的林菌模式、林禽模式进行了研究,了解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不足和优势,通过林下经济的概念、意义、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这些方面来分析霞浦县的林下经济。  相似文献   

13.
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在总结不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研究筛选了适宜崇明岛的林下经济模式,对沪郊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出以生态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林下资源开发要根据生态承载力,采取“适宜、适当、适度、适用”的原则,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林下经济能统筹民生林业和生态林业的协调发展,是一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它既是保护森林资源的有力抓手,又是实现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让广大林农在坐拥青山绿水的同时,也能享受现代经济发展成果,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该文介绍了巢湖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是首都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资源保障地,门头沟区是北京市典型的生态涵养区,该区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双赢。笔者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调查研究该区基于林下经济的产业现状,阐述了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总结了当前林下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生态优先理念和因地制宜原则,从政策、资金、科技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走进夏津县北城街道杨堤村村南的一片林地,就会发现用纱网做成的隔墙内成群的土鸡在林下自由觅食,掩藏在树下和草丛中一窝窝鸡蛋让人眼馋。站在林中,可以领略自然之趣、感受田园之静,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让人怀疑重新回归到久违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然而,这里不是"世外桃源",而是该村农民王学平与县畜牧兽医局共同探索和实践的林下生态养殖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拥有十分丰富的林地资源,但是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方面仍旧存在意识淡薄、手段单一、技术不足、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因而限制了林下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科学合理规划、创新发展模式、加大支持力度、重视盘活市场、挖掘当地种质资源等措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用社、农业企业为主体,构建融水以"绿色、生态、环保"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有利于促进林下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祁门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林下经济是一种生态循环经济,是指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森林环境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以及旅游等立体复合生产,从而使农林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林业模式。祁门县是省重点林业大县,气候优越,土壤肥沃,集体林地多,并已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林下经济大有可为。该文针对祁门县近些年来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实践,结合国家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对祁门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安康市作为秦巴山区的绿色明珠,多年来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林下经济作为全市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鲜明,经济效益逐步显现。与此同时,伴随全国范围内生态旅游的兴起,全市生态旅游也迅速崛起,成为带动地区绿色致富,创新驱动现代林业发展的又一引擎。林下经济与生态旅游产业相融合既可促进资源整合、突出特色,又可拓展效益空间,是山林经济一大特色,更是符合安康实际的一种"林下生金"的创新模式,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本文从优势基础、发展概况、融合方式等几个方面总结科学可行的兼容模式,为安康市林下经济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林下经济是一种成为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本文在对林下经济的概念与范畴进行简要分析和阐述基础上,选择河南省作为典型案例,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以及林下生态旅游三个方面分析了林下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林下经济发展多样性在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